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蚜虫性信息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蚜虫属同翅目蚜总科,是重要的农作物害虫。蚜虫长年行孤雌生殖,在中、高纬度深秋时,产生性蚜,以卵越冬。雌性蚜分泌性信息素荆芥内酯(nepetalactone)和荆芥醇(nepetalactol)。该文综述了蚜虫性信息素的结构与组分、性腺的形态结构、性信息素释放及影响因素;性信息素对雌性母和天敌的引诱作用;性信息素在蚜虫种间隔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蚜虫性信息素在蚜虫防治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乐果是国内外使用广泛的高效低毒内吸杀虫剂,对昆虫有很好的选择毒性,残毒问题不突出,是颇为理想的杀虫剂。乐果在我国的生产量和使用量都很大,用于防治多种农业害虫,特别用于防治棉、麦、果、蔬、茶、桑等作物上的害虫。但近年来,已有报道棉蚜(上海昆虫研究所抗药性组,1972)、桃蚜(Needham等,1971)、柑桔叶螨(真尾德纯,1970)等对乐果产生了抗药性。因此研究乐果的抗性机制并寻找克服抗药性的有效手段,是我国当前农药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3.
卢聪聪  刘倩  黄晓磊 《生物多样性》2022,30(7):22204-216
完整的线粒体基因组已被广泛应用于分子进化、基因组学、系统发育等方面的研究。蚜虫是一类重要的农林业害虫, 但目前公开报道的蚜虫完整线粒体基因组非常有限, 因此获得更多的基因组数据对相关研究具有重要价值。本文报道了榕毛管蚜(Greenidea ficicola)、橘二叉蚜(Aphis aurantia)和油杉纩蚜(Mindarus keteleerifoliae) 3种蚜虫的完整线粒体基因组的序列、详细注释信息、基因结构图、密码子使用情况等。该数据集可为昆虫系统发育关系、种群分化格局、害虫防治等方面的工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乐果自1956年在意大利梅台脱兰嫩(Mediterranean)地区用于防治橄榄果实蝇及樱桃上一些害虫后,由于具有高效低毒的特性,引起了农药和植保界的重视。乐果在动物体内同样具有高效低毒的特性,因而在防治家畜的内寄生害虫上亦广泛应用。为了合理有效地使用这种新型杀虫剂,进行乐果在生物体内代谢机理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乐果在动物体及昆虫体内的代谢研究,是近几年才开始的。Roberts(1958)首先提出报告,他将乐果注射牛体后发现解毒代谢进行得很迅速,在处理后24小时体内已不再存有乐果及其有毒的代谢物;同时提出,乐果在牛体中能转化成一种对家蝇比亲体毒力大40倍的未知物。Dauterman(1959)通过处理白鼠及牛  相似文献   

5.
乐果是防治蔬菜蚜虫的理想药剂。1961年南京市化工研究所和上海农药厂合成了一些样品,做成50%乳剂,经田间试验确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但蚜虫繁殖甚速,为害期长,必需连续防治方能收效。有些国家规定乐果在蔬菜中的残留量为2ppm(Chilwell等,1960)。目前我国尚缺乏使用经验。为此,除在大田进行喷药试验外,又考查在南京秋季气候条件下,乐果在蔬菜上的残效期及内吸残留量以供生产需要。 测定有机磷农药在农作物上的残留量,通常用酶的方法。但某些对胆碱酯酶抑制能力较低,以及不易通过  相似文献   

6.
<正> 蚜虫是蔬菜的大敌,它不仅影响蔬菜的产量和品质,而且是白菜、番茄、马铃薯、榨菜等多种蔬菜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目前为害蔬菜的蚜虫有棉蚜、萝卜蚜(菜缢管蚜)、桃蚜和甘蓝蚜等。 蚜虫,特别是有翅成蚜,在迁飞中,喜欢黄色、草绿色,而厌恶银灰色和白色。针对这种习 蚜虫是蔬菜的大敌,它不仅影响蔬菜的产量和品质,而且是白菜、番茄、马铃薯、榨菜等多种蔬菜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目前为害蔬菜的蚜虫有棉蚜、萝卜蚜(菜缢管蚜)、桃蚜和甘蓝蚜等。 蚜虫,特别是有翅成蚜,在迁飞中,喜欢黄色、草绿色,而厌恶银灰色和白色。针对这种习  相似文献   

7.
蚜茧蜂研究的基本知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蚜茧蜂科(Aphidiidae)是蚜虫重要的寄生性天敌,对蚜虫的生物防治效果显著。国内正研究应用烟蚜茧峰Aphidius gifuensis Ashmead防治烟蚜和菜蚜;应用高梁蚜茧蜂lysiphlebiasp.防治高粱蚜。国外已报道用少脉茧蜂Diae-retiella rapae M’Intosh防治大白菜蚜虫(Blanche,1975),用Aphidius matricariae Haliday防治桃赤蚜(Scopes,1970),用核桃蚜茧蜂Trioxyspallidus Haliday防治核桃蚜(Bosch,1970)等  相似文献   

8.
乐果系一种高效低毒的内吸剂,目前广泛应用于防治蚜虫,红蜘蛛等害虫。但对这些发生期长,繁殖力强的害虫来说,药剂残效期的长短与实际防治效果有密切关系。一般报导乐果残效期较短,例如(1960)指出仅一周左右。不过也有报导在果树及棉花上,药效可维持2—3星期(Chilwell et al.,1960;Dauterman et al.,1960)。我们前一试验用P~(32)乐果处理棉株叶部,也发现叶面的药剂消失很快,至第七天几乎全部消失殆尽,  相似文献   

9.
1964年以来,花生蚜虫(即苜蓿蚜Aphis cracci-rora)在中牟县连年发生为害,成为花生的重要害虫。如郑庵公社贾堂村防治蚜虫的地块,比不防治的平均每亩增产达86斤。为了掌握蚜虫的发生规律,我们从1964年开始,对蚜虫的发生规律和防治,进行了观察。现将初步结果汇总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镶嵌式交替防治对菜蚜抗性演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鉴于镶嵌式防治不适用于营孤雌生殖的菜蚜乇翅成蚜,于是作者对镶嵌式防治在时空上稍作微细的改变,即先以作用机理不同的杀虫剂A和B在不同区域作镶嵌式的喷洒,而后在下一次作交替防治,这相当于邻近区域间存活个体的互相迁飞。我们称此法为镶嵌式交替防治。在上海梅陇地区,自1985年以来使用这一策略防治菜缢管蚜(Lipaphis erysimi pseudobrassicae)、桃蚜(Myzus persicae)和柳二尾蚜(Cavariella salicicola)根据生物测定和单个蚜虫的醋酶活性测定,在分别与连续使用乐果直至无效,然后改用氰戊菊酯防治的菜蚜种群比较时,所得结果表明,乐果和氰戊菊酯的镶嵌式防治能延缓这些菜蚜抗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11.
油菜田害虫调查及蚜虫防治药剂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间调查试验表明,合肥市油菜田害虫的发生种类有15种,主要害虫为蚜虫类、油菜潜叶蝇Phytomyza horticola、小菜蛾Plutella maculipennis和菜青虫Pieris rapae。其中,以蚜虫类危害最重,全生育期在冬、春季各有一个峰值。油菜苗期以萝卜蚜、小菜蛾危害较重,后期以桃蚜Myzus persicae、油菜潜叶蝇危害较重。蚜虫防治药剂筛选试验表明,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防治蚜虫药效高,持效期长,且对油菜安全,10%烯啶虫胺可溶液剂和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防效也较好,可作为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的轮换药剂。  相似文献   

12.
蚜虫种群时空分布动态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丹  赵惠燕  胡想顺 《生态学报》2010,30(18):4986-4992
种群空间格局是昆虫种群的重要属性,是为害虫防治提供动态信息的重要前提。关于种群空间格局的时空动态,前人曾建立了富立叶模型和有阻尼自由震荡模型,但忽略了生境资源和空间资源的限制,不能很好地描述昆虫种群在自然界摆布状况的动态行为。因此,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蚜虫在自然界的聚集扩散行为逐步建立了描述蚜虫种群聚集扩散规律的变幅、变周期时空分布动态模型,即:y=Ae-nt[sin(w0emtt+φ)+b]+c,并应用该模型对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 Fabricius)、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 Rondani)、禾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 Linnaeus)和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 Fitch)的实验数据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麦蚜种群和玉米蚜种群呈现出不同的规律,3种麦蚜均为减幅减周期的变化趋势,玉米蚜则表现为减幅增周期的变化趋势。此外,该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R20.942,SSE2.6)、生物意义明确,不仅可用于描述蚜虫以及蚜虫以外的其他昆虫和螨类种群的时空动态,还可准确描述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空间位置上种群的动态,具有普遍适用性。应用该模型考察不同种蚜虫在同一作物上的竞争情况和蚜虫与其天敌的空间分布动态,可为害虫的综合防治奠定基础;对不同小麦抗性品种上同一种蚜虫的聚集扩散行为进行刻画、分析,还可为小麦的抗性育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正>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是小麦等多种禾谷类作物上普遍发生的一种害虫,是我国小麦蚜虫优势种。鞣化激素对昆虫表皮鞣化和翅的延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涉及蚜虫的相关研究报道较少。为了进一步研究鞣化激素在蚜虫生长发育及免疫防御中的生理功能,并探索害虫防治新靶标,河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刘孝明、燕赛英、安世恒和尹新明等采用转录组测序得到禾谷缢管蚜鞣化激素基因bursicon-α和bursicon-βc DNA序列,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  相似文献   

14.
1964年,黑龙江省南部地区普遍发生了高粱蚜虫,为了迅速消灭蚜害,各地除采用原有的防治方法外,还积极推广了乐果喷雾和1059涂茎。由于过去缺乏使用乐果经验,我们以双城县太平公社先进大队为基点,进行了一些调查和试验工作,结果如下: 一、不同用药方法与药效的关系 1963年东宁县用乐果的3,000—5,000倍液大面  相似文献   

15.
食蚜瘿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长青 《昆虫知识》1990,27(3):181-184
<正> 食蚜瘿蚊Aphidoletes aphidimyza(Rond.)是蚜虫的一种专一捕食性天敌,可以取食61种不同作物上的蚜虫(Harris,1973),其中包括许多种重要的农业害虫。早在1916年,Davis就指出食蚜瘿蚊是蚜虫的一种具有很大潜在价值的生防控制因子。70年代初,联邦德国、苏  相似文献   

16.
为害蔬菜的重要蚜虫有萝卜蚜Rhopalosiphumpseudobrassicae(Davis)、桃蚜Myzus persicae(Sulzer)、甘蓝蚜Brevicoryne brassicae(L.)、瓜蚜(棉蚜)Aphisgossypii Glover、苜蓿蚜Aphis medicaginis Koch和芹菜蚜Brachycolus heraclei Taka.等。其中只有甘蓝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气味结合蛋白(odorant binding proteins,OBPs)有助于提高昆虫嗅觉系统的敏感性,并且在蚜虫报警信息素反-β-法尼烯[(E)-β-farnesene EBF]的通信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萝卜蚜Lipaphis erysimi是十字花科作物的主要害虫,为了减少蔬菜田间的农药使用,EBF对蚜虫防治具有很大的潜力。然而,目前萝卜蚜对EBF反应的研究甚少。【方法】本研究利用PCR和RACE技术克隆并鉴定了2种公认的在萝卜蚜中对EBF具有高度亲和力的气味结合蛋白的基因LeryOBP3和LeryOBP7;利用RT-qPCR检测了它们在萝卜蚜不同发育阶段和无翅成蚜不同组织中的表达谱。【结果】克隆获得的萝卜蚜2个基因序列LeryOBP3(Gen Bank登录号:KJ703012)和LeryOBP7(Gen Bank登录号:KJ703013)分别与豌豆蚜Acyrthosiphum pisum ApisO BP3和ApisO BP7序列对比有较高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分别为94%和88%),基因序列符合气味结合蛋白基因的典型特征。LeryOBP3和LeryOBP7开放阅读框全长分别为357和468 bp,分别编码118和155个氨基酸。发育表达谱表明,LeryOBP3和LeryOBP7的表达量高峰出现于成虫期;组织表达谱表明,LeryOBP3在成蚜足中表达量较高,而LeryOBP7主要表达于成蚜触角组织中。【结论】在萝卜蚜成虫触角中的LeryOBP7结合蛋白可能与其对EBF的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8.
六种常用杀虫剂对八种蚜虫的选择毒性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高希武  曹本钧 《昆虫学报》1990,33(3):274-279
作者自1982年开始研究了乐果、氧化乐果、抗蚜威、氰戊菊酯、溴氰菊酯和氯氰菊酯等6种杀虫剂对8种蚜虫的选择毒性.以桃粉大尾蚜Hyalopterus amygdali Blanchard为标准,氧化乐果对桃粉大尾蚜和瓜蚜Aphis gossypii Glover之间的选择毒性指数最高为163.77,乐果和抗蚜威分别是373.24和34.70,而氰戊菊酯仅为1.37.氰戊菊酯最高的选择毒性指数是在桃粉大尾蚜和麦长管蚜Sitobionavenae(F.)之间,也只有6.86,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杀虫剂对不同蚜虫的选择毒性与乙酰胆碱酯酶(AChE)对巯基试剂(DTNB)的敏感度有明显的相关性,说明其选择毒性与AChE的巯基结合部位有关.同时还发现,抗蚜威对洋槐蚜Aphis robiniae Macchiati和瓜蚜AChE的150值与其LC50值表现一致.这些都说明了这两类杀虫剂对不同种蚜虫的选择毒性与AChE有关.氰戊菊酯和溴氰菊酯对蚜虫的选择毒性与α-乙酸萘酯羧酸酯酶的活性具有明显的相关性,而与β-乙酸萘酯羧酸酯酶的活性则无任何关系.氯氰菊酯的选择毒性与上述两种酯酶的活性没有任何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正> 萝卜蚜Lipaphis erysimi Kaltenbach和桃蚜Myzus persicae Sulzer是六枝特区油菜的重要害虫,在春季(3~4月)蚜虫发生的轻重与油菜籽的产量和出油率关系很大。如能作出较为准确的趋势预报,对控制其为害将有着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小麦蚜虫对六种杀虫剂的抗药性及田间药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掌握山东小麦蚜虫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及田间防治效果,进一步筛选出对小麦蚜虫高效、低毒的药剂品种。【方法】2013-2014年,采用玻璃管药膜法测定了山东省阳谷县和汶上县小麦蚜虫对6种杀虫剂(吡虫啉、高效氯氰菊酯、氧乐果、溴氰菊酯、抗蚜威和氟啶虫胺腈)的抗药性,并于2015年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在汶上县对8种杀虫剂防治蚜虫田间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除了2014年阳谷县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种群对高效氯氰菊酯已经产生低水平抗性外,两地区禾谷缢管蚜其他种群和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对这6种杀虫剂的敏感性均较高,处于敏感水平。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50%氟啶虫胺腈WG、20%啶虫脒WP、10%吡虫啉WP和50%抗蚜威WP速效性好,药后3 d对麦蚜的防治效果达76.9%~85.6%;50%氟啶虫胺腈WG、20%啶虫脒WP、10%吡虫啉WP、40%氧乐果EC、25%吡蚜酮WP、50%抗蚜威WP和40%毒死蜱EC持效性好,药后7 d对麦蚜的防治效果达80.0%~97.5%;25 g/L高效氯氟氰菊酯EC药后7 d对麦蚜的防效仅为74.8%,极显著低于其他药剂。【结论】在小麦生产中,可选用高效低毒的氟啶虫胺腈、啶虫脒、吡虫啉、抗蚜威和吡蚜酮对小麦蚜虫进行防治,注意不同类型药剂之间的轮换和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