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用自旋标记方法研究了不同的pH和盐介质对光照前后嗜盐菌(H.halobium)紫膜类脂的影响.在低盐介质中,紫膜类脂序参数S的大小依次为pH2.5>pH7.0>pH12.0:旋转相关时间τ均在10~(-a)sec范围之内.pH12.0的暗适应和光适应悬液的ESR波谱十分相似,其它的ESR波谱均为暗适应>光适应.悬浮于Triton X-100中的紫膜的序参数最小,τ_e值在10~(-9)--10~(-10)sec之间;但其暗适应和光适应的ESR波谱仍有差别.在高盐介质中,紫膜类脂序参数均大于低盐介质,结构最为刚硬.实验表明类脂的序态变化与bR分子的构象改变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一、膜的结构和动力学生物膜主要是由膜蛋白和类脂组成的,大多数生物膜的类脂成分主要是磷脂。磷脂水悬浮液表现出天然膜的许多性质,所以在NMR实验中它被广泛作为生物膜的模型予以研究。磷脂悬浮液是以多相形式存在的,这取决于温度和水的含量。在生物膜模型中起重要作用的是凝胶相和液晶相。在凝胶相,分子的局部运动很慢,在NMR时标上,分子间和分子内的偶极矩相互作用没被有效地平均,所以NMR的谱线很宽、缺乏明显的特征。而在液晶相,分子局部运动受到的限  相似文献   

3.
用自旋标记研究嗜盐菌紫膜的相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用5′酮基软脂的甲酯的N′氧基4、4-二甲基(口恶)唑衍生物、TEMPO和4-(乙氧基氟代磷酸))-TEMPO′研究了嗜盐菌紫膜的相变.ESR测定表明:在醋酸钠缓冲溶液中(100mM、pH7.0)、30至70℃没有观察到相转变;在81℃附近获得了紫膜类脂的另一相变点,此转变点可能与紫膜类脂及蛋白质晶格的分离有关.紫膜蛋白质的热变性点则在100℃附近.当温度升至110℃时紫膜类脂烃链则趋“熔化”,紫膜蛋白质的热变性也呈不可逆的.文中还就不同的物理因素对紫模相变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从东乡野生稻中分离到一株生产较强抑菌活性代谢产物的内生放线菌菌株Streptomyces sp. PRh5,利用活性追踪法结合正相硅胶、凝胶柱层析等色谱技术从PRh5菌株发酵液中分离到4种抑菌活性化合物,经~1H NMR、~(13)C NMR和MS等波谱分析鉴定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尼日利亚菌素(2)、13-Docosenamide(3)、诺卡胺素(4)。这表明菌株PRh5具有开发为新型抑菌生物制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应用柱色谱技术从羊角拗[Strophanthus divaricatus(Lour.)Hook.et Arn.]根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纯化出6个化合物,通过1H NMR和13C NMR等波谱技术并对照文献,鉴定其分别为(+)-pinoresinol(1)、沙门苷元(2)、17βH-沙门苷元(3)、羊角拗苷(4)、β-谷甾醇(5)和胡萝卜苷(6)。其中,化合物2~4均为强心苷类化合物。化合物1和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6.
本文使用500MHz ~1H NMR谱仪研究了β—β交联的β_1 82Lys—β_2 82Lys不对称Fe(Ⅱ)Co(Ⅱ)杂化血红蛋白在去氧状态下其四级结构与溶液 pH的相互关系.实验结果证明,溶液中H~+浓度的减少,有利于血红蛋白从束缚态(T态)向松弛态(R态)方向转化.在可交换质子区(9.0—15.0PPm)由pH的改变所引起的[2(Co)β(Fe)]_A[α(Co)β(Co)]_cXL的~1H NMR谱峰的变化比[α(Fe)β(Co)]_A[α(Co)β(Co)]_cXL的~1H NMR谱峰的变化大.这为研究血红蛋白四个亚基的构象随pH改变而变化的先后次序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可以认为,当溶液中H~+浓度减少时,首先使蛋白构象发生改变的应在α—亚基上,而不在β—亚基上.此外,从它们的~1H NMR谱图随pH的变化可推测,溶液中除了 T态和R态之外,还存在着一些中间过渡态.o  相似文献   

7.
使用电子自旋共振波谱技术,采用5—doxyl stearic acid作为自旋标记物,新设计的镶嵌JPM和胆固醇的卵壳膜作为实验模型膜,进行Azone类透皮吸收促进剂的主要作用机理研究.实验证实上述膜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模型膜.由于Azone透皮剂的作用,增大膜中类脂和自旋标记物的脂肪长链的运动速率,即增强类脂的流动性,使得类脂的序参数值减小,从而证实了前人有关角质化细胞间的类脂相是药物穿透角质层的主要通道的假设.为进一步探讨透皮剂对天然皮肤的作用,采用裸鼠皮肤角质层作为实验模型膜,得到与上述实验相符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简要叙述了核磁共振技术(NMR)在蛋白质领域的研究及应用。NMR法通过测定蛋白质在稀溶液状态下反应位点的特定参数来计算蛋白质的三级结构,并可深入了解一定时间范围内化学反应和蛋白质构象转变的动力学过程。通过NMR对抗原决定簇和抗体CDR作图,可以分析其一级结构和三维构象;对抗原抗体动力学的分析,对于设计基因疫苗、检测细胞表面抗原提呈以及分析抗原抗体复合物的构象变化也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郑焕娣  庄文颖 《菌物研究》2011,9(4):212-215
对采自中国热带的部分膜盘菌属标本进行了分类研究,鉴定出6个种,分别为尾膜盘菌(Hymenoscyphus caudatus)、(参照)喜马拉雅膜盘菌(H.cf.himalayensis)、难变膜盘菌(H.immutabilis)、井冈膜盘菌(H.jinggangensis)、毛柄膜盘菌(H.kiopodius)和叶产膜...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Mn~(2+)对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DPPC)—β—桐酸(β-ESA—D_2O脂质体的~1HNMR谱的影响.当Mn~(2+)被加于DPPC-β-ESA-D_2O脂质体的外水相时,处于脂质体外表面和内表面的DPPC分子的-N~+(CH_3)_3的~1H NMR峰全都消失.当Mn~(2+)被加于DPPC—D_2O和DPPC—β—ESA—D_2O混合脂质体的外水相时,所有的-N(CH_3)_3的~1H NMR峰也都消失.这个现象被认为是β-ESA与Mn~(2+)相结合及其在脂质体的里.外分子层间和在脂质体间转移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Mn~(2+)对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DPPC)—β—桐酸(β-ESA—D_2O脂质体的~1HNMR谱的影响.当Mn~(2+)被加于DPPC-β-ESA-D_2O脂质体的外水相时,处于脂质体外表面和内表面的DPPC分子的-N~+(CH_3)_3的~1H NMR峰全都消失.当Mn~(2+)被加于DPPC—D_2O和DPPC—β—ESA—D_2O混合脂质体的外水相时,所有的-N(CH_3)_3的~1H NMR峰也都消失.这个现象被认为是β-ESA与Mn~(2+)相结合及其在脂质体的里.外分子层间和在脂质体间转移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凋落物分解是连接森林生态系统地上和地下部分的关键过程,影响着森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对全球碳(C)循环和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特别是,在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研究森林凋落物不同有机C组分的分解动态对于了解土壤有机质的形成、稳定性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反馈效应至关重要。核磁共振技术(NMR)具有无损和非侵入等特点,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结构的有效手段,已在凋落物分解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概述了NMR技术应用于森林凋落物分解过程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森林凋落物有机C基团的NMR特征,凋落物分解过程中不同C基团的变化特征及其机理、凋落物分解过程的NMR评价指标等,并分析了NMR技术在凋落物分解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研究方向。NMR技术将有助于了解凋落物有机C基团的分解特征及其对土壤有机质形成和稳定的影响机理。  相似文献   

13.
心不甘中甾体皂甙元的分离和结构鉴定(3)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报告心不甘(Tupistra aurantiaca Wall et Backer)根的粗甙经盐酸水解后的总甙元中分离的甙元E和F的结构鉴定。甙元F经鉴定为△~(25(27))-pentrogenin(2)。甙元E(ranmo-genin D)为新化合物,其结构经IR、MS、~1H NMR和~(13)C NMR谱分析推定如(1)所示。  相似文献   

14.
满天香精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运昌  刘绍华  程菊英   《广西植物》1992,12(1):83-87
采用Finngan-4510型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电子计算机联用(GC/MS/DS)技术,辅以~1H NMR,~18C NMR和化学的手段,对广西龙州产满天香精油进存定性定量分析,分离出37个组分,鉴定了其中26个,占精油总量的97.40%。其主要成分为薄荷酮(51.09%)、异满天酮(7.95%)、(+)-新薄荷醇(19.42%)、枞油烯(5.71%)、薄荷醇,β-水芹烯等。薄荷香是一种富含薄荷酮、薄荷醇的新资源植物。  相似文献   

15.
本文用500MHz NMR—维和二维~1H谱研究了重水溶液中的中华眼镜蛇细胞膜毒素CT-III.通过相敏双量子滤波相关谱(DQF-COSY),核Overhauser二维谱(NOESY)和全相关谱(TO-CSY),对含甲基和芳香基团的氨基酸残基的质子自旋体系进行了解析.CT-III~1H谱特征表明有β折迭二级结构存在,NOE二维谱显示Txr22和Tyr51的芳环侧链以及IIe39的侧键在蛋白构象中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500MHz NMR—维和二维~1H谱研究了重水溶液中的中华眼镜蛇细胞膜毒素CT-III.通过相敏双量子滤波相关谱(DQF-COSY),核Overhauser二维谱(NOESY)和全相关谱(TO-CSY),对含甲基和芳香基团的氨基酸残基的质子自旋体系进行了解析.CT-III~1H谱特征表明有β折迭二级结构存在,NOE二维谱显示Txr22和Tyr51的芳环侧链以及IIe39的侧键在蛋白构象中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17.
首次尝试利用电喷雾电离质谱(ESI MS)和氢原子核磁共振(1 H NMR)技术分析了含笑属六种植物种子的磷脂特性,发现在两个指纹图谱区发现明显的差异,即在质荷比(m/z)895-910(ESI MS)和5.30~5.40mg/L(1 H NMR)两个特异的区域存在显著差异。这些源于种子磷脂ESI/MS和1 H NMR的谱带差异可以被用来分析不同植物的种子的磷脂特征。而且,相似地,在更广的层面上,特异性的谱带差异可用于分析其他植物种子的磷脂组成和特性,辅助鉴定种子。  相似文献   

18.
生物膜类脂的物理性质直接影响膜的生理功能,膜的流动动性是反映膜脂物理状态的一个重要特征.本文采用电子自旋共振波谱及荧光偏振技术研究油酸,硬脂酸以及油酸和棕榈酸的混合物渗入莱氏衣原体膜后对膜流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上述外源脂肪酸均能增加膜的流动性,其中以油酸渗入膜后最为显著.油酸中双键的作用不仅仅局限于双键所在碳原子附近,而且能使整个膜脂双层各个层次上流动性都有增加.对于用荧光偏振和自旋标记顺磁共振二种技术所获得结果的异同也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9.
对毛茛科芍药属植物牡丹的花瓣化学成分进行研究。运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运用~1H NMR、~(13)C NMR和MS波谱学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得到7个单萜糖苷类化合物,分别为吡啶芍药苷(1)、paeodanin B(2)、芍药新苷(3)、乙酰芍药苷(4)、芍药苷(5)、苯甲酰芍药苷(6)和氧化芍药苷(7),及2个酚酸类化合物,分别为没食子酸(8)和没食子酸甲酯(9)。化合物1~7均首次从牡丹花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采用硅胶、ODS和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对紫叶李果实95%乙醇提取物进行提取分离纯化,运用IR、UV、1H NMR、13C NMR、HMBC、HSQC等波谱学技术鉴定5个化合物:3-O-乙酰基原儿茶酸(1)、2(R)-羟基丁二酸-1-甲酯(2)、3,3',4,4'-四羟基联苯(3)、β-胡萝卜苷(4)和槲皮素(5)。化合物1~4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为新天然产物,并且首次报道化合物1的1H NMR,13C NMR数据。对已分离的5个化合物进行了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结果显示化合物3、5具有潜在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