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红铃虫性引诱剂(高斯、海克)和红铃虫粗提物,均对红铃虫雄蛾有很高的引诱活性。1976年在第二代红铃虫发蛾期间,我们发现棉小造桥虫Anamis flava Fabricius粗提物也能引诱红铃虫雄蛾,经过大面积诱捕和小区对比试验,说明这种粗提物的效果相当于化学合成性引诱剂和红铃虫粗提物。具体作法是:把从棉田树枝把上诱到的棉小造桥虫雌蛾(不分交配和未交配)剪下腹部末端、用有机溶剂浸渍抽提、将  相似文献   

2.
桃小食心虫蛾的趋光性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侯无危  杨自军 《昆虫学报》1994,37(2):165-170
桃小食心虫Carposlna niponensis Walsingham属鳞翅目蛀果蛾科的一种夜间活动的小蛾。文献记载该蛾虽然为夜间活动,但无趋光性。我们在室内用五种单色光(350、375、405、383、333毫微米)对枕小食心虫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该蛾不仅对上述的单色光有反应,而且对350毫微米单色光的反应比较明显。室外的实验选择在不施农药又少人为干扰的枣林,设置4个诱虫光源(20瓦黑绿灯、20瓦黑蓝灯、20瓦黑橙灯和20瓦黑光灯管),每个光源彼此间隔50米。经两年田间诱虫试验结果表明,上述4种光源都能诱到该蛾,其中以20瓦黑绿双光灯管诱蛾量为多,经显著性测定,黑绿灯诱蛾量极显著。此外,光源与诱芯或光源加诱芯的联合诱蛾实验,同样表明黑绿灯最有效。经室内外的实验结果证明桃小食心虫蛾有趋光性。  相似文献   

3.
<正> 应用性诱剂和不育剂防治害虫的试验,需要取得交配率的试验数据,其调查方法一般是利用灯光诱捕成虫,解剖检查雌虫交配囊的受精情况。但是有些昆虫的雌虫趋光性不强,或者交配后才扑灯,影响调查数据的准确性。如甘蔗黄螟雌蛾的趋光性甚弱,自然界雌雄比约为2:1,而灯下诱获的黄螟蛾雌雄比却为1:34,而且所诱到的雌蛾都已交配1—5次,并已产卵。因此  相似文献   

4.
性信息素对红铃虫雄蛾近距离性行为的抑制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鳞翅目昆虫雄蛾在交配之前的性行为可以分为远距离对雌蛾的定向和包括着陆、搜索、交配等直接导致雌、雄蛾交配成功的近距离行为。这两类不同的行为可由复合性信息素中的不同化学成分引起(Roelofs et al.,1977)或者由同种物质不同浓度所诱发,即雄蛾接受较低浓度刺激时出现远距离定向飞行;而高浓度诱发雄蛾近距离的交配性行为反应(Bartell et al.,1969)。从棉花红铃虫[Pectinophora gossypiella(Saund.)]雌蛾体内已经鉴定得到两种化学成份,顺-7,顺-11-十六碳二烯醇醋酸酯和顺-7,反-11-十六碳二烯醇醋酸酯。这两种成份的1:1混合物称为红铃虫性诱素(Gossyplure)(Hummel et al.,1973),它具有在田间引诱红铃虫雄蛾和诱发雄蛾近距离行为反应的作用。 在田间释放性信息化合物来扰乱雌、雄蛾之间的性信息联系,从而抑制其交配和繁殖是一种有希望的害虫防治方法。用红铃虫性诱素扰乱红铃虫交配的田间试验已取得一定成效(Gaston et al.,1977)。但是我们在田间试验中发现,性诱素抑制红铃虫雄蛾远距离定向后,田间还有相当比例的雌蛾发生了交配,这个现象表明,性诱素还未能完全抑制红铃虫雄蛾的近距离行为。为此我们进行了本项试验,用以阐明环境中红铃虫性诱素的存在对雄蛾近距离性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夜蛾趋光特性的研究:复眼转化过程中的行为变异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2  
影响蛾类趋光性和灯光诱蛾效果的因素很多。过去,国内外许多观察和实验都侧重在研究光源的辐射光谱和辐射强度以及气候条件的影响。至于蛾类的主要感光器官的适应状态怎样影响趋光性,却极少引起注意。 陈元光等(1963)曾经用电生理学的方法,测出粘虫蛾复眼的暗适应过程大约为30—45分钟。Agee(1972)用电生理方法研究复眼,发现美国棉铃虫复眼在暗适应中,达到最高灵敏度的时间为30分至285分,雌、雄的平均时间分别为88分和115分;美国烟青虫雌、雄蛾的平均时间分别为119分和121分。最近,李典谟等(1977)以复眼反射光的增强作为暗适应的指标,测出烟青虫蛾在暗室内暗适应时,复眼的转化速率很不一致。快的个体约经过1小时就达到最大反射值;慢的个体则需经过3小时,而绝大多数个体(79%)则在1—2(1/2)小时内。因此,他们推测在入夜后的一段时间里,田间昆虫的眼由昼眼转化为夜眼的情况是各不相同的,并且认为这种差异会影响成虫对于灯光发生不同的行为反应。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蛾是灯光防治的主要对象之一,为了进一步探索这个问题,我们认为有必要检查一下在日夜交替的自然暗适应条件下其复眼状态究竟是否一致,复眼状态怎样影响着趋光性,以便深入地了解夜蛾类趋光性的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6.
棉红铃虫触角感觉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1974年以来,我们进行了棉红铃虫Pectinophora gossypiella(Saunders)性信息素的研究和大田防治试验。发现红铃虫性诱素(顺、顺-7、11-十六碳双烯醋酸酯和顺、反-7、11-十六碳双烯醋酸酯的1:1混合物)对雄蛾有强烈的引诱作用;在田间达向试验中,虽然它对雌、雄蛾间的性信息联系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但雌娥交配率的下降幅度却不大。为了分析这些现象,对红铃虫性行为作了观察,发现切除雄蛾触角,就失去对性诱素的反应;而切除雌蛾触角.该雌蛾仍能交配。Smith等(1978)的切除触角试验,其结果与我们的相  相似文献   

7.
在已往的教材中,对水稻二化螟ChilOsuppressatis(Walker)蛾雌雄趋光性的差异总是描述成二化螟雌蛾较雄蛾趋光性强,灯诱雌蛾较多。但笔者经对我县1989~1995年间灯诱(200W白炽灯,每年点灯从3月31日至10月31日)二化螟蛾的观察统计,结果却出现异常现象(详见表)。从表中看出,除1993年越冬代雌蛾略多外,其余各年份及各世代均为雄蛾远较雌蛾多。因此,笔者认为水稻二化螟蛾趋光性在本县应是雄蛾比雌蛾强,究其原因,尚需进一步观察研究。福建建宁县灯下二化螟蛾雌雄性比出现的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8.
麦蛾性引诱剂诱蛾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5年,我们在红铃虫性引诱剂试验工作中发现红铃虫性引诱剂对麦蛾也有引诱作用,在棉仓和棉田都曾诱获不少麦蛾。1976年我们在粮管所组织了一系列引诱蛾试验,以探索用性引诱剂防治麦蛾的方法。 试验所用剂型有下列10种。 1.红铃虫雌蛾体二氯甲烷粗提物。 2.红铃虫雌蛾腹部酒精粗提物。  相似文献   

9.
在学习外地经验的基础上,1974年峰口区开始利用土法提取红铃虫性引诱剂,用于田间诱杀红铃虫,效果良好。全区从6月11日起到6月28日止,有44个大队、139个生产队开展了性引诱蛾。放钵496个,诱蛾67,456头。单钵诱蛾数最多达139头。在农作物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方面迈出了新的步伐。  相似文献   

10.
我们学习了朝阳农学院以生产科研带动教学的教育革命经验,与工人、工农兵教师及原有教师相结合,在大搞水稻害虫的综合防治过程中,试验了二化螟性引诱剂在防治上的应用,并获得了初步效果。 利用二化螟活雌蛾诱虫笼诱蛾 1975年4月22日至5月14日,在第一代二化螟发蛾期间,在草籽田及草籽留种田内共设置9个雌蛾诱虫笼(分1、3、5头三种),两虫笼之间距离为30米,共诱到二化螟雄蛾3,937头。其中有一重点虫笼(每天换1头新羽化的雌蛾),共诱雄蛾1,150头。每晚每雌蛾最多可诱雄蛾207头,平均可诱雄蛾57.5头,一般每个虫笼只放1  相似文献   

11.
金小蜂(Dibrachys cavus Walker),是越冬红铃虫的天敌,目前大都是用越冬红铃虫虫茧作为饲料的,因为红铃虫茧难以大量收集,所以在大量培养金小蜂上产生一些困难,困此,有必要找出其他昆虫来培养金小蜂,以辅助解决红铃虫不足的困难。用避债蛾(Clania minuscula Butl)的幼虫(有的地方称皮虫)培养出的金小蜂个体大,雌性比例高(见表1)。但在实际应用时,常常被它咬破人工纸茧爬出,使金小蜂的寄生率大大降低。下面介绍一个简便的接种方法。  相似文献   

12.
斜纹夜蛾性诱剂的诱蛾效果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对斜纹夜蛾Spodoptern litura(Fabricius)性引诱剂诱芯的型状、盛虫器的颜色以及夜间不同时间段的诱蛾效果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线状诱芯比杯状诱芯有效期长;不同颜色的盛虫器对诱虫效果没有影响;上半夜诱蛾百分率显著比午夜和下半夜的少,午夜与下半夜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筒型性诱捕器比水盆(用杯状诱芯)诱集斜纹夜蛾成虫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在棉红铃虫性诱试验中,我们发现性诱区、树枝把、灯光诱蛾区内的雄蛾量比对照区多得多,这种现象是性诱剂的作用还是其它原因? 我们从第一代蛾开始,进行了雄蛾粗提液的诱蛾效果试验。其方法如下:剪取拄蛾腹部末端三节,浸泡在无水酒精里三日后备用。雄蛾来源:①引诱剂盆得来的,②杨树把、黑光灯、室内饲养羽化的,③雄蛾粗提液盆下获甜的(主要来源)。使用方法与雌蛾性引诱剂丙酮稀释液相同,并设酒精、清水对照。通过一、二代蛾的反复实践证明: (1)雄蛾粗提液诱雄蛾的效果好。诱集雄蛾多,性能稳定,各代诱蛾量的曲线与高斯剂吻台(见袁1、图1)。  相似文献   

14.
锈赤扁谷盗成虫趋光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灯光诱捕技术防治锈赤扁谷盗Cryptolestes ferrugineus(Stephens)的可行性。【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了锈赤扁谷盗成虫对不同光源的趋光反应。【结果】锈赤扁谷盗成虫对实验所选取的光源都有一定的趋性。在可见光中,对主波长为575 nm的光源的趋性最强,对430、495、620、530和450 nm光源的趋性依次降低。在紫外光中,对主波长为385 nm的光源的趋性显著高于对主波长为365、375和395 nm的光源;1~10日龄的锈赤扁谷盗成虫,随日龄的增加,成虫趋光性先增强后有所减弱;雌虫的趋光性高于雄虫,且交配状态会影响雌虫和雄虫的趋光性。交配会抑制雄虫的趋光性,但是交配后的雌虫的趋光性增强;短期饥饿处理和灯光经历对害虫趋光性无显著影响。【结论】锈赤扁谷盗成虫对光波长的选择偏好性证实了其灯光诱捕技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几种载体对红铃虫性诱素引诱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红铃虫性诱素(Gossyplute,顺、顺-和顺、反-7、11-十六碳二烯醋酸酯 1:1)对红铃虫[Pectinophora gossypiella(Saund.)]雄蛾具有强烈的引诱作用(Hummel et al.,1973)。但是,以前用滤纸、棉绳和尼龙布作载体(Shorey etal.,1974),无法控制挥发速度,前期挥发量高,后期量低,再加日晒雨淋,性诱素损失较大,以致引诱效果不稳定,残效短。因  相似文献   

16.
<正> 昆虫性信息化合物的研究,为害虫防治提供了新的方法。在性信息化合物的研究过程中,常需要一种比较方便、稳定、而能够定量的测定行为反应的方法。 红铃虫性信息素是由顺-7,顺-11-十六碳二烯乙酸酯和顺-7,反-11-十六碳二烯乙酸酯二种成分组成,两种成分的1:1混合物称为红铃虫性诱素(Gossyplure)。现将我们近年来用红铃虫性诱素对红铃虫雄蛾进行行为测定的方法及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中国柑橘园柑桔潜叶蛾雄虫对性诱剂趋向的昼夜节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柑桔潜叶蛾Phyllocnistis citrella Stainton是柑桔重要害虫之一.本文研究了从美国引进的性诱剂对柑桔潜叶蛾雄虫的引诱活性和引诱的日节律,结果表明该性诱剂对广州、深圳和江西新余地区的柑桔潜叶蛾雄虫有显著的引诱活性.性诱剂对柑桔潜叶蛾雄虫的诱捕数量日节律明显,4:00~6:00诱集到的雄虫数量最多,3:00~4:00和6:00~11:00诱集到少量雄虫,其它时间没有诱集到雄虫.  相似文献   

18.
湖北高海拔地区性信息素对小菜蛾的诱捕和防治效果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2002年应用性诱剂对海拔1 200 m山区甘蓝田小菜蛾的发生及防治进行了研究。在第一茬蔬菜生长期有2个诱蛾高峰,诱蛾量(头/盆)分别为11.7±2.4和9.2±1.0;第二茬蔬菜生长期有3个诱蛾高峰,诱蛾量(头/盆)分别为70.9±8.0、16.1±2.5和11.1±1.9。应用性诱剂诱捕山区甘蓝田小菜蛾时,第一茬田间蛾密度与单盆诱捕量相关性不显著,而第二茬菜生长期田间蛾密度与单盆诱蛾量相关性显著(y=0.0116x+0.1614, r=0.9213, P=0.0011)。性诱剂在光期与暗期都可诱到小菜蛾雄虫, 没有明显的诱蛾高峰。应用性诱剂可以使菜田的农药使用减少3~5次,降低田间子代幼虫密度。  相似文献   

19.
在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在学习上海昆虫研究所的经验的基础上,大胆革新,土法上马,摸索出一些简单易行,经济有效,适于广大农村大面积使用的土制诱杀红铃虫性诱剂的方法。经过反复试验和大面积推广,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土制性诱剂的方法 每天清晨将树枝把诱到红铃虫雌蛾(也可不分雌雄),剪下腹尾部放入酒杯内,用酒精或白酒(要淹没腹尾),浸泡5-8小时也可现做现用,然后用筷子仔细捣烂,把组织浆(连渣带水)或简称粗提物涂在  相似文献   

20.
害虫灯光诱控技术是一种利用昆虫的趋光性来进行害虫防治的技术,具有高效、环保、无残留、不产生抗性等特点。本文系统综述了我国建国70年来灯光诱控技术的发展与成就,分析了该技术研究和应用存在的问题,进而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