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Qi JS  Qiao JT 《生理学报》2001,53(3):198-204
为了确定β-淀粉样蛋白(AβP)在影响神经元电生理特性并导致神经毒作用时的最短活性序列,实验采用片钳技术,在急性分离的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的“内面向外”式膜片上,观察了AβP的31-35和25-35片段对C^2 a激活大电导钾(BK)通道活动的影响,结果显示,浴液中给预5umol/L的AβP31-35后,BK通道的平均开放概率(P0)和开放频率在1-3min内分别减少了85.8%(P<0.01)和72.1%(P<0.01),平均开放时间减少了41.1%(P<0.01),平均电流幅度则无明显改变(P>0.05),给予同样摩尔浓度的AβP25-35后,BK通道平均P0减少了85.5%(P<0.01),平均开放时间减少51.4%,(P<0.05),结果提示:两种AβP片段对海马神经元BK通道具有抑制作用,。这可能与AβP的神经性作用有关,AβP-31-35片段可能是AβP分子中影响细胞电生理特性的最小活性序列。  相似文献   

2.
为了确定β-淀粉样蛋白(AβP)在影响神经元电生理特性并导致神经毒作用时的最短活性序列,实验采用膜片钳技术,在急性分离的大鼠海马CAI区锥体细胞的“内面向外”式膜片上,观察了AβPR的31-35和25-35片段对Ca2+激活大电导钾(BK)通道活动的影响。结果显示,浴液中给予 5μmol/L的AβP 31-35后,BK通道的平均开放概率(Po)和开放频率在1~3min内分别减少了85.8%(P<0.01)和72.1%(P<0.01);平均开放时间减少了41.1%(P<0.01);平均电流幅度则无明显改变(P>0.05);给子同样摩尔浓度的AβP 25-35后,BK通道平均Po减少了85.5%(P<0.01),平均开放时间减少了51.4%,(P<0.05)。结果提示,两种AβP片段对海马神经元BK通道具有抑制作用,这可能与AβP的神经毒性作用有关;AβP31-35片段可能是AβP分子中影响细胞电生理特性的最小活性序列。  相似文献   

3.
PACAP受体激活对抗Aβ25-35致神经元凋亡作用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和方法:本研究采用体外原代培养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的方法探讨了垂体腺苷环化酶激活多肽(PACAP)对抗淀粉样蛋白(Aβ25-35)致凋亡的作用机理。结果:25μmol/L的Aβ蛋白处理神经元5d即有明显的凋亡特征出现。PACAP27(P27)在正常情况下对海马神经元无明显营养作用,但当Aβ导致神经元凋亡时P27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可以提高神经元的活性,减少细胞凋亡数目,降低基因组小片段DNA含量。PACAP受体拮抗剂PACAP6-27(P6-27)可以逆转P27的保护作用。结论:研究结果说明PACAP通过受体激活参与对抗Aβ的神经毒性效应。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Humanin(HN)对Aβ31-35诱导的培养皮层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本研究采用不同浓度(5、10、20μmol/L)的HN预孵育体外培养的皮层神经元不同时间(0、8、16h),加入Aβ31-35(25μmol/L)24h后,应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神经元的凋亡情况;流式细胞术、TUNEL法检测神经元的凋亡率;酶标仪检测caspase活性;Westernblot检测Bax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HN(20μmol/L)预孵育16h明显抑制了Aβ31-35诱导的神经元凋亡;HN降低了Aβ31-35诱导的caspase-3、9活性的升高;HN抑制了Aβ31-35诱导的Bax从胞浆到线粒体的转位。以上结果提示,HN通过阻断内源性凋亡途径抑制Aβ31-35诱导的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5.
Zheng ZQ  Fang XJ  Zhang Y  Qiao JT 《生理学报》2005,57(3):289-294
已报道低浓度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LPA)对去血清培养所致的神经元凋亡有神经保护作用.为了进一步观察LPA是否对β-amyloid peptide fragment 31-35(AβP31-35)所致的神经元凋亡也起类似的作用,本研究应用DNA电泳分析、HO33342和TUNEL染色法等技术,对培养的小鼠大脑皮层神经元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只有使用较低浓度的LPA(1~10μmol/L)、并且将此剂量的LPA比AβP31-35提前12~24 h加入培养液时,才可看到LPA明显削弱了AβP31-35所致的神经元凋亡.以上结果表明,适当浓度的LPA在长时间预作用的条件下,可对AβP31-35所致的皮层神经元凋亡起保护因子或抗凋亡因子的作用,但其作用途径可能较在去血清培养所致的凋亡时更为复杂,因为在去血清的同时加入LPA就能制止去血清所致的凋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Aβ25~35诱导模拟人类Alzheimer`s病(AD)的大鼠病理模型中星形胶质细胞变化与一氧化氮合酶神经元损伤引起的老年性记忆减退之间的关系.方法双侧海马内注射β-淀粉样多肽25~35片段(Aβ25~35)制作大鼠AD模型,注射一周后采用NOS组化染色、GFAP免疫组化染色及NOS组化和GFAP双重染色分析大鼠海马GFAP与NOS的表达.结果海马内注射Aβ25~35后出现海马星形胶质细胞增生、肥大、数目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并出现一氧化氮阳性星形胶质细胞;海马一氧化氮神经元数量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 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低下与Aβ神经毒性导致NOS阳性神经元损伤、死亡直接相关,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参与Aβ导致NOS神经元细胞毒性损伤作用,间接导致学习记忆能力减退.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灵芝多糖(GLP)对Aβ25-35诱导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脑组织的影响。方法采用双侧海马内一次性注射β-淀粉样多肽25-35片段(Aβ25-35)制作大鼠AD模型,再连续7天腹腔注射GLP,随后进行行为学测定,采用HE染色、透射电镜及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检测海马神经元的结构变化及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程度的影响。结果海马内注射Aβ25-35后海马细胞增生、聚集,核边聚、碎裂,电镜观察显示,锥体细胞胞浆水肿,内质网池扩张,星形胶质细胞增生肥大,GLP组病变显著减轻,超微结构尚属正常,海马星形胶质细胞较AD组显著减少。结论灵芝多糖对Aβ25-35诱导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脑组织内海马退行性变神经元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并能降低脑组织内的神经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β-淀粉样蛋白25-35片段(Aβ25-35)对体外培养的大鼠嗜铬瘤细胞PC12细胞促凋亡机制。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观察不同浓度的Aβ25-35干预PC12细胞24h后的细胞活性;将细胞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即20 mmol/L Aβ25-35组),流式细胞技术观察两组PC12细胞凋亡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观察PC12细胞凋亡基因caspase-3的表达。结果PC12细胞活性呈Aβ25-35剂量依赖性降低,且浓度为20 mmol/L时降低最显著;PC12细胞实验组的凋亡率为23.03%±1.22%,对照组为2.42%±0.87%(P〈0.01);caspase-3实验组的阳性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结论Aβ可通过激活促凋亡基因caspase-3诱导PC12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
Chen L  Liu CJ  Tang M  Li A  Hu XW  Zhou Y  Hescheler J 《生理学报》2006,58(1):14-20
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探讨β-淀粉肽(1-40)(β-amyloid peptide1-40,Aβ1-40)对新鲜分离的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高电压依赖性钙通道电流(high voltage-activated calcium channel current,IHVA)的作用并观察银杏内酯B(ginkgolideB,GB)对该作用的影响.利用细胞外灌流或者电极内液给药的方法,比较加药前后电流幅度的变化以判断药物是否发挥作用.细胞外给予老化处理的Aβ1-40可以浓度依赖性地增强IHVA的幅度,Aβ1-40的浓度为0.01~30 μmol/L时可分别使IHVA幅度增加(5.43±3.01)%(n=8,P>0.05)、(10.49±4.13)%(n=11,P>0.05)、(40.69±8.01)%(n=16,P<0.01)、(58.32±4.85)%(n=12,P<0.01)和(75.45±5.81)%(n=6,P<0.01);新鲜配制的Aβ1-40对IHVA几乎没有影响(n=5,P>0.05).L-型钙通道阻断剂nifedipine可以抵消Aβ1-40对IHVA的增强作用.Aβ1-40(1.0μmol/L)对IHVA的增强作用可以被cAMP的类似物8-Br-cAMP和腺苷酸环化酶(adenylyl cyclase,AC)的激动剂forskolin增强[分别为(66.19±5.74)%,P<0.05和(73.21±6.90)%,P<0.05],被蛋白激酶A(protein kinaseA,PKA)的抑制剂H-89减弱[(20.08±2.18)%,P<0.05].GB可有效地减弱Aβ1-40对IHVA的增强作用.以上结果表明Aβ1-40可通过AC-cAMP-PKA增强IHVA引起胞内钙超载,这可能是其产生神经毒性作用的机制之一.GB可通过抑制Aβ1-40引起的异常钙离子内流对神经元起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β淀粉样蛋白(Aβ)致大鼠突触功能障碍的保护作用。方法:36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Aβ25-35、BDNF、不同剂量BDNF(0.02μg,0.1μg,0.5μg)+Aβ25-35等六组(n=6)。实验采用电生理学手段,利用自制的海马给药装置和刺激/记录绑定电极引导和记录大鼠在体海马CA1区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fEPSPs)和高频刺激(HFS)诱导的长时程增强(LTP)。结果:①海马CA1区注射Aβ25-35(2 nmol)不影响基础性fEPSPs,但能显著抑制LTP的诱导与维持,HFS后fEPSPs平均幅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②海马CA1区注射BDNF(0.1μg)不影响基础性fEPSPs,也不影响LTP的诱导与维持,HFS后fEPSPs平均幅度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差异(P>0.05);③与单独给予Aβ25-35相比,不同浓度的BDNF(0.1μg,0.5μg)与Aβ25-35合用组在HFS后0 min、30 min和60 min时的fEPSPs平均幅度均明显增加(P<0.01),并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表明BDNF预处理可有效拮抗Aβ25-35引起的LTP抑制。结论:脑内注射BDNF能够预防和拮抗由Aβ25-35引起的海马LTP损伤,提示BDNF水平的上调有助于维持正常的突触可塑性并可能改善AD患者的学习记忆功能。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Aβ25-35诱导体外原代培养的SD乳大鼠海马神经元,建立Aβ毒性损伤细胞模型,结合AnnexinV-FITC/PI荧光双染法流式细胞术、MTT比色法、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川芎嗪(tetrameth-ylpyrazine,TMP)对原代培养的海马神经元细胞活性、早期凋亡率和Bax、Bcl-2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川芎嗪高、中剂量可明显增强细胞活性,增加神经元细胞的存活率(P<0.01),可显著抑制海马神经元细胞早期凋亡(P<0.01),抑制凋亡蛋白Bax的表达(P<0.01),增强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P<0.01)。川芎嗪可通过调节Bax/Bcl-2平衡抵抗Aβ25-35诱导的海马神经元凋亡,降低Aβ的神经元毒性,对海马神经元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大鼠神经干细胞诱导分化后GSK-3β、CDK-5和PP2A的表达以及Aβ25~35和人参皂苷Rb1的调节作用。方法:取新生SD大鼠的海马组织体外培养获得NSCs,诱导第3代的NSCs向神经细胞分化1周后,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检测活化型GSK-3β(pTyr279,216)和蛋白磷酸酯酶-2A(PP2A)的表达及Aβ25~35和人参皂苷Rb1对它们的影响;RT-PCR分析糖原合成激酶-3β(GSK-3β)、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5(CDK-5)和蛋白磷酸酯酶-2A(PP2A)的mRNA表达以及Aβ25~35和人参皂苷Rb1的影响。结果: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显示:NSCs诱导分化1周后有活化型GSK-3β(pTyr279,216)和PP2A的表达,Aβ25~35能增强GSK-3β(pTyr279,216)的表达同时抑制PP2A的表达,而人参皂苷Rb1则能逆转Aβ25~35的作用;RT-PCR检测发现:NSCs诱导分化1周后表达GSK-3β、CDK-5和PP2A的mRNA,使用Aβ25~35处理后GSK-3β、CDK-5的表达增强而PP2A的表达减弱,用人参皂苷Rb1预处理神经干细胞后Aβ25~35的作用受到抑制。结论:体外培养的神经干细胞分化后表达GSK-3β、CDK-5和PP2A,并受Aβ25~35和人参皂苷Rb1的调节,提示在体外由神经干细胞分化的细胞具备正常神经细胞的蛋白磷酸化调节系统。  相似文献   

13.
灵芝多糖对AD大鼠海马组织c-fos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灵芝多糖(GLP)对AD大鼠组织c-fos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双侧海马内一次性注射β-淀粉样多肽25-35片段(Aβ25-35)制作大鼠AD模型,24h后治疗组用灵芝多糖给予腹腔注射7d,第8d进行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变化。结束后采用HE染色检测海马神经元的结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fos基因的表达以及灵芝多糖对其的影响。结果海马内注射Aβ25-35后海马细胞增生、聚集、核边聚、脆裂。GLP组病变则显著减轻,且c-fos基因表达相对AD模型组明显减少。结论灵芝多糖能明显改善AD模型大鼠低下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显著降低模型大鼠海马组织c-fos基因的表达,对老年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可能有增强和提高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Aβ诱导模拟人类Alzheimer's病(AD)大鼠模型中海马CA1区细胞色素氧化酶的表达和神经元线粒体超微结构的变化及其与老年性记忆力减退的关系,揭示Aβ对神经元的毒性机制.方法通过将Aβ25-35注射入海马建立阿尔茨海默病动物模型,使用Y形迷宫试验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运用酶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大鼠海马CA1区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应用电镜观察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线粒体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接受Aβ注射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降低(P<0.05),线粒体数量及形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海马CA1区脑组织细胞的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相对于对照组也有显著的下降(P<0.05).结论 Aβ在神经退行性变中的作用可能与细胞色素氧化酶表达下降及神经元线粒体超微结构的改变导致的细胞能量代谢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Aβ2 5~ 3 5诱导模拟人类Alzheimer‘s病 (AD)的大鼠病理模型中星形胶质细胞变化与一氧化氮合酶神经元损伤引起的老年性记忆减退之间的关系。方法 双侧海马内注射 β-淀粉样多肽 2 5~ 3 5片段 (Aβ2 5~ 3 5 )制作大鼠AD模型 ,注射一周后采用NOS组化染色、GFAP免疫组化染色及NOS组化和GFAP双重染色分析大鼠海马GFAP与NOS的表达。结果 海马内注射Aβ2 5~ 3 5后出现海马星形胶质细胞增生、肥大、数目明显多于对照组 (P <0 0 5 ) ,并出现一氧化氮阳性星形胶质细胞 ;海马一氧化氮神经元数量较对照组显著减少 (P <0 0 5 )。结论 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低下与Aβ神经毒性导致NOS阳性神经元损伤、死亡直接相关 ,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参与Aβ导致NOS神经元细胞毒性损伤作用 ,间接导致学习记忆能力减退  相似文献   

16.
老年痴呆症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认知功能严重受损,其原因可能是皮层与海马内的突触结构或功能障碍及神经环路活动异常所致。可溶性Aβ尤其是Aβ寡聚体(而不是沉积在脑组织中的淀粉样斑块)可能首先选择性地攻击GABA能抑制性神经元,使海马或皮层内兴奋性神经元由于所受抑制减弱而过度兴奋,进而导致神经环路或网络活动异常。神经网络异常又通过一系列的代偿反应引起突触传递和突触可塑性受损。正常生理水平的tau通过不同的机制在介导Aβ的突触及神经环路毒性中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Aβ25-35诱导模拟人类Alzheimer’s病(AD)的大鼠病理模型中神经元受损与老年性记忆减退之间的关系,以及热耐受处理致HSP70产生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海马内一次性注射β-淀粉样多肽25-35片段(Aβ25-35)制作大鼠AD模型,一周后进行水迷宫行为学测定,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CA1区HSP70的表达、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神经元的坏死和凋亡。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海马内注射Aβ25-35后出现学习记忆能力降低,神经元的坏死和凋亡增多,并且海马区有HSP70的生成,而热休克预处理组能够进一步增加HSP70的生成(P<0·05),减轻神经元的坏死和凋亡的程度(P<0·05)。结论海马内注射Aβ25-35诱导的大鼠学习记忆功能低下与凋亡导致神经元数量减少有关,而Aβ的毒性是神经元凋亡的重要原因,热休克预处理通过增加热休克蛋白表达,对神经元起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观察甘薯提取物对Aβ25-35所致SK-N-SH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将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K-N-SH)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甘薯提取物(即受试物)0.1、1.0、10.0μg/mL低、中、高剂量组和12.5μmol/L多奈哌齐阳性对照组,用20.0 mmol/L Aβ25-35造成SK-N-SH细胞损伤,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考察甘薯提取物对SK-N-SH细胞的保护作用。实验表明甘薯提取物可明显提高Aβ25-35诱导的SK-N-SH细胞存活率,并呈剂量相关性,同时能够明显改善Aβ25-35诱导的SK-N-SH损伤细胞的细胞形态变化。具有一定的神经营养及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丹参酮(tanshinone, Tan)抗β-淀粉样肽神经元毒性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凝聚态β-淀粉样肽1-40片段(amyloid β-peptide1-40, Aβ1-40)在大鼠双侧海马齿状回背侧细胞带进行微量注射以建立拟人类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样动物模型;采用明暗箱被动回避法、穿梭法测试学习记忆功能;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海马内白介素1β(IL-1β)和白介素6(IL-6)mRNA含量;以丹参酮(tanshinone, Tan)(50mg/ kg)对Aβ1-40处理的大鼠连续灌胃14d,观察其干预效果.结果海马内注射Aβ1-40 14 d后,经行为学检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明显减退,海马内IL-1β和IL-6 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Tan(50mg/ kg)连续灌胃14 d能显著抑制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减退和上述病理变化.结论 Tan对Aβ1-40诱导的大鼠学习记忆功能障碍具有显著改善作用,并能有效地抑制其海马内IL-1β和IL-6 mRNA的升高,这可能为Tan治疗AD样大鼠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EGB)对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致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用Y迷宫测定Aβ致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苏木素-伊红(HE)染色,TUNEL法和免疫组化染色法分别检测其海马CA1区细胞形态学变化,神经元凋亡,Caspase-3P20的表达及Aβ的沉积,并观察EGB的保护作用。结果:Aβ致AD大鼠学习尝试次数明显增加,记忆正确次数明显减少;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层损伤严重,可见到较多TUNEL和Caspase-3P20阳性神经元及Aβ阳性物质沉积。而银杏叶各剂量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Aβ可引起β-淀粉样蛋白致AD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凋亡,Caspase-3的激活参与了这一过程,而EGb有保护作用并能改善其学习记忆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