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双版纳生物圈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加拿大国际发展研究中心(IDRC)提供资助,云南省科委配套资助,从1994年开始,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人与生物圈(MAB)国家委员会的主持与协调下,云南大学生态学与地植物学研究所和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共同执行,加拿大国家公园的专家提供咨询和合作,在西双版纳生物圈保护区内勐养保护片开展了题为“西双版纳生物圈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持续发展”的研究项目。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利用先进技术,提高生物圈保护区的管理水平,从而更加有效而实际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同时,研究了保护区内各民族利用自然资源的状况以及有关持续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云南西双版纳西双版纳生物圈保护区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总面积2425平方公里,以保护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和珍稀野生动植物及栖息地为主。1 993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驾车路线:北京→西安→重庆→昆明(上昆曼高速)→玉溪→元江—普洱—西双版纳。地方特产:热带水果、普洱茶、野生菌、野菜。  相似文献   

3.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基于计算机技术的空间数据处理系统,能完成数据的采集、存储、查询、分析、显示与输出地图等工作;它以空间数据库为基础,采用空间模型分析方法,为解决空间问题和地理决策服务。地理信息系统已广泛应用于自然资源管理和社会经济经济发展规划与管理的各个方面,并从简单的信息管理发展到了综合分析、综合评价及决策支持等高级应用阶段。西双版纳生物圈保护区地理信息系统是“西双版纳生物圈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持续发展”研究项目的主要工作之一。建立地理信息系统,目的在于对保护区自然资源和保护区内人类活动进行动态监测和管理,实现保护区管理的现代化;同时为保护区发展规划、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等工作提供基础数据和分析、制图工具。  相似文献   

4.
根据保护区的总体设计,西双版纳生物圈保护区建设的主要目的是:维持热带北缘特殊生态系统的自然生态过程,保护物种和基因变异的多样性;保护热带动、植物群体及其生境,阻止对人类自然遗产的破坏;保护和重建保护区内珍稀、濒危动物栖息地,并维持其可行群体;保护森林资源,维持地区生态平衡,保障当地人民生产、生活的良好环境;维持生态系统的生产能力,保护物种资源的持续利用;提供科研、教育条件,促进科学研究的进行。  相似文献   

5.
由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生物多样性工作组和青海省人民政府联合召开的“青海省生物多样性保护研讨会”于 2 0 0 1年 6月 2 7~ 3 0日在西宁召开。来自美、英、日等国的外方专家和来自中国科学院、国家环保局、国家林业局、青海省政府、西宁市教委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学者共 80多人参加了研讨会。大会紧紧围绕我国西部大开发中生物多样性保护这一主题展开了充分研讨 ,主要探讨的课题有 :1西部草原保护。2天然植被恢复。 3青海湿地保护。 4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 5青海地区退耕还林还草。6外来入侵种对现有生态的影响。 7野生动、植物的…  相似文献   

6.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1年发起建立的“人与生物圈”研究计划,标志着一个新的社会和生态系统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方向。它的主要目的在于为世界自然资源的保护和持续利用提供坚实的科学基础和研究人才,以期解决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些实际问题。它的研究领域涉及世界不同生物地理区域最有代表性的生态系统类型,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的建立是其核心。从1978年第一个生物圈保护区正式建立,至今已有80多个国家建立了300多个生物圈保护区,其中中国有10个。  相似文献   

7.
生物多样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已于1993年12月29日正式生效。截至1995年2月9日已有114个国家履行了批准手续,在此期间召开了第一届缔约国的会议,说明生物多样性问题引起了世界广泛的关注。公约最主要的三个目的: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及其组成成分的持续利用与公平分离从遗传资源利用所得的利益,都与生物圈保护区的功能有密切的关系。这不仅被看为是防止物种灭绝、或生态系统保护问题,而且是与达到一定社会经济和文化进程有密切联系的问题。公约的各项规定是缔约国作为义务来接受的,可利用生物圈保护区来实施这些规定。本  相似文献   

8.
1994年7月28日,由印尼的非政府组织Naturindo和棉兰苏门答腊(Sumatra)大学联合主办,在棉兰召开了Gunng Leuser生物圈保护区的现状评审会。与会代表来自地方、国家政府部门、非政府组织及欧洲联盟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相似文献   

9.
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计算机化的以地理空间数据为中心和基础的信息系统。从结构上划分,地理信息系统包括了一套软件、各种计算机设备以及来自不同渠道和反映不同空间状况的数据。从其作用来说,它是一个采集、分析、处理和提供空间数据的工具。它集地球科学、信息科学、计算机技术为一体,广泛地用于资源管理、环境监测、灾害评估、区域规划等众多领域。建立西双版纳生物圈保护区勐养片地理信息系统,用于保护区自然资源和保护区内人为社会和经济活动的动态监测和管理,实现保护区管理的现代化,使保护区能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进行更有效的监测、管理,以及更好的保护;同时可以对其他子系统,如保护区的发展规划、地区的  相似文献   

10.
神农架生物圈保护区植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现状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对神农架生物圈保持区森林生态系统多样性、植物物种多样性、植物遗传多样性及其保护现状作了较斩研究,结果如下:1.神农架生物圈保护区海拔差异大,生态环境相当复杂,植被垂直分布差异明显。根据植被现状,其自然植被可划分为3个植被带,海拔420-1800m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海拔1800-2600m为温性针叶和落叶阔叶林带;海拔2600-3105.4m为寒性常绿针叶林带。  相似文献   

11.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的南端,地理位置在北纬21°08′~22°40′,东经99°55′~101°50′之间。其东、西、南三面与老挝、缅甸两国接壤。总面积19125平方公里,人口75.86万,居住着傣、汉、哈尼、布朗、基诺、瑶、彝、佤、回、苗、壮等13种民族,是一个以傣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的边疆地区。西双版纳地处北回归线以南,是亚洲内陆向中南半岛、南亚热带与北热带的过渡地区,东南距北部湾仅400余公里,西南距孟加拉湾近600公里,分别受来自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季风影响,  相似文献   

12.
西双版纳生物圈保护区位于云南省南部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境内,其地理位置为北纬20°10′~20°24′,东经100°16′~101°50′,是我国建立最早的自然保护区之一。该保护区是以保护热带雨林、季雨林和热带珍稀野生动物种群为主要目的的一个大型综合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保持比较完整、生物资源极为丰富、面积最大的热带原始林区,也是我国亚洲象种群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片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始建于1959年,最早划定的自然保护范围为勐养、勐仑、勐腊、大勐龙四片保护区,总面积为5万余公顷(85.85万亩)。1980年经云南省委、省政府批准调整扩大了自然保护区的范围,使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的总面积增加到了24万  相似文献   

13.
西双版纳是保存有大面积热带森林的地区,倍受海内外的关注.从本世纪30~40年代到90年代的研究表明西双版纳处于热带亚热带过渡地带的特殊性,其生态环境和生物成分不仅在生物演化中意义显要而且也是发展地方经济的重要资源.西双版纳为多民族聚居区,居住着傣族、爱尼族约20个民族或未定族群.各民族有其特殊的土地和自然资源利用传统.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特别是橡胶种植的扩大,严重地损坏了西双版纳的热带森林及其生态环境,也使优秀传统文化在丧失.保护生态环境和优秀传统文化成了西双版纳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1 引言自然景观和人类文化的协调发展使西双版纳闻名中外。处于热带北缘和亚热带南缘,加之沟壑纵横的地理格局,西双版纳具有类型多样的自然景观和丰富多采的动植物资源。千百年来,当地居民与自然景观协调相处,发展形成了利用和管理自然景观和动植物资源的传统文化。然而,近期的发展却明显地损害了这种协调。  相似文献   

15.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发展许建徐键(安徽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合肥230061)(安徽省食品发酵研究所,合肥230061)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是指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有规律地结合在一起。也可以表述为:地球上...  相似文献   

16.
17.
郭峰 《生物学杂志》1996,13(3):45-45
自然保护区与生物圈保护区郭峰(甘肃省刘家峡水电四局中学,731600)自然保护区和生物圈保护区,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目前,我国和世界上一些国家都建立了许多自然保护区。澳大利亚建立的自然保护区达1000多个,。坦桑尼亚的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全国总...  相似文献   

18.
19.
生物多样性的有效保护取决于提高人类的环保意识和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水平。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自然保护区建设应是生态环境、物种多样性和持续发展统一的积极的自然保护,即建设多功能的保护区。在保护区内严格划分出核心区、缓冲区和试验区,在保护、科研的基础上对试验区和部分缓冲区开展资源开发以及农、牧、渔等副业。砂仁是一种常用中药和食品,是一种低投入、高产出的经济植物,在勐养保护所东部的试验区内已具相当规模,成为部分村寨最重要的经济收入。对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产生着重要影响,并对生态环境和物种多样性保护起到某些作用。  相似文献   

20.
1 大会的主要议程引人瞩目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二次国际生物圈保护区大会于1995年3月25日在西班牙塞维利亚落下帷幕。来自102个国家和14个国际及地区性组织的421名代表出席了大会。历时5天的会议着重对两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文件:《塞维利亚纲要》和《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章程》(草案)进行了讨论与修改,同时对1984年第一次国际生物圈保护大会所制定的行动计划的执行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