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四川短尾鼩(Anourosorex squamipes)种群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短尾鼩(Anourosorex squmipes)的怀孕期在每年的4、7 、9月,种群数量高峰为6月和10~11月。其种群数量的消长可分为种群潜伏期(3-4月)、盛发期(6、8、9月)、始衰期(10-11月)、凋落期(12、1、2月)以及数量间歇期(7月)和繁殖间歇期(5月)。该兽在田间是以个体群为基础的聚集型分布格局,并有高密度时低聚集和低密度时高聚集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2.
贵州发现的属于食虫类 Anourosorex 属的182件标本按齿式可分为两种类型,齿式为的是 A kui; 齿式为的是两新种, A. edwardsi sp. nov. 和 A. qianensis sp. nov.. 含有 A. kui 的岩灰洞、天门洞及穿洞动物群的地质时代可与四川盐井沟及歌乐山中更新世中晚期动物群相对比. A. kui 与较原始的 A. edwardsi 共生的岩灰洞和穿洞动物群的时代可能较之天门洞稍早.较进步的绝灭种 A. qianensis 单独存在于挖竹湾洞、天桥裂隙、白脚岩洞并和云南呈贡三家村晚更新世地点的材料可以对比. 根据齿式及形态特征 A. kui 应是现生种 A. squamipes 的直接祖先.  相似文献   

3.
正林猬属(Mesechinus)隶属于劳亚食虫目(Eulipotyphla)猬科(Erinaceidae)猬亚科(Erinaceinae),包含达乌尔猬(M. dauuricus)、侯氏猬(M. hughi)、小齿猬(M. miodon)和高黎贡林猬(M. wangi) 4种(Ai et al.,2018)。该属曾被归入刺猬属(Erinaceus)(Pavlinov and Rossolimo,1987)或大耳猬属(Hemiechinus)(Corbet,1988)。  相似文献   

4.
<正>林猬属(Mesechinus)隶属于劳亚食虫目(Eulipotyphla)猬科(Erinaceidae)猬亚科(Erinaceinae),包含达乌尔猬(M. dauuricus)、侯氏猬(M. hughi)、小齿猬(M. miodon)和高黎贡林猬(M. wangi) 4种(Ai et al.,2018)。该属曾被归入刺猬属(Erinaceus)(Pavlinov and Rossolimo,1987)或大耳猬属(Hemiechinus)(Corbet,1988)。  相似文献   

5.
<正>短尾鼩(Anourosorex squamipes Milne-Edwards,1872)隶属鼩形目(Soricomorpha)鼩鼱科(Soricidae)鼩鼱亚科(Soricinae)短尾鼩属,其模式产地为中国四川宝兴(Milne-Edwards,1872)。短尾鼩属的物种分布于亚洲中南部,共有4种,即A.assamensis、A.schmidi、A.squamipes和A.yamashinai(Wilson and Reeder,2005)。短尾鼩  相似文献   

6.
赵海鹏  张耀光  冉江波  赵海涛 《四川动物》2005,24(1):65-65,F003
多指(趾)畸形为常见的手足先天性畸形,六指(趾)畸形属多指(趾)畸形中占多数的一种。已有的文献对人类多指(趾)畸形有诸多报道,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探讨。但是,人类以外的哺乳动物六趾畸形尤其四川短尾鼩(Anourosorcx sguamipes Milne-Edwards)六趾畸形未见报道。笔者于2004年6月10日15点左右在西南师范大学校园大门处采到一食虫目动物。采集时天降小雨,该动物沿着有浅积水的墙边行走,四肢运动频繁但速度缓慢。带回实验室经鉴定为四川短尾鼩(见封3图版,1),照相时发现前脚异常,  相似文献   

7.
<正>淡灰豹鼩(Pantherina griselda)隶属于鼩形目(Soricomorpha)鼩鼱亚科(Soricinae)豹鼩属(Pantherina),其模式产地为中国甘肃省临潭县(Thomas,1912)。由于淡灰豹鼩整体形态与黑齿鼩鼱属(Blarinella)中的原甘肃川鼩(B.griselda)相似,且二者同域分布,曾被记录为黑齿鼩鼱属中的一个隐存种Blarinella sp.(Bannikova et al.,2017);He等  相似文献   

8.
霍氏缺齿鼩(Chodsigoa hoffmanni)隶属劳亚食虫目(Eulipotyphla)鼩鼱科(Soricidae)缺齿鼩属(Chodsigoa Kastschenko,1907),模式标本来自云南楚雄双柏县,在云南省无量山、哀牢山等地也有发现(Chen et al.,2017).霍氏缺齿鼩一直被认为是云南缺齿鼩...  相似文献   

9.
何锴  邓可  蒋学龙 《动物学研究》2012,33(5):542-544
2011年12月5日在云南省个旧市蔓耗镇(N23°00‘43.0",E103°26‘18.9",海拔350m)采集到高氏缺齿鼩(Chodsigoa caovansunga Lunde,Musser and Son,2003)标本1号。该物种为中国新纪录并且是其在模式产地(越南河江省Mt.Tay Con LinhⅡ山)以外的首个分布纪录。该标本头体长、尾长及颅全长明显大于模式产地的标本,线粒体cyt-b序列(JX508288)与地模标本相似度为98.6%。采集地生境为沟谷雨林,干扰类型为香蕉种植。  相似文献   

10.
于2006年10月及2015年8月在中国云南省采集到台湾灰麝鼩(Crocidura tanakae Kuroda,1938)3号成体标本。1号雄性与1号雌性的标本来自屏边县大围山自然保护区(22°53′59″N,103°41′23″E,2 088 m),另1号雌性标本采自富宁县里达镇半边箐(23°28′11\"N,105°35′59″E,1 442 m)。其尾毛长而稀疏,尾长变异大,后足宽大,后足足底和掌外侧垫突出、聚集且呈圆形,这些特征与模式产地的标本吻合。其线粒体Cyt b与地模标本的遗传距离为1.6%。采集地生境为原生林与次生林交界处和落叶季雨林。  相似文献   

11.
微尾鼩冬季肥满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野外捕获 2 2 2号微尾标本进行肥满度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生境肥满度差异不显著 ,雌雄微尾肥满度之间无显著差异 ,不同年龄组间肥满度差异显著 ,未成年个体肥满度明显高于成年个体 ;冬季各月份肥满度与种群数量呈负相关 ,r =- 0 96 4 6 <0 ,P <0 0 1,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12.
米志平 《四川动物》2008,27(1):105-106,F0003
对四川短尾鼩肝脏和胰腺的组织解剖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肝脏分为4叶,它们的肝实质完全分开.肝小叶的分界极不明显,1个肝小叶内的肝细胞大小不一致,靠近中央静脉的肝细胞体积较小,而肝小叶外围的肝细胞体积较大.胰腺的形态松散,无法区分出胰头、胰体和胰尾.胰腺小叶非常明显,大小不等.胰腺的组织结构包括外分泌部和胰岛两部分.  相似文献   

13.
    
Yu HT  Liao YY 《Molecular ecology》2000,9(12):2159-2161
  相似文献   

14.
尿液在哺乳动物间的化学通讯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S-SPME-GC/MS)方法分析四川短尾鼩尿液中挥发性物质化学组成。结果表明,(1)通过检索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质谱库,发现四川短尾鼩尿液中的化学成分主要为醛类、醇类、酮类、杂环、酯类、烷烃类、芳香烃类、含硫化合物、烯烃类、酚类等86种化合物,并且不同个体气味包含特有的挥发性化合物;(2)雌雄个体尿液中分别特有的挥发性化合物共计10种,其中雌性特有6种,雄性特有4种,表明四川短尾鼩尿液的化学成分存在性别差异。雌性的尿液中挥发性化合物76种,雄性只有33种,说明四川短尾鼩尿液中化学信号雌性多于雄性;(3)四川短尾鼩尿液中不同化学成分相对含量不同,同一组分在不同个体间相对含量存在差异。本研究有助于揭示四川短尾鼩尿液挥发性成分的化学通讯功能,并为引诱剂的研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5.
利用生物显微技术观察和研究了四川短尾鼩(Anourosorex squamipes)唾液腺的组织结构。结果表明,腮腺属纯浆液腺,有闰管和分泌管,无颗粒曲管;颌下腺属混合腺,以混合性腺泡为主,有少量浆液性腺泡和黏液性腺泡,有闰管、颗粒曲管和分泌管;舌下腺属纯黏液腺,有闰管和分泌管,无颗粒曲管,但在分泌管上存在有颗粒曲管细胞。  相似文献   

16.
四川地震灾区灾后一年农村小兽监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了解四川汶川5.12大地震后灾区害鼠的种群数量变化和群落演替,预防鼠传疫病的发生,指导灾后的媒介生物控制和鼠源疫病防控。从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每月对重灾区的都江堰、彭州、什邡、绵竹、北川和汶川6地灾区进行1次小兽(鼠情)监测。选择农田和村庄2种主要生境,采用夹日法进行调查。其中农田生境的捕获率达7.35%,主要捕获到啮齿目(Rodentia)和食虫目(Insectivora)两类,其中啮齿目为1.49%,食虫目鼩鼱科(Soricidae)为5.86%。捕获的种类有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大足鼠(Rattus nitidus)、黄胸鼠(Rattus tanezumi)、小家鼠(Mus musculus)、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as)、巢鼠(Micromys minutus)、针毛鼠(Niviventer fulvescens)、四川短尾鼩(Anourosorex squamipes)与臭鼩(Suncus Murinus)。村庄区域的捕获率为12.50%,主要捕获的亦是食虫目鼩鼱科的四川短尾鼩,高达10.02%,啮齿目的捕获率为2.48%。捕获的种类有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和四川短尾鼩。结果表明,经过灾后的各种控制措施,鼠害得到有效的控制,啮齿目种类的捕获率基本低于3%。但食虫目鼩鼱科的捕获率较高,特别是都江堰、彭州、什邡、绵竹四地的四川短尾鼩种群数量高于已有报道的同期水平,并维持较高的繁殖力,且大量进入房舍区域。另外,黑线姬鼠的繁殖率也不低。需密切关注四川短尾鼩和黑线姬鼠种群动态趋势。据以往类似研究结果,结合初步调查数据和从控制鼠传疾病的角度考虑,灾区鼠情的监测要有中长期的思想准备,至少持续3a以上时间。  相似文献   

17.
2014年4-9月,通过铗夜法对12种不同生境内的四川短尾鼩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依据捕获率的大小及生境的干扰程度分析四川短尾鼩的生境选择倾向。利用人工捕捉模拟种群干扰,分别在干扰1个月、2个月、3个月、4个月时间之后,监测荒草地、废弃梨树林、灌丛和绿化林4种代表性生境内四川短尾鼩的种群数量、年龄结构、性比的变化,进而分析四川短尾鼩对人为干扰的生态响应。结果显示:(1)四川短尾鼩在12种典型生境中,按捕获率的大小依次分为4个等级:绿化林>废弃梨树林、景观林、荒草地、桉树林、蔬菜地、灌丛>人居村落、废弃葡萄园>竹林,葡萄园,油菜地;(2)四川短尾鼩的生境选择倾向为:异质性适中、适度干扰、竞争较低的生境>异质性较低、干扰较高的生境(宜觅食、竞争弱)或异质性较高、干扰较低的生境(宜栖身、竞争弱)>高竞争的生境>异质性低或强烈干扰或二者兼有的生境。(3)干扰之初,所有生境中四川短尾鼩种群密度明显降低,干扰2个月之后其种群数量均可恢复到正常状态;干扰后性比平均值增加3.52%,怀孕率变化不显著;全部生境中,成体组比例平均降低1.71%,老年组减少7.53%;幼年组的比例平均增长2.33%,亚成体增加6.91%。幼体和亚成体比例的增加,使种群数量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8.
哺乳动物的包皮腺分泌物对个体间性引诱及繁殖行为的信息交流和种群调节有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四川短尾鼩(Anourosorex squamipes)为研究对象对劳亚食虫目动物包皮腺挥发性化学成分和化学通讯功能进行报道。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S-SPME-GC/MS)的方法,分析四川短尾鼩雄体包皮腺中挥发性物质的化学组成。结果表明:(1)四川短尾鼩雄体包皮腺的挥发性化学成分主要含烷烃类、醇类、酮类、醛类、醚类、酯类、酸类、芳香烃类等45种化合物;(2)成年雄性四川短尾鼩的包皮腺中挥发性成分有39种,幼年雄性含有28种,说明四川短尾鼩成年雄体的包皮腺中挥发性化学成分多于幼年雄体;(3)成年雄体的包皮腺分泌物中含有4种特有的挥发性化学成分,幼年雄体中特有成分仅为1种,表明四川短尾鼩包皮腺中的挥发性化学成分存在年龄差异;(4)四川短尾鼩包皮腺分泌物中不同化学成分相对含量不同,同种化学成分在不同个体间的相对含量存在差异。四川短尾鼩雄性包皮腺挥发性化合物种类丰富,个体、年龄差异明显。推测挥发性化合物中丁酸(Butanoicacid)、乙酸乙酯(Ethyl acetate)、苯酚(Phenol)为四川短尾鼩的信息素。本研究为进一步验证该物种的信息素成分及其传递机制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