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利用16S rDNA测序技术探讨健康与痰湿壅盛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性激素水平和肠道菌群结构差异以及半夏泻心汤的干预效应。方法 选取24例痰湿壅盛型PCOS患者和同期健康女性20例,初诊留取血清和粪便标本,对PCOS患者给予半夏泻心汤治疗6个月经周期后再留取血清和粪便标本,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性激素水平、抗苗勒管激素,采用16S rDNA扩增子测序技术对粪便标本中肠道菌群行OTUs聚类分析和物种分类分析。结果 与健康女性比较,PCOS患者存在高黄体生成素(LH)和高睾酮(T)状态,肠道的拟杆菌门和变形菌门相对丰度下降,厚壁菌门和放线菌门相对丰度升高,拟杆菌属、瘤胃球菌属、双歧杆菌属、乳酸杆菌属和阿克曼菌属相对丰度下降(P<0.05),普氏菌属、毛螺菌属和柔嫩梭菌属升高(P<0.05);与PCOS组比较,半夏泻心汤中药组能明显降低PCOS患者血清LH、T和LH/FSH(卵泡刺激素)比值(P<0.05);上调拟杆菌门、变形菌门、拟杆菌属、瘤胃菌属、乳酸杆菌属、阿克曼菌属和萨特菌属相对丰度(P<0.05),下调厚壁菌门、放线菌门、普氏菌属、毛螺菌属和柔嫩梭菌...  相似文献   

2.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育龄期女性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以多种内分泌代谢紊乱为特征。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和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生发展相关,肠道菌群和中医的关系已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分析了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和肠道屏障在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总结了单味中药和复方中药通过影响肠道菌群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研究进展。今后研究中应进一步探索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相关的特异菌属,探索中药有效成分及作用靶点,为中医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FTO基因rs9939609 A/T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与多囊卵巢综合征易感性及其临床生化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02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和96例健康女性作为研究对象并收集其病例临床信息,采用突变敏感性分子开关方法检测各受试者FTO基因rs9939609A/T多态,比较多囊卵巢综合征组与对照组基因型与基因频率的差异,分析基因型与临床生化特征的相关性。结果:rs9939609A/T多态位点共检测到TT、AT、AA三种基因型,其在多囊卵巢综合征组与对照组的频率分别为77.5%、21.5%、1.0%,77.1%12.5%10.4%,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6);等位基因T、A的频率在多囊卵巢综合征组(88.2%、11.8%)与对照组(83.3%、16.7%)之间的分布不具有显著性差异;多囊卵巢综合征组与对照组中,TT与AT+AA两基因型群体的临床和生化特征比较均未发现显著性差异。结论:FTO基因rs9939609 A/T多态位点与PCOS易感性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与健康人群间肠道菌群的差异,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16S rDNA扩增子测序法对30例PCOS患者(PCOS组)和20例健康人(健康组)粪便标本中菌群结构进行分析,并比较两组之间的区别。结果与健康组相比,PCOS组患者肠道菌群α多样性降低。PCOS组患者肠道厚壁菌门(Firmicu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丰度高于健康组,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丰度低于健康组(均P0.05)。两组对象肠道梭菌门(Clostrid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丰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COS组患者肠道变形杆菌纲(Proteobacteria)、芽胞杆菌纲(Bacilli)、红椿杆菌纲(Coriobacteriia)丰度高于健康组,拟杆菌纲(Bacteroidia)丰度低于健康组(均P0.05)。PCOS组患者肠道布劳特菌属(Blautia)、霍氏真杆菌属(Eubacterium_hallii_group)、阴沟杆菌属(Agathobacter)丰度高于健康组,拟杆菌属(Bacteroides)、粪杆菌属(Faecalibacterium)丰度低于健康组(均P0.05)。两组对象肠道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埃希菌-志贺菌属(Escherichia-Shigella)丰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PCOS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情况,但其是否是PCOS发展的潜在致病因素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肠道菌群被称为"人体第二基因组"、"被遗忘的器官",肠道菌群谱的改变可能与健康或疾病状态相关。雄激素在生长发育及维持多脏器生理功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其代谢紊乱常导致多系统疾病发生。除经典通路外,雄激素合成与代谢还存在"后门通路"及"5α-雄烷二酮通路"。肠道菌群参与雄激素不同通路代谢,某些下游代谢产物具有高雄激素活性,如11-酮基双氢睾酮(96%双氢睾酮)。在雄激素代谢异常性疾病如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中,患者肠道菌群谱改变与雄激素水平显著相关。本文就雄激素与肠道菌群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中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基因指纹图谱技术,检测胃癌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情况,探讨肠道菌群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取7例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胃癌患者和相同年龄段的3例健康者的粪便标本,提取粪便总DNA。通过PCR-DGGE技术获得菌群指纹图谱,进行相似性、多样性分析。结果胃癌患者肠道菌群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其肠道菌群构成发生显著性变化。其中,条件致病菌唾液乳杆菌、唾液链球菌、大肠埃希菌数量均增加。益生菌直肠真杆菌、Dorea longicatena、柔嫩梭菌群数量均较少。结论胃癌患者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构成与健康对照相比发生了显著变化,该特点对于胃癌的预测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段腹泻患儿肠道菌群分布特点,探讨不同年龄腹泻患儿肠道菌群与疾病的关联。方法选取9例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0~1岁婴儿腹泻患者和8例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1~3岁幼儿腹泻患者的粪便样本,同时于健康儿童中随机选取6例粪便样本作为对照,提取各组对象粪便总DNA,采用PCR-DGGE进行菌群多样性与差异性分析。结果 0~1岁腹泻患儿肠道菌群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肠道菌群构成差异显著,条件致病菌巴黎链球菌数量显著增加。1~3岁腹泻患儿肠道菌群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条件致病菌解没食子酸链球菌、屎肠球菌数量显著增加,长双歧杆菌数量下降。结论婴幼儿腹泻患者肠道菌群的构成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该特点可作为婴幼儿腹泻早期诊断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比较甘肃省武威市胃癌患者和健康对照人群肠道菌群的分布,探讨胃癌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并寻找可能作为该地区胃癌患者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方法 收集24例胃癌患者和24例健康对照人群的粪便样本,提取DNA,采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进行肠道菌群分析.结果 分析2组研究对象肠道菌群的Alpha...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gren′s syndrome,pSS)患者与继发性干燥综合征(secondary Sjgren′s syndrome,sSS)患者的肠道菌群差异及其与临床免疫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15例pSS患者和10例sSS患者进行临床数据统计、血清标本和粪便标本采集。将采集到的粪便标本进行DNA提取和筛选,再经16S rDNA高通量测序后进行OTU分析,Alpha、Beta多样性以及样品组间显著性差异分析。同时使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自身抗体ANA,免疫印迹法检测抗核抗体谱(SSA、SSB、Ro52),散射比浊法检测风湿系列(RF、CRP)、免疫球蛋白(IgG等)和补体(C3、C4)等12种免疫学指标,并分析肠道菌群丰度与免疫指标浓度的相关性。结果pSS患者与sSS患者肠道菌群存在差异,pSS患者的肠道菌群多样性大于sSS患者。在门水平上,sSS患者较pSS患者厚壁菌门丰度降低、变形菌门丰度升高。经ttest检验,在科水平,链球菌科为2组差异最为显著的菌科(t=0.029,P<0.01),同时在属水平,链球菌属也是差异最大的菌属(t=0.029,P<0.01),CRP与Parabacteroides等多个菌属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pSS患者与sSS患者肠道菌群存在明显差异,这些差异可能与SSA、SSB和CRP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无排卵不孕女性常见的内分泌紊乱疾病,临床表现为月经不调、高雄激素血症和卵巢多囊样改变等,并伴有糖代谢和脂代谢异常。肠道菌群不仅作用于肠道,还调节营养摄取、脂肪储存和胰岛素敏感性,与多囊卵巢综合征有着密切关系。肠道菌群失调可能导致慢性低度炎症状态,免疫系统的激活会干扰胰岛素受体,提高胰岛素水平,促进卵巢睾酮的产生,导致多囊卵巢综合征。粪菌移植可以恢复肠道菌群失调和重建黏膜屏障,从而调节性类固醇的浓度、改善发情周期、恢复卵巢正常形态、降低空腹胰岛素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和减轻慢性炎症等,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肠道菌群是位于人体肠道内的微生物菌群,其组成与人类多种疾病相关。例如,已有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的变化与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的发病密切相关。因此本研究基于PacBio SMRT测序技术评估及比较了不同民族(汉族和蒙古族)及是否患GDM的孕妇的肠道菌群。[方法]本研究利用PacBio SMRT测序技术对97例患有GDM及健康的汉族和蒙古族孕妇粪便样本进行了全长16S rRNA测序及分析。[结果]总体来说,处于相同孕期的4组孕妇肠道菌群的组成相似,不同核心菌群展现出不同强弱的相关性。本研究在种的水平上共鉴定到了44个种。在汉族人中,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肠道菌群中Akkermansia muciniphila菌的相对丰度要显著低于健康孕妇;而在蒙古族人中,健康孕妇与GDM孕妇间差异并不明显。在健康对照中发现汉族孕妇肠道菌群中Bacteroides uniformis菌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蒙古族孕妇;但在患有GDM组中未找到不同民族分组间的差异。另外,功能预测结果发现四组样本菌群功能组成高度相似,大多数功能基因都与能量代谢有关。汉族GDM患者与健康对照组间没有发现显著差异,但在蒙古族GDM患者中发现无机离子运输等功能相对丰度显著高于与蒙古族正常孕妇。[结论]在相同的孕期,妊娠期孕妇的核心肠道菌群结构与功能是相对稳定的,而民族差异也不会对妊娠期菌群产生显著性影响。但在四组间可以检测到一些低丰度的差异菌群,如Akkermansia muciniphila,其丰度的变化可能导致了肠道中一些与肠道营养吸收等有关的代谢发生变化,而这些变化可能与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本研究将有助于探究肠道菌群在GDM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肠道微生物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与肺部良性病变患者肠道微生物的构成差异,探究特异肠道菌群对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收集63例患者粪便样本,非小细胞肺癌患者39例,其中肺腺癌(ADC) 32例,肺鳞癌(SCC) 7例,肺部良性病变患者24例,进行16S rDNA测序。【结果】毛螺菌属(Lachnospira)、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粪杆菌属(Faecalibacterium)、罗氏菌属(Roseburia)和纺锤链杆属(Fusicatenibacter)在肺腺癌患者中显著富集,在肺鳞癌和肺部良性病变中无明显差异。嗜血杆菌属(Haemophilus)、普雷沃菌属(Prevotella)、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和柠檬酸杆菌属(Citrobacter)在肺部良性病变患者肠道中显著富集。【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与肺部良性病变患者肠道中均存在特异的微生物菌群。  相似文献   

13.
周易  黄雨晴  叶松 《微生物学报》2023,63(10):3987-3999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清郁和降汤对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36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其中1组为假手术组,剩余5组大鼠采用“前胃结扎+外置幽门部分结扎术”手术造模方法建立反流性食管炎模型。造模2周后将术后全部存活的30只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中药高剂量组(予高剂量清郁和降汤)、中药中剂量组(予中剂量清郁和降汤)、中药低剂量组(予低剂量清郁和降汤)、西药组(予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枸橼酸莫沙比利分散片+复方嗜酸乳杆菌片),每组6只。于术后第15天开始灌胃,其中假手术组及对照组予蒸馏水灌胃,其他组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灌胃,持续灌胃14 d后将所有大鼠处死后进行取材。以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观察大鼠食管组织的病理学改变;采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检测其肠道黏膜的菌群构成。【结果】反流性食管炎大鼠存在着较为明显的肠道菌群结构变化及肠道菌群多样性较低的情况,B组(对照组)中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占比减少,变形菌门占比增多,且假单胞菌属、青枯菌属等细菌增多。低、中、高3种浓度的清郁和降汤均能够提升RE大鼠的肠道菌群多样性,增加拟杆菌门及厚壁菌门,降低变形菌门的占比,从属水平上看,清郁和降汤能够提升大鼠肠道中拟杆菌属、乳杆菌属、瘤胃球菌属、颤螺旋菌属、双歧杆菌属和狄氏副拟杆菌属等益生菌占比。以D组(中剂量组)对大鼠肠道菌群多样性提升最为明显,其效果最接近假手术组。特征微生物方面,B组以变形菌门为特征性微生物,D、E两组出现了放线菌门及拟杆菌门下属细菌为特征微生物的情况,在门水平与F组相同。【结论】清郁和降汤能够有效地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其机制可能与改变RE大鼠的肠道菌群结构、减少有害菌、提升益生菌的占比和改善肠道菌群多样性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目前,针对昆虫肠道细菌定殖规律的研究还未见报道。探索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肠道菌群定殖过程两个重要时间节点(起始0日龄和稳态7日龄)间肠道细菌群落(菌群)结构组成的差异,加深对蜜蜂及昆虫肠道菌群定殖规律的认识。【方法】分别采集两个化蛹后工蜂发育阶段的个体各5只,分别解剖并提取其肠道菌群DNA。使用Illumina技术对肠道菌群16S rD NA高变区进行高通量测序。通过生物信息学的分析方法对肠道菌群进行多样性分析,并对两个时间点相对丰度最高的肠道菌群进行统计分析,比较肠道菌群相对丰度和组成的差异。【结果】共获得515156条高质量序列,长度为227904953bp,平均长度为442bp。基于OTUs的分类表明,工蜂肠道细菌分别隶属于34个门82个纲221个目405个科799个属。此外,工蜂肠道菌群定殖起点和终点间的Alpha多样性指数存在显著差异(ACE,P=0.0014;Chao,P=0.0013;Shannon,P=0.0003;Simpson,P=0.0028,Student’s t检验)。此外,相较0日龄工蜂,7日龄工蜂肠道中的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Gilliamella、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Snodgrassella4个属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相反,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大肠杆菌志贺氏菌Escherichia-Shigella、鞘脂单胞菌Sphingomonas、类杆菌Bacteroides、涅斯捷连科氏菌Nesterenkonia、栖热菌Thermus6个属的细菌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结论】出房(0日龄)成年工蜂的肠道菌群多样性显著高于菌群定殖完成(7日龄)工蜂的肠道菌群多样性,且成年工蜂肠道菌群定殖完成前后部分类群的相对丰度显著改变。本研究的结果不仅可增加我们对蜜蜂肠道菌群定殖规律的认识,也能够为研究其他昆虫肠道菌群的定殖规律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5.
【背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失衡与免疫介导的疾病相关,但肠道菌群和免疫介导的肾脏疾病之间的关系仍不清楚。【目的】通过Illumina高通量测序方法对IgA肾病(immunoglobulin A nephropathy, IgAN)、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 MN)患者和健康人群的肠道菌群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选择2020年9月–2021年12月期间,在甘肃省人民医院肾内科行肾穿刺活检并诊断为IgAN及MN患者的新鲜粪便标本,分别编号为IgAN组和MN组,收集体检中心健康人群粪便标本作为健康对照组,每组样本为10例。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粪便样本中所有细菌的16S rRNA基因V3-V4区进行DNA测序,然后进行分类操作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 OTU)、物种分类、α多样性、β多样性等分析,比较3组之间的肠道菌群差异。【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门水平上IgAN组的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比例明显增高,分别为18%vs. 4%和18.3%vs. 5%;属水平上I...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复合菌发酵饲料对生长育肥猪结肠发酵、结肠黏膜与结肠内容物菌群组成的影响。【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检测育肥猪结肠内容物中挥发性脂肪酸浓度;采用MiSeq高通量测序方法检测育肥猪结肠黏膜与内容物中细菌菌群组成。【结果】饲喂发酵饲料对结肠黏膜及内容物中菌群多样性无显著影响(P0.05);显著提高了猪结肠黏膜中魏斯菌属和柔嫩梭菌属的相对丰度(P0.05),提高了结肠内容物中魏斯菌属、Subdoligranulum菌属相对丰度(P0.05);饲喂发酵饲料对结肠内容物中pH、乳酸、乙酸、丙酸、异丁酸、戊酸、异戊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无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提高了结肠内容物中的丁酸水平(P0.05)。【结论】饲喂复合菌发酵饲料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育肥猪结肠中细菌菌群的组成,促进丁酸生成,对肠道健康具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背景】肺部菌群与宿主健康和呼吸道疾病密切相关,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Klebsiella pneumonia,CRKP)是临床常见的条件致病菌,感染后对肺部菌群的影响尚不清楚。【目的】探究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杆菌CRKP2对C57BL/6小鼠肺部菌群的扰动。【方法】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CRKP2、碳青霉烯类敏感肺炎克雷伯菌KP2044和无菌PBS溶液滴鼻,利用16S rRNA基因的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肺部菌群结构。【结果】与健康小鼠相比,菌株KP2044和CRKP2感染后小鼠肺部菌群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均显著改变,变形菌门相对丰度显著增加,乳酸杆菌属相对丰度明显下降。与KP2044相比,CRKP2生物膜形成能力较弱,感染后小鼠死亡率较低,对肺部菌群的扰动较小。【结论】虽然肺炎克雷伯菌是条件致病菌,但高剂量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2仍对健康小鼠肺部菌群造成显著影响;尽管菌株CRKP2具有多重耐药性,但与菌株KP2044相比对肺部菌群的扰动较小,因此推测KP菌株感染对肺部菌群的扰动程度可能与菌株毒力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试验旨在测定产后健康奶牛和罹患真胃左方变位(left displacement of the abomasum,LDA)奶牛粪便中微生物菌群的变化,以期探讨LDA发生与菌群的关联性,评估其对机体代谢的潜在影响。【方法】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10头健康奶牛(Health)、10头真胃左方变位奶牛(LDA)粪便中微生物16SrDNAV3–V4区序列,并对菌群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进行比较,分析其与LDA发生的相关性。【结果】多样性分析表明,Health组与LDA组奶牛的粪便中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组成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LDA奶牛粪便微生物具有较高的物种丰度和种群差异性。对门、科、属3个分类水平上最大丰度排名前10的物种进行分析发现,LDA奶牛疣微菌门、蓝菌门、变形菌门、梭杆菌门、拟杆菌科、p-2534-18B5菌科、艰难杆菌科、梭杆菌科、螺旋菌属、5-7N15菌属和梭杆菌属的丰度显著升高(P<0.05),而螺旋体门、TM7菌门、瘤胃球菌科、理研菌科、密螺旋体属的丰度显著下降(P<0.05)。功能预测分析表明,LDA奶牛碳水化合物代谢和脂质代谢通路相关功能基因显著上调,而遗传信息处理相关功能基因显著下调。【结论】本试验研究了健康奶牛和LDA奶牛粪便微生物的变化,为LDA的致病机理、早期诊断提供了理论依据与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9.
【背景】二氢杨梅素(dihydromyricetin, DMY)是一类存在于藤茶中的主要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等功能,其药用价值受到广泛关注,但其在生物体内的生物活性及肠道中的分解代谢机制尚不清楚。【目的】探究二氢杨梅素对抗生素应激下小鼠的血清抗氧化性和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方法】将小鼠分为对照组、抗生素组、抗生素+二氢杨梅素组,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的抗氧化指标,利用高通量测序分析组间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的差异,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qPCR)验证特定菌群组间的相对丰度差异。【结果】二氢杨梅素显著提高了抗生素应激小鼠血清中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aione peroxidase, GSH-PX)活性(P<0.05),显著降低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P<0.05),催化一氧化氮(nitric...  相似文献   

20.
初乳中的微生物在婴儿生长发育过程中具有多种有益作用。【目的】本研究分析了影响初乳微生物组成的多个因素,为后续探讨人初乳菌群的相关研究提供新思路。【方法】通过PacBio SMRT测序技术对37份采集自湖北恩施地区人初乳样本中细菌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测序,并结合公共数据库中已公布的来自内蒙古、海南、广西、河北、黑龙江和江苏等地区的62份人初乳中微生物组数据,探究不同地区人初乳中菌群组成与结构特点。【结果】99份人初乳样本共注释到345个属,937个种,其中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lactis)、Ralstoniainsidiosa、溶血孪生球菌(Gemella haemolysans)等是人初乳中的优势菌种。基于jaccard距离的主坐标分析(principal coordinate analysis, PCoA)显示,不同地区之间的人初乳菌群呈现显著分离趋势。同时比较影响初乳微生物组成因素的R2大小发现:地区>婴儿喂养方式>妊娠期健康状态>分娩方式>胎次。【结论】本研究通过比较多个因素对人初乳中细菌菌群的影响,发现不同地区是影响人初乳微生物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