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通过多巴胺受体的5个cDNA克隆,综述和分析了5个多巴胺受体(D1R-D5R)的基因结构,在染色体上的定位及其mRNA在中枢脑区的分布;比较了这5个受体cDNA克隆的结构特征和药理学性质.  相似文献   

2.
多巴胺对脊髓伤害性信息的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
4.
黑质属于锥体外系,与躯体运动有关。近年来的资料表明,黑质也参与痛觉调制,它可能是下行性镇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有学者认为黑质对痛觉信息的上传有易化作用。本文简述了黑质的结构特征,纤维联系及在痛觉调制中的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一、多巴胺(DA)的合成、 释放与失活 DA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在植物神经系统某些神经节也起着神经递质的作用。在外周和中枢神经系统,DA是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的前体。已知的DA功能与中枢神经系统有关,曾认为,多巴胺能神经传递仅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而对它的外周作用却了解较少。事实上,许多外周组织对外源性DA也有反应,但在这些组织没有发现多巴胺能神经分布,说明没有多巴胺能神经支配的外周组织也可能存在多巴胺受体。  相似文献   

6.
徐刚  叶恭银 《昆虫学报》2020,(1):104-122
多巴胺(dopamine,DA)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通过特异地结合其相关的多巴胺受体(dopamine receptors,DARs)发挥作用。昆虫DARs可分为D1-like DARs,D2-like DARs和多巴胺/蜕皮激素受体(dopamine/ecdysteroid receptor,DopEcR)。D1-like DARs包含两种亚型即DOP1和DOP2,都能偶联G s蛋白引起胞内cAMP上升,且DOP2还能偶联G q蛋白引起胞内Ca 2+浓度升高;D2-like DARs只有一种亚型DOP3,偶联G i蛋白导致胞内cAMP下降;DopEcR可以同时被DA和蜕皮激素激活。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昆虫DA的调控、多巴胺神经元、DARs的药理学特性及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DA合成、转运和降解过程中的基因调控昆虫的多种表型,如表皮黑化、翅的颜色和图案等。DA在多巴胺神经元中合成和释放,不同类型的多巴胺神经元参与调控不同的功能。随着近年来单细胞测序和DA实时成像技术的兴起,这将有利于进一步探讨特异神经元的功能。不同昆虫DARs的激动剂和拮抗剂活性存在很大异同,这些药理学差异将为以昆虫DARs为作用靶标开发高效选择性杀虫剂提供重要依据。DARs参与调控昆虫的多种生理与行为过程,如取食、学习、记忆、遗忘、求偶、交配、睡眠及觉醒等。随着CRISPR/Cas9技术在不同昆虫中成功地应用,以及结合模式昆虫黑腹果蝇中丰富的遗传学操作手段,这些都将有利于精准解析DARs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多巴胺转运体(Dopamine transporter,DAT)位于多巴胺能神经元表面,主要负责将细胞外的多巴胺重摄取至多巴胺能神经元内,控制细胞外多巴胺的浓度,进而影响多巴胺的信号强度和时长。多巴胺转运体与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抑郁、成瘾等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异常相关。多巴胺转运体的重摄取功能受多种因素的调节,包括底物的浓度、自身位点的翻译后修饰、细胞内蛋白激酶的活性、细胞外的调节信号等。本文就近年来DAT的分子调节机制以及在脑疾病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云南地区人群中DRD2(TaqIA、-141C)、DRD4和DAT基因多态性与酒精依赖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技术以及聚合酶链式反应-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PCR-VNTR)分析技术检测酒依赖组(80例)和对照组(70例)在3个候选基因中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上述三个基因多态性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酒依赖组和对照组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DRD2基因中的TaqIA和-141C进行单倍型分析时发现,Del/Al是一种保护单倍型,能抑制酒依赖综合征的发生.结论:在云南地区人群中,携带有Del/Al单倍型基因的人不易形成酒依赖.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豚鼠在不同光照度照明条件下(10 000,500,5 lx,白色光,色温6000 K)的屈光发育状况,以比较光照度对豚鼠屈光发育的影响。方法 30只3周龄的豚鼠(英国种三色豚鼠),随机分为强光组10只、对照组10只和弱光组10只,分别置于10 000、500、5 lx三种光照度环境下,光照周期为12/12 h(早6:00~晚6:00)。于实验前及光照12周末分别用带状检影计、A超测定仪、角膜曲率计对豚鼠右眼重复进行眼球的生物学测量(包括屈光度、眼轴、角膜曲率)。光照12周结束后处死豚鼠取右眼球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对不同时间点的组间测量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光照前不同组间生物学测量参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光照12周后,强光组屈光度为(4.03±1.59)D,同光照前相比发生(0.45±1.65)D的变化,对照组屈光度为(2.15±2.01)D,发生(2.28±0.66)D的变化,强光组同对照组相比远视度数偏高约1.50 D,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强光组眼轴增长(0.54±0.10)mm,对照组为(0.76±0.05)mm,强光组较对照组眼轴长度延长较慢,差异有显著性(P<0.05);光照后不同组角膜曲率半径均增加,但组间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强光组视网膜多巴胺含量平均为(148.70±22.44)nmol/g,对照组为(44.50±12.45)nmol/g,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01)。光照12周后弱光组较对照组相比,无论是屈光度、曲率、眼轴以及视网膜多巴胺含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强光可以引起豚鼠眼球眼轴增长减缓,正视化进展减慢,屈光度数偏远视,弱光对豚鼠的屈光发育没有影响。强光照射后可以引起豚鼠视网膜多巴胺含量增加,可能为强光引起豚鼠正视化进展减缓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三种药液外敷治疗经外周静脉输入或泵入多巴胺所引起的静脉炎的效果比较,总结出效果最佳的药液。方法:选择因长期静脉应用多巴胺,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并发静脉炎Ⅰ度或Ⅱ度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三组,分别用50%硫酸镁注射液、10%硝酸甘油溶液、10%酚妥拉明溶液湿敷,每组40例,在湿敷后的1天,3天,7天观察静脉炎消退情况。结果:三种药液湿敷后的第3天在治疗效果方面有显著差异,且10%硝酸甘油溶液的治疗效果比较好,优于其它两种药物(P<0.017)。结论:10%硝酸甘油溶液湿敷对多巴胺所致静脉炎的治疗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多巴胺类似物对二氢蝶啶还原酶有明显的非竞争性抑制作用(Ki或I_(50)值为10~(-5)—10~(-6)mol/L)。其中阿朴吗啡是最强的抑制剂之一(Ki或I~(50)=1-2×10~(-6)mol/L)。由于酪氨酸羟化酶和二氢蝶啶还原酶包含于同一酶促反应过程中,且限制了多巴胺合成的决定速度的那一步。这些结果可能提示出被多巴胺抑制的酪氨酸羟化作用包含着对这二种酶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胎儿胰岛源性Nestin(神经上皮干细胞蛋白)阳性干细胞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潜能。方法: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胎儿胰岛,贴壁培养后获得增殖力旺盛的细胞;用免疫组化法、免疫荧光法分别检测其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神经干细胞标志物Nestin的表达;用流式细胞术测定Nestin阳性细胞的比例;经N2培养液筛选后,分别用SHH(sonichedgehog)蛋白、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8、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定向诱导,检测诱导细胞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标志酪氨酸羟化酶(TH)和芳香左旋氨基酸脱羧酶(AADC)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荧光显示,从胎儿胰岛分离的干细胞表达PCNA和Nestin;流式细胞术检测Nestin阳性率达13.74%;筛选后向神经细胞定向诱导分化,细胞表达TH和AADC。结论:从胎儿胰岛中可以分离出Nestin阳性的神经干细胞,该细胞具有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定向分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是儿茶酚胺(catecholamines,CAs)合成过程中的限速酶,提高或抑制该酶的活性可大幅度影响CAs的合成。近年来对于TH的关注越来越多,大量的研究表明,TH含量及活性的异常改变能通过影响CAs的含量而导致相应生理功能的异常,从而导致疾病。本文将TH的结构功能、分布、表达变化及其与视网膜疾病关系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多巴胺(dopamine,DA)是一种儿茶酚胺类的神经递质.多项研究表明多巴胺能信号通路是促进中枢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平衡的关键因素,某些免疫细胞自身可以产生和释放DA.DA受体广泛表达于多种免疫细胞,DA能系统受损可能影响免疫稳态,从而影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和进展.这使得DA和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相似文献   

17.
中脑黑质和腹侧被盖区DA神经元自发放电活动的特点表现在:动作电位时程较宽(2~5ms),伴有上升相切迹;放电频率较慢(1~10spikes/s);有单放电(single firing)和爆发性放电(burst firing)两种型式,前者动作电位幅度无显著改变,后者动作电位幅度逐个减低,时程逐个加宽,并且动作电位间隔逐渐延长。DA受体激动剂或D_2亚型选择性激动剂抑制DA神经元放电活动,它能被DA受体拮抗剂所逆转。  相似文献   

18.
刘政海  万炜 《生物磁学》2011,(11):2168-2171
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是儿茶酚胺(catech01amines,CAs)合成过程中的限速酶,提高或抑制该酶的活性可大幅度影响CAs的合成。近年来对于TH的关注越来越多,大量的研究表明,TH含量及活性的异常改变能通过影响CAs的含量而导致相应生理功能的异常,从而导致疾病。本文将TH的结构功能、分布、表达变化及其与视网膜疾病关系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初步探讨溶酶体抑制剂对小鼠行为学及多巴胺神经元功能的影响。方法于小鼠右侧中脑黑质(SN)区,立体定向微量注入溶酶体抑制剂和蛋白酶体抑制剂。观察阿朴吗啡诱导的小鼠旋转行为改变以及行为学变化;检测黑质区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细胞数。结果阿朴吗啡未能诱导出小鼠旋转行为。蛋白酶体抑制剂组为10~15圈。多巴胺损害程度与溶酶体的剂量相关。磷酸氯喹25μmol/L时多巴胺神经元几乎没有损害作用;50μmol/L时局部区域多巴胺神经元有轻微损害;100μmol/L时损害明显;200μmol/L时黑质区注射局部神经元损害最严重,黑质注射区未见有神经元存在。1~4周呈现出较为明显逐渐恢复的特点。结论溶酶体功能抑制与多巴胺神经元凋亡相关,不同剂量溶酶体抑制剂在不同时间对多巴胺神经功能的损害不同。  相似文献   

20.
脂多糖对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毒性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新的帕金森病 (Parkinson’sdisease ,PD)动物模型 ,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 在大鼠脑黑质(substantianigra ,SN)内注射脂多糖 (Lipopolysaccharide ,LPS)后 ,按大鼠不同存活期用高效液相色谱 (HPLC)来测定脑内多巴胺 (Dopamine,DA)及其代谢产物的含量 ;用免疫组化法观察酪氨酸羟化酶 (Tyrosinehydroxylase ,TH)阳性神经细胞、小胶质细胞的形态及数量变化。结果 DA及其代谢产物的含量在LPS注射侧随时间不同有不同程度下降 ,于第 14天达到最低 (P <0 0 1) ;注射侧黑质TH阳性神经元可以达到全部消失 ,该处可见大量被激活并有形态改变的小胶质细胞。结论 LPS可导致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