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高燕  张中润  许再福 《昆虫学报》2006,49(4):636-642
本文通过研究雅脊金小蜂Theocolax elegans在6个不同温度梯度下对米象Sitophilus oryzae幼虫的寄生和取食能力,评价了雅脊金小蜂对米象的控制效果。雅脊金小蜂寄生米象的功能反应结果表明,在17℃~29℃的温度范围内,寄生蜂的寄主处理时间与温度成反比,从0.333天(17℃)到0.063天(29℃)。寄主搜索率也随温度变化而变化,17℃时最低(0.083头/天),26℃时最高(1.521头/天);当温度升高到29℃,寄主搜索率略有下降;但当温度升高到32℃,寄主搜索率明显下降。温度调节的功能反应模型表明,在26℃~29℃的温度范围内,寄生率较高。所以,在26℃~29℃时,雅脊金小蜂对米象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2.
温度对黄喉拟水龟性别决定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研究了不同孵育温度对黄喉拟水龟(MauremysmuticaCantor)性别决定的影响,同时分析了孵育温度对胚胎发育及成活率的影响。实验设置的3个孵化温度为(25±0.5)℃,(29±0.5)℃和(33±0.5)℃。每一温度指标下设置40枚受精卵。在实验温度内,胚胎的发育速度随着孵化温度的升高而加快,所用的孵育时间也越来越短。孵化累积温度CTUs在25℃时最高,在29℃时最低,而33℃时则居中,在25℃和29℃时,孵化成活率较高,均达到97.5%。在33℃时孵化成活率只有67.5%,而在孵出的稚龟中亦有一定数量的畸形龟,累积孵化温度也高于29℃时的CTUs,说明33℃的孵育温度对胚胎发育有不利影响,预示33℃已临近其胚胎发育的存活阈(Survivalthreshold)。在25℃时,雄性子代占优势,雌性率为23.7%;在33℃时,雌性子代占绝对优势,雌性率为94.7%;在29℃时,性比达到平衡,雌性率为50%。经X2检验,在25℃及33℃时的性比与依赖概率估计的性比(1∶1)有极显著的差异(p<0.005),这种显著的偏离说明黄喉拟水龟的性别决定属于TSD机制,而且可能属于其中的TSDⅠ型,即高温产生雌性子代,低温产生雄性子代。而29℃可能是黄喉拟水龟性别决定的临界温度。  相似文献   

3.
温度对麦蛾柔茧蜂功能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温度变化在麦蛾柔茧蜂Habrobracon hebetor对印度谷螟Plodia interpunctella寄生作用中的影响, 研究了室内17, 20, 23, 26, 29, 32和35℃条件下, 麦蛾柔茧蜂对不同密度的印度谷螟5龄幼虫的麻痹和寄生作用。结果表明: 在17~29℃范围内, 寄生蜂的寄主处理时间与温度成反比, 从17℃的0.341 d到29℃的0.068 d, 但温度再升高时, 处理时间又延长。寄主搜索率也随温度的改变而变化, 17℃时最低, 为0.056; 29℃时最高, 为1.895; 当温度升高到32~35℃时, 寄主搜索率又下降。温度调节的功能反应模型表明, 在26~29℃范围内, 寄生率较高。可见, 在26~29℃时, 麦蛾柔茧蜂对印度谷螟有较好的寄生效果, 对寄生蜂繁殖后代有利。  相似文献   

4.
不同温度对经吡虫啉处理的异色瓢虫捕食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测定经亚致死剂量(LC25)的吡虫啉处理的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Pallas)对蚜虫的捕食能力.结果显示,不同温度对药剂处理后的异色瓢虫的捕食量、寻找效应、捕食功能等方面都有显著影响.异色瓢虫24 h内捕食量,在20℃和25℃下处理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而30℃下则处理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不同温度下,吡虫啉处理组与对照组功能反应模型均为符合HollingⅡ型,但其参数均发生了变化.异色瓢虫处理组的瞬时攻击率(a),在20℃和25℃下,处理组均高于对照组,30℃时则低于对照组;异色瓢虫对猎物的处理时间也显示出相同的趋势,20℃和25℃时,处理组比对照组处理时间均有所缩短,而30℃下处理时间稍有延长.  相似文献   

5.
[背景[白僵菌是一种应用最广泛的虫生真菌,已被用于工厂化大量生产,可防治多种农林害虫。[方法]试验设置17、21、25、29和33℃5个温度水平,采用喷雾法,将浓度为1×105和1×108个·mL-1的白僵菌孢子悬浮液分别感染红火蚁工蚁,以测试不同温度下白僵菌菌株对红火蚁工蚁的致病力。[结果]当浓度为1×108个·mL-1时,在21、25和29℃条件下,红火蚁工蚁在15 d的累计死亡率均达到了100%,在17和33℃下分别为99.36%和98.74%。当浓度为1×105个·mL-1时,在21、25、29和33℃下,红火蚁工蚁在15 d的累计死亡率分别为29.42%、36.18%、33.17%和27.21%,显著高于17℃的累计死亡率。2个浓度处理在17~25℃时,白僵菌对红火蚁工蚁的致死中时(LT50)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当温度为29和33℃时,红火蚁的LT50不减少反而增加。25℃时白僵菌Bb04菌株对红火蚁工蚁的LT50最短,死亡速度最快,致病力最强。[结论与意义]该研究可为制定田间利用白僵菌防治红火蚁的最佳时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温度、湿度对黄喉拟水龟胚胎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9种不同温湿度组合条件(25 ℃和-12 kPa、29 ℃和-12 kPa、33 ℃和-12 kPa、25 ℃和-150 kPa、29 ℃和-150 kPa、33 ℃和-150 kPa、25 ℃和-300 kPa、29 ℃和-300 kPa、33 ℃和-300 kPa)下孵化了黄喉拟水龟卵,研究了温度对黄喉拟水龟卵孵出幼体特征的影响及其与湿度的相互作用对孵化期、孵化成功率和孵出幼体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黄喉拟水龟卵的初始质量、孵化温度、湿度及温湿度相互作用均显著影响孵化过程中卵质量的增加;同一温度下,孵化湿度越高,卵的终末质量越大;而孵化卵的终末质量与孵化温度并不呈线性相关;孵化温度显著影响黄喉拟水龟卵的孵化期,温度越高、孵化期越短,孵化湿度及温湿度相互作用对孵化期的影响不显著;孵化温度和湿度显著影响孵化成功率和卵壳龟裂率;25 ℃和33 ℃处理组孵出幼体中发现畸形个体,而29 ℃处理组中未发现;孵化温度显著影响孵出幼体的质量、背甲长和宽、腹甲长和宽、体高和尾长;孵化湿度只对孵出幼体的背甲长有影响,对其他被检测的幼体特征无显著影响;温湿度的相互作用对所有被检测的孵出幼体特征无叠加或减弱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温度对油松大蚜(Cinara formosana)发育历期及繁殖力的影响,在室内13、17、21、25和29℃恒温条件下用2年生油松苗单头饲养油松大蚜,每天检查油松大蚜的死亡、脱皮、产仔数,直至其死亡。结果表明:油松大蚜的发育历期与温度的关系符合开口向上的二次抛物线,在13~25℃,若蚜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13℃时油松大蚜若蚜期为24.0 d,25℃时为12.5 d,29℃时生长发育受到抑制,发育历期延长。生命期及成虫寿命与温度呈负相关,在13~29℃,生命期由59.7 d缩短到23.4 d,成蚜寿命由35.4 d到7.5 d。21℃时产仔最多,平均每雌产若蚜46.0头,25℃时每雌产17.6头,29℃时不产仔。温度对产仔前期无显著影响。在21℃时内禀增长率最大,为0.113,同时净增殖率也最大,为19.353,种群加倍时间最短,为6.1 d。由此可见,温度对油松大蚜的发育具有显著影响,21℃是最适宜温度。  相似文献   

8.
以重要中草药黄精Polygonattum sibiricium的主要害虫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为研究对象,在5个温度(15℃、20℃、25℃、30℃及35℃)条件下,测定了大草蛉Chrysopa pallens雌成虫对二斑叶螨的捕食功能反应及搜索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在温度处理设置范围内,各温度下大草蛉对二斑叶螨的捕食功能反应均拟合HollingII功能反应模型。大草蛉对二斑叶螨的捕食,受温度及猎物密度影响显著。而在各温度处理间,以25℃下的瞬间攻击率最大为0.664,而猎物处理时间最短为0.025d。瞬间攻击率在高温及低温条件下均低于25℃。但猎物处理时间则呈显出相反的趋势。基于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计算的搜索效应表明,大草蛉对二斑叶螨的搜索效应在各温度处理内随猎物密度增加而线性上升,其中以25℃下的捕食效应最高,而在15℃下的最低。本研究结果表明,大草蛉雌成虫作为一种捕食性天敌,对黄精上的二斑叶螨具有一定的控害潜能,并且其取食能力受环境温度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9.
温度对菜蛾绒茧蜂功能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在室内15℃、20℃、25℃、30℃、32.5℃下测定了菜蛾绒茧蜂寄生数量随寄主密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15~32.5℃范围内的各个温度下的功能反应均能用Holing圆盘方程很好地拟合,但各温度间功能反应的参数存在着显著差异.25℃、30℃、32.5℃下的瞬时攻击率比15℃、20℃下显著要高,而处理时间则随温度升高而缩短.各温度下在供寄主的5h内,均有部分雌蜂不产卵寄生小菜蛾幼虫.产卵寄生的雌蜂百分率随温度升高和寄主密度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0.
稻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japonicum Ashmead是水稻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的优势卵寄生蜂。本文构建了以黏虫卵为中间寄主,稻螟赤眼蜂在20℃、25℃、30℃、33℃四个温度条件下的生命表。研究结果表明利用黏虫卵繁育稻螟赤眼蜂时,不同温度下其生长发育和繁殖均存在显著差异,雌蜂平均寿命随温度的升高呈下降趋势,在20℃条件下,雌蜂平均寿命为1.44 d,显著长于其它温度,当温度为30~33℃时,雌蜂寿命最短,平均为0.59 d。在温度为20℃和25℃时,稻螟赤眼蜂的羽化率显著高于温度较高的30℃和33℃,平均为94.73%。在25℃条件下,黏虫卵繁育的稻螟赤眼蜂的净生殖力(R 0)最大,达到31.9176,单雌寄生卵数最多,为32.88个,表现出最强的繁殖能力,而在30℃条件下,瞬时增长率r m和周限增长率λ达到最大值。综合生命表参数、单雌寄生黏虫卵数、寿命、羽化率等指标,利用黏虫卵工厂化繁殖稻螟赤眼蜂的最佳温度为25℃。本研究为利用黏虫卵大量繁殖稻螟赤眼蜂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Functional response of a solitary, larval-pupal endoparasitoid of Liriomyza leafminers, Ganaspidium utilis Beardsley, was estimated on Liriomyza trifolii Burgess at three temperatures (17℃, 25℃, 29℃ ) and host densities. A type Ⅱ random parasitoid equation (RPE) was used to estimate instantaneous search rate and handling time. The instantaneous search rate increased as temperature increased. All of the RPE regressions obtained for functional response of G. utilis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were significant (P〈0.01). The slope of RPE regression lines was lower across the temperatures. At 29±2℃, the maximum number of larvae parasitized was 7.8 per day. It decreased to 7.2 larvae parasitized at 25±2℃. At 17±2℃, no significant increment of parasitization was observed due to the host density increments. The estimated handling time was lowest at 17±2℃ and highest at 25 ± 2℃, respectively. The ability of G. utilis to find and parasitize L. trifolii over a wide range of temperatures makes them a good candidate for biological control of Liriomyza leafminers.  相似文献   

12.
赤眼蜂部分蜂种或品系受Wolbachia侵染营孤雌产雌生殖。 通过室内试验分析了在4个恒温(20, 25, 30和35℃)下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两性生殖品系和孤雌产雌品系对米蛾Corcyra cephalonica卵的寄生功能反应, 旨在比较不同温度两品系的寄生功能反应差异, 评价孤雌产雌品系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潜力。 结果表明: 松毛虫赤眼蜂两个品系对米蛾卵寄生作用均随寄主密度的增加而增大;随温度的升高松毛虫赤眼蜂两品系的功能反应类型由Ⅲ型改变为Ⅱ型。孤雌产雌品系以30℃的处置时间最短(0.0207 d), 最大日寄生量为48.31粒卵, 其次是25℃, 35℃最小;两性生殖品系以25℃的处置时间最短(0.0188 d), 最大日寄生量为53.08粒卵, 其次是30℃, 20℃最小; 松毛虫赤眼蜂两品系的寄生功能反应存在显著差异, 30℃下孤雌产雌品系为Ⅱ型功能反应而两性生殖品系为Ⅲ型。 从处置时间来看, 20℃时两品系无显著性差异(P≥0.05), 在25℃和35℃孤雌产雌品系寄生米蛾卵时花费的时间显著长于两性生殖品系(P<0.05), 而30℃却相反。 可见, 寄主密度、 温度和Wolbachia影响松毛虫赤眼蜂功能反应。  相似文献   

13.
美丽青背姬小蜂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丽青背姬小蜂Chrysonotomyiaformosa(Westwood)是美洲斑潜蝇的优势天敌,在美洲 斑潜蝇的自然控制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其生物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 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寄生蜂羽化趋早,羽化时间更集中,羽化高峰也更明显;随着 温度的升高,成蜂的寿命逐渐缩短。在提供清水时,寄主可以显著地延长雌蜂的寿命;在有寄 主时,提供10%蜂蜜水,雌蜂的寿命显著延长。美丽青背姬小蜂对3龄寄主幼虫有偏好,对3龄寄 主幼虫的致死率和寄生率都高于对1~2龄寄主幼虫的,且产下后代的雌雄性比为5.11∶1。在 实验温度范围内,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  相似文献   

14.
不同倍性虹鳟幼鱼对急性温度胁迫的抗氧化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虹鳟属于冷水性鱼类,其生存的最适温度为12~18 ℃,温度胁迫是虹鳟在夏秋季养殖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枫叶鲑和硬头鳟均为品质优良的虹鳟选育种.为探讨急性温度胁迫对两种倍性虹鳟抗氧化响应的影响,本研究选取二倍体枫叶鲑和三倍体硬头鳟幼鱼,分别在13、17、21和25 ℃下进行热应激试验.在达到目标温度后的0、1、6和12 h取样,之后将受试鱼恢复至13 ℃的适宜温度下培养,并在恢复培养的1、12、24和48 h后取样,测定受试鱼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的活性,以及脂质过氧化物(LPO)、丙二醛(MDA)和热激蛋白70(HSP70)含量.结果表明: 枫叶鲑和硬头鳟的3种抗氧化酶活性在17 ℃组没有出现显著升高;21 ℃组枫叶鲑和硬头鳟的SOD活性在热应激期间出现显著升高,但枫叶鲑的SOD活性在恢复过程中恢复到正常水平;25 ℃组枫叶鲑和硬头鳟的SOD、CAT和GPx的活性均显著提高;但在恢复试验进行24 h后,CAT和GPx的活性恢复到正常水平.枫叶鲑在17、21和25 ℃组HSP70的产生量显著高于13 ℃组,而硬头鳟仅在21和25 ℃组HSP70的产生量显著高于13 ℃组.通过整合生物标志物响应指标值对多种抗氧化参数进行分析,发现枫叶鲑在17和21 ℃组急性温度胁迫下的抗氧化响应显著高于硬头鳟,但在25 ℃组硬头鳟的抗氧化响应高于枫叶鲑.这表明不同倍性虹鳟幼鱼在不同温度急性胁迫下的抗氧化响应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5.
美洲斑潜蝇寄生峰——黄腹潜蝇茧蜂成虫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黄腹潜蝇茧蜂Opius caricivorae Fischer是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 Blandchard幼虫 蛹期的一种重要内寄生蜂。在实验室条件下,用菜豆Phaseolus vulgaris L.上的美洲斑潜蝇作为寄主,对其成蜂的生物学特性做了初步研究。成虫主要在白天羽化,羽化高峰期在8:00~10:00,且多数(91%)当日交尾,羽化出的成蜂性比明显偏雌性(雌∶雄=1.51∶1)。在17℃~33℃温度下,提供蜂蜜液时,黄腹潜蝇茧蜂雌蜂和雄峰的寿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雌蜂的寿命明显长于雄峰的寿命,分别从17℃时81天和47天降到33℃时的14天和13天。雌蜂羽化后1~2天即可产卵,在21℃~29℃温度下,产卵高峰期在2~7日龄,平均产卵量随温度变化的方程为=-0.057x2+2.728x-20.601(r2=0.934)。而且成蜂取食能够致死寄主。另外,本文对雌蜂的寄主搜索、产卵和寄主取食行为做了详细描述。  相似文献   

16.
温度和食料对白眉野草螟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白眉野草螟Agriphila aeneociliella(Eversmann)是近年在我国小麦上新发现的一种害虫,以幼虫在小麦茎基部取食危害,造成缺苗断垄,对我国小麦的安全生产构成潜在的威胁。本研究旨在明确温度和食料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对该害虫的预测预报和有效防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方法】在光周期14L∶10D,RH 70%±5%的条件下,设置系列恒定温度,用小麦作饲料,记录和分析不同温度下幼虫各龄的发育历期、存活率,明确其发育起点温度、有效积温;设置温度25℃,光周期14L∶10D,RH 70%±5%的条件,分别用小麦、玉米和人工饲料饲养,分析不同食料对其生长发育和成活率的影响。【结果】在恒温(13~29℃)范围内,白眉野草螟幼虫发育历期随温度升高而逐渐缩短,存活率没有明显差异;在恒温33℃,该虫不能完成幼虫期生长发育而死亡。不同食料饲养后,幼虫各龄发育历期存在显著差异,顺序为取食小麦取食玉米取食人工饲料,尤其是1-3龄幼虫差异最为明显,取食小麦、玉米的4-6龄幼虫发育历期差异未到达显著水平,但显著低于取食人工饲料的幼虫。【结论】白眉野草螟幼虫具有很强的温度适应能力,不同温度对其发育历期具有显著的影响;在目前白眉野草螟发生危害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中,小麦为其最适宜寄主,室内条件下取食玉米也能完成幼虫期的生长发育。本研究为制定白眉野草螟在我国的潜在发生危害区提供了理论数据,为田间种群动态变化的预测预报和综合治理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前期研究高温胁迫下意大利蝗Calliptamus italicus呼吸代谢的变化特征基础上,为探明相关变化机制,本研究进一步从不连续气体交换循环(DGC)呼吸周期历时阐明其对高温胁迫的响应机制。【方法】以源自新疆伊犁察布查尔蝗区野生种群的意大利蝗成虫为材料,应用多通道昆虫呼吸仪测定意大利蝗DGC暴发间期、暴发期和呼吸周期三者历时随温度变化(21~42℃区间,3℃温度梯度)的响应特征。【结果】雌雄意大利蝗DGC呼吸周期中暴发间期历时随温度升高而缩短,21℃时暴发间期历时最长,雌雄分别为7.29±0.31和7.05±0.37 min,与24,27,30和33℃差异不显著(P0.05),超过33℃后迅速缩短;至39℃时最短,雌雄分别为0.42±0.01和0.70±0.03 min,与其他温度下的历时差异显著(P0.05)。暴发期历时亦随温度升高而缩短,21和39℃时,雌虫暴发期历时分别达到最长和最短,依次为1.55±0.14和0.45±0.01 min,与其他温度下的历时差异显著(P0.05);24和39℃时,雄虫暴发期历时分别达到最长和最短,依次为1.61±0.10和0.68±0.02 min,与其他温度下的历时差异显著(P0.05)。随温度升高,意大利蝗DGC呼吸周期历时呈减少趋势,且主要由暴发间期历时减少所致。21~33℃范围内,每升高3℃雌雄虫暴发间期历时分别平均减少0.174和0.121 min,DGC呼吸频率增幅一致,均为0.0022 Hz,不同温度间差异不显著(P0.05);超过33℃后,每升高3℃雌雄虫暴发间期历时分别平均减少2.197和2.189 min,DGC呼吸频率分别增加0.0120和0.0085 Hz,不同温度间差异显著(P0.05);39℃时暴发间期历时接近零,42℃时DGC呼吸模式消失。【结论】随温度升高,意大利蝗呈现出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增加的变化特征,这是通过减少暴发间期历时和增加DGC呼吸频率等机制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