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钴、镍常与铜成共生矿物存在。人们多数在研究细菌浸铜时附带研究这两种金属的浸出。Duncan、Torma等采用细粒度(—325——400目)振荡通气法、Bosecker用摇瓶法浸镍,Torma在—400目的合成和天然硫化矿上采用类似方法浸钴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对一些浸出规律如影响浸出的因子仍缺乏系统研究。我们用钴黄铁矿和镍黄铁矿做了这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范世忠 《化石》2002,(1):23-23
早在本世纪30年代 ,有两位欧美科学家就发现 ,植物的生长除了需要阳光、空气和水之外 ,某些种类的植物也需要一些微量元素。生长在某一金属矿附近的植物 ,其根茎叶中这种金属的含量就一定高过正常值 ,并通过叶、花的颜色与生长状况而表现出来。因此 ,科学家们便可以利用植物提供的这一“信息” ,作为寻找地下矿藏资源的依据 ,既省时省力 ,准确性又高。如美国地质学家通过桉树在科罗拉多高原上发现了铀矿。产铜大国赞比亚有一家铜矿公司 ,就是靠一种名叫铜草的植物发现了铜矿。因为铜草枝叶挺拔 ,叶子对生 ,其花被铜矿中的铜离子染成蓝色 ,…  相似文献   

3.
铜污染旱地红壤的络合诱导植物修复作用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研究EDTA和低分子量有机酸对污染旱地红壤Cu形态变化及金属忍耐-富集型植物印度芥菜生长和Cu吸收的影响,以探讨Cu污染土壤的有机络合诱导植物吸取修复作用,结果表明,在芥菜营养生长旺盛期施用EDTA可显著提高土壤Cu的活性,土壤水浸提态Cu和交换态Cu均显著上升;这种活化效应随外加Cu浓度的上升和EDTA用量的增加而增大;柠檬酸和酸对土壤Cu的活化效应小,只对水浸提态Cu略有影响;EDTA可显著增加芥菜茎叶、根的Cu浓度和吸收量,等摩尔量柠檬酸和苹果酸对土壤铜形态变化和芥菜Cu吸收没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4.
土壤中镉、铅、锌及其相互作用对作物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作物盆栽模拟试验(砂壤质褐土、pH值8.2)揭示:土壤中分别施入镉(CdCl2)、铅[Pb(CH3COO)2]或锌(ZnSO4)其影响表现为,植物各器官镉的含量超过对照植物的数倍至500倍。土壤镉浓度<5ppm和<10ppm分别造成某些蔬菜和水稻的污染。铅主要积累在植物根部,土壤铅污染对作物的影响较小。锌主要积累在植物叶片和根部,对水稻产生生长抑制的土壤锌浓度临界值不大于200ppm,此浓度对旱作无影响。土壤中同时施入镉和铅,植物对镉的吸收增加。而土壤中镉的增加却减少了植物体内铅的含量。土壤中由于镉、锌或铅、锌相互作用的结果,水稻对它们的吸收都有增加。在旱地土壤锌浓度的增高,降低了植物对镉、铅的吸收。镉、铅、锌同时施入土壤由于相互作用的结果,除锌之外,植物对镉、铅的吸收有明显下降。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不仅要看它们的含量及其存在形态,而且要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促进或拮抗)特点。  相似文献   

5.
苏铁(又名铁树),它是我们大家非常熟悉的观赏植物,多数茎干矮短。它们的现代代表叫凤尾蕉,生长在热带地区,常绿木本,树高可达20米,真不愧为苏铁类植物中的佼佼者。它的雄性球果成熟后,是桔红色的种子。苏铁植物长成后,树干粗壮、挺直、也不分叉。成丛的叶子仅仅从树的顶端上伸出,老的叶子枯萎了,新的叶子又不断地在叶丛的中心生长出来。据统计:现在地球上的苏铁类植物共有90多种,学者们把它们分为10属。令人奇怪的是这些苏铁类植物好象犯了“自我封闭”似的毛病一样,尽管它们都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但彼此之间,甚至鸡犬相闻,也老死不相往来。如:查米属苏铁分布在西印度、墨西哥、中美、南美的北部,尤其是美国,只有这个属的苏铁,并且仅限于佛  相似文献   

6.
江洪  张朝晖 《广西植物》2007,27(4):610-615
利用原子吸收光谱仪对晴隆老万场红土型金矿三种苔藓植物体及其土壤中Au、Ca、Mg、Cu、Pb、Tl、Zn、Hg八种金属元素进行测定,并对植物体与元素之间的相关性及植物对金属的富集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该金矿区生长的苔藓体内金属元素普遍比较高,其体内金属元素含量的顺序与土壤中的金属元素的顺序基本一致。不同物种植物体对金属元素的吸收、富集却有较大的差异。Mg-Hg在0.01水平上达到极显著正相关,Au-Zn、Tl-Cu在0.05水平上达到显著正相关。皱叶毛口藓和芽孢银藓对Au具有较强的富集能力,因此,它们在该地区对红土型金矿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青海锡铁山铅、锌矿区植物群落和植物中铅,锌含量特征的调查研究表明:该区植被为荒漠植被类型。矿带上的植物群落与非矿带上的相比较,群落中种属数目更少,覆盖度更低,植物生长更低矮。植物灰分中的锌含量(平均)为125.9—1144ppm。膜果麻黄(Ephedra przewalskii)含量最高,变化范围最大,为86.11—5871.88ppm。植物中的铅含量为31.32—1129.6ppm。黑柴(Sympegma regelii)含量较高,变化最大,平均为746ppm,极值为14.3—5561.70ppm。在矿带上含量最高,非矿带对照区含量最低。植物及其生长的土壤中金属元素含量之间的关系,无论是铅还是锌含量都有很好的线性关系。膜果麻黄、黑柴、优若藜(Eurotia ceratoides)和中亚紫菀木(Asterothamnus centrali-asiaticus)等植物相关系数均达显著相关水平(α≤0.05)。 这在植物地球化学勘探上是非常有用的。例如中亚紫菀木和琵琶柴(Reaumuria soongorica)中铅的植物地球化学异常,准确地圈出了铅、锌矿的位置,衬度高,异常范围与矿化区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采自中国广西清风藤科植物小花清风藤中13种金属元素的含量。小花清风藤茎叶样品经微波消解处理,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spectrometry,ICP-MS)技术检测。钛、钒、铬、锰、铁、铜、锌、砷、硒、铅10种元素采用普通模式检测;为消除多原子离子的干扰,铝、钴和镍3种元素采用了碰撞/反应池技术(collision/reaction cell technology)检测。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硒元素未检出,各金属元素的方法检出限(3s)在0.083~1.564 μg/L之间,方法精密度(n=8)在0.028%~1.510%之间,加标回收率在90%~110%之间。研究结果为了解小花清风藤中金属元素的种类与含量,进一步开发利用小花清风藤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黑果枸杞中十三种元素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原子吸收法测定了黑果枸杞中钙、镁、铜、锌、锰、铁、铅、镍、镉、钴、铬、钾、钠等元素的含量 ,为对其深入研究提供了科学资料。结果表明 :黑果枸杞中钙、镁、铜、锌、铁等元素的含量远高于宁夏枸杞中相应各元素的平均含量 ,钾、锰含量远低于其平均值 ,钠含量与其相当。钴含量远高于绿叶蔬菜的含量 ,铬含量较牛奶中含量低。镍含量比谷物、腌肉、蔬菜中的高。镉、铅含量较普通植物中的略低 ,不构成污染。  相似文献   

10.
1984—1985年,对苏州地区不同营养类型湖泊9种经济鱼类中26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和分析。①在湖泊中污染区的鱼体金属元素含量要比非污染区高。②鱼对金属元素的吸收、富集规律是:底层鱼>中层鱼>上层鱼;食物链长的鱼>食物链短的鱼(即肉食性鱼>杂食性鱼>草食性鱼);鱼鳃>鱼肉。③在相同的环境条件和生长状况下,鱼体中金属元素含量具有相对的稳定性;鱼在污染性湖泊中具有区域性分布的特点,因而鱼也是污染物的指示者之一。④苏州地区湖泊鱼体中金属元素的自然含量不太高,与苏联里海地区的鱼类相近似;它们在鱼体内的排列次序为:铁>锌>锶>铜>铅>钡>锂>铌>镓>镍>铈>钛>锰>钍>钴>铬>砷>汞>镉>钒>锆>钇>镧>铍≥镱>钼。  相似文献   

11.
湿地植物对泥沙淤积的适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泥沙淤积是湿地常见自然现象,常造成土壤容重、水含量和金属元素含量增加,而使土壤有机质、通气性及温度降低等,深刻影响着湿地植物生存、生长及植被演化.在长期适应进化过程中,适应者演化出一套有效的适应策略,克服了泥沙淤积的负面影响甚至依赖泥沙淤积完成生命周期,而不适应者则被驱离出湿地环境.主要适应策略包括:1)生活史对策,如...  相似文献   

12.
铜陵狮子山铜尾矿场植被调查与土壤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安徽铜陵狮子山铜尾矿废弃地进行植被调查,发现当地现今自然定居植物共42种,隶属于13科36属,主要包括禾本科10种,豆科6种,菊科6种,十字花科5种。全部植物中,1~2年生草本植物21种,多年生草本植物20种,形成6种相对稳定的演替群落和单种斑块。尾矿场土壤的5种土壤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脲酶、磷酸酶、多。酚氧化酶)活性的高低与植被丰富度和群落分布有一定的对应关系。结合本实验室前期工作,证实某些植物如白茅、狗牙根、白车轴草等已在尾矿场上成功定居且综合优势比较高,可作为铜尾矿治理中优先选用的物种。  相似文献   

13.
人们很长时期认为植物的正常发育,除了需要碳、氢、氧和氮之外,还需要磷、钾、钙、镁、硫和铁。现在已经确定土壤里含有的以十万分之几来定量的所谓微量元素,在植物生活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这些微量元素包括硼、锰、铜、锌、钼、砷、碘、钴等等。例如,当缺乏硼这种微量元素时,植物的根和茎就停止生长,并且植物会害重病。正常的供给植物以硼和锰,就能提高它们的收获量,同时对发生在植物体内的基本生理过程——光合作用、蛋白质和醣类的新陈代谢等——发生良好的影响。譬如,我们在“谢格洛沃”(列宁格勒州)集  相似文献   

14.
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对沙丘环境的适应机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综述了植物沙生适应机制的研究及其进展.一些植物的种子在刚成熟时具有休眠特性.种子需要适度沙埋促进萌发并实现幼苗定居,但过度沙埋则会抑制种子萌发和出苗.在沙层深处,没有萌发的种子会进入休眠状态,形成土壤种子库.幼苗通过增加节数和延长节间来适应沙埋.沙埋深度超过植物的忍耐限度会抑制幼苗生长,甚至导致幼苗死亡.沙生植物必须适应其他环境因子,如盐风与土壤盐分、昆虫采食、土壤养分亏缺等,才能在沙丘上成功生长.沙蚀可导致幼苗根系暴露并干燥脱水.一些沙漠植物的幼苗在萌发后可忍耐一段时期的干燥,水分条件得到满足之后,幼苗能够恢复生长.  相似文献   

15.
微量元系,顾名思义,就是存在于地表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中含量甚少的元素.它们在岩石、海水、大气或生物体内的含量一般不超过1‰.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如铁、硅,在岩石圈中厲宏量元素,而在人体中却是微量元素.微量元素除了少数非金属外,大部分是金属,所以有时又统称为微量金属元素.为人体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称为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仅占人体重量的0.01%,包括铁、锌、铜、锰、铬、钼、钴、硒、镍、钒、锡、氟、碘、锶,共14种.据现有资料来看,有人认为硼和硅也是必需微量元  相似文献   

16.
为评价景天属(Sedum)植物在矿山废弃地植被恢复中的应用潜力,以2种景天:德国景天(S. hybridum ‘Immergrunchen’)和胭脂红景天(S. spurium ‘Coccineum’)的扦插苗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其在北京首云铁矿废弃土壤(包括采矿区土壤、排土场土壤、尾矿砂)2个生长季内的各项生长指标,以确定其在各废弃土壤上的适应性,并运用相关分析和典范对应分析,探讨影响2种景天生长的主要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①2种景天在采矿区土壤、排土场土壤和尾矿砂上的存活率分别为40%~66%、68%~90%、33%~46%;②不同废弃土壤对2种景天的地上部分和地下根系的各项生长指标均产生了显著的抑制作用,但德国景天在采矿区土壤的适应性较好,可作为采矿区修复的推荐品种,胭脂红景天在排土场土壤的生长表现较好,可作为排土场的修复品种;③影响景天属植物生长的土壤因子为通气孔隙度和土壤含水量,其中通气孔隙度的解释率为12.4%,土壤含水量的解释率为8.6%。  相似文献   

17.
铜官山铜尾矿库植被及土壤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24,自引:8,他引:24  
通过野外调查和实验分析,对铜官山铜尾矿库的植被状况和土壤酶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铜宫山铜尾矿库自然定居的高等植物有34种,隶属于16个科33个属,多为1—2年生草本植物,主要隶属于菊科、禾本科和豆科,蔗类植物节节草在尾矿库中也具有较大优势.尾矿库植被形成了节节草+白茅群落、狗牙根+白茅群落及芦苇群落等小群落,但仍以单种植物组成的斑块零散分布为主.对尾矿库土壤酶活性的研究表明,3种土壤酶活性和尾矿库的植被状况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且3种酶活性与其相关性表现为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建议用脲酶活性作为废弃地复垦的一个指示指标。  相似文献   

18.
太白山植物元素背景值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原子吸收,火焰光度、比浊,比色以及滴定等分析方法,测定了太白山北坡各植被垂直带主要建群种和一些优势种植物叶内氮、磷,钾、钙、镁、硫、铁、锰、锌、铜、硼、氯等元素。同时测定了上述植物生长的各类土壤中有效态元素含量。计算了叶内相关元素的比值以及植物吸收系数。讨论了土壤因素对叶内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这里的植物种类虽然繁多,生理特性各有不同,环境因素影响复杂,而植物叶内每种元素含量则有一定范围,元素间又有一定比值关系,维持着植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这就是植物元素背景值获得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益智等4种中药材无机元素含量与临床功效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益智等4种中药材中无机元素含量与功效关系.用等离子发射光谱法测定锌、铁、锰、铜、钴、镍等元素含量、原子吸收石墨炉法测定铅元素含量、原子荧光法测定砷、汞元素含量.结果表明,海南特产益智等4种中药材中锌元素均处于高含量水平;锌、铁、锰、铜、钴、镍等元素含量不同程度高于市售同种药材的含量水平.而重金属铅、砷和汞却不同程度低于市售水平.可认为海南生态环境优良。造就了品质好、药效高的道地药材.  相似文献   

20.
玉米根际土壤中铜形态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陈有JIAN  黄艺  曹军  徐福留  李本纲  陶澍 《生态学报》2002,22(10):1666-1671
采用根垫法研究玉米根际土壤形态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玉米生长过程中根际土壤铜形态发生显著变化。植物生长前期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铜含量逐渐增加,随后增加量减少。植物生长后期根际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铜含量低于非根际土壤。这种变化主要由根际环境变化与植物吸收引起。与根限土壤中铜形态变化,特别是交换态铜含量变化关系密切的因素包括土壤溶解性有机碳、pH和土壤微生物。随着植物生物量的增加,对铜的吸收速率不断增加,导致根限土壤中有效态铜的先增后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