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花翅跳小蜂属(Microterys Thomson,1876)是蜡蚧科昆虫的重要天敌,白蜡虫花翅跳小蜂(M.ericeri Ishii)因寄生于经济益虫白蜡虫(Ericerus pela Chavannes)而对人类有害,但绝大多数为益虫。本属是个大属,已描述了150多种,东洋区记载了20种。廖定熹教授在《中国经济昆虫志》[第三十四册,小蜂总科(一)]中记述了中国的花翅跳小蜂3种,即:白蜡虫花翅跳小蜂(M.ericeri Ishii)、球蚧花翅跳小蜂(M.clauseniCompere)和蜡蚧花翅跳小蜂(M.speciosus Ishii),黄春梅报道了采自福建的二带花翅跳小蜂(M.ditaeniatus Huang),姜德全描记了从白蜡虫雌虫卵囊中羽化的中华花翅跳小蜂  相似文献   

2.
在白蜡虫Ericerus pela (Chavannes)分布特征和寄生蜂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白蜡虫及其3种优势寄生蜂:白蜡虫花翅跳小蜂Microterys ericeri Ishii、中华花翅跳小蜂M.sinicus Jiang和白蜡虫阔柄跳小蜂Metaphycus ericeri Xu et Jiang的时间和空间的一维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和比例相似性。结果表明,白蜡虫及其3种优势寄生蜂的时间生态位宽度:白蜡虫>白蜡虫阔柄跳小蜂>白蜡虫花翅跳小蜂>中华花翅跳小蜂,空间生态位宽度:白蜡虫>白蜡虫花翅跳小蜂>白蜡虫阔柄跳小蜂>中华花翅跳小蜂。3种优势寄生蜂与白蜡虫的生态位重叠度:白蜡虫花翅跳小蜂>中华花翅跳小蜂>白蜡虫阔柄跳小蜂,比例相似性:白蜡虫花翅跳小蜂>白蜡虫阔柄跳小蜂>中华花翅跳小蜂。说明白蜡虫花翅跳小蜂与白蜡虫在资源序列上分布的相似性最大,在时间上的同步性和空间上的同域性较强,资源利用程度最高。白蜡虫花翅跳小蜂与白蜡虫阔柄跳小蜂在时间生态位、空间生态位和时间-空间生态位上均有较大的重叠和比例相似性,在资源利用上存在明显的种间竞争。白蜡虫种群数量大,生长周期长、为多种寄生蜂的繁育提供了丰富、稳定的食物资源。  相似文献   

3.
寄生白蜡虫雌虫的蚜小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是我国养殖白蜡虫最多的地区。寄生白蜡虫雌虫的蚜小蜂,尚未见有报道。本文报道的二种蚜小蜂是寄生在白蜡虫雌虫二龄幼虫和成虫体内,在四川白蜡虫养殖区较为常见的种类,即日本软蚧蚜小蜂及环刺花翅蚜小蜂。白蜡虫雌虫是它们的新宿主。1.日本软蚧蚜小蜂Coccophagus japonicu  相似文献   

4.
时振亚 《昆虫学报》1990,33(4):462-465
花角跳小蜂属(Blastoihrix Mayr,1875)属于跳小蜂科,跳小蜂亚科,迷仁跳小蜂族。 此属目前世界已记录20种,主要分布在全北区的欧洲、亚洲、北美洲和非洲北部,均寄生蚧虫,是蚧虫类的重要天敌,该属在我国有记录的仅2种:分布于新疆的球蚧花角跳小蜂Blastothrix sericea(Dalman)及分布于四川的白蜡虫花角跳小蜂Blastothrix eri-ceri Sugonjaev。  相似文献   

5.
焦懿  赵苹 《动物学研究》2000,21(4):291-296
研究了白蜡虫啮小蜂TetrastichuskodaikanalensisSaraswat的室内饲养条件及其对白蜡虫花翅跳小蜂MicroterysericeriIshii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 ,温度对白蜡虫啮小蜂存活率和产卵量有显著影响。 1 8、 2 1、2 4、 2 7、 30和 33℃ 6个温度处理下 ,白蜡虫啮小蜂的世代存活率分别为 1 84%、 31 83%、 80 39%、 72 75 %、48 0 8%和 2 2 81 %。 30℃时每雌产卵量和产卵百分率最高 ,分别为 1 3 2 1粒和 84 84%。雄蜡虫体内的白蜡虫啮小蜂有 3个羽化高峰期 ,分别为 6月下旬、 8月上~中旬和 9月中~下旬 ;雌蜡虫体内白蜡虫啮小蜂的 3个羽化高峰期为 8月上~中旬、 9月中~下旬和 1 0月下旬~ 1 1月上旬。白蜡虫啮小蜂的第 3个高峰种群数量最大 ,对白蜡虫花翅跳小蜂的重寄生率最高。第 3、 4代啮小蜂对寄生于雌雄蜡虫体内的白蜡虫花翅跳小蜂的重寄生率分别为雌蜡虫体内 :48 78%和 5 4 6 6 % ,雄蜡虫体内 :5 6 6 6 %和 6 4 71 % ;第 5代的重寄生率达76 0 0 % ;各代的重寄生率均为 4龄幼虫 >5龄幼虫 >蛹。人工释放啮小蜂对白蜡虫花翅跳小蜂种群数量有显著的控制作用。每株女贞树放 30头白蜡虫啮小蜂蛹 1次或 2次 ,白蜡产量分别为 1 1 1 3g和 1 37 6g ,为对照的3 0 6倍和 3 78倍。种虫产量分别为 1 49  相似文献   

6.
焦懿  赵苹 《动物学研究》2000,21(4):291-296
研究了白蜡虫啮小蜂Tetrastichus kodaikanalensis Saraswat的室内饲养条件及其对白蜡虫花翅跳小蜂Microterys ericeri Ishii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温度对白蜡虫啮小蜂存活率和产卵量有显著影响。18、21、24、27、30和33℃6个温度处理下,白蜡虫啮小蜂的世代存活率分别为13.21%粒和84.84%。雄蜡早体内的白蜡虫啮小蜂有3个羽化高峰期,分别  相似文献   

7.
白蜡虫花翅跳小蜂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本文报据1974—1979年在峨眉县对白蜡虫花翅跳小蜂的形态,生物学等进行研究观察的结果。发现此蜂有二种色型。认为在苏联远东地区海参威附近,从白蜡虫雄虫中羽化出并定名的Microteryy eve linae Trapitizen,1966及M.tachikawai Sugonjaeb,1976二种是本种的同物异名。 在蛾眉,白蜡虫花翅跳小蜂每年发生6—7代。成虫在4月到11月出现,其数量最高峰在8月底到9月中旬。成熟雌蜂怀卵量为6—30枚。平均每天产卵4枚,卵为跳小蜂型。 幼虫共5龄,在6—7月发育历期约40—45天,幼虫尾端有呼吸圆锥。当幼虫发育到4龄时,宿主死亡。成虫性比为57.3比42.7,雌蜂稍多。 文中还报据药物试验的结果,提出了对白蜡虫花翅跳小蜂的几点防治措施和意见。  相似文献   

8.
白蜡虫啮小蜂的研究及其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害虫的天敌防制害虫,在我国已有悠久历史,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天敌资源非常丰富,所以发掘并充分利用这类资源仍是当前生物防制工作的重要课题。我们在四川省峨眉县研究白蜡虫花翅跳小蜂(Microterysericerilshu)对白蜡虫(EriceruspelaChav)的危害及其防制时,发现白蜡虫啮小蜂(Tetrastichussp.)是一种抑制白蜡虫花翅跳小蜂极为有效的重寄生蜂,其重寄生率可达70—90%以上,值得引起注意并加以保护利用。现将研究的初步结果报道如下:一、分类、分布及形态特征白蜡虫啮小蜂属于寡节小蜂科(Eulophidae)啮小蜂亚科(Tetrastichinae)的啮小蜂属…  相似文献   

9.
报道采自福建福州、吉林长春的3种跳小蜂,即桔小食甲跳小蜂Cerchysiella citricola Xu,sp.nov.,寄主为日本方头甲Cybocephalis nipponicus Endr.-Younga,初级寄主为柑橘类;扁角尼克跳小蜂Neocladella platicornis Xu,sp.nov.寄主不明和短翅思奇跳小蜂,其触角扁平膨大;短翅思奇跳小蜂Schilleriella brevipterus Xu,sp.nov.寄主为粉蚧,其前翅退化缩短.对新种进行了详细描述.本文也是尼克跳小蜂属Neocladella Girault和思奇跳小蜂属Schilleriella Ghesquiere在我国分布的首次记录.标本保存在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应用昆虫研究所.  相似文献   

10.
不同温度下白蜡虫花翅跳小蜂的实验种群生命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焦懿  赵苹 《昆虫学报》2002,45(1):86-90
在15、18、21、24、27和30℃恒温下,观察了温度对白蜡虫花翅跳小蜂Microterys ericeri发育、存活和繁殖力的影响,组建了相应温度下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白蜡虫花翅跳小蜂全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12.1℃和499.4日·度。27℃时发育历期最短,产卵量、产卵率和卵孵化率最高。24℃时雌虫怀卵量最多,3~5龄幼虫和蛹的存活率最高。6种温度下白蜡虫花翅跳小蜂种群的世代存活率分别为8.5%、25.2%、50.3%、68.2%、49.8%和38.1%。24℃时世代存活率、种群趋势指数、净增殖率和内禀增长力均高于其它温度处理。24℃和27℃时种群加倍时间只需12天。18℃时种群出现负增长,15℃时白蜡虫花翅跳小蜂不产卵,不能繁殖下一代。  相似文献   

11.
记述了四突跳小蜂亚科中国1新纪录属,阿纳跳小蜂属Anagyrietta Ferrière,及中国2新纪录种,豹纹阿纳跳小蜂Anagyrietta pantherina Ferrière和宽柄杜丝跳小蜂Dusmetia euripersiae Trjapitzin,并给出了其形态特征图。研究标本研究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标本馆。  相似文献   

12.
记述了采自福建的抑虱跳小蜂属AcerophagusSmith1新种——二环抑虱跳小蜂AcerophagusbiannulatusXu,sp.nov.。对我国现有二种抑虱跳小蜂,即棒节抑虱跳小蜂AcerophagusclavatusXu和松粉蚧抑虱跳小蜂AcerophaguscoccoisSmith比较了区别特征。模式标本保存在浙江大学昆虫科学研究所。  相似文献   

13.
徐广  时振亚 《昆虫学报》1999,42(2):202-206
描述了在湖南省采集的寄生蚧虫的跳小蜂3新种:短尾阿德跳小蜂Adelencyrtus brachycaudae新种,中华阿德跳小蜂Adelencyrtus chinensis新种和湖南花翅跳小蜂Microterys hunanensis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河南农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植物保护系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采自浙江、福建、广东、云南的跳小蜂六新种 ,即瘤毡蚧花翅跳小蜂MicroterysmetaceronemaeXu、露尾花翅跳小蜂MicroterysnuticaudatusXu、后缘花翅跳小蜂MicroteryspostmarginisXu、拟聂特花翅跳小蜂MicroteryspseudonietneriXu、匀色花翅跳小蜂MicroterysunicolorisXu、赵氏花翅跳小蜂MicroteryszhaoiXu。除露尾花翅跳小蜂MicroterysnuticaudatusXu ,sp .n .寄主尚不明确外 ,其余种类均为林木上各种介壳虫的寄生蜂。对新种进行了详细描述 ,并附特征图。标本存放浙江大学植物保护系。  相似文献   

15.
焦懿  赵苹 《昆虫学报》2002,45(4):482-486
中华花翅跳小蜂Microterys sinicus Jiang是白蜡虫成虫产卵期的主要天敌。该蜂成虫喜在自然光下活动,取食和交配都在寄主树上进行。中华花翅跳小蜂每雌平均怀卵量34.39粒,产卵前期2~3天。产卵量、产卵率和产卵天数与温度密切相关,27℃时产卵量和产卵率最高。30℃时产卵天数最少。21~27℃卵孵化率达80%以上。幼虫共5龄。每头跳小蜂幼虫平均取食蜡虫卵数分别为:1龄14.6粒,2龄29.8粒,3龄69.4粒,4龄126.9粒。5龄幼虫不取食。全代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11.84℃和574.32日·度。补充营养能显著延长成虫寿命和产卵天数,提高雌虫产卵量。中华花翅跳小蜂成虫在田间有两个高峰期,分别发生在4月上中旬和5月中下旬。每粒虫囊内跳小蜂幼虫数与白蜡虫健卵百分率呈负指数关系,拟合方程为:Y=96.0829Exp(-0.1872x)。  相似文献   

16.
辽宁蚧虫寄生蜂二新种(膜翅目:跳小蜂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采自辽宁阜新的蚧虫寄生蜂2新种:微小玛丽跳小蜂Mayridia parva,Wu et Xu,sp.n和短棒多丽跳小蜂Doliphoceras brachyclavae Wu et Xu,sp.n.。本文也是玛丽跳小蜂属Mayridia Mecet和多丽跳小蜂属Doliphoceras Mercet在我国分布的首次记录,标本夏放于激光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应用昆虫研究所。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艾菲跳小蜂属Aphycus(膜翅目Hymenoptera:跳小蜂科Encyrtidae)的2种进行了研究,标本均采自中国四川省。发现并描述了一新种——康定艾菲跳小蜂Aphycus kangdingensis sp.nov.,另一种为札幌艾菲跳小蜂Aphycus sapporoensis(CompereAnnecke)。研究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18.
张彦周  徐志宏 《昆虫学报》2009,52(4):420-423
对中国拟细角跳小蜂属Leptomastidea 分类研究进行了回顾, 并记述了分布于中国的拟细角跳小蜂属6 种, 其中草居拟细角跳小蜂L. herbicola, 红胸拟细角跳小蜂L. rubra 和谢氏拟细角跳小蜂L. shafeei为中国新记录种。文中提供了分种检索表、形态特征图。研究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19.
石井花翅跳小蜂(膜翅目: 跳小蜂科)的雌雄同体个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彦周  朱朝东 《昆虫学报》2007,50(8):868-870
报道了石井花翅跳小蜂的雌雄同体一例,并提供了其形态特征图。研究标本育自柑橘绵蜡蚧,采集地为浙江省衙县,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标本馆。  相似文献   

20.
焦懿  赵苹 《应用生态学报》2001,12(6):892-896
观察了温度对白蜡虫阔柄跳小蜂(Metaphycus ericeri Xu et Jiang)存活和繁殖的影响,组建了18℃、21℃、24℃、27℃、30℃和33℃6种温度下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白蜡虫阔柄跳小蜂的世代存活率为24℃>27℃>30℃>21℃>33℃>18℃>15℃,温度过高或过低对白蜡虫阔柄跳小蜂的存活和繁殖不利,24℃和27℃雄虫的怀卵量、产卵量和产卵百分率都显著高于其它温度处理,以抛物线方程y=a bx cx^2拟合世代存活率(S)、种群趋势指数(I)、净生殖率(R0)和内禀增长为(rm),在24℃、27℃和30℃温度下,白蜡门阔柄跳小蜂的种群趋势指数I>1,内禀增长力rm>0,种群数量逐代增加,种群加倍时间分别为15、16和23d,21℃时I≈1,rm≈0,种群数量基本保持不变,18℃和33℃时I<1,rm<0,种群数量出现负增长,15℃雌蜂不产卵,不能繁殖后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