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基因组计划提供的海量基因信息以及功能基因组学理论和技术的出现,为研究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病毒作为一种严格的细胞内寄生物,感染宿主后会引起宿主细胞形态和功能的改变。这些变化主要由于病毒感染导致宿主细胞基因表达变化所引起。通过基因芯片技术研究病毒感染宿主的基因表达谱变化,可以发现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在分子水平上的应答,从而为病毒性疾病的预防、诊断和临床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博尔纳病病毒(Borna Disease Virus,BDV)是一种具有高度嗜神经性的病毒。近年,有大量研究证实该病毒感染与人神经精神疾病的发生有关。但其确切机制仍未明了。一些研究认为BDV感染对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可塑性的影响可能是其致病的重要基础。近年许多学者通过对沙鼠、小鼠、大鼠及转基因鼠等各种BDV感染模型的研究,进一步揭示了BDV感染对神经元可塑性影响的分子机制。结果发现BDV感染主要通过对星形胶质细胞功能的影响、干预HMGB 1蛋白以及神经营养因子信号转导等途径干预神经元的可塑性,影响脑内神经元的功能及其存活和发育,从而引起脑功能损害,导致宿主精神、行为异常。今后随着新的BDV转基因模型的成功建立将进一步揭示BDV感染对神经元可塑性影响的分子机制,给临床预防和治疗博尔纳病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正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细胞》在线发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高福院士研究团队的文章《埃博拉病毒糖蛋白结合内吞体受体NPC1的分子机制》。从分子水平阐释了一种新的病毒膜融合激发机制(第五种机制),这种新型机制与之前病毒学家们熟知的四种病毒膜融合激发机制都大为不同,成为近年来国际病毒学领域的一大突破;该研究为抗病毒药物设计提供了新靶点。  相似文献   

4.
发热是生物体在进化上高度保守的应对感染和损伤的防御机制,可以有效地激活免疫系统来清除病原体从而维持机体免疫稳态,但其具体分子机制尚不明确。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陈剑峰研究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发热可以通过热休克蛋白90(heat shock protein 90,Hsp90)诱导α4整合素活化并激活细胞迁移相关信号通路,从而促进免疫细胞迁移到淋巴结和炎症部位。该成果首次系统地阐明了Hsp90-α4整合素信号轴作为热敏感受通路促进T淋巴细胞及其他α4整合素阳性表达的免疫细胞定向迁移的分子机制,并为α4整合素相关疾病的治疗及药物的筛选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研发动态     
正埃博拉病毒研究取得重大突破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高福研究团队近日在Cell上发表文章"Ebola Viral Glycoprotein Bound to Its Endosomal Receptor Niemann-Pick C1"(《埃博拉病毒糖蛋白结合内吞体受体NPC1的分子机制》),从分子水平阐释了一种新的病毒膜融合激发机制(第五种机制),这种新机制与之前病毒学家们熟知的四种病毒膜融合激发机制都大为不同,成为近年来国际病毒学领域的  相似文献   

6.
隋文  黄敏  孙长凯 《生命的化学》2006,26(3):210-213
人类嗜T细胞病毒I型(HTLV-1)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CD4 T细胞后,已感染细胞通过病毒突触(virologicalsynapse)的方式与其他未感染的T细胞接触,将病毒颗粒直接传递到未感染细胞体内。这一新近发现的逆转录病毒感染方式涉及连续发生的一系列分子识别事件。目前对于病毒突触形成过程的分子识别机制尚无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对其分子细节的深入研究必定会为人类攻克病毒性疾病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正>一、引言 补体系统由18种蛋白质组成,它们既是宿主抗御微生物感染的效应因子,又是免疫病理学发生的介质。每种补体蛋白都已得到纯化,并已对其活化机理的结构和功能细节做了描述。在过去数年里,已经阐明了数种补体的基因结构及其控制表达的规律。这些成就已使人们能在分子水平评价补体蛋白基因变异和缺陷的生物化学及了解补体缺乏  相似文献   

8.
时静  张险峰  郑永辉 《病毒学报》2018,34(1):113-120
Nef蛋白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IV-1)及其他灵长类动物慢病毒编码的一种附属蛋白,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疾病进程和病毒的复制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抑制附属蛋白活性的策略可以改善传统抗逆转录病毒方案的疗效,因此深入理解这一附属蛋白的功能和其分子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Nef蛋白通过三个主要活性调节宿主细胞环境,增强病毒复制。下调细胞表面分子如CD4,MHC-Ⅰ,MHC-Ⅱ等的表达,使病毒逃逸宿主的免疫应答;通过调节T细胞的信号通路降低T细胞的活化,从而营造有利于病毒复制的环境;直接增强新生子代病毒粒子的感染性。这一功能的分子机制直到最近宿主限制性因子丝氨酸转运蛋白(SERINC5)的发现才得以明晰。本文总结了Nef的功能及其增强病毒感染性的最新研究进展,同时也归纳了SERINC5蛋白与Nef蛋白的相互作用的研究报道,为深入了解病毒复制机理,改善HIV-1防治方案提供新的理论线索。  相似文献   

9.
正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周钢桥研究员团队牵头联合国内多家科研机构,从遗传学、病毒学、功能和分子机制等多个角度,首次发现一种"整合因子复合体"基因INTS10可激活人体先天性免疫功能,发挥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的作用。这一研究成果揭示了"整合因子复合体"具有此前从未被发现的抑制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新作用,为其研究开辟了新的方向。同时,有助于深入了解乙肝病毒慢性感染的分子机制,为有效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新的候选生物靶标。这一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上。  相似文献   

10.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婴幼儿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之一,早期快速诊断RSV感染是防止本病蔓延,及时采取正确治疗措施的关键;所以,急待寻求快速诊断的方法。本试验建立了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RSV感染的方法。对其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进行了检验;并在临床应用上与病毒分离和/或补体  相似文献   

11.
最近关于艾滋病的研究进展证实,用疫苗来治疗艾滋病是不容易的事。例如,White-head 生物学研究所(马萨诸塞州坎布里奇)的研究者宣布,艾滋病病毒可以由其它很多感染而被激活,从而支持了以前关于继发感染可能触发艾滋病暴发的看法。Gary Nable 和 Da-rid Baltimore 说,该病毒利用一种特殊的 T-淋巴细胞蛋白即 NF 卡巴粒 B,产生病毒拷贝。这同一蛋白质也与能够抵抗感染物的健康 T 细胞的激活有关。因而,通过无数的病原体来刺激这一蛋白质似乎是可以“唤醒”已侵染入 T-细胞而处于休眠状态的艾滋病病毒。这一  相似文献   

12.
正当新的HIV病毒颗粒从被感染的细胞中出芽时,一种被称作蛋白酶(protease)的酶被激活从而协助HIV成熟和感染更多的细胞。这就是为什么现代的AIDS(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由HIV感染导致的一种疾病)药物通过抑制蛋白酶控制这种疾病。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犹他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将蛋白酶变成双刃剑的方法:他们证实如果他们延迟新的HIV颗粒出芽,  相似文献   

13.
正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瑞典、法国、比利时和瑞士的一个研究团队发现一种方法逆转对一种用于治疗肺结核的抗生素药物产生的耐药性。在他们发表在Science期刊上的论文中,该团队描述了他们如何筛选激活用于活化ethionaide的不同通路的化合物。Ethionaide是一种被用来治疗肺结核的前体分子,在体内经过代谢后产生一种真正有疗效的药物。开发治疗细菌性感染的抗生素已明显地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健康。不幸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细菌不断地进化出挫败这些抗生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黄酮类化合物对禽流感病毒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鸡胚培养法探讨黄酮类化合物对禽流感H5N1亚型病毒的抑制作用。实验分三种给药方式:即直接作用、先感染病毒后用药和先加药后感染。第一种给药方式说明黄酮类化合物可以直接灭活H5N1病毒;第二种给药方式说明黄酮类化合物可通过抑制流感病毒唾液酶的活性,从而抑制病毒粒子的复制;第三种给药方式反映一定浓度的药物可以阻断病毒对细胞的吸附作用。结果表明,黄酮类化合物对禽流感病毒的预防及治疗均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5.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 JEV)为蚊媒传播的黄病毒家族成员之一,是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的病原体,其遍布整个东南亚和南亚地区,且感染后会引起严重神经系统症状,因而对人类生命健康造成巨大威胁。JEV吸附与进入宿主细胞是其感染靶细胞的关键步骤,参与这一过程的分子主要是JEV表面的包膜蛋白以及宿主细胞表面的10余种黏附分子或病毒受体,包括被多种病毒使用的细胞表面分子、热休克蛋白以及特异性结合病毒的分子。明确参与JEV吸附与进入宿主细胞的分子,不仅能为阐明JEV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关系和发病机制提供新的线索,还将对乙脑的预防以及治疗提供重要信息。现对参与JEV吸附与进入细胞的相关分子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6.
《生物磁学》2013,(21):I0002-I0002
近期,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王汉中研究员领导的科研团队在宿主与病毒在microRNA(miRNA)水平的相互作用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发现一种miRNA可以抑制EV71病毒的复制,而病毒则可以通过突变的方式来逃逸这种抑制效应。相关结果发表于国际病毒学杂志Journal of Virology上。  相似文献   

17.
<正> 据美国哈佛大学和国立卫生研究所的科学家报告,他们发现了病毒基因。认为这种基因可能改变人类细胞从而引起大量的多种多样的生物效应,譬如象癌症和后天免疫缺乏综合症。他们用新的分子生物学机理理论解释一组HTLV病毒C或人T-细胞淋巴病毒)是如何改变被感染细胞的机器,使病毒有效地增殖和改变细胞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18.
囊膜病毒通过病毒与宿主细胞膜融合的方式感染宿主,病毒囊膜蛋白介导了膜融合过程。根据这些囊膜蛋白在病毒囊膜表面的排列、蛋白结构及其在融合肽中的位置不同,可将囊膜病毒分为三类,其利用这些囊膜特殊的蛋白分子与受体相互作用完成膜融合。在分子水平上研究这一过程有助于认识病毒侵染的本质和发现关键环节,达到预防与治疗病毒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正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TSRI)和中国上海科技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一种方法将抵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抗体附着到免疫细胞表面上,从而产生抵抗HIV的细胞群体。在实验室条件下,他们的实验证实这些抵抗性细胞能够快速地替换被HIV感染的免疫细胞,从而有助潜在地治愈HIV感染者。相关研究结果在线发表在PNAS期刊上。在论文通信作者  相似文献   

20.
伪狂犬病毒引起的伪狂犬病是一种常见的动物传染病。伪狂犬病毒可诱导感染的宿主产生细胞、体液和黏膜免疫应答,可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改造为理想的疫苗载体,从而表达寄生虫、细菌和病毒的多种蛋白。这些病原体包括刚地弓形虫、日本血吸虫、马尔他布鲁菌、猪园环病毒Ⅱ型、猪细小病毒、日本脑炎病毒、猪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口蹄疫病毒、猪流感病毒、狂犬病毒和犬瘟热病毒等,本文拟就这方面的研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