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狼蛛科(Lycosidae)是一类游猎性蜘蛛,极大多数种类不结网,在地表、植株间及水面上活动,有的还可顺着稻秆潜入水中,行动敏捷。有的种类,如拟环狼蛛,在农田中数量很多,个体较大,捕食量大,是一类重要的害虫天敌。这一科蜘蛛的主要特征是八个眼排列成三行(4,2,2):第一行眼较小;后两行眼为后眼列强烈后凹而成,前一对为后中眼,后一对为后侧眼,这两对眼较第一行眼(前列眼)大得多。卵产在卵囊内,卵囊由两个半球形或表面皿形的膜瓣缝合而成,系在母蛛腹部的后端。幼蛛孵出后,爬伏于母蛛腹背或整个腹部的周围,几天后始陆续离开母蛛而营独立生活。  相似文献   

2.
3种中型蜘蛛卵袋形态特征与纤维组成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扫描电镜和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对球蛛科(Theridiidae)温室拟肥腹蛛(Parasteatodatepidariorum)、肖蛸蛛科(Tetragnathidae)肩斑银鳞蛛(Leucauge blanda)及狼蛛科(Lycosidae)猴马蛛(Hippasa holmerae)3种中型蜘蛛卵袋的超微结构和氨基酸组成进行了观察。形态观察表明,这3种蜘蛛的卵袋形态各异,温室拟肥腹蛛卵袋一头尖,呈梨状;肩斑银鳞蛛卵袋呈扁平状;猴马蛛卵袋呈椭球形。扫描电镜观察表明,温室拟肥腹蛛卵袋外覆盖层仅仅由一种均一直径的柱状腺丝组成,而另外2种蜘蛛卵袋外覆盖层主要由柱状腺丝与少量其他丝腺纺出的丝纤维组成。氨基酸组成分析表明,温室拟肥腹蛛卵袋外覆盖层的丝纤维的氨基酸组成与具有保守性的其他种类蜘蛛柱状腺丝心蛋白的氨基酸组成差异较大,这表明其可能含有新的丝心蛋白家族成员。本文根据氨基酸组成与扫描电镜的结果分析探讨了不同直径丝纤维的丝腺来源。  相似文献   

3.
真水狼蛛的生物学和田间种群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彭宇  胡萃 《蛛形学报》1999,8(2):80-84
真水狼蛛在湖北武汉1a发生3个不完整的世代,以第2代历期最短,第3代(越冬代)历期最长。主要以亚成蛛越冬。雌、雄均可多次交配。真水狼蛛1生最多可产4个卵袋,平均2.8个,含卵量较大(平均90粒)。雌蛛有较强的护卵、护幼习性。卵的孵化率较高,平均孵化率为91.36%。真水狼蛛共蜕皮6次,有7个龄期。性比各个世代均为雌蛛多于雄蛛。真水狼蛛捕食叶蝉、飞虱等多种水稻害虫,捕食量与龄期、蜕皮和性别有关。真水狼蛛在6月5日左右开始由田埂向稻田内迁移,1a有2个发生高蜂,分析了影响真水狼蛛种群动态因素。  相似文献   

4.
笔者在镜检黑龙江省蜘蛛标本中,发现水狼蛛属一新种,报道如下: 锯水狼蛛 Pirata serrulatus,新种(图1—4) 正模:配模:副模:1,黑龙江省牡丹江市,1982年6月。 雌蛛体长5.3毫米,头胸部2.2×1.6毫米,腹部2.7×2.0毫米。背甲黄褐色,头部中央“V”形斑显著,胸部两侧有黑褐色宽带,两侧缘各有一条黑褐色纵纹,纵纹的外侧有一细黑边。第一眼列短于第二眼列,背面观微后凹,惟正面观呈一直线,中眼显著大干侧眼。第二行眼甚大,眼径0.23毫米;第三行眼稍小,眼径0.16毫米。胸板略有灰暗纹。步足量度如下(单位:毫米)。  相似文献   

5.
狼蛛科蜘蛛的繁殖行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军  宋大祥 《蛛形学报》1999,8(1):55-62
根据国内外研究进展,对狼蛛科蜘蛛的繁殖行为进行了简要综述,内容涉及狼蛛科蜘蛛的求偶、交配、产卵和携卵、携幼等4方面的行为研究。  相似文献   

6.
横纹金蛛多次产卵生物量分配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卵袋是雌蛛产卵、若蛛孵化等繁育后代的保护性场所.常见农林蜘蛛横纹金蛛(Argiopebruennichi)一般一生产卵3~6次,织制卵袋3~6个.本文对横纹金蛛的体重、卵袋生物量、卵粒数与卵粒重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产卵次数增加,产卵间隔时间更长,但雌蛛产卵后至下一次产卵前生物量的增量在减少,而对卵袋生物量的投...  相似文献   

7.
彭宇  赵敬钊  胡萃 《蛛形学报》2001,10(1):22-25
幼蛛在蜘蛛的种群中占有很大比例。通过室内饲养。获得了不同龄期的真水狼蛛幼蛛。其体重、体长、背甲宽、步足长、眼域宽以及中斑下的条形纵斑长度都随着龄期的增大而增加。背甲宽和中斑下的条形斑纹长度可用来判断真水幼蛛的龄期。雌蛛的取食量大于雄蛛,高龄幼蛛大于低龄幼蛛。幼蛛在蜕皮时不取食,蜕皮后,取食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8.
结合野外调查及室内实验观察,对云南洱海周边地区的拟环纹豹蛛Pardosa pseudoannulata(Boesenberg et Strand,1906)和星豹蛛Pardosa astrigera L.Koch,1878卵袋中寄生蜂种类及其寄主的选择性作了为期1年的调查研究.共发现了2种寄生蜂,即Idiolispa sp.和Idris sp.,两种寄生蜂均可不同程度地寄生在两种蜘蛛的卵袋里.Idiolispa sp.偏好寄生拟环纹豹蛛的卵袋,而Idris sp.则不具寄生偏好性,两种蜘蛛均是其适合的寄主.分析了Idiolispa sp.产生寄主选择偏好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黑腹狼蛛和拟环纹豹蛛各龄期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腹狼蛛和拟环纹豹蛛为我国农田的重要害虫天敌。两种蜘蛛成蛛外形较易区别,但其各龄幼蛛形态变化较小,容易混淆。本文将这两种蜘蛛幼蛛各龄形态特征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0.
前凹水狼珠Pirata procurvus的幼蛛共蜕皮5次,有6个龄期,对其各个龄期的幼蛛形态特征和身体主要部位的长度作了描述和测量,并对卵袋的形态特征作了描述。  相似文献   

11.
黄褐新园蛛(Neoscon,doenitzi)和茶色新园蛛(N.theisi)为我国农田常见害虫天敌。其幼蛛特征尚未见报道。鉴于在调查和统计种群数量时常易混淆。为此将两种蜘蛛通过室内饲养获得各龄期标本,进行描述。其各部位的量度统一以蜕皮后三天的幼蛛进行测量,比较如下:一龄幼蛛均在卵囊内。体淡黄色。附肢半透明状。头胸部的放射沟及颈沟均不显。眼列较为相似。但茶色新园蛛各眼显著大且黑于黄褐新园蛛。身体及附肢上具短毛。黄褐新园蛛腹部较茶色新园蛛圆。茶色新园蛛腹部背面隐约可见淡黄色的斑块。二龄幼蛛两种园蛛腹背均具淡黄色斑块,但黄褐新园…  相似文献   

12.
笔者在新疆博湖县水稻田发现一种皿蛛科蜘蛛,经鉴定认为系一新种,报道如下。 胫曲瓦蛛,新种Walckenaera dentata sp.nov.(图a—i) 正模;配模;副模55,周娜丽采自新疆博湖县水稻田,海拔1047-1053m,1982年3月15日。模式标本保存于白求恩医科大学生物教研室。 雌蜘体长1.35—1.65mm。测定一体长1.43mm的标本:头胸部长0.63,宽0.50mm;腹部长0.80,宽0.63mm。头胸部淡褐色,有光泽,背甲边缘、颈沟、放射沟及中窝黑褐色,头部较胸部隆起。8眼2列,眼周具黑环。两眼列基本等长,前眼列后凹,后眼列前凹,中眼间距  相似文献   

13.
我国湖南省栅蛛一新种(蜘蛛目:栅蛛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82年7、8月间,笔者考察湘西南蜘蛛资源过程中,在海拔1760米的南山坪发现栅蛛一新种。现描述于后。 梨形栅蛛Hahnia pyriformis, 新种(图1A-C) 8眼2列,异型。前中眼最小,为昼眼,其余6眼几乎等大,为夜眼。从前面观察,前眼列近平直,各眼等距离排列;后眼列前凹,后中眼间距稍大于后中侧眼间距,后眼列略宽  相似文献   

14.
作者在进行中国广西大明山无脊椎动物资源调查研究时,发现了蜘蛛目蟹蛛科绿蟹蛛属1新种,命名为饼绿蟹蛛Oxytate placentiformis sp.nov..所有标本均保存在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文中测量单位为mm.饼绿蟹蛛,新种Oxytate placentiformis sp.nov.(图1~6)正模♂,广西南宁大明山自然保护区浣纱瀑布,2011-05-23,王英楠采.鉴别特征 在分布于亚洲大陆的本属种类中,本新种与冲绳绿蟹蛛O.hoshizuna Ono,1978,钳绿蟹蛛O.forcipata Zhang&Yin,1998和小头绿蟹蛛O.capitulata Tang&Li,2009外形和触肢器十分相似,但具有以下不同:本种触肢胫节突长,端部弯曲呈"7"字形,而冲绳绿蟹蛛O.hoshizuna的胫节突末端强烈弯曲呈钩状,钳绿蟹蛛O.forcipata胫节突末端呈钳状,小头绿蟹蛛O.capitulata Tang&Li,2009胫节突末端弯曲呈鸟头状.词源学 本新种以雄蛛背甲的形状而拟定.正模 雄蛛体长7.75:头胸部长2.81,宽2.40; 腹部长5.20,宽1.38.背甲黄褐色,中窝纵向线状,颈沟和放射沟不明显; 背甲圆形,头区轻微隆起.8眼2列,背面观两眼列均后凹,后眼列较宽,前侧眼和后侧眼突出; 前中眼直径0.08,前侧眼直径0.10,后中眼直径0.08,后侧眼直径0.10;前中眼距0.13,前中侧眼距0.10,后中眼距0.10,后中侧眼距0.30; 中眼域梯形,前边大于后边(0.30:0.25).螯肢黄褐色,前后齿堤无齿.颚叶黄色,边缘有浓厚的长毛.胸板淡黄色,长大于宽.步足黄褐色,步足测量:Ⅰ 12.40 (3.83+1.38+3.42+2.60+1.17),Ⅱ 12.60 (3.88+1.38+3.57+2.60+1.17),Ⅲ 6.80 (2.09+0.77+1.79+1.33+0.82),Ⅳ7.05 (2.40+0.71+1.79+1.33+0.82); 足式:2143.腹部十分窄长,淡黄色,被有黑色长毛; 腹部背面前端有2对明显的肌痕,腹部后部有横纹,似分节状.触肢胫节腹突拇指状; 外侧突较长,末端骨化程度高,弯曲呈"7"字形状; 生殖球简单,内侧具亚盾板; 插入器刺状,末端较钝.分布:广西.  相似文献   

15.
拟水狼蛛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运用田间观察与室内外饲养相结合的方法,对稻田蛛蛛优势种拟水狼蛛Pirata subpiraticus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进行了研究。拟水狼蛛在重庆地区1a发生3-4代,第4代不完整,以第2代历期最短,第3代(越冬代)历期最长;以成蛛或幼蛛越冬;5月初即由田埂向稻田内迁移,在水稻生育期间出现3次卵高峰、2次种群密度高峰;在田间具掘土作穴习性,室内发现4龄后的幼蛛在袋状网内蜕皮、交配期和携卵期有结袋状网或幕状网的习性;属游猎型蜘蛛,可步行、跳跃在植株、水面、陆地等处捕食飞虱、叶蝉、粘虫、螟虫等多种稻虫,捕食量与龄期、蜕皮和性别有关;受惊时,能入水中潜行和潜伏。雌雄蛛均可多次交配,雌蛛一生可产卵3-6次,卵囊含卵量25-130粒,平均75粒。平均孵化率90.5%。孵化的幼蛛,先群集在雌蛛的背部,3-5d后离开雌蛛分散捕食。幼蛛一般蜕皮7-8次,出卵囊前已蜕皮至少1次。拟水狼蛛的产卵前期2-6d,平均3d;卵期9-15d,平均11.4d;幼蛛期57-133d,平均81.6d;成蛛期128-186d,平均140d左右,雌蛛较雄蛛长24-51d,平均39.6d。性比除第1代外的各代均为雌多于雄蛛。论文详细记载了拟水狼蛛求偶与交配行为过程、产卵与护卵习性、孵化及携幼行为、幼蛛生长、蜕皮、各龄期形态特征、亚成蛛及性成熟。幼蛛出卵囊后至性成熟的成活率为21.4%-56.3%,平均达35.0%。室内饲养发现在一定湿度条件下,不提供食物成蛛可存活28-57d,平均42.7d。  相似文献   

16.
张征田  夏敏  彭宇  杜瑞卿 《昆虫学报》2009,52(9):994-999
为了探明重金属含量对拟水狼蛛Pirata subpiraticus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本研究于2008年7月在河南南阳地区5种不同生境下, 共采集50份土壤样本和150头拟水狼蛛样本, 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5种不同生境下雌拟水狼蛛体内重金属含量, 并测定了雌蛛头胸甲宽、体重、卵袋重量、卵数目和卵体积等生物学指标。结果表明:不同样点拟水狼蛛重金属含量与土壤重金属含量显著正相关, 4个重金属污染区与宝天曼自然保护区(Baotianman, BTM)拟水狼蛛体内Cd、Cu和Zn的含量差异极显著(P<0.001), 桐柏铜矿(Tongbai Tongkuang, TBTK)和南阳油田(Nanyang Youtian, NYYT) 的Pb含量与BTM的差异极显著(P<0.001), 主成分分析表明Cd、Cu和Zn是反应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指标。在重金属胁迫下, 4个重金属污染区与保护区的拟水狼蛛头胸甲宽、雌体重量、卵袋重量、卵数目和卵体积差异均达到极显著(P<0.001)或显著水平(P<0.05), 主成分分析表明背胸甲宽、卵袋重量和卵体积是重要生物学指标。 拟水狼蛛的背胸甲宽、卵袋重量和卵的体积与重金属含量显著相关, 重金属含量高的地方拟水狼蛛背胸甲宽较小, 雌性体重、卵袋重量和卵数目较小, 卵的体积大, 因此说明拟水狼蛛处在逆环境中时, 动物为保持总的繁殖力不变的前提下, 后代个体的大小与数目间满足某种平衡, 即达到协同进化的目的, 拟水狼蛛可以作为重金属污染的监测指示生物。  相似文献   

17.
拟荒漠豹蛛雌蛛的记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拟荒漠豹蛛Pardosa paratesquorum为Schenkel(1963)报道的我国狼蛛新种,但笔者在研究中国狼蛛时发现,原描述中雌、雄配对有误。由于Schenkel指定雄蛛为本种的模式标本,故现将其配对的雌蛛作一补充报道。原Schenkel记述的雌蛛已作为新种(似荒漠豹蛛Pardosa tesquoroides)另文报道。拟荒漠豹蛛Pardosa paratesquorum Schenkel,1963雌蛛体长6.3—8.5mm。背甲深褐色。正中斑黄色,前端膨大,起自后眼列后缘,此斑在颈沟处明显内凹。放射沟清晰。侧斑由2—3个间断的黄色斑点组成。前眼列前凹,短于中眼列。前中眼明显大于前侧眼;前中眼间距大于前…  相似文献   

18.
采用DNA测序方法,获得了中国狼蛛科Lycosidae4亚科6属26种mtDNA-16S rRNA基因的部分序列,比较来自北美狼蛛科豹蛛属2种豹蛛的同一基因序列,并选取漏斗蛛科1种蜘蛛作为外群,采用Bayesian方法和最大简约法(MP)构建分子系统树.两种建树方法均支持娲蛛属和豹蛛属形成一大的单系;这一结果与现行狼蛛科传统分类体系中娲蛛属的分类地位有差别.据此,作者认为:娲蛛属和豹蛛属可以归为同一个分类亚单位.狼蛛科6属间的分子系统关系为(Rirata(Hippasa(Trochsa Arctosa(Pardosa Wadicosa)))).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携幼行为对简突水狼蛛 Pirata haploapophysis幼蛛的生长、存活、发育历期及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携幼行为的幼蛛和未经过携幼行为的幼蛛在体重增长、各龄期死亡率、发育历期及产卵率、平均每雌产卵袋数、平均每雌产卵总量、平均每卵袋含卵量、单雌最高产卵量等方面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正> 星豹蛛,Pardosa astrigera(L.Koch)属蜘蛛目,狼蛛科,是重要的农林害虫天敌之一。该蛛为地面游猎型。不结网。母蛛将卵囊携于腹末纺器上,直至幼蛛孵化伏于其背上后才将空囊丢弃。笔者在观察星豹蛛卵发育时,发现有的卵囊中羽化出蜂类——沟姬蜂Gelissp.o现将初步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