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纪念《植物学通报》创刊主编曹宗巽先生诞辰100周年,该文回顾了作者与曹先生结识的机缘和承接其未竟的黄瓜(Cucumissativus)单性花发育调控机制研究衣钵的过程,以及从实验结果到传统解释的逻辑困境,通过追溯曹先生当年带回国内的有关植物性别研究早期专著而找到问题源头的柳暗花明的经历。同时分享了由于这段独特而宝贵的研究经历而引发的对什么是科学研究这个基本问题的思考,希望对有志于探索未知自然的年轻人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半闭弯尾姬蜂寄主搜索中的学习行为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李欣  刘树生 《昆虫学报》2003,46(6):749-754
研究了半闭弯尾姬蜂寄主搜索过程中的学习行为。结果表明,成虫期之前的饲养寄主所取食的寄主植物对成蜂行为没有影响,而雌蜂早期的短暂经历可对其随后的行为反应产生显著影响,从而对已经历的植物气味表现出显著的嗜好,但这种通过学习所表现出的嗜好又可因新的经历而改变。雌成蜂不仅能对其所经历的虫伤寄主植物释放的信息化合物进行学习,而且对其所经历的寄主幼虫的信息化合物也能进行学习。  相似文献   

3.
通过饲喂自然种子及人工饲料块等单宁和皂苷含量不同的食物,研究了食物中单宁或皂苷水平对小白鼠(Mus musculus domesticus)食物选择的影响,以及取食经历在其食物选择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无论有无取食经历,小白鼠均优先取食次生物质含量低的锥栗(Castanea henryi)或花生(Arachis hypogaea),而很少取食单宁含量高的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或皂苷含量高的油茶(Camelia oleifera);(2)小白鼠的取食经历能增强其对种子中单宁或皂苷水平的识别,从而减少其摄入;(3)小白鼠的食物摄入量随单宁或皂苷含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本研究说明单宁或皂苷均可显著影响动物的食物选择,且取食经历能增强动物对食物的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4.
孙文凯  郭茜 《生物信息学》2016,1(1):112-128
本文使用最新的大学生调查数据研究大学期间从事校外兼职或实习经历对毕业后起薪的影响。研究发现:从事校外兼职或实习对毕业起薪有统计显著的负面影响。具体地说,在控制其他因素后,校外兼职会降低起薪6%,而实习会降低起薪7%左右。使用匹配的平均处理效应估计得到了稳健的结论。兼职和实习降低起薪的主要原因是降低了去收入较高的国企的概率。此外,校外工作能提高英语成绩和学生工作经历的收入效应,同时促进证书获得、学生工作经历获得和GPA提高,降低成为党员的概率。总的看,校外工作经历对学生既有负面影响,也有正向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骨髓移植与造血干细胞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髓移植是目前治疗白血病等血液疾病最有效的方法。在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并已取得巨大成就的今天,骨髓移植仍然面,临很多问题。造血干细胞研究必将解决骨髓移植中的诸多问题。重点对造骨髓移植的发展历史,所面临的问题以及造血干细胞研究的进展进行简要的概述。  相似文献   

6.
傅强  张志涛胡萃 《昆虫学报》1997,40(-1):116-121
对寄主经历不同的稻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3龄若虫致害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抗虫品种Mudgo上的生活经历显著提高试虫在含Bphl基因的Mudeo、IR26、IR28、IR34上的蜜露排泄量、存活率及试虫对Mudgo的选择性:而ASD7上的经历仅显著提高试虫在ASD7上的蜜露量和存活率。不同品种上的经历对试虫的影响有所不同。同时,各经历试虫 在抗虫品种上的蜜露排泄量显著小于在TNl上的排泄量。  相似文献   

7.
基因剔除技术的先驱--记科学家卡佩奇(Mario Renato Capecchi)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晓强 《生命的化学》2004,24(5):440-441
"基因剔除"技术已经成为研究基因功能必不可少的工具,对于生命科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而科学家卡佩奇对这项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该文对卡佩奇的科学经历作一简要介绍,从而对他的科学贡献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8.
高山林线与气候变化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全球气候经历了异常的变化。20世纪是过去1000年中增暖最大的1个世纪,并且90年代是最暖的10年。作为两个生态系统的过渡地带,生态过渡带是监测全球变化的重要地点,而森林和苔原之间的高山林线是全球变化最为敏感的地点。从高山林线树木个体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气候变化下林线处树木的更新、林线格局变化以及高山林线与气候变化关系研究中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等方面,综合论述了国内外的研究进展,最后提出了高山林线研究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趋势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正可以毫不夸张地说,99.9999%的人经历过疼痛。事实上,疼痛就是一个信号,一个大脑告诉你哪儿不对劲的信号,新华词典的解释是:"疼痛是疾病、创伤等引起的难受的感觉。"我们的老祖宗造词时就提示了这一问题,如"病痛""痛苦""痛定思痛""痛不欲生"等等。对于正在经历疼痛的人,镇痛是第一位的,可是,不知疼痛真正幸福吗?看了以下病例,您一定会感到"能够知觉疼痛"真幸福!据《世界新闻报》报道:"剑桥大学的科学家们对巴基斯坦的6名儿童进行研究后发现,这些孩子感觉不到任何疼痛,因而他们的嘴唇被自己咬伤,需要做整形手术恢复,其中两个孩子甚至失去了1/3的舌头。他们多数都经历过骨折或骨头感染,而这些只有在他们跛着脚走或不能运动后才被发现。剑桥大学遗传学家杰弗里·伍德说,这些小孩有些也曾被滚烫的水烫伤过,或被电暖炉灼伤。他们的经历证明,疼痛是身体对伤害、疾病或危险发出的一种警示信号,是身体为防止危险升级而采取的必要保护措施。若人体没有疼痛机制,将非常危险。"  相似文献   

10.
栖息地选择的理论与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栖息地选择理论和模型的发展经历了两个主要阶段:理想自由分布模型和空间直观的栖息地选择模型。随着对理论模型假设的放宽,近年来产生了越来越多的新模型。通过对栖息地选择过程的分析,提出了栖息地选择的几个关键环节:栖息地偏好、信息获取、行为决策及选择行为。在建立栖息地选择模型的各个关键环节上均存在大量有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对栖息地偏好的研究主要为相关分析,栖息地信息获取的过程仍然是一黑箱;对动物在栖息地选择过程中的行为决策以及对其生理状态的影响尚不了解,而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生态学、生态学及认知学等多个领域的研究结果支持,也有待新的理论及方法加以充实,甚至还需要其他学科的介入。  相似文献   

11.
灰白蚕蛾Ocinara varians Walker是近几年来我国南方发生比较严重的园林害虫之一,赤眼蜂是其卵期的一种重要天敌,为寻找灰白蚕蛾有效的生物防治措施,本实验研究了半自然条件下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 Matsumura和短管赤眼蜂Trichogramma pretiosum Riley对灰白蚕蛾卵的搜索寄生能力。实验结果表明,在挂卵量相同的情况下,3种不同经历的松毛虫赤眼蜂和短管赤眼蜂对灰白蚕蛾卵的搜索能力都随蜂卵比的减小而降低。在各蜂卵比下,3种不同处理的松毛虫赤眼蜂对灰白蚕蛾卵的寄生率明显高于相应地3种不同处理的短管赤眼蜂。在蜂卵比为1∶1时,具有羽化后学习经历的松毛虫赤眼蜂对灰白蚕蛾卵的搜索能力最强,其寄生率达50.66%,显著高于幼期学习蜂和无经验蜂,而幼期学习经历对其搜索效果无明显地影响。短管赤眼蜂无论是羽化后学习经历还是幼期学习经历对其搜索行为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Nm)从发现至今已超过100年,它所引起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曾数度引发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流脑疫苗的研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历程,疫苗制备技术不断更新。近年来,随着反向疫苗学技术的问世,流脑疫苗尤其是B群流脑疫苗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本文将以流脑死菌苗、荚膜多糖疫苗、结合疫苗、基因工程疫苗等的研究历程,从技术发展的角度阐述流脑疫苗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肿腿蜂是防治林木蛀干害虫的重要天敌。为了解肿腿蜂搜索寄主的行为机制,研究了白蜡吉丁肿腿蜂Sclerodermus pupariae Yang et Yao搜索和寄生我国重大林木蛀干害虫——栗山天牛Massicus raddei(Blessig)幼虫过程中的学习行为。结果表明,白蜡吉丁肿腿蜂的记忆效应随着搜索次数的增加而增加。用寄主虫粪和木屑混合物预处理后,白蜡吉丁肿腿蜂搜索到寄主的时间缩短。不同学习经历的白蜡吉丁肿腿蜂对与寄主栗山天牛相关的气味源物质嗅觉测定结果表明,白蜡吉丁肿腿蜂经历栗山天牛幼虫虫粪和蛀屑环境后明显倾向于选择栗山天牛虫粪和木屑混合物,而经历栗山天牛幼虫或辽东栎树皮环境的肿腿蜂对相应的气味选择偏好性不显著。研究结果表明,多寄主型寄生蜂白蜡吉丁肿腿蜂具有较强的联系性学习能力有利于用来防治多种非原始寄主害虫,能够明显提高其对新寄主的寄生作用。  相似文献   

14.
栖息地选择理论和模型的发展经历了两个主要阶段:理想自由分布模型和空间直观的栖息地选择模型。随着对理论模型假设的放宽,近年来产生了越来越多的新模型。通过对栖息地选择过程的分析,提出了栖息地选择的几个关键环节:栖息地偏好、信息获取、行为决策及选择行为。在建立栖息地选择模型的各个关键环节上均存在大量有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对栖息地偏好的研究主要为相关分析,栖息地信息获取的过程仍然是一黑箱;对动物在栖息地选择过程中的行为决策以及对其生理状态的影响尚不了解,而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生态学、生态学及认知学等多个领域的研究结果支持,也有待新的理论及方法加以充实,甚至还需要其他学科的介入。  相似文献   

15.
栖息地毁坏是物种多样性减少的首要因素之一, 因此研究物种演化对栖息地毁坏的响应是非常必要的。而栖息地的毁坏又有瞬间毁坏和持续毁坏两种, 以往对栖息地毁坏的研究集中在瞬间毁坏上, 而该文则是通过N种 竞争共存模型分析对比了物种演化对栖息地瞬间毁坏和持续毁坏的响应特征。研究发现 :不同性质的栖息地毁坏都会导致物种强弱关系的变化, 并非如通常所认为的强物种将免于遭受物种灭绝的威胁, 也不是强物种首先灭绝, 而是因集合种群结构的不同而异。在热带雨林群落, 瞬间毁坏下物种演化一般经历了强迫适应和恢复上升阶段, 而持续毁坏下物种得不到恢复, 只能持续衰退, 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持续毁坏比瞬间毁坏更有利于物种的续存 ;而在温带森林群落, 瞬间毁坏下物种演化一般经历强迫适应, 恢复上升和准周期振荡, 最后平衡, 而持续毁坏下物种只能持续衰退, 出现了在栖息地持续毁坏率小于瞬间毁坏率时, 物种的栖息地占有率却小于瞬间毁坏时的占有率。  相似文献   

16.
当今,野生动物保护成为全球共同瞩目的问题。由于生境退化和丧失是野生动物物种濒危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对野生动物生境开展研究意义重大。纵观野生动物生境研究的方法和理论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了从传统的生态学方法对生境定性描述,结合数理统计手段对生境因子的多元统计定量分析,到基于3S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以二裂委陵菜种子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浸种温度和种子大小对其萌发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浸种和浸种温度显著提高二裂委陵菜种子的各项萌发指标。经历过10℃浸种后,其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最高。在未浸种和10℃浸种处理下,二裂委陵菜种子大小显著影响发芽率,而未能影响其他萌发指标。结论:经历10℃浸种有利于二裂委陵菜种子的萌发,这是二裂委陵菜与原生地环境相适应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18.
<正>走进黄河首曲这片引人瞩目的土地,竟经历了一段意想不到的过程:先是见到鲜为外人所知的极度缺水的严峻事实,接下来是对其原因的一系列追问,而最终走进了一片片空白"地带"——探寻每一个答案都几乎遇到诸多待解的问题!而这些空白的原因又是什么?不得不让人继续追问……  相似文献   

19.
张博  冯素芳  黄露  孟玲  李保平 《昆虫学报》2011,54(12):1391-1398
为评价斑痣悬茧蜂Meteorus pulchricornis (Wesmael)的寄主辨别能力及其影响因素, 采用双选试验(斜纹夜蛾2龄寄主幼虫, 健康∶被寄生=5∶5), 观察了寄生经历(无寄生经历、 有1次寄生经历、 有1次过寄生经历)和寄主被首次寄生后的间隔时间(1 - 7 d)对斑痣悬茧蜂在健康寄主和被寄生寄主之间的选择; 为探究斑痣悬茧蜂是否能够辨别寄主斑块质量, 观察了斑痣悬茧蜂连续3次访问不同质量寄主斑块(被寄生寄主∶健康寄主分别为 2∶8, 5∶5和 8∶2)时的产卵刺扎次数。对选择频次进行的分析表明, 寄主被首次寄生后的间隔时间和寄生蜂的寄生经历均对过寄生发生有显著影响(P<0.05), 过寄生概率随寄主首次被寄生后的间隔时间延长而降低; 有寄生经历的寄生蜂发生过寄生的概率低于无寄生经历的寄生蜂。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寄主辨别时间进行的分析表明, 发生过寄生的风险随寄主被初次寄生后间隔时间的延长而减小, 也因寄生蜂具有过寄生经历而减小。斑痣悬茧蜂在连续3次访问不同质量寄主斑块中, 产卵刺扎次数随寄主斑块的质量提高而显著增多。据此推论, 斑痣悬茧蜂不仅能够辨别被寄生寄主, 而且能够辨别含有被寄生寄主的寄主斑块。  相似文献   

20.
编辑部动态     
《生命世界》2005,(4):111-111
草原专题专家会4月5日,正是草长莺飞的好时节,《生命世界》编辑部将中科院植物所研究员蒋高明,陈佐忠、孙建新,中科院动物所研究员蒋志刚,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民族研究所副研究员易华等数位大名鼎鼎的草原研究专家请到一起,为本刊6月号草原专题的内容把关献策。会上,几位专家分别就各自的草原研究经历和对草原问题的看法进行了精彩的阐述,编辑们深受启发,并在"草原围栏"和"造林"等问题上与专家展开了深入的探讨。两个多小时的时间就这样在入神的倾听和热烈的讨论中倏然而过,而整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