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的感染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友谊医院2008年7月至2011年7月血液科住院患者临床分离出病原菌的情况。结果:原发病以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为主。共培养出致病菌357株,包括革兰阴性杆菌(40.8%);革兰阳性球菌(24.1%);真菌(35.1%)。引起感染最常见的革兰阴性杆菌为铜绿假单胞菌,最常见的革兰阳性球菌为粪肠球菌,最常见的真菌为白色假丝酵母菌。革兰阴性杆菌来源为血29.4%,痰46.6%,尿10.3%;革兰阳性球菌来源为血14%,痰47.7%,尿10.4%;真菌来源为血8%,痰60.8%,尿4%。66.4%真菌感染患者中性粒细胞〈1.5×109/L。结论:血液病感染的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呼吸道是主要感染部位。对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血液病感染患者,真菌感染的几率明显增加,经验性抗真菌治疗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肾移植术后病人体表微生物群的变化进行了连续动态的观察。正常人体表微生物群主要为革兰阳性球菌、阴性球菌和阳性杆菌,感染发生前这些微生物群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24个病例中有22人发生了体表革兰阴性杆菌定植,其中有19人在革兰阴性杆菌定植后的2天~3周后并发了不同程度的泌尿道、肺部、伤口、血液和其它体液的同种细菌感染,并发严重感染的7例病人中有6例表现为全身性革兰阴性杆菌定植。绿脓杆菌、大肠杆菌、不动杆菌和沙雷氏菌是常在体表定植的致病菌。作者认为:皮肤正常菌群的改变和病原性革兰阴性杆菌定植是监测肾移植术后感染,尤其是严重感染的有效手段。病人的口咽部和腹股沟等处是引起感染的革兰阴性杆菌持续稳定的贮菌所,全身性同种革兰阴性杆菌定植是严重感染的征象。  相似文献   

3.
陈萍  方清永  王政  王豪  成瑶  南玲  黄庆玲  刘丁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2,24(12):1100-1102,1105
目的 探讨住院患者血管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医院感染的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1年1月至2012年2月住院患者中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病例的643株细菌的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为4.1%,其中多重耐药细菌感染发生率为3.0%,分离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55.4%,革兰阳性球菌占43.2%.革兰阴性杆菌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为主,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耐药率低,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增高;革兰阳性球菌以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未出现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结论 加强细菌耐药检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减少医院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和耐药菌株产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艾灸治疗大鼠实验性类风湿关节炎(RA)的效果及其肠道菌群变化。方法 将4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正常艾灸组12只,RA模型组12只,RA艾灸组12只。RA艾灸组与RA模型组以牛Ⅱ型胶原诱导方法建立关节炎大鼠模型。正常艾灸组与RA艾灸组给予艾灸双侧肾俞、足三里,正常对照组与RA模型组不进行艾灸治疗。分别于造模成功后,艾灸干预第1、2、3周测量各组大鼠体质量、足趾容积、关节炎指数(AI)评分、杆菌/球菌、革兰阳性杆菌/细菌总数并比较差异。结果 大鼠造模后较正常对照组一般情况差、体质量低、足趾容积大、AI评分高、杆菌/球菌及革兰阳性杆菌/细菌总数比值低。艾灸干预后一般情况改善、体质量增加、足趾容积稳定增加、AI评分下降、杆菌/球菌及革兰阳性杆菌/细菌总数比值增加。RA临床表现和肠道菌群变化呈显著性相关,各时间段艾灸干预后RA模型组、RA艾灸组大鼠杆菌/球菌、革兰阳性杆菌/细菌总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艾灸能够有效治疗Ⅱ型胶原诱导关节炎大鼠关节炎症和调节肠道菌群紊乱状态。  相似文献   

5.
642株自胆道分离病原菌的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引起胆道感染的主要致病细菌群分布及耐药性状况。方法用WHONET统计软件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5年问引起胆道感染的致病细菌的特点。结果5年问共分离出642株细菌,阳性率为20.1%;其中革兰阴性杆菌354株,革兰阳性球菌288株。分离率最高的革兰阴、阳性细菌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粪肠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屎肠球菌。药敏统计结果显示各主要致病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头孢吡肟总的敏感率最高。各主要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的总的敏感率最高。结论引起胆道感染的致病细菌发生明显的变迁.革兰阳性球菌的构成比有逐渐升高的趋势,胆道手术应合理进行预防性用药,以有效控制胆道感染。  相似文献   

6.
116例小儿肺炎分离菌的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小儿肺炎病原菌的构成和耐药性变迁。方法 通过痰培养分离菌株,再用药敏试验筛选抗生素。结果 ①分离菌中革兰阴性杆菌(GNB)占首位,为53.85%,革兰阳性球菌(GPC)占41.02%,真菌占5.13%;②所有检出的革兰阴性杆菌9GNB)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较低;③所有检出的革兰阳性球菌(GPC)对青霉素均有较高耐药性,对万古霉素、利福平敏感性较高。结论 小儿肺炎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GNB)为主,注意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耐药菌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摘 要】 目的 通过对大连市市区部分正常中老年人肠道菌群情况的检查结果统计分析,为该市正常中老年人肠道菌群正常指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取不同年龄段的老年人粪便,分别采用显微镜检查和微生物培养方法,进行肠道菌群分析。选择涂片均匀的大便标本,用油镜计数500个细菌,计算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的比例。结果 正常中年人肠道菌群具体比率情况报告如下:革兰阴性杆菌:55.5±5.7,革兰阳性球菌19.9±5.8,革兰阳性杆菌17.2±5.0;老年人的肠道菌群具体比率情况报告如下:革兰阴性杆菌69.5±6.4,革兰阳性球菌13.1±4.9,革兰阳性杆菌14.9±5.9,真菌孢子0.1±0.1。经过粪便标本菌群分析,老年组的双歧杆菌数量明显下降。结论 年龄等因素对肠道菌群有影响,临床诊断与检验应考虑不同年龄层次的人群。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胆道感染患者胆汁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684例胆道感染患者胆汁进行培养,应用Micro Scan Walk Away40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对分离菌进行鉴定及药敏测定,用WHONET 5.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从684例患者胆汁中分离出315株病原菌,革兰阴性杆菌占65.1%,革兰阳性球菌占34.3%,真菌占0.6%。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左氧氟沙星、头孢吡肟、庆大霉素耐药率较低。肠球菌属、葡萄球菌属对喹诺酮类耐药率较低,未发现耐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的革兰阳性球菌。结论胆道感染仍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病原菌分布广泛,耐药情况较严重,治疗使用抗生素需要进行病原菌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相似文献   

9.
近12年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变迁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1996-2007年湘雅医院呼吸科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病原茵变迁及耐药性情况.方法:对呼吸病房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痰菌(或支纤镜吸取分泌物)培养阳性标本结果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分离出细菌2966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86.9%,病原菌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副流感嗜血杆菌、大肠埃希菌和流感嗜血杆菌;革兰阳性球菌占13.1%,主要病原菌为金葡菌和肺炎链球菌.近四年革兰阴性杆菌有所增加,而革兰阳性球菌有所减少.革兰阴性杆菌中,副流感嗜血杆菌和流感嗜血杆菌的比例明显升高;革兰阳性球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茵比例降低、肺炎链球菌比例升高.药敏试验结果提示主要革兰阴性杆菌对美洛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均较敏感.铜绿假单胞菌还对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氨曲南敏感性高,对头孢曲松、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噻肟耐药率增高.鲍曼不动杆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敏感性较好,但耐药率有增高趋势,对头孢噻肟、头孢他啶、环丙沙星耐药率明显增高.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他啶、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率增高;但二者对头孢他啶仍然保持相对敏感,耐药率为25.3%和27.6%.嗜血杆菌属中,流感嗜血杆菌与副流感嗜血杆菌的敏感抗生素谱相似,均对强力霉素、壮观霉素、头孢类抗生素耐药性低,而对喹诺酮类和青霉素敏感性差.主要革兰阳性球菌对阿奇霉素、克林霉素、红霉素及青霉素耐药率均较高;二者对红霉素耐药率明显增高.其中金葡菌对万古霉素均敏感,对左氟沙星、苯唑青霉素、头孢唑啉、美洛培南、强力霉素耐药率均明显增高.肺炎链球菌还对美洛培南、左氟沙星耐药率低,耐药率无明显增高.结论:近年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主要病原菌对大部分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临床应合理应用抗菌药,以延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泌尿系感染常见病原菌分析及耐药性测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1856例中段尿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共检出致病菌608株;22个种类细菌。革兰阴性杆菌370株,占60.9%;革兰阳性球菌177株,占29%;真菌61株,占10.1%。革兰阴性杆菌中最多的是大肠埃希菌(占52%)和普通有杆菌(占10.9%);革兰阳性球菌中最多的是粪球菌(占40.1)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占26.1)。本文还分析了常见病原菌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Vitek-AMS对临床细菌鉴定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玉溪市人民医院1999年至2008年临床分离11 537株细菌(临床株)和省、部级临床检验中心下发微生物学室间质量评价鉴定菌种(参考株)的Vitek-AMS鉴定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 11 537株临床分离菌中,不能鉴定细菌8株(0.07%);除外传染病因子,鉴定到属细菌114株(1.62%),鉴定到种(含亚种、物生型)细菌6 908株(98.38%)。共有64属193种。细菌类型的分布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球菌酵母菌革兰阳性杆菌厌氧菌革兰阴性球菌。用参考菌种作比较,Vitek鉴定种的符合率为83.08%(54/65),属的符合率为98.46%(64/65);其中革兰阴性杆菌符合率最高(100%,24/24),酵母菌类符合率最低(66.67%,14/21)。7种鉴定卡菌种的阳性检出率平均为56.80%(234/412),其中GPI卡最高(100%),NHI卡最低(13.33%);但应用机会最多是GNI+卡。Vitek-AMS检测葡萄球菌产β-内酰胺酶阳性率为88.89%,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阳性率分别为59.74%和32.20%。结论 Vitek-AMS的应用为临床细菌学检验提供了一种高效、快速、可靠的实验方法;但对于个别菌种、细菌酶的检测必要时应以参考方法确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内毒素在革兰阳性(G+)杆菌与革兰阴性(G-)球菌血流感染所致脓毒症患者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5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确诊的细菌性血流感染所致脓毒症患者123例,测定其血清PCT、CRP及内毒素水平,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探究三者对细菌性血流感染所致脓毒症的评估价值。结果:血样培养结果显示,35例患者感染G+菌,88例患者感染G-菌;G-菌组患者血清PCT、CRP及内毒素水平均显著高于G+菌组(P0.05);且G+菌组、G-菌组及所有细菌组患者血清PCT、CRP、内毒素间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PCT、CRP和内毒素诊断G+菌血流感染所致脓毒症患者的截断值分别为1.58μg/L、95.25 mg/L与16.71ng/L,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别为(65.92%,88.37%)、(67.39%,84.38%)与(56.34%,78.93%),诊断G-菌血流感染所致脓毒症患者的截断值分别为2.45μg/L、79.45 mg/L与15.54 ng/L,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别为(78.73%,97.13%)、(68.89%,92.38%)与(65.39%,95.33%)。结论:检测血清PCT、CRP、内毒素水平有利于鉴别G-菌和G+菌血流感染所致脓毒症患者,且敏感度、特异度均较高,可用于早期诊断细菌性血流感染所致脓毒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新生SD大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模型,探讨添加双歧杆菌对新生大鼠NEC模型肠损伤的保护作用及肠道菌群的影响,为应用双歧杆菌防治NEC提供依据:方法SD新生大鼠出生48h开始给予鼠配方奶人工喂养,100%氮气缺氧90s,4℃冷刺激10min,每天2次,连续3d,建立新生SD大鼠NEC模型。按析因设计,32只新生SD大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动物各8只。A组为NEC模型组并在出生48h起每日给予长双歧杆菌灌胃(1×10^8CFU/d);B组为NEC模型组,C组为对照组,都未添加双歧杆菌;D组为对照组并给予长双歧杆菌灌胃(1×10^8CFU/d)。在最后一次缺氧、冷刺激后24h空腹断头处死大鼠,留取回盲部近端肠管组织进行肠组织损伤评分,组织学评分≥2确定为NEC;实验前后留取各组新生鼠粪便,按照张秀荣方法进行肠道菌群检测。应用Kruskal-Wallis H检验等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α=0.05为显著性检验标准。结果开始造模后,A、B组新生SD大鼠相继出现腹泻、腹胀、萎靡、活动减少,A组程度较轻。A、B、C和D组肠组织损伤评分(^-x±s)分别为1.88±0.84、3.13±0.84、0.63±0.52、0.50±0.54,各组间肠组织损伤评分差异有显著性,与B组相比,A组肠组织损伤评分明显降低,但仍高于C、D两组,差异均有显著性。各组实验前肠道细菌总数,杆菌、球菌数,G^+杆菌、G^+球菌数差异均无显著性,肠道菌群中杆球菌比值在正常范围中。实验结束时,各组间新生鼠肠道细菌总数,杆菌、球菌数,杆球菌比值,G^+杆菌、G^+球菌数及其占肠道总菌群数的比率差异均有显著性;除B组杆菌数外,与实验前相比,各组新生大鼠实验结束后肠道细菌总数、球菌数、杆菌数、G^+杆菌数、G^+球菌数均有显著增加,差异均有显著性;A、B组肠道杆球菌比值和G^+杆菌数占肠道总菌群数比  相似文献   

14.
对10例龋坏引起的慢性牙髓炎、未穿髓的新鲜离体患牙,进行分段定位、半薄切片、革兰氏染色,光镜观察定位后,再行超薄切片,醋酸铀-柠檬酸铅复染,电镜进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1)患牙牙髓组织中有5例观察到多种类型微生物存在,为球杆菌、球菌、杆菌。(2)牙髓组织中的细菌位于细胞内及细胞外,并处于各种状态,有生长繁殖阶段的也有固缩溶解阶段的。(3)深龋引起的长期有症状的慢性牙髓炎牙髓组织中有大量活细菌存在,细菌均存在于冠髓内,接近龋坏部位,周围及深层组织中未见菌体。并观察到组织细胞吞噬大量细菌后,细胞变性,出现核固缩、核仁消失,细胞膜不清楚。细胞周围有大量溶酶体出现。结果提示:深龋引起的长期有症状的慢性牙髓炎,尽管未穿髓,牙髓组织中,仍可有大量活细菌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白花蛇舌草豆甾醇(stigmasterol from Hedyotis diffusa willd.,SHD)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BEL-7402的体外抑制作用,对肝癌H22的体内抑制作用及对其增殖周期、凋亡的影响。方法:MTT法评价SHD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BEL-7402的抑制率变化规律。昆明雄性小鼠60只,随机取10只为正常对照组,余接种H22瘤株,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5-FU阳性对照组(30mg/kg)和高中低剂量SHD给药组(剂量分别为15、30、60mg/kg),腹腔给药10 d后,比较各组瘤重抑制率、H22细胞周期分布、凋亡率。结果:SHD对SMMC-7721、BEL-7402细胞具有体外抑制作用;SHD显著抑制H22肿瘤,增加G0-G1期细胞比例,降低G2/M期细胞比例,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结论:SHD在体外、体内均具有抑制肝癌细胞的作用,此作用与阻滞肿瘤细胞增殖周期,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6.
In this paper we report the discovery of bacteriolytic activity of an immune system cytokine mediator, interleukin-2. Bacteriolytic activity of interleukin-2 was compared with a well-known bacteriolytic enzyme — chicken egg white lysozyme — by monitoring the lysis of the Gram-negative bacterium Escherichia coli, the Gram-positive coccus Micrococcus luteus, and the Gram-positive spore-forming bacillus Bacillus subtilis. It was found that interleukin-2 has greater specificity to the Gram-negative bacterium E. coli than does lysozyme. In contrast to chicken egg white lysozyme, interleukin-2 does not lyse the Gram-positive coccus M. luteus and the Gram-positive spore-forming bacillus B. subtilis. These results give a new understanding of the biological functions of interleukin-2, a regulatory protein that plays a role in oncological and infectious diseases.  相似文献   

17.
目的:用革兰染色和刚果红负染两种不同的染色方法对同一龈下菌斑样本进行分类计数,比较两种分类方法的优缺点,提出应用中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方法:随机抽样采集40例牙周病患者的80个位点龈下菌斑,同一标本进行生理盐水涂片革兰染色和刚果红负染.光学显微镜油镜(15×100)镜检共计数200个细菌,包括5种不同形状细菌.采用SPSS 10.01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两种染色分类方法计数统计结果为螺旋体、弯曲菌、梭形菌3种菌数值P>0.05无统计学意义,而球菌、杆菌2种菌数值经统计P<0.01有高度统计学意义.结论:刚果红负染简便易行,但龈下菌斑球菌、杆菌进行百分计数时,不适宜用刚果红负染法,应根据实验目的选择恰当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利用小鼠肝癌腹水瘤细胞Hca-F25/CL-16A3,运用流式细胞技术研究了大肠埃希菌对肿瘤细胞的作用,对细胞DNA含量的影响以及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结果表明:大肠埃希菌在直接希伤肿瘤细胞的同时,还可以影响细胞DNA的含量,并可诱导细胞发生调亡。  相似文献   

19.
双歧杆菌对实验性大肠癌凋亡促进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青春型双歧杆菌体内诱导大肠癌裸鼠移植瘤细胞凋亡的具体途径。方法:以免疫组化法检测大肠癌移植瘤细胞凋亡促进基因bad和Caspase-3基因的蛋白表达率和阳性细胞密度。结果:双歧杆菌注射组大肠癌移植瘤细胞凋亡促进基因bad和Caspase-3基因的蛋白表达率以及阳性细胞密度均显著于肿瘤对照组。结论:双歧杆菌可通过促进bad和Caspase-3基因的表达,最终诱导大肠癌的凋亡。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肠道菌群失调与肠道通透性及血清内毒素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肠道菌群中具有代表性的细菌共8种进行培养.研究对象为健康成人(A组)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B组)各30例,计数两组肠道菌群中8种细菌的数量,检测所有被研究者的血清内毒素、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及TNF-α的浓度,比较两组细菌数量和血清指标的变化,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与A组比较,B组双歧杆菌、乳杆菌和拟杆菌的菌落数显著减少(P<0.01或P<0.05),而肠球菌、肠杆菌的菌落数则有显著增加(P<0.01或P<0.05);酵母真菌、葡萄球菌、梭菌菌落数没有发生显著改变(P>0.05);血清内毒素、DAO、D-乳酸、TNF-α水平显著增高(P<0.01);相关分析显示肠杆菌与内毒素、DAO、D-乳酸相关(r=0.644,P<0.001;r=0.415,P=0.023;r =0.383,P=0.037);血清内毒素和DAO、D-乳酸、TNF-α显著相关(r=0.485,P=0.007;r=0.477,P=0.008;r=0.490,P=0.006);TNF-α则与DAO、D-乳酸相关(r=0.426,P =0.019;r =0.440,P=0.015).结论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肠道通透性增高及肠源性内毒素血症,肠杆菌的过度生长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及肠道通透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