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苍白螺旋体基因亚型研究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苍白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是引起梅毒的病原体,几乎可侵犯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导致组织器官损伤,甚至引起感染者死亡.梅毒在许多发展中国家高度流行,在发达国家社会经济地位较低人群中仍为一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有关研究肯定梅毒是增加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传播的危险因素,因而对Tp的研究愈加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2.
梅毒是由密螺旋体苍白亚种( Treponema pallidum subsp. pallidum , Tp)感染引起的慢性系统性性传播疾病,流行于中低等收入国家。越来越多的临床病例表明清除Tp感染需要加强公共卫生筛查和治疗,而接种疫苗是预防Tp感染极有价值和首选的方法。本文概述了研制Tp疫苗的必要性,总结疫苗研究过程中候选抗原的相关信息及递送系统,分析Tp疫苗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3.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Tp)感染所引起的性传播疾病。梅毒感染可引发机体多系统慢性持续性损害,可垂直传播,还可明显增加感染和传播艾滋病的危险性。尽管付出相当的努力,但Tp不同寻常的生物学特征及当前梅毒疫苗方法学的不足严重阻碍了梅毒疫苗的研究进程,迄今为止,国内外仍然没有切实有效的疫苗能预防Tp感染。简要介绍了梅毒感染后机体免疫应答特点,综述了梅毒疫苗的类型及疫苗发展中可能存在的障碍,并进一步提出了今后梅毒疫苗设计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4.
梅毒螺旋体部分膜蛋白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毒螺旋体(Tp)目前尚不能体外培养,抗原获取困难,从而影响到Tp致病机制、实验室诊断方法及疫苗的研究。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Tp全基因序列的解析、多种重组Tp膜蛋白的成功表达及其结构功能的日益明确,为Tp发病机理的研究、诊断方法的更新和疫苗的研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是慢性全身性性传播疾病梅毒的病原体。由于Tp不能持续体外培养,阻碍了对Tp结构及其致病机制的深入研究。目前,Tp(Nicholes株)基因组测序的完成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为Tp的研究提供了机遇。就Tp的遗传物质和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梅毒螺旋体苍白亚种( Tp)引起的梅毒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性传播性疾病,其发病具有多阶段、进行性的特点。由于Tp尚不能体外培养,抗原获取困难,其致病机制研究尚不清楚。随着Tp全基因序列的解析,重组Tp膜蛋白的成功表达及蛋白功能结构日益明确,为Tp发病机制的研究及疫苗的研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于Tp主要外膜蛋白的结构、功能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苍白密螺旋体尚不能人工培养,其具体免疫致病机制还不清楚.寻找具有免疫原性或潜在致病性膜蛋白分子已成为梅毒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近年来TprK和Tromp两类与免疫原性或致病性有关的膜蛋白结构与功能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梅毒疫情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由于缺乏疫苗预防,控制梅毒主要依赖对感染人群的诊断与抗生素治疗。虽然青霉素治疗梅毒仍然有效,但临床上对一线青霉素的替代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的梅毒螺旋体(Tp)菌株已在许多国家普遍流行。了解Tp耐药性的遗传基础对于加强Tp耐药分子监测十分必要。就Tp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性的遗传基础和对其他可能严重阻碍梅毒治疗和控制的抗生素潜在的耐药性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Tp)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性传播疾病,其中TprK是Tp的一个重要的膜蛋白,从属于TprP重复蛋白家族,具有增强Tp逃避宿主免疫反应和维持慢性感染的能力,可能是Tp有效疫苗的组分之一。现就TprK膜蛋白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梅毒是一种由梅毒螺旋体(Treponema.pallidum,Tp)感染所引起的慢性性传播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居高不下,引起了全社会广泛的关注。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的不断探究发现,膜蛋白可能在Tp致病过程中与宿主黏附、宿主免疫炎症反应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能为Tp的主要致病因子。因此,对Tp膜蛋白的研究是认识其对宿主的致病性和进行致病机制研究的关键,就Tp的几种主要免疫相关膜蛋白的研究进展作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1.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Tp)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感染性疾病,由于Tp目前尚不能体外人工培养,从而限制了对Tp致病机制的深入研究。Tp对宿主靶细胞的早期黏附定植是其后续病程发展的关键,而最早与宿主细胞直接接触的Tp外膜及外膜蛋白就成了关注的焦点。随着Tp全基因组序列的解析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Tp外膜蛋白的筛选、鉴定及功能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Tp92是首个在感染了梅毒的兔调理素抗毒血清中通过差示免疫筛选方法筛选出来的Tp外膜蛋白,序列高度保守,具有较强的抗原性,与其他螺旋体属及许多革兰阴性菌的外膜蛋白均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其在Tp的致病过程及机体的免疫应答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就目前Tp外膜蛋白Tp92及其同源蛋白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亚种苍白螺旋菌引起的性传播感染性疾病,主要通过母婴感染或性接触的方式传播.梅毒螺旋体的外膜蛋白在梅毒螺旋体的传播和宿主的黏附等方面起重要作用,因此,鉴定可以作为抗生素作用靶点的梅毒螺旋体外膜蛋白一直是梅毒疫苗开发的研究重点.本文重点阐述了梅毒螺旋体外膜蛋白的结构...  相似文献   

13.
<正>梅毒是一种由苍白密螺旋体苍白亚种引起的性传播疾病,虽然青霉素可以有效地治疗这种疾病,但其仍然在世界范围内流行,部分原因是由于目前诊断检测的不足。在这里,我们报告了三种新型诊断候选蛋白的可溶性重组型变体Tp0326、Tp0453和Tp0453-Tp0326嵌合体。通过对感染的初期、中期和潜伏阶段的血清样本(n=169)中这些重组蛋白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梅毒螺旋体蛋白印迹试验(TPPA-IgM-WB)和梅毒螺旋体19(s)-IgM酶联免疫吸附法[TP-19(s)-IgM-ELISA]在先天梅毒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45例梅毒孕妇所产46例(1例双胞胎)新生儿运用血清IgM-WB试验、梅毒螺旋体19(s)-IgM酶联免疫吸附法[TP-19(s)-IgM-ELISA]和常规血清学方法(TPPA、RPR、FTA-ABS-IgM)检测,评价上述试验诊断方法在先天梅毒早期诊断中的作用。结果45例梅毒孕妇所生的新生儿中,按常规综合诊断方法21例确诊为先天梅毒,新生儿血清IgM蛋白印迹试验23例阳性,梅毒螺旋体19(s)-IgM酶联免疫吸附法24例阳性(21例常规方法诊断为先天梅毒)。30例作为对照的非梅毒孕妇及新生儿各项检查均为阴性。结论血清IgM蛋白印迹试验和梅毒螺旋体19(s)-IgM酶联免疫吸附法[TP-19(s)-IgM-ELISA]诊断先天梅毒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显示可能高于现行的常规综合诊断方法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梅毒螺旋体(Treponemapallidum,Tp)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性传播疾病梅毒的病原体,目前仍难以实现体外人工培养.Tp在感染期间是如何获得足够的能量来完成其复杂的致病过程迄今不明.本文就Tp的葡萄糖转运、糖酵解途径、丙酮酸去路以及NAD+再生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旨在为探索Tp尚未明了的生理代谢机能、突破Tp...  相似文献   

16.
【目的】预测和鉴定梅毒螺旋体(Tp)Tp92蛋白的B细胞表位,为深入探讨这些表位在梅毒表位疫苗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Mobyle、ABCpred和IEDB在线软件综合分析预测Tp92蛋白的B细胞表位,人工合成6条表位多肽,以梅毒患者/感染兔血清(同时设健康人/兔血清对照)为标本,用间接ELISA法鉴定预测Tp92蛋白B细胞表位的免疫反应性。【结果】软件预测显示,Tp92蛋白的P1(24-39AA)、P2(332-347AA)、P3(520-536AA)、P4(575-588AA)、P5(103-118AA)、P6(694-712AA)氨基酸序列可能为其B细胞表位。间接ELISA分析表明,预测的P1、P3、P5和P6均与梅毒患者/感染兔血清呈阳性反应,而与健康人/兔血清不反应。【结论】本研究初步得出以下结论:P1、P3、P5和P6均为Tp92蛋白潜在的特异性B细胞表位,尤其是P3和P6免疫反应性最强。  相似文献   

17.
通过检测梅毒患者正规治疗前、后血清抗体变化,评价梅毒实验室各种血清学试验方法对梅毒的诊断和随访的临床意义.本文采用梅毒螺旋体(TP)暗视野显微镜检查、快速血浆反应素(RPR)试验、TP明胶凝集试验(TPPA)和TP-IgM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IgM ELISA)等方法对135例梅毒患者正规治疗前、后的血清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巢式PCR(nPCR)法在早期梅毒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以提高早期梅毒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方法:选择2010年10月至2011年11月来我院就诊,经临床综合分析为一期梅毒的患者195例和同期就诊的120例非梅毒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nPCR法对棉拭子标本和血液标本中梅毒螺旋体特异性基因tpp47进行扩增检测,所有标本同时做暗视野镜检和Tp—ELISA血清学检测。结果:nPCR法共检测出阳性标本176例,其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0.3%和100%,明显高于暗视野镜检和Tp-ELISA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nPCR法在早期梅毒诊断中具有较高灵敏度和特异性,可以作为暗视野镜检和血清学检测的补充试验。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旨在探讨西门子ADVIA Centaur XP梅毒血清学试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CLIA) 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的测量阈值,并与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 (CMIA)、梅毒螺旋体免疫印迹法 (TP-WB) 及梅毒螺旋体抗体颗粒凝集试验 (TPPA) 法检测结果进行比较,为CLIA方法的规范应用提供参考。收集河北燕达医院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雅培ARCHITECT i2000 CMIA法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筛查样本30 887例,选取CMIA法筛查梅毒特异性抗体中样品吸光度与临界值的比值 (S/CO) 为1–9的15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梅毒血清学检测逆序流程,并分别以TP-WB及TPPA法为确认方法,运用MedCalc对结果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ROC曲线) 分析,获得截断值,采用卡方检验进行计数资料的差异显著性检验。采用不同方法对同一批血清样本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的检测结果存在差异,CLIA法与TPPA法差异不显著,与TP-WB法及CMIA法差异显著;分别以TPPA检测结果和TP-WB检测结果为金标准,ROC曲线分析发现,CLIA法的最佳诊断截断值分别为4.01和16.06,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61和0.838。采用不同梅毒血清学试验方法作为金标准时,CLIA法建议截断值差异较大,因此,CLIA测定梅毒抗体S/CO为1.00–16.06时,实验室血清学检测应推荐首选TP-WB方法学进行复核确证,避免临床误诊发生。  相似文献   

20.
梅毒是一种由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引起的临床表现复杂的性传播疾病,近年来世界各国包括中国的梅毒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研制有效疫苗预防该种疾病已成为各国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DNA疫苗具有免疫效果好且持久、无毒力回复等特点成为近年来研究热点.对于Tp核酸疫苗研究,国内外除了本课题组构建TpDNA疫苗免疫新西兰兔进行免疫活性的初步研究外,尚未见Tp核酸疫苗的相关研究.本研究旨在探讨评价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与Tp膜蛋白GpdDNA疫苗用壳聚糖(chitosan,CS)纳米颗粒包裹联合免疫新西兰兔后对Tp皮肤感染后的保护效应.将真核表达重组体pcDNA3.1(+)/IL-2和pcDNA3.1(+)/TpGpd采用壳聚糖纳米颗粒包裹或未包裹方式处理后分别或联合免疫新西兰兔,每隔2周加强1次共免疫3次,并于初次免疫后第10周各实验组兔皮下接种Tp标准株进行背部皮肤感染实验,观察记录感染早期各实验组皮损的变化情况,在免疫及感染期间不同时间点ELISA检测免疫兔特异性抗体产生水平和脾细胞IL-2及IFN-诱导水平,MTT法检测兔脾细胞增殖水平.初步结果证实,pcD/IL-2基因佐剂可以显著加强pTpGpd疫苗在免疫期(0~8周)兔体内的特异性抗体及脾细胞增殖分化水平以及维持Tp感染后168天时间内长期稳定的高抗体水平及高脾细胞增殖分化水平.pcD/IL-2基因佐剂和CS纳米颗粒的联合使用对pcD/TpGpd疫苗的抗Tp皮肤感染的保护性效应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