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美国Endotronics公司研制的空心纤维细胞培养装置的查封处分已解除.因对美国Cellco公司专利的侵权一事,1990年5月京都地方法院曾查封Endotronics公司产品的进口代理店“京都第一科学”.Endotronics公司与Cellco公司签订了合同书,使“京都第一科学”在日本重新营业.  相似文献   

2.
5月29日,京都地方法院执行委员会查封了京都第一科学库存的美国Endotronics公司研制的中空纤维细胞培养装置.保有中空纤维细胞培养装置专利的美国Cellco公司1989年8月向京都地方法院申请重新审理侵害专利权的问题.法院最后判定侵权性质,决定于1990年5月22日执行查封.京都第一科学被判不能引进及销售Endotronics公司  相似文献   

3.
岩城玻璃公司从4月开始销售面向高校生物教材的植物培养盒.商品名为“人参培养盒”.一套包括人参愈伤细胞和试管的既成品的增殖用培养基(9种)、茎叶分化培养基(10种)、长根培养基(10种)、试验管和手册等.价格为1.8万日元.如使用这种药盒,仅学习简单的无菌操作就能将培养细胞移植到培养基上,使其分化茎叶和根.学生通过这种实验可了解植物细胞的全能性.现在除一部分农业高校,几乎没有进行组织培养方面的实习.在教育部门这种需要是很强的.这次的药盒省略从最困难的植物中采取的细胞的初代培养的过程、能简便地培养植物也是有魅力的.岩城玻璃公司除销售用玻璃的塑料和培养器和试药等用于培养研究的设施外,还瞄准开发教材用的.另外计划将来作为标准试药开发这种细胞体.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用植物细胞培养来生产有用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十分活跃。但是,多数处于实验室规模的阶段,工业生产规模的只有两例,即最近作者等(三井石油化学)用0.75m~3培养罐培养紫草(Lithospermum erythrorhizon)细胞和日东电工的用2m~3培养罐培养高丽参细胞。此外,从目前几乎没有报道有关以次生代谢产物为目的的大量培养技术的详细研究内容来  相似文献   

5.
高等植物体细胞全能性的证实和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展示出用组织培养技术从高等植物培养细胞分离突变体的可能性,即可以在细胞水平操纵植物的基因组,在整体植株水平回收所发生的遗传修饰并研究其有关问题。其优点是,可以用比田间试验小得多的地方与较短的时间操纵大量的基因组;也可以利用单倍体作材料。在这方面,最早分离出突变体细胞系的正式报导是:Carlson(1970)从单倍体(占60~85%)烟草细胞悬浮培养经EMS诱  相似文献   

6.
用Ficoll-Paque从正常中国人外周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在RPMI 1640培养基(含10%小牛血清,2mrnol/L谷氨酰胺)中培养2小时,洗涤去除未贴壁细胞,将贴壁单核细胞用含10μg/mLLPS的培养基继续培养2小时。用异硫氰酸胍-酸酚法提取LPS诱导后的单核细胞总RNA,从中取1μg.总RNA作模板,以oli-go(dt)_(15)为引物,使用Promega公司AMV逆转录酶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旋转生物反应器(RCCS)和微载体培养体系尝试建立一种实现批量培养干细胞的新方法.方法 应用RCCS和微载体培养体系对小鼠胚胎干细胞(mESCs)进行体外培养扩增,定期收集细胞样品,镜下观察mESCs在RCCS生长的形态特征,并定量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利用MATLAB软件计算细胞生长参数并对照平面培养体系,利用H&E染色、免疫荧光及RT-PCR技术对RCCS内培养的mESCs的细胞形态,未分化标志蛋白(SSEA-1)和标志基因(oct-4)的表达进行定性或半定量分析.结果 mESCs可在RCCS内以贴附于微载体表面的形式实现三维生长,其生长增殖状态良好,且伴随培养时间的延长,SSEA-1蛋白及oct-4 基因的表达水平逐渐降低.这表明RCCS内培养扩增的mESCs逐渐走向分化,该分化进程同步于平面对照培养体系.结论 RCCS可以为mESCs的体外规模化扩增培养提供良好的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组成型过量表达人端粒酶催化亚单位(hTERT)对Vero细胞在无血清培养体系中的细胞形态、生长和代谢的影响。方法:以组成型过量表达hTERT的Vero细胞系T1为研究对象,以活细胞密度和细胞活力为主要观察指标,结合细胞形态和贴附伸展动态,考察T1细胞和野生型Vero细胞在静止贴附培养、微载体固定化培养和悬浮培养体系中的细胞生长;以葡萄糖比消耗速率(qglc)、乳酸比生成速率(qlac)、乳酸转化率(Ylac/glc)和谷氨酰胺比消耗率(qgln)为反映细胞代谢的主要观察指标,考察T1细胞和野生型Vero细胞在静止贴附培养、微载体固定化培养的细胞代谢。结果:hTERT组成型过量表达在降低Vero细胞的贴附伸展能力和对血清的依赖程度的同时,提高了细胞无血清批次培养后期的细胞活力和活细胞密度,并赋予了T1非贴附依赖性生长的能力。hTERT组成型过量表达未对Vero细胞的代谢产生明显的影响。结论:hTERT组成型过量表达可降低Vero细胞的贴附生长依赖性和对血清的依赖程度,是有应用潜力的改良哺乳动物细胞体外培养性状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9.
为用基因操作制造鲑生长激素,所用宿主由大肠杆菌的实用化研究,已在日本协和发酵公司开始。该公司从美国菲利普(Phillips)石油公司引进了甲醇同化酵母菌巴斯德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的基因操作技术和高浓度培养技术,并着手共同研究。 这次的引进表明,用大肠杆菌工业生产具有活性的鲑生长激素(SGH)看来是困难的。SGH是疏水性高、难溶于水的蛋白,用大肠杆菌制造的重组SGH也难于提纯。  相似文献   

10.
通过外源转录调控因子的诱导,使成体细胞重编程为胚胎干细胞(ES细胞)样的多能细胞,这种细胞称为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这一方法被称为iPS技术。目前,iPS技术已先后在小鼠、人、猕猴、大鼠和猪中成功应用,建立了相应的iPS细胞系,并获得了iPS细胞嵌合小鼠和四倍体克隆小鼠。尽管iPS与ES细胞在形态和生长特性上有许多相同之处,但iPS细胞的建立需要较独特的诱导培养体系和鉴定方法。以下结合近年来iPS技术的发展和本实验室的相关研究,对iPS细胞的建立和培养体系的优化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1.
1970年 H(?)yry 等首先报道了体外诱导细胞介导的细胞毒(CMC)的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LC)技术,随后 Golub 等用人的肿瘤细胞,和 Wagner 等用鼠的肿瘤细胞作为刺激细胞,分别建立了异基因,同基因,自身的淋巴细胞,肿瘤细胞混合培养(MLTC)系统诱导CMC。通过这一技术,学者们研究了细胞  相似文献   

12.
模拟微重力条件下心肌细胞的体外三维固定化培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观察心肌细胞体外培养形成三维(3D)组织结构的能力和过程及心肌细胞在模拟微重力状态下的3D固定化培养效果。应用酶消化法从新生的乳鼠心室肌组织获取心肌细胞,以Cytodex3为心肌细胞的3D固定化培养载体,将心肌细胞固定化培养于Spinnerflask中,用扫描电镜观察心肌细胞体外培养形成的3D组织结构;以心肌细胞的代谢效率和细胞搏动强度为观察指标,比较心肌细胞在Spinnerflask及HARV(highaspectratevessel)生物反应器中3D固定化培养的差异。结果显示,心肌细胞不仅能贴附于Cytodex3上生长,且形成了具有同步自律收缩的3D组织样结构;心肌细胞在两种不同培养体系中的细胞接种效率和细胞形态没有明显差异,培养于HARV中的心肌细胞的代谢效率和细胞搏动强度均明显高于Spinnerflask培养体系。体外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具有形成同步自律收缩的3D组织结构的能力;模拟微重力的培养环境有利于改善心肌细胞3D组织样培养物的代谢和功能 。  相似文献   

13.
<正> Hercules公司正在尽一切力量把生物技术应用干食品生产。它已草签了一份合同,打算利用现金购买纯培养产品公司(芝加哥,伊利诺州)的资产。纯培养产品公司(PCP)是一家生产用于食品工业的酵母和自溶酵母以及天然食用香料的工厂。它是Amoco化学公司的一家子公司。Amoco化学公司本身又是印第安纳标准石油公司的一家子公司。  相似文献   

14.
用DME:Ham's F12(1∶1)培养液,添加3个水平的表皮生长因子和2个水平的胰岛素,组合成6种 培养体系(CS)分别培养大熊猫皮肤成纤维细胞。通过对细胞生长速度和染色体数目变异率进行测定,测得在 添加10μg/mL的胰岛素和40 ng/mL的表皮生长因子的培养体系(CS-5)中:以(1.673±0.185)×105/mL密 度接种细胞,经3.5 d,密度达到6.890×105/mL,其生长速度最快;染色体数目为二倍体细胞的比率75.77%; 核型分析显示,培养的细胞是大熊猫体细胞。综合衡量,CS-5更适合大熊猫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体外培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用塑料贴壁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s)在含自体血浆、rhGM-CSF、rhIL-4和TNFα的RPMI1640培养基,37℃,5%CO2湿化空气培养树突状细胞(DCs).经10天培养,可获得大量具DCs形态学特征的细胞,其有很强的刺激同种淋巴细胞增殖功能,约30%的细胞表达HLA-DR和CD1a.健康志愿者每1×107PBMNCs可收获细胞约5×105.本文培养方法产率高,培养体系简单,用自体血浆代替小牛血清,培养过程简便,这些均适应临床治疗要求.  相似文献   

16.
尽管最近在禾谷类作物原生质体再生植株方面已取得显著进展,但这些再生株往往不育.因而,其有效性受到限制.目前,CIBA-GEIGY公司和DNA植物技术(DNAPT)公司研究人员报道,他们已从玉米原生质体再生出可育性植株.DNAPT公司的L.M.Prioli和M.R.Sonduhl利用热带玉米自交系中快速生长胚胎发生细胞悬浮培养物分离出的原生质体进行了研究.在各种培养条件下,包括在一薄层液体培养基上或玉米细胞的滋养层上的原生质体培养,获得了能产生育性植株的胚胎发生愈伤组织.  相似文献   

17.
人胚胎干细胞优化培养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阿聪  金颖 《生命科学》2006,18(4):402-406
人胚胎干细胞(humanembryonicstemcell,hEScell)是来源于着床前人囊胚内细胞团(innercellmass,ICM)的、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分化全能性的细胞。由于hES细胞能在一定条件下分化成三个胚层来源的各种细胞,所以它具有重要的基础研究价值和巨大的临床应用前景,可应用于人早期胚胎发育过程的研究、药物毒物筛选、细胞移植治疗、基因治疗等领域。目前,世界上已经建立了多株hES细胞系,最早建立的hES细胞系是生长在小鼠胚胎成纤维(mouseembryonicfibroblast,MEF)细胞上的,培养体系中含血清等动物源性成分,这些成分可能引起动物源性病原体或支原体的污染,从而限制了hES细胞的临床应用。近年来,科学家们在优化hES细胞的体外培养体系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并取得了长足进展,已经开始采用无血清、无饲养层细胞、无外源性蛋白、成分明确的培养体系进行hES细胞建系及培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上述问题。本文主要从饲养层细胞、无饲养层培养体系、培养基质、细胞因子等方面综述了hES细胞建系和维持其未分化状态的优化培养所取得的最新进展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人参细胞的悬浮培养,是在其他植物悬浮培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首先用于悬浮培养并获得成功的植物是烟草和万寿菊(Muir,1953)。此后有胡萝卜、白云杉,金鱼草等。Nickell(1956)第一次证明了植物细胞可以象微生物一样进行培养,并不断生长。后来,他又用微生物发酵技术研究了悬浮培养细胞生长的动力学,生化组成和特殊的代谢产物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正> 从1月初开始,Amersham国际公司将一些遗传操作产生的生长因子包括干扰素和间白细胞素(T-细胞生长因子)列入供科学研究用的产品中。这些产品是由Amersham公司用重组DNA技术制造的第一批产品中的一部分。这些生长因子是由索仁奥克斯Amgen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利用T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建立了能持续稳定地分泌白细胞介素—2(IL—2)的小鼠T淋巴细胞杂交瘤株,首先用刀豆蛋白A(ConA)活化BALB/C小鼠的脾细胞,然后使其与小鼠胸腺瘤细胞BW5147融合,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分析法从261个杂交克隆中筛选出至少30个分泌IL—2的T细胞杂交瘤株,对选出的一个杂交瘤细胞株FB4作了进一步研究,该杂交瘤株的染色体平均44(42~47)条,经传代培养、冻存和复苏后仍能持续稳定地分泌IL—2,用含2%小牛血清的DMEM完全培养基大量培养FB4杂交瘤细胞,制得含IL—2的培养上清,再经沉淀和凝胶过滤等步骤制得了部分纯化的IL—2,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技术检出了IL—2成分,其表观分子量(MW)约28KD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