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藓袋法监测铜陵市大气重金属污染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用藓袋法监测铜陵市大气重金属(cu、Cd、Cr、Pb、Zn)污染状况.方法:选取铜陵市的铜陵一冶、铜陵二冶、长江快速通道、凤凰山铜矿区和居民区5个监测点,以采自黄山的大灰藓(Hypnum plumaeforme)为材料,用尼龙筛网(网眼2.0 mm×2.0 mm)做成15.5 cm×5.5 cm的矩形袋子,每袋放3 g,2007年3月22日悬挂于各监测点,完全暴露在空气中,2个月后取回,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样品中Cu、Cd、Cr、Pb、Zn等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Cu、Cd、Cr、Pb、Zn在5个监测点的含量范围依次为24.43 mg/kg~326.29 mg/kg,0.48mg/ks~4.11 mg/kg,1.72mg/kg~5.74 mg/kg,21.06 mg/kg~85.88 mg/kg,96.61 mg/ks~219.72 mg/kg;单一重金属污染指数值范围依次是:2.76~36.92,0.55~4.73,1.46~4.87,0.52~2.13,1.40~4.16.结论:利用藓袋法能有效的监测大气重金属污染,铜陵市Cu污染最严重,重金属在各监测点的污染程度是铜陵一冶>铜陵二冶>长江快速通道>凤凰山铜矿区>居民区,有色金属冶炼工业是铜陵市最主要的污染源,交通运输对大气重金属污染也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2.
用苔袋监测大气颗粒物及其它污染物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一、前言很早以前人们就知道苔藓具有吸附及保留大气干湿沉降物中微量元素的能力,其原理可认为是离子交换过程。W.S.Clough(1975)在一系列风洞实验中确认微量元素在苔藓中的吸附和持留作用非常大,该作用甚至在死苔藓中也存在,其原因应归结于苔藓多毛多分枝的结构,并认为颗粒物向苔藓的沉积速  相似文献   

3.
藓袋法对深圳市痕量大气重金属污染物的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嵩  廖文波  张力 《广西植物》2014,(2):212-219
通过在深圳市盐田、罗湖、福田、南山4个行政区17个不同地点布放藓袋,并对其所吸附的 V、Cr、Mn、Co、Ni、Cu、Zn、As、Cd、Pb 等10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进行检测和比较研究,发现4个行政区在不同程度上都受到了污染,其中南山区的污染较轻,罗湖区、福田区与盐田区较为严重。污染程度可能与水陆交通和工业状况、人口密度以及特殊的地理位置有关。对深圳市17个监测点的大气重金属富集含量进行聚类分析发现,污染较为严重的地区均为工业区和交通密集区,污染相对较轻的监测点都离工业及交通污染源相对较远。  相似文献   

4.
利用苔藓植物监测分析贵州草海的重金属大气沉降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转玲  林绍霞  谢双  李林  陈亮  何锦林  黄合田 《广西植物》2020,40(11):1540-1550
贵州草海是典型的高原湿地生态系统,对调节区域气候、维持生态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大气沉降重金属通量及污染特征,对于草海湿地的稳定性与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为分析贵州草海的重金属大气沉降特征,该研究利用苔藓植物对重金属的敏感性与耐受性作为生物监测指示植物,运用苔袋法(MossBag)监测贵州草海高原湿地系统湖泊大气沉降重金属污染状况,测定其中Cu、Pb、Zn、Cd、Cr、As、Hg七种重金属,用ICP-MS以及原子荧光检测了这七种元素含量,计算沉降通量,并利用主成分分析及相关性分析解析污染特征与来源,用地积累污染指数法对其数据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草海各元素大气沉降通量存在明显的差异,Cu和Zn元素沉降通量远高于其他元素,达到21.43μg·m-2·d-1和102.82μg·m-2·d-1,占总沉降比重大。相关系分析表明,Cu与Zn、As与Cr、Cd与Pb表现出正相关关系,表明它们有相同来源,其他元素之间的相关性表现不显著。运用地累积指数法判断,七种重金属均属于严重污染,其中Cd尤为严重。根据重...  相似文献   

5.
苔藓植物对青岛市大气重金属污染的生物监测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苔藓植物因具有独特的形态和生理特征, 对空气污染反应十分敏感, 已被广泛用于监测城市或地区的环境质量与变化。通过分析连续2年采自青岛市崂山区的苔藓植物体内重金属含量, 并与崂山土壤重金属含量相比较, 探讨苔藓植物对大气重金属污染物的积累和指示作用。结果表明, 苔藓植物体内重金属含量能够反映空气重金属污染程度和空气质量变化。在崂山广泛分布的毛尖紫萼藓(Grimmia pilifera)对空气中重金属Pb、Zn、Cu和Cd都有着很强的富集能力, 是一种很好的重金属污染指示植物。长叶鳞叶藓(Taxiphyllum taxirameum)、大灰藓(Hypnum plumaeforme)和深绿绢藓(Entodon luridus)在崂山分布较多, 对重金属的积累能力也较强, 可用来监测青岛大气重金属污染。该研究为评价青岛市空气重金属污染状况提供了一个有效的生物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6.
浒苔遥感监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邱亚会  卢剑波 《生态学报》2015,35(15):4977-4985
浒苔大规模集聚形成的绿潮灾害是海洋生态系统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基于卫星遥感影像监测浒苔及其扩展动态已成为一种及时有效的手段。对国内外浒苔遥感监测方面文献进行归纳整理,认为光学遥感数据、多波段比值法是最常用的遥感数据和监测方法。对遥感监测浒苔机理进行了阐述,并对分类方法进行评价认为监督分类法解译精度不高。目前单波段阈值法和多波段比值法应用广泛,但在监测漂浮浒苔和混合象元解译存在不足。辐射传输模型法能有效提高信息解译的精度,但还处于起步阶段。遥感监测浒苔灾害的未来发展需要提高影像空间分辨率,深入研究监测方法,进行多种平台和多源遥感数据相结合,并由定性走向定量,从而建立健全遥感监测预警系统。  相似文献   

7.
地衣对重金属的累积效应用于大气监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采自不同污染区的3个种共18个地衣样本作为试验材料,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样品中铅、镉的含量,评估环境质量。结果表明:铅是其中两个样点中的重要沉积物,在各地衣样品中有不同程度的积累,离子积累的浓度与污染源的相对位置具有直接的关系。根据累积浓度不同,可以推测当地的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8.
水生双翅目昆虫是监测水体重金属污染的理想对象。文章归纳用于监测重金属污染的水生双翅目昆虫的种类,重点介绍水生双翅目昆虫在重金属污染下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化及分子水平的变化,以及相关生物标志物的研究,为水生双翅目昆虫用于水体重金属污染的生物监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调查了贵州省张家湾子金矿苔藓植物,并利用原子荧光光谱仪AF-640和AAnalyst800原子吸收光谱仪,对重污染区、相对污染区和清洁区苔藓植物优势种及土壤基质6种重金属元素(Cu、Zn、Cd、Pb、Hg、As)含量进行测定.在该金矿共采集苔藓样品75份,鉴定为9科16属23种.优势科为丛藓科和真藓科,生活型主要有4种:矮丛集型、高丛集型、交织型和平铺型,矮丛集型以80.3%占绝对优势.重金属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该矿区受Hg、As、Cd污染严重;硬叶净口藓对Cd的富集系数为5.58,属于强烈富集;匐灯藓对Cd富集系数为1.64,属于相对富集.苔藓与土壤重金属含量呈正相关,苔藓植物能监测该矿区重金属污染.  相似文献   

10.
松萝挂袋法监测氟化盐厂大气氟污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长松萝为材料,制成挂袋,与石灰滤纸法(LTP)同步对白银市某氟人盐厂内外大气氟进行监测的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在监测效果上显著相关。由松萝挂袋法监测结果确定的污染等级范围与实际情况符合,从而证明此法监测大气氟污染的可行性与可靠性。与天然地衣调查法和种子植物污染成分分析法相比,松萝挂袋法具有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可定量反映植物聚焦污染物的数量等优点,对环境质量评价有直接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湖南吉首维管植物区系性质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吉首地处云贵高原边缘,境内地形复杂,植物种类较为丰富.调查统计表明,该地区共有土著维管束植物186科、662属、1534种,区系成分复杂.通过对这些植物科的区系成分和被子植物的优势科、表征科的分析,阐明了该地区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亚热带性质,为热带向温带区系的过渡类型.  相似文献   

12.
从铅锌矿渣中分离的微生物对重金属吸附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铅锌矿渣中分离到 16种菌 (包括 7株细菌和 9株真菌 ) ,并研究了它们对Zn2 + ,Pb2 + ,Cu2 + 的吸附特性。发现大多数菌株对Pb2 + 与Zn2 + 有不同程度的吸附 ,但对Cu2 + 的吸附能力较小。菌株对Zn2 + 的吸附率大于对Pb2 + 的吸附 ,能吸附Pb2 + 的菌株也能吸附Zn2 + 。pH 4~ 6是真菌吸附金属离子的较好范围 ,细菌仅在pH =5 .0条件下 ,对Pb2 + 与Zn2 + 有吸附。在测试的不同金属离子浓度范围内 (5 0mg/L 相似文献   

13.
水生生物对重金属吸收和积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国内外在水生生物对重金属吸收和积累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着重阐述了重金属毒性影响因素和鱼类对重金属吸收和积累机理方面的研究现状和趋势。  相似文献   

14.
生物淋滤法去除污泥中的重金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从剩余活性污泥中分离得到两株土著硫杆菌。对两株菌进行了分类鉴定。确立二者分别为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 A. f)和嗜酸性氧化硫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thiooxidans, A. t)。将二者的单菌和混合菌分别接种于剩余活性污泥中, 进行了为期9 d的生物淋滤, 对淋滤过程中的pH变化、氧化还原电位(ORP)以及重金属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 生物淋滤9 d混合菌对于As、Cr、Cu、Ni和Zn的去除效果最好; 去除率分别达到了96.09%、93.47%、98.32%、97.88%和98.60%。对于Cd和Pb混合菌生物淋滤的去除率在第6天之后迅速下降, 但是A. t单菌淋滤保持较高的去除率。  相似文献   

15.
邱并生 《微生物学通报》2010,37(4):0614-0614
生物淋滤法(Bioleaching)是指利用自然界中一些微生物(硫细菌)的直接作用或其代谢产物的间接作用,产生氧化、还原、络合、吸附或溶解反应,将固相中某些不溶性成分(如重金属、硫及其他金属)分离浸提出来的技术.在生物淋滤中,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A.f)和嗜酸性氧化硫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thiooxidans,A.f)被用作有效的淋滤载体[1].这种嗜酸性的化能自养型细菌以大气中的CO2为碳源,以无机物铁或硫为能源来维持生长,不需要提供外来的碳源和电子供体.另外,由于pH值很低,抑制了其他细菌的生长,所以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不需要严格的无菌条件.氧化亚铁硫杆菌和氧化硫硫杆菌去除重金属适宜于污水处理厂的开放系统,采用土著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A.f)和氧化硫硫杆菌(A.f)进行重金属去除.也就是说,处理什么地方的污泥,就在什么地方分离A.f和A.t,这样分离的微生物在生物淋滤过程中能发挥较好的作用.这也是微生物在自然界生长繁殖的特点之一. 本期介绍了王聪、宋存江等[2]从剩余活性污泥中分离得到两株土著硫杆菌,对两株菌进行了分类鉴定,确定二者分别为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杆(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A.f)和嗜酸性氧化硫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thiooxidans,A.t),将二者的单菌和混合菌分别接种于剩余活性污泥中,进行了为期9 d的生物淋滤,对淋滤过程中的pH变化、氧化还原电位(ORP)以及重金属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生物淋滤9 d的混合菌对于As、Cr、Cu、Ni和Zn的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分别达到了96.09%、93.47%、98.32%、97.88%和98.60%.混合菌生物淋滤对于Cd和Pb的去除率在第6天之后迅速下降,但是A.t单菌淋滤保持较高的去除率,此结果为进一步的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The feasibility of using a biodegradable surfactant, surfactin from Bacillus subtilis, for the removal of heavy metals from a contaminated soil (890?mg/kg zinc, 420?mg/kg copper, 12.6% oil and grease) and sediments (110?mg/kg copper, 3300?mg/kg zinc) was evaluated. Results showed that after one and five batch washings of the soil, 25 and 70% of the copper, 6 and 25% of the zinc, and 5 and 15% of the cadmium could be removed by 0.1% surfactin with 1% NaOH, respectively. From the sediment, 15% of the copper and 6% of the zinc could be removed after a single washing with 0.25% surfactin/1% NaOH. The geochemical speciation of the heavy metals among the exchangeable, oxide, carbonate, organic, and residual fractions was determined by selective sequential extraction procedure. For both matrices, the exchangeable fractions were minimal, while the carbonate and the oxide fractions accounted for over 90% of the zinc present and the organic fraction constituted over 70% of the copper. Results after washing indicated that surfactin with NaOH could remove copper from the organic fraction, zinc from the oxide, and cadmium from the carbonate fractions. The residual fraction remained untouched. These experiments indicate that the sequential extraction studies could be useful in designing soil-washing procedures.  相似文献   

17.
Sediment samples from the Ave river basin were collected with the aim of determining metal total pollution contents. Cr, Cu, Fe, Mn, Pb, Zn and VM at 550 °C were determined. Some physico-chemical parameters were also quantified in water samples collected in the water column just above the sediments.

Metal contamination factors (CF) indicated that sediments were not contaminated with Cu and Pb, slightly with Zn and moderately with Cr.

For sediments with high metal pollution loadings, the original BCR (Community Bureau of Reference) metal speciation protocol was also applied. Speciation studies showed that chromium was mainly associated with the oxidisable plus residual fractions (>85%).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changes in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river water (e.g. pH, Eh) should not be accompanied by a significative release of chromium from sediment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chromium speciation fractions, physic-chemical parameters of the sediments and water samples were studied by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nd allowed to reduce the dimensionality of the data matrix from 14 to 3 significant components accounting for 89% of the variance. It was found that hydrous Fe/Mn oxides and organic matter are the “carriers” of chromium associated to fractions exchangeable and oxidable.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天然水中溶解重金属的形态及其分析方法,着重介绍了阳极溶出伏安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等重金属形态分析方法,评价了各种分析方法的优缺点并对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黑土中几种重金属的化学形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在自然界中,重金属元素的总浓度不能正确反映出它们对生物的效应和地球化学的过程。重金属的毒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存在的化学形态。重金属进入土壤这个有机、无机复合体后,通过溶解、沉淀、凝聚、络合、吸附等各种反应,形成重金属的不同化学形态,并表现出不同的活性。东北地区的黑土,其主要特征是富含有机质,为了探索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重金属的亲合力及其在土壤中存在的各种形态,我们用A.Tesser等提出的连续浸提法,作了重金属元素在黑土中存在形态的研究,这对进一步研究土壤净化功能与土壤环境容量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