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蜘蛛有3种生态类型,即洞穴型、结网型和游猎型。利用RAPD技术检测3种生态类型蜘蛛的代表品种,即白额巨蟹蛛(游猎型)、漏斗蛛(结网型)、虎纹捕鸟蛛和七纺器蛛(洞穴型)的基因组DNA的多态性。用11个随机引物对3种生态类型的代表蜘蛛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平均每个品种观察到约22.5个标记,单个引物获得的标记在4~13个之间。实验结果经统计学分析表明,L纺器蛛和虎纹捕鸟蛛的随机扩增多态DNA共享度(F)高,在分子水平上进一步证实了同生态类型蜘蛛的亲缘天系最近,聚类结果表明,3种类型蜘蛛的总体演化趋势为:洞穴型 结网型—游猎型,与以往的形态学研究相符。  相似文献   

2.
中国洞穴蜘蛛多样性及其对洞穴环境的适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洞穴蜘蛛的多样性、地理分布信息进行了详细的闸述.初步探讨了洞穴蜘蛛对洞穴环境的适应性特征及其进化机制.我国洞穴蜘蛛目前已知16科27属80种,其巾暗蛛科、弱蛛科、泰莱蛛科和巨蟹蛛科物种最多;在属级阶元上,以弱蛛属Leptoneta14种、泰莱蛛属Telema lO种、龙角蛛属Draamar如和巾遁蛛属Sinopoda各9种,宽隙蛛属Platocoelotes 8种居多.我国洞穴蜘蛛主要集中分布在贵卅、海南、云南、北京、浙江、广西等喀斯特洞穴较为密集地区,在河北、河南、湖北和湖南也有部分报道.在不同地区分布的洞穴蜘蛛类群或优势类群及区系成分等都存在较大差异.洞穴蜘蛛中约有20%~30%的种类凶为长期生活在黑暗无光、食物匮乏以及缺乏温度和光周期的季节调节等特殊环境,出现了一些地表生境蜘蛛类群中所没有的刘洞穴环境的适应性特征,如缺乏体色素、眼退化共至无眼、附肢延长、全身牛有很多具较敏锐触觉和嗅觉功能的感觉毛、繁殖无季节性、耗氧量降低而新陈代谢缓慢、代谢率降低、产牛的后代少、单个卵粒包含更多的营养等.  相似文献   

3.
泰莱蛛科属于简单生殖器类蜘蛛,为洞穴蜘蛛的主要类群.本实验首次在实验室条件下对泰莱蛛科蜘蛛龙平莱蛛Pinelema bailongensis的求偶和交配行为进行描述:雄蛛可与多个雌蛛交配,雌蛛一般为单次交配.一次完整的交配进行2~8次交尾,交尾时间为0.27~5.03 min.求偶行为主要涉及探足、腹震和拍足等动作.  相似文献   

4.
河北嶂石岩风景区蜘蛛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锋  朱立敏 《生态学杂志》2008,27(11):1937-1940
2007年7月对河北赞皇嶂石岩国家级风景区蜘蛛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采用局地取样与随机扫网相结合的方法,共采集蜘蛛标本1 226头,隶属于24科61属81种.嶂石岩风景区蜘蛛物种多样性丰富,漏斗蛛、蟹蛛、皿蛛和狼蛛是该地区的优势类群.不同生境中的蜘蛛种类和个体密度均有差别,其中,灌木丛生境中蜘蛛种类(54)、个体密度(20.9头·m-2)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3.264)均明显高于森林落叶层和滩涂生境;森林落叶层生境中蜘蛛分布的优势集中性指数最高(0.116),导致其种类分布均匀性指数(0.749)最低;滩涂生境中种类分布均匀性指数最高(0.853),这与其种类多为游猎型有关.对该地区蜘蛛物种和多度关系分析表明,嶂石岩风景区蜘蛛群落结构与Fisher对数级数分布模型能够较好地拟合.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喀斯特地区人工草地蜘蛛群落物种多样性及其分布的影响因子,该研究于2019年9月—2020年1月结合样方、陷阱、样线取样三种方法对黔西北油杉河新西兰牧场的蜘蛛群落物种多样性及影响蜘蛛分布的生境因子开展调查。结果表明:(1)捕获蜘蛛1642头,隶属于15科53属69种,不同功能群排序为:结圆网型蜘蛛>伏击型蜘蛛>游猎型蜘蛛>结皿网型;优势科4科,分别为园蛛科(25.15%)、球蛛科(20.52%)、逍遥蛛科(15.1%)、和蟹蛛科(13.28%);优势种2种分别为远亲园蛛(17.17%)和虚逍遥蛛(14.49%)。(2)12月时蜘蛛个体数量、物种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与1月时蜘蛛优势度指数、11月时蜘蛛的均匀度指数均显著低于其他月份(P<0.05),而蜘蛛丰富度指数先减后增,12月时最低,且11月、12月的蜘蛛丰富度指数均显著低于9月、10月、1月(P<0.05)。(3)对9个生境因子与蜘蛛多度进行线性拟合发现,海拔、空气湿度、植被物种数3个环境因子对蜘蛛多度有显著正效应(P<0.05)。(4)对9个生境因子与蜘蛛物种多样性进行CCA...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次报道了友谊巴力蛛Baalzebub youyiensis ZhaoLi,2012的雄性,标本采自老挝洞穴。标本保存于四川大学自然博物馆(SCUM)。友谊巴力蛛Baalzebub youyiensis ZhaoLi,2012(图1~图17)鉴别特征:该种蜘蛛雄性近似于B.albonotatus(Petrunkevitch,1930)和B.brauni(Wunderlich,1976),均具有一簇跗舟刺毛和尖长的副跗舟,但可根据副跗舟旁具一宽阔侧膜、中突修长、斧状引导器和多分枝的插入器等特征与该属其他种区分。  相似文献   

7.
采用浸渍法测定了除草剂丁草胺对室内饲养的4种稻田蜘蛛拟水狼蛛(Pirata subpiraticus)、拟环纹豹蛛(Pardosa pseudoannulata)、锥腹肖蛸(Tetragnatha maxillosa)和食虫沟瘤蛛(Ummeliata insecticeps)的毒力,以及对拟水狼蛛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剂量的丁草胺对稻田蜘蛛有较强的杀伤力,丁草胺对4种蜘蛛半致死浓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拟环纹豹蛛>拟水狼蛛>锥腹肖蛸>食虫沟瘤蛛,食虫沟瘤蛛对丁草胺最敏感,LC50为9.61605 mg/L.用2mg/L丁草胺溶液作为水源喂养的拟水狼蛛体重、雌雄性比(3:2)、幼蛛成活率(43.4%)均远小于对照组,其3~6龄总历期延长了10d,经统计检验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可见丁草胺对蜘蛛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蜘蛛的感觉和感觉器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一)蜘蛛的眼、视觉和色觉 大多数蜘蛛都具有8只眼,少数蜘蛛有6只眼,锡兰蛛(Tetrablemma)有4只眼,产于南美的异出蛛属(Nops)只生有2只眼,而穴居蛛(Anthrobia)则完全没有眼。 蜘蛛的眼着生在头胸部的前方,有的向上,  相似文献   

9.
化学通讯是蜘蛛最基础和最普遍的种内及种间通讯方式之一,蜘蛛体表的味觉毛能够接触性地或者近距离地感知环境中的化学物质,但味觉毛的相关研究仅在少数几种蜘蛛中有过报道。我们通过扫描电镜分别对幽灵蛛科(Pholcidae)、弱蛛科(Leptonetidae)、泰莱蛛科(Telemidae)、蟹蛛科(Thomisidae)和球蛛科(Theridiidae)共5科32种蜘蛛味觉毛的形态、数量及分布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蜘蛛味觉毛一般呈"S"形或弧形;毛根部与体表形成较大角度,末端开口。一般分布在步足的跗节和后跗节,一些种类在步足胫节亦有味觉毛分布。所观察的蜘蛛中绝大部分种类在触肢上未发现味觉毛,仅有2种蟹蛛即角红蟹蛛(Thomisus labefactus)和膨胀微蟹蛛(Lysiteles inflatus)以及1种球蛛即鼬形微姬蛛(Phycosomamustelinum)在触肢上有味觉毛。味觉毛的数量在不同蜘蛛种类中有较大差异,从十几根到上百根不等。蜘蛛味觉毛的形态、数量和分布等特征除了与遗传相关外,亦有可能与其生境和生活方式等有关。  相似文献   

10.
山东青州玉米田蜘蛛群落结构及动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青州地区玉米田蜘蛛群落结构和组成有13科,21属、30种,其中微蛛科的草间小黑蛛(Erigonidium graminicola)和狼蛛科的星豹蛛(Pardosa astrigera)为优势种。空间优势位于玉米植株的中、下部,8月下旬蛛量达到最高峰。间作田蜘蛛群落的种类丰富度、个体数量和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等参数均高于净玉米田。用药田的蜘蛛种类和数量明显低于非用药田。并且间作田用药后蜘蛛群落的恢复速度快,所以,间作田蜘蛛群落稳定性强。  相似文献   

11.
我们在吉林和黑龙江省采到两种皿蛛科(Linyphiidae)蜘蛛,一种属于长指蛛属(Bathyphantes),一种属于齿刺蛛属(Bolyphantes),经研究确定为新种,现描述如下。模式标本保存于白求恩医科大学生物教研室。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对蜘蛛目中几个科的代表种的毒腺形态特征及其位置进行了解剖观察。并在测量其毒腺的形态度量参数与蜘蛛体长和体重的基础上,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的统计学原理,分析了其毒腺的形态度量参数与蜘蛛体长和体重之间所存在的相关性,同时探讨了不同种类蜘蛛毒腺的解剖方法。结果表明:蜘蛛毒腺的位置和形态与蜘蛛的进化、生活方式和蛛体形态有一定关系,即低等及地下穴居种类(如虎纹捕鸟蛛Selenocosmia huwena等)的蜘蛛毒腺多前位(型)于螯基内;其余的多后位(型)于头胸部前段内。蜘蛛毒腺的重量与其体重之间为正相关,如大腹园蛛Araneus ventricosus的相关系数rAl=0.9846(P<0.01),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0.0038 0.1829x;蜘蛛毒腺的长度与其头胸长之间为正相关,如穴居狼蛛Lycosa singoriensis的相关系数rc3=0.9858(P<0.01),方程式为:y^=-0.1641 0.5325x;蜘蛛毒腺的宽度与其头胸宽之间为负相关,如虎纹捕鸟蛛Selenocosmia huwena的相关系数rD3:=-0.9704(P<0.01),方程式为:y^=0.2498—0.0072x。  相似文献   

13.
贵州省茶园蜘蛛区系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戴轩  韩宝瑜 《生态学报》2009,29(5):2356-2367
经10多年考查和鉴定,记述了贵州省茶区蜘蛛26科204种,其中优势类群园蛛科50种、跳蛛科25种、肖蛸科20种、蟹蛛科14种、平腹蛛科13种,占总种数60%.全省性种类角类肥蛛、黄褐新园蛛、草间小黑蛛、食虫瘤胸蛛、三突花蛛、鞍形花蟹蛛、机敏蝇豹、纵条蝇狮、悦目金蛛、棒络新妇蛛、八斑鞘腹蛛、星豹蛛、棕管巢蛛、斜纹猫蛛、机敏漏斗蛛、浙江豹蛛、兰翠蛛、黑色蝇虎、茶色新园蛛和锥腹肖蛸等64种,占总种数31%.在我国动物区划中,贵州大部属于华中区的西部山地高原亚区,西部少数地区属于西南区的西南山地亚区.结合茶树适生格局,把茶园蜘蛛区系划分为:黔中山地丘陵区(Ⅰ)、黔东低山丘陵盆地区(Ⅱ)、黔南低山河谷区(Ⅲ)、黔北中山峡谷区(Ⅳ)、黔西高原中山区(Ⅴ).Ⅰ区发现蜘蛛21科137种,占全省总种数67%;常见的优势种有角类肥蛛、黄褐新园蛛、灌木新园蛛、青新园蛛和悦目金蛛等37种,占该区蜘蛛总种数27%;特有种为山地艾蛛、畸形艾蛛、对称曲腹蛛、西山新园蛛、小青新园蛛、四点亮腹蛛、桐庐指蛛、锯胸微蛛、黑底狼蛛、中华刺足蛛、裂额银斑蛛、贵州花蟹蛛和三斑花蟹蛛等13种.Ⅱ区发现蜘蛛26科185种,占全省总种数91%;优势种有角类肥蛛、棕管巢蛛、毁坏管巢蛛、斜纹猫蛛和三突花蛛等31种,占该区蜘蛛总种数17%;特有种有中华蟱蛛、棒络新妇蛛、四斑粗螯蛛、风雅丽蛛和江安七纺蛛等58种.Ⅲ区发现蜘蛛15科92种,占总种数45%;优势种为角类肥蛛、草间小黑蛛、食虫瘤胸蛛、驼背额角蛛和八斑鞘腹蛛等18种,占该区蜘蛛总种数20%.特有种为圆腹艾蛛、椭圆新园蛛、横带隆背蛛和凤振粗螯蛛等4种.Ⅳ区发现蜘蛛15科76种,占全省总种数37%;优势种为角类肥蛛、机敏漏斗蛛、机敏蝇豹、纵条蝇狮和黑色蝇虎等18种,占该区蜘蛛总种数24%.Ⅴ区发现蜘蛛14科64种,占总种数31%;优势种为角类肥蛛、黄褐新园蛛、机敏漏斗蛛、机敏蝇豹、黄斑菲蛛等15种,占该区蜘蛛总种数23%;Ⅳ和Ⅴ区无特有种类.Ⅲ区雨、热和光照条件较优越,但其为新辟茶区,蜘蛛种数少于Ⅰ和Ⅱ区.从西北部高寒山区向东部低丘,海拔明显降低,气候从北亚热带过渡到中亚热带,雨量、光照和积温加大,茶树等农林作物增多,茶园蜘蛛种类增多.  相似文献   

14.
任海庆  陈建  袁兴中  刘杰 《生态学报》2016,36(6):1774-1781
为探索天然林和橡胶林蜘蛛多样性现状,于2010年8月在海南黎母山自然保护区选取天然林和橡胶林,采用扫网法、陷阱法和单位面积法收集蜘蛛标本,分析两种林型之间蜘蛛组成、多样性和功能群差异,并以蜘蛛科和数量分布为属性进行主成分分析(PCA),探讨林型中样方之间蜘蛛群落的相似性。共采集蜘蛛标本3609头,用于统计分析的成蛛969头,归属于23科,162种。天然林20科,100种,优势类群为跳蛛科、球蛛科和园蛛科;橡胶林17科,87种,优势类群为肖蛸蛛科、狼蛛科和猫蛛科。从蜘蛛的数量分布看,橡胶林蜘蛛个体密度显著高于天然林;而天然林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显著高于橡胶林。橡胶林中结圆网型和游猎型蜘蛛显著高于天然林,结皿网型显著低于天然林,伏击型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CA分析结果表明,24个样方趋于分成天然林和橡胶林2组,并且天然林样方之间相似性极高,而橡胶林样方之间相似性相对较低。以上结果表明:(1)橡胶林替代天然林后蜘蛛群落结构发生变化,多样性降低;(2)增加生境结构的复杂性和减少人为干扰对保护和恢复物种多样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黎健龙  唐颢  周波  方华春 《生态科学》2017,36(3):160-165
茶园生态系统中蜘蛛既是重要的天敌类群, 又是改善生态系统服务的指示标志。为更好地保护与利用天敌蜘蛛进行生态防治, 对亚热带丘陵地区不同栖境茶园的狼蛛科蜘蛛进行调查, 并对其种类、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复杂栖境茶园(JZ)与简单栖境茶园(CK)间狼蛛科蜘蛛数量特征组成存在显著差异 (P<0.001); 狼蛛科蜘蛛优势种JZ茶园有3种, CK茶园有4种; JZ茶园雌蛛、雄蛛和幼蛛个体数分别是CK茶园的4.36倍、3.63倍和7.91倍。JZ茶园狼蛛科的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数量特征影响较大,总个体数量发生动态显著高于CK茶园(P<0.05)。主成分分析表明, JZ茶园明显向家福穴狼蛛(Houa jiafui)、幼豹蛛(Pardosa pusiola)和旋囊脉水狼蛛(Venonia spirocysta)等群落数量分布较多的方向偏移, 而CK茶园则向数量减少方向偏移。研究表明, 基于茶园异质性栖境管理, 采用多样性种植方式来保持生态平衡, 对保护和利用狼蛛科蜘蛛来增强害虫自然控制能力有深远意义, 还有利于成为一种可持续改善茶园生态系统的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6.
四川省长宁竹海自然保护区蜘蛛群落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4~9月分3次对四川长宁竹海自然保护区蜘蛛群落进行了随机采样调查,共采集到蜘蛛标本1509头,隶属于25科92属168种,其中以跳蛛科(23属36种)、园蛛科(14属37种)、肖蛸科(5属16种)和球蛛科(16属27种)的种类最多,占到了种数的69%.而对同一时间不同地点调查表明,海拔落差较大、植被类型多样、生境相对复杂的地点(高简村),其蜘蛛多样性明显多于其他地点;另外,对高简村进行的3次采集结果显示,5月底该地蜘蛛群落组成最为丰富,群落稳定性较高.  相似文献   

17.
圆网蛛类(妖面蛛总科 园蛛总科)是否为单系,圆网究竟经历一次进化还是多次进化,这是多年来有争论的、悬而未决的蛛形学难题之一。本文测定了包括妖面蛛总科、园蛛总科和非圆网蛛类等类群在内的9科10种蜘蛛线粒体12S rDNA、16S rDNA及核18S rDNA、28S rDNA等4个基因片段序列,并基于4个基因序列的整合数据,分别通过邻接(NJ)法、最大简约(MP)法、最大似然(ML)法和贝叶斯法(Bayesian)分析,对园蛛总科和妖面蛛总科蜘蛛之间的分子系统关系进行了探讨。系统发生结果表明:1)园蛛总科和妖面蛛总科蜘蛛不是姊妹群,从而支持这两个类群的圆网是平行演化而非同源演化的观点;2)筛器类蜘蛛并非单系发生而为多系发生。另外,依据编码大壶状腺丝蛋白-1(MaSp1)C末端非重复氨基酸序列区段的核酸序列重建的系统发生树也证实圆网蛛类并非单系发生。  相似文献   

18.
温度对蜘蛛抗饥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隐蛛科的白斑隐蛛、狼蛛科的星豹蛛,栅蛛科的栓栅蛛,球蛛科的八斑鞘蛛,皿蛛科的花腹盖蛛,园蛛科的角类肥蛛,肖蛸科的鳞纹肖蛸,蟹蛛科的三突花蛛,管巢蛛科的粽管巢蛛,猫蛛科的斜纹猫蛛,跳蛛科的纵条蝇狮等11科11种蜘蛛的385头成蛛,296头2龄幼蛛和126头亚成蛛共计807头蜘蛛分别在20 ℃、25 ℃、30 ℃和35 ℃ 4种恒温条件下作了的抗饥能力研究.结果显示:(1)实验蜘蛛的2龄幼蛛、亚成蛛和成蛛抗饥能力的大小与温度的高低呈负相关,即随着温度的升高,抗饥能力减小.(2)由于蜘蛛种类不同,其抗饥能力的大小也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无论是2龄幼蛛还是成蛛,均以花腹盖蛛和鳞纹肖蛸抗饥能力最差;2龄幼蛛抗饥能力最强的是角类肥蛛;成蛛抗饥能力最强的是栓栅蛛、白斑隐蛛和角类肥蛛.(3)同一种蜘蛛,由于发育阶段不同其抗饥能力也表现出很大差异,随着蜘蛛发育阶段增长,其抗饥能力加强.在本实验条件下所有蜘蛛都是以2龄幼蛛抗饥能力较差,亚成蛛次之,成蛛的抗饥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9.
赵爽  宋博  丁圣彦  侯笑云  刘晓博  汤茜  王润 《生态学报》2017,37(6):1816-1825
以捕食者来进行"自上而下"的生物防治是有效而经济的。蜘蛛作为农业景观中重要的捕食者,在不同的尺度上研究景观和环境要素对其多样性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目前,有关黄河下游农业景观研究中,关于蜘蛛多样性的研究报道较少。针对黄河下游农业景观中林地生境的蜘蛛多样性展开研究,于2014年4月和7月采用陷阱法调查林地生境中蜘蛛种群的分布及其多样性,分析了对蜘蛛多样性影响最强烈的环境因子,以及不同蜘蛛种群对草本植被盖度的不同选择。结果发现:研究区林地生境内蜘蛛的优势种群为星豹蛛(Pardosa astrigena)、单带希托蛛(Hitobia unifascigera)、类水狼蛛(Pirata piratoides)和陕西近狂蛛(Drassyllus shaanxiensis)。不同尺度上的景观要素和环境要素(解释变量)对蜘蛛多样性的影响存在差异,且在不同的季节均为100 m尺度上的解释变量对蜘蛛多样性的影响最大。在100 m尺度上,不同的解释变量对蜘蛛多样性的影响也不同,春季林地中的植被盖度对其影响最大,路距和林地面积也有较为明显的影响,夏季林地中的植被高度和植被盖度对其影响最大,其余解释变量的影响则极小。不同的蜘蛛种群对草本植被盖度大小的偏好不同,多数蜘蛛偏好高的植被盖度,如星豹蛛和白纹舞蛛(Alopecosa albostriata)等,也有部分蜘蛛种群偏好中、低植被盖度,如赫氏花蟹蛛(Xysticus hedini Schenkel)、白斑猎蛛(Evarcha albaria)和皮雄红螯蛛(Araneae)。研究表明,黄河下游农业景观林地生境中,不同的景观要素和环境要素在不同尺度和不同季节上对蜘蛛多样性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差异,草本植被对蜘蛛多样性的影响极为显著。因此在研究区内合理规划林地的建设,加强草本植被的保护,提高林地捕食者的数量,有助于生物防治工作的发展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进行。  相似文献   

20.
特征根回归法在稻田捕食性天敌捕食量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进龙  吴进才 《应用生态学报》2002,13(12):1592-1594
应用特征根回归法建立和拟水狼蛛(Pirta subpiraticus),食虫瘤胸蛛(Oedothorax insecticeps),粽管巢蛛(Clubiona japonicola)和菱头跳蛛(Bianor hotingchiehi)4种蜘蛛与竭飞虱(Nlaparvata lugens)共存系统捕食量的特征根回归模型:y=6.6600 6.3399(-0.0138X1^* 0.0895X2^* 0.0078X3^*-0.1067X4^* 0.6742X5^*)。以此模型对蜘蛛捕食量进行了模拟或预测分析,并同LS回归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特征根回归法可用于蜘蛛对褐飞虱捕食量的定量分析,比LS回归方法提高精度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