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又有一个公司进入快速检测食品中霉菌毒素技术的市场。美国 Neogen 公司提出了一个以单克隆抗体为基础的竞争性结合的酶标免疫吸附法来检测牛奶中的黄曲霉毒素 M1。去年夏天以来,该公司已经使一种类似的用来检测粮食和花生中的黄曲霉毒素 B1的试验技术进入市场,今年一月以来,又把检测玉米烯酮的试验技术投入市场。Neogen 公司的董事长James Herbert 说,这些试验非常简单,农民在卡车的车篷内就能完成,而且相关的试验能够在10分钟内完成,成本低于6美元。黄曲霉毒素 B1的检测试验正等待着美国公职分析化  相似文献   

2.
黄曲霉毒素生物合成途径调节基因在黄曲霉毒素产生过程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为绝大多数黄曲霉毒素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所必需。黄曲霉毒素生物合成途径调节基因的启动子中,含有若干真菌转录因子同源物的假定结合位点。AflR蛋白是黄曲霉毒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主要正性转录因子,它调节大多数黄曲霉毒素合成相关基因,也包括其自身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李翔  潘力  王斌 《微生物学报》2011,51(12):1669-1674
[目的]探讨黄曲霉毒素对一种发光细菌——费氏弧菌发光的抑制效应.[方法]黄曲霉毒素或产黄曲霉毒素的菌株培养液对费氏弧菌进行处理后,利用多功能酶标仪检测费氏弧菌的发光强度,研究黄曲霉毒素对费氏弧菌发光的影响.[结果]黄曲霉毒素浓度的对数值与费氏弧菌发光的抑制率呈线性关系,依据所得的回归方程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不同微生物产毒素的情况:6株不同来源的黄曲霉菌株均能够产毒素,以黄曲霉毒素含量表示的毒素量在14.94 - 46.45mg/L之间,1株米曲霉不产毒素.[结论]费氏弧菌发光强度的改变可以较准确地反映微生物产毒素的能力,尤其是微生物产黄曲霉毒素的能力,为在工农业生产中快速检测黄曲霉毒素提供了新的线索,有望发展成为一种检测黄曲霉毒素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4.
黄曲霉毒素是由多种曲霉属真菌产生的强致癌物,在多种恶劣环境中有极高的稳定性,该毒素分布广泛,与人类和动物接触可能性较大,因此也被认为是人类和动物最重要的饮食风险因素之一。此外,在降解黄曲霉毒素的过程中仍有可能会产生其他有毒物质,加之某些降解技术可能会破坏营养物质的结构,从而降低产品质量。黄曲霉毒素污染问题给全球卫生体系和食品工业造成了巨大负担。尽管降解黄曲霉毒素的方法多种多样,但仍未能找出一种比较完美的方法解决黄曲霉毒素的污染问题,因此寻求一种高效安全的黄曲霉毒素降解技术成为当代科研工作者研究的热点。综述了黄曲霉毒素的致毒机理、常用的降解方法及其优缺点,系统总结了生物法和新型纳米材料在黄曲霉毒素降解中的研究进展。目前使用生物技术手段和新型纳米材料降解黄曲霉毒素有着较高的生物安全性和高效性,因而未来可将黄曲霉毒素新型降解方法的研究聚焦于此,期望为科研工作者进一步开发黄曲霉毒素的降解方法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5.
黄曲霉毒素是一类具有较强毒性和致癌力的次级代谢产物,在小麦、水稻、玉米和花生等多种粮食、油料、饲料和食品中检出率均比较高。因此,黄曲霉毒素不仅给人和动物的健康造成极其严重的威胁,而且也给食品和饲料等行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黄曲霉毒素主要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自上个世纪60年代首次发现黄曲霉毒素以来,研究者在黄曲霉毒素合成途径、降解、合成机制和致病机理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本文主要综述近年来国内外以黄曲霉为对象的黄曲霉毒素合成的遗传调控机制研究进展。从转录调控、蛋白翻译后修饰、信号转导途径、参与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的蛋白和其他酶等方面对黄曲霉毒素合成机制展开综述,为今后进一步深入系统研究黄曲霉毒素合成机制奠定基础,同时为制定防治黄曲霉及其毒素的策略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黄曲霉素合成相关基因表达与环境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单介绍了黄曲霉毒素的发现、分布、危害和范围,详细叙述了黄曲霉毒素生物合成中相关基因的表达与调控,概述了黄曲霉毒素合成中的关键基因、酶和调控因子重要性,分析了影响黄曲霉毒素合成的环境因素。不仅在基础理论上对黄曲霉毒素合成机理进行了深入探讨,而且在应用研究上为减少粮食和食品受到重金属污染和黄曲霉毒素危害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菌和寄生曲霉菌分泌的次级代谢产物,容易污染粮食作物及其制品,主要存在于发霉的粮食、豆类、坚果及与其相关食品中。黄曲霉毒素,具有极强的毒性和致癌性,尤其是黄曲霉毒素B1,是目前已发现的最强的天然致癌物质,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目前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检测以高效液相色谱、液质联用等仪器分析方法为主,然而仪器分析方法具有设备昂贵、操作繁琐、需要专业人员等不足。近年来以特异性生物分子(抗体、重组抗体、适配体等)识别黄曲霉毒素,并结合不同的信号报告分子,建立了一系列黄曲霉毒素分析方法,检测快速、灵敏并易于操作,在食品安全领域广泛应用。着重从黄曲霉毒素的生物识别分子和信号报告分子两方面介绍目前黄曲霉毒素的快速检测手段,并对其进行比较和评价,同时对黄曲霉毒素快速检测方法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
利用拮抗物生物防治黄曲霉毒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并生 《微生物学通报》2011,38(11):1747-1747
黄曲霉是引起粮食霉变的主要真菌之一,粮食和饲料在储藏过程中易受其污染[1]。黄曲霉最大的危害是其产生的次级代谢物黄曲霉毒素(Aflatoxins),黄曲霉毒素不仅能引起人类及各种动物的急慢性中毒,而且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因此,如何有效地防止黄曲霉毒素污染花生等农产品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  相似文献   

9.
一种新的检测黄曲霉毒素B1的酶生物传感器的制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一种新的检测黄曲霉毒素B1的生物传感器,该传感器以开管的多壁纳米碳管固定化黄曲霉毒素氧化还原酶制作传感电极检测黄曲霉毒素B1,其线性范围达到0.16μM-3.2μM,当把特异性的黄曲霉毒素B1抗体与黄曲霉毒素氧化还原酶通过多壁纳米碳管共固定化制作修饰电极,传感器的检测限提高到16nM,灵敏度提高了10倍。用这种方法制作黄曲霉毒素酶生物传感器,使黄曲霉毒素酶生物传感器向实用化迈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10.
黄曲霉毒素B1生物脱毒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曲霉毒素是一组由黄曲霉、寄生曲霉等多种真茵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强烈的毒性,可以引起动物肝脏肿大、病变甚至癌变,对人和家畜的健康产生极大的威胁。本文简介了黄曲霉毒素B_1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污染现状,综述了黄曲霉毒素B_1生物脱毒方面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重点讲述通过微生物降解黄曲霉毒素B_1的研究近况。  相似文献   

11.
过柱纯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玉米黄曲霉毒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硅镁净化柱纯化,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玉米(Zea mays)中的黄曲霉毒素,在短时间(10min)内实现了黄曲霉毒素主要组分B1、G1、B2和G2的分离,确定了它们的回归方程和检测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目前研究现状,分析了该方法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讨论了B1、G1、B2和G24种主要组分的出峰顺序。该试验结果将有助于高效液相色谱法在检测黄曲霉毒素应用中的日臻完善。  相似文献   

12.
筛选黄曲霉毒素生物防控菌,为黄曲霉毒素的生物防控提供支持。以花生原产地土壤为材料,采用牛津杯法筛选所需菌株。对筛选出的拮抗菌株进行抑制产毒曲霉菌株的生长、产孢、降解黄曲霉毒素实验。筛选出2株黄曲霉毒素生防细菌,编号21-1-2、17-3,经鉴定,拮抗菌21-1-2为枯草芽胞杆菌,拮抗菌17-3为地衣芽胞杆菌。分别对拮抗菌对曲霉孢子萌发的抑制、抑制黄曲霉的生长和菌丝延长以及减少黄曲霉毒素的产生、对黄曲霉毒素的分解作用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拮抗菌可以明显抑制产毒曲霉孢子的萌发、生长、菌丝的延长,减少黄曲霉毒素的产生以及分解黄曲霉毒素。  相似文献   

13.
黄曲霉毒素B1(AFB1)是强致癌剂,在肝癌高发地区,粮食常被黄曲霉菌污染。人类要完全避免黄曲霉毒素的摄人是困难的,因此有必要研究AFB 1摄人后如何加快排泄,降低其对细胞的致癌、致突变作用。我们曾报道用检 测大鼠骨髓有核细胞微核率的方法,来观察某些阻断剂在AFB 1致癌致突变中的作用[1]。本文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用此模型,寻找天然食物中的AFB1阻断剂.  相似文献   

14.
传统发酵豆瓣中产毒黄曲霉高效拮抗菌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自然发酵的豆瓣中筛选出对产毒黄曲霉菌的生长及其毒素合成均有抑制作用的细菌, 在蚕豆天然培养基(BAM)上利用菌落对峙实验初筛和滤纸片复筛得到1株有较高抑制产毒黄曲霉活性的菌株L4。对L4进行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RNA序列同源性分析, 鉴定此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在抑制黄曲霉生长和黄曲霉毒素B1 (AFB1)合成的研究中表明, 在L4与黄曲霉菌共同培养15 d后, 黄曲霉菌丝产量和黄曲霉毒素B1 产量均比黄曲霉单独培养时显著降低(P < 0.01), AFB1合成受到明显抑制, 抑制率达93.7%。当黄曲霉孢子液与L4发酵上清液1: 1 (V/V)混合后接种在玉米粒上时, 黄曲霉在玉米上的生长和孢子萌发均得到完全抑制。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来自我国20个省、市、自治区的不同基物上分离的和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种保藏室以及其他单位提供的黄曲霉群菌种,经随机选取82株进行了黄曲霉毒素B_1的测定,证明在测试的9个已知分类群中产生黄曲霉毒素B_1的菌种只限于寄生曲霉和黄曲霉,另外4株种名未定者也能产生此种毒素。在黄曲霉中产毒菌株约占30%(28.3%),其在GAN(葡萄糖硝酸铵)和大米培养基中的黄曲霉毒素B_1的最高产量分别为133,333.3和160,000.0ppb。总的来说,大体上可以反映在我国一般基物上黄曲霉产毒菌株存在的现状。在实验过程中,还对黄曲霉群菌种在GAN和大米培养基中黄曲霉毒素B_1的产量和产毒菌株数作了比较。发现在大米培养基中黄曲霉毒素B_1的产量高于GAN,而且测试的黄曲霉产毒菌株在这两种培养基中均各有不能产毒的菌株,因此,在测定产毒菌株时,若仅采用其中一种产毒培养基,往往会有漏掉产毒菌株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来自我国20个省、市、自治区的不同基物上分离的和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种保藏室以及其他单位提供的黄曲霉群菌种,经随机选取82株进行了黄曲霉毒素B_1的测定,证明在测试的9个已知分类群中产生黄曲霉毒素B_1的菌种只限于寄生曲霉和黄曲霉,另外4株种名未定者也能产生此种毒素。在黄曲霉中产毒菌株约占30%(28.3%),其在GAN(葡萄糖硝酸铵)和大米培养基中的黄曲霉毒素B_1的最高产量分别为133,333.3和160,000.0ppb。总的来说,大体上可以反映在我国一般基物上黄曲霉产毒菌株存在的现状。在实验过程中,还对黄曲霉群菌种在GAN和大米培养基中黄曲霉毒素B_1的产量和产毒菌株数作了比较。发现在大米培养基中黄曲霉毒素B_1的产量高于GAN,而且测试的黄曲霉产毒菌株在这两种培养基中均各有不能产毒的菌株,因此,在测定产毒菌株时,若仅采用其中一种产毒培养基,往往会有漏掉产毒菌株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黄曲霉毒素解毒酶的固定化及其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黄曲霉毒素是农作物常见的受污染的霉菌毒素,毒性大,稳定性高,是潜在的肝癌致癌物,对人的危害较大。该毒素的解毒与去毒一直是受到关注的问题。黄曲霉毒素解毒酶对黄曲霉毒素有特殊的去毒和降解作用,但是该酶的稳定性离解决实际问题尚有一段距离。报道了对黄曲霉毒素解毒酶的固定化,并对固定化处理后酶的稳定性、性质、催化活性、解毒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通过固定化操作酶的解毒活性被保留下来,酶的酸碱稳定性、热稳定性、放置稳定性等均得到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粮食是人类食品的主要原料,在收获、保藏和加工过程中遇到适宜温湿环境容易繁殖霉菌。其中有些霉菌产生霉素,特别是产生极毒的黄曲霉毒素。国内外大量调查资料证实:黄曲霉毒素是一种  相似文献   

19.
20.
葡萄糖氧化酶解除黄曲霉毒素 B1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曲霉毒素是由真菌产生的一类剧毒物质,含黄曲霉毒素B1的饲料对小鸡的危害很大。研究中发现,用5%o25U/g(25U/mL)葡萄糖氧化酶完全可以解除饲料中500ppb浓度黄曲霉毒素B1的毒性。用含2000ppb浓度黄曲霉毒素B1和添加5‰ 25U/g葡萄糖氧化酶的饲料喂小鸡,相比对照组,实验组存活数量提高39.5%,在小鸡饮用水中加入5%e25U/mL葡萄糖氧化酶,存活数量可提高28.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