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关于电离辐射对植物细胞的作用,已有许多报道。但多数的报道,都是观察射线对根尖细胞或花粉母细胞的分裂影响。射线对植物细胞的影响,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细胞分裂的抑制作用,二是对细胞及其组成的形态、结构的作用。 至于射线对植物胚胎发育的影响,迄今未见有专门的报道。Ken-chi Osone等(1970)曾探讨了水稻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胚胎,经X射线辐照后,在显微镜下所见到的分化前的细胞分化过程,较所推测的大多数细胞分化阶段要晚2—3天。 本试验观察的目的,查明水稻合子期植株经γ射线辐照后,导致当代结实率降低、秕粒率增  相似文献   

2.
60Co-γ射线辐照孤挺花诱变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不同剂量(5 Gy、10 Gy、15 Gy、20 Gy)60Co-γ射线辐照处理3年生孤挺花鳞茎,并设置对照组,对其成活率及幼苗性状进行田间观测。结果表明:成活率、叶长、叶宽随辐照剂量的增加呈递减趋势。运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方法对不同辐照剂量下的植株叶片做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在5 Gy剂量辐照下,过氧化物酶和酯酶的活性最强。  相似文献   

3.
用回归、相关和变量分析法,估算了水稻主要性状的遗传力,即粒重最高,株高和着粒密度次之。空壳率、实粒数、穗数、单株重等最低,r_2选择几乎无效。二九矮×团粒矮一般遗传相关高于表现型相关,其系数的正负号相同。同一性状的相关系数,因品种不同而异。二九矮×团粒矮的单株重与株高、穗数、粒数和百粒重有高度基因型相关,通过间接选择,可能选到好的个体或系统。  相似文献   

4.
60Coγ射线辐照花魔芋球茎的早期诱变效应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本试验开展了花魔芋早期诱变效应研究。通过^60Coγ射线辐照后的植株苗期发育观察和根尖细胞学检测分析,结果表明魔芋辐射诱变效应显著:辐照诱发核畸变和染色体畸变,且变异频率与剂量呈二次曲线关系;低剂量时对细胞分裂有刺激作用;辐照抑制芽体发育、苗期生长,抑制效应随剂量增加而加大,直至产生致死作用。依据花魔芋的辐射敏感性,建立了魔芋辐照诱变体系,以催芽球茎为诱变材料,诱变剂量范围为0Gy~50Gy,剂量率为1Gy/min,中等适宜剂量为7Gy~10Gy,致死剂量50Gy。  相似文献   

5.
60 Coγ射线辐照花魔芋诱变效应的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60Coγ射线辐照花魔芋的诱变效应进行了研究。从20项性状指标中提取出了3个诱变效应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96.3%。依据主成分对原性状的综合能力,进行了生物学意义分析,3个主成分可分别解释为农艺性状与细胞学效应因子、抗性与品质效应因子和酶活效应因子,并建立了主成分方程。结合育种实际,认为第2主成分较全面反映了育种目标,为期望诱变效应,是魔芋诱变育种的主要参考性状组合。各处理组的第1、2、3主成分值计算结果表明,7 Gy处理组的第2主成分最大,为8.34,远高于其它处理组,且第1、3主成分值适中,为最适宜的辐照剂量。  相似文献   

6.
60Coγ射线对广藿香的辐照诱变及再生植株的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60Coγ射线辐照对广藿香外植体离体再生的影响及再生植株的诱变效应.采用60Coγ射线辐照广藿香外植体,考察辐照对外植体离体再生的影响,并观察再生植株的形态变异;同时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分析诱变再生植株的变异情况.广藿香外植体的存活率和外植体再生芽的能力,随着辐照剂量的升高而降低;部分再生植株在形态上发生一些变化;RAPD分析表明,4个辐照剂量的外植体再生植株多态性频率分别为39.13%、36.37%、23.09%及33.33%.60Coγ射线辐射会造成外植体存活率和再生芽能力的下降,辐照外植体培养获得的再生植株,在表型性状及分子水平上出现了一定的分离,为将辐照诱变技术应用于广藿香育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60Coγ射线对杏鲍菇菌丝的诱变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60Coγ射线诱变杏鲍菇菌丝,在辐照剂量为1000Gy,剂量率为67.8Gy/h的条件下,经过拮抗试验和酯酶同功酶电泳验证,选育出一株杏鲍菇新菌株,诱变菌株与供试菌株比较,菌丝积累量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8.
蝴蝶兰60Coγ射线诱变育种研究(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蝴蝶兰组培原球茎或小苗为材料进行60Coγ射线诱变(剂量15Gy)处理,得到一系列诱变苗;对诱变苗分株扩繁(培养基配方为MS 6-BA5.0mg/L CM150ml/L 蔗糖2% 琼脂1%),扩繁后的诱变苗移到生根培养基(MS NAA0.5mg/L CM150ml/L 蔗糖2% 琼脂1%)上诱导生根,炼苗后移栽到含碎砖块和水草的小盆钵中,成活率90%。  相似文献   

9.
使用~(60)Coγ射线辐照诱变的方法处理出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PullulansAP92菌株的原生质体、菌丝体片段、分生孢子悬液,经初筛、复筛与对突变株的遗传稳定性研究,发现采用原生质体进行诱变,所获突变株的正突变率、单株产多糖的提高幅度、正突变株的产多糖遗传稳定性均明显高于菌丝体与分生孢子。比较出发菌株AP92与经原生质体诱变获得的正突变株A81的性能,有如下明显改善:产多糖能力从16.35g/L提高到29.69g/L,糖转化率从32.7%升到61.4%,残糖从13.269/L降到3.06g/L,而发酵周期则可缩短约24小时。结果证明,对原生质体进行~(60)Coγ射线诱变,是优化出芽短梗霉菌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r射线(Co~(60))处理对黄色短杆菌(Brevibacterium flavum)SW—32的影响。诱变得到突变株SW—49,经摇瓶发酵试验,其赖氨酸产酸率和糖酸转化率较出发菌株提高30.5%。研究结果表明:r射线作为诱变因子对提高赖氨酸产生菌产率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猪肉氨基酸分析的蛋白质水解条件,酸水解法可使猪肉蛋白质的主要氨基酸完全释出,并且在通常酸水解条件下是稳定的。苏氨酸和丝氨酸在酸水解条件下容易释出,但在此条件下稍微不稳定;胱氨酸和蛋氨酸则相当不稳定;缬氨酸和异亮氨酸对酸水解条件是稳定的,但需要水解72小时以上才能完全释出。已推导出苏氨酸、丝氨酸、缬氨酸和异亮氨酸的水解时间校正因子,使得能在同一个24小时的水解产物对主要氨基酸进行测定。测定了几个不同处理条件下的γ-辐辐射保藏鲜猪肉蛋白质水解液的氨基酸。研究了猪肉游离氨基酸的提取和测定。  相似文献   

12.
60Coγ射线辐射中国水仙的细胞学诱变效应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用60Coγ射线辐射中国水仙三年生鳞茎,首次研究了辐射后中国水仙鳞茎M1代形态损伤、剂量效应曲线、细胞学变化及其与形态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60Coγ射线抑制细胞分裂,降低细胞分裂指数,引起中国水仙的形态损伤,并诱发中国水仙染色体畸变和核畸变,畸变类型丰富。在染色体畸变中染色体桥的发生频率较高,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染色体断片率提高。细胞核畸变中,微核发生率最高。核畸变率、染色体畸变率与剂量间存在显著的线性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874、0.9829,线性方程表达式分别为Y=-0.085 1.0385X,Y=-9.6727 2.3697X。间期细胞微核率与分裂期染色体畸变率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前言 我国小麦辐射育种,自1958年以来,已有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等单位先后育成“新曙光一号”等三十多个品种,有的已大面积推广,在农业增产上起了积极作用。我校师生于1972年起,结合教学和生产,开展了小麦辐射育种工作,目的在于了解射线对作物的辐射效应,认识变异规律,选择有益突变,培育新品种。本文报道1972—1975年Co(60)-γ射线对小麦M_1、M_2、M_3代的辐射效应的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60Co辐照对水稻基因组DNA诱变的分子生物学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水稻品种农林8号及其60Co γ射线辐照突变体农林8号m为研究材料,选用360个10碱基寡核苷酸随机引物,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标记技术筛选出1个引物OPG18在农林8号和农林8号m之间表现出共显性的多态性.通过对该共显性标记的克隆和序列分析表明,突变体农林8号m与农林8号相比有29 bp DNA片段的缺失.研究结果为60Co γ射线辐照导致植物基因组DNA缺失提供了一个最直接明确的证据.  相似文献   

15.
水稻组织培养实践证明,其当代和后代,在株型、粒型、穗型、熟性等方面都产生许多变异,而且这种变异是能够遗传的;在辐射育种中,人们一般采用种子、幼苗或某些繁殖器官进行处理以诱导其变异,但也存在某些缺点,  相似文献   

16.
将对数期的钝顶节旋藻(Arthrospira platensis)(原名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A9菌株用超声波40 s预处理破碎成2个~4个细胞大小的片断,分别用不同剂量的紫外线(UV)和60Coγ射线处理,诱变后经3小时避光预培养分别接种于液体和固体培养基进行培养。固体培养时UV照射70 s和60Coγ照射3 500 Gy后无菌体存活,而在液体培养中高剂量处理的样品可以部分恢复生长。将诱变后的菌液分别加入20μg.mL-1的ρ-氟苯丙氨酸(-ρfluorophenylalan ine,FPA)和20μg.mL-1的刀豆氨酸(L-canavan ine su lphate,CS),放入光照培养箱中预培养3 d~4 d后涂于含相同浓度的氨基酸类似物FPA和CS平板,培养30 d后计算抗氨基酸类似物突变株的突变率。UV对A9菌株的完全致死剂量LD和存活率37%时的剂量D37值分别为70 s和22 s,LD/D37=3.18。A9菌株经UV诱变25 s时存活率为28.7%,抗FPA和抗CS突变率分别为2.31×10-3和1.50×10-3,最大诱变效应比(MME)分别为48.53和52.63。60Coγ射线对A9菌株的LD和D37值分别为3 500 Gy、1 250 Gy,LD/D37=2.8。60Coγ射线显著提高A9菌株的突变率,当诱变剂量为2 000 Gy、存活率为10.49%时A9菌株突变率最高,抗FPA和抗CS突变率分别为5.07×10-3和0.964×10-3,最大诱变效应比(MME)分别为241.43和74.15。60Coγ射线对钝顶节旋藻A9菌株的损伤比UV造成的损伤强烈(低的LD/D37值),比UV具有较大的诱变效应(高MME值)。采用两种诱变剂获得的抗FPA突变率都要高于抗CS突变率。通过诱变获得了大量的抗氨基酸类似物突变株,为遗传重组研究提供携带重要遗传标记的材料。  相似文献   

17.
李达模  岑明  吴福顺  贾凌辉 《遗传》1974,1(3):202-204
关于电离辐射对植物细胞的作用,已有许多报道。但多数的报道,都是观察射线对根尖细胞或花粉母细胞的分裂影响[1-9]。射线对植物细胞的影响,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细胞分裂的抑制作用,二是对细胞及其组成的形态,结构的作用。       至于射线对植物胚胎发育的影响,迄今未见有专门的报道。Ken-chi 0s- 等(1970)曾探讨了水稻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胫胎,经X射线辐照后,在显微镜下所见到的分化前的细胞分化过程,较所推测的大多数细胞分化阶段要晚2-3夭[10]      本试验观察的目的,查明水稻合子期植株经丫射线辐照后,导致当代结实率降低、批拉率增高,以及结实籽粒的M1成苗率很低的细胞胚胎学原因。  相似文献   

18.
实验结果表明,培养时期不同的细胞,对γ射线辐照敏感性不同,就分化而言,1,000 Rad处理不抑制细胞分化。培养3天时用3,000 Rad处理分化率仅28%,而同样剂量在9天时处理100%分化。在培养3、6天时用5,000 Rad辐照处理完全抑制细胞分化,而培养9、12天时部分抑制(分化率仅8—55%)。从幼苗生长状态而言,培养3天时处理出现的畸形苗较多,6,000 Rad处理的畸形苗更多,畸形苗都不易生根,难于移植。从诱变花器官变异的表现而论,培养12天时经1,000Radγ射线处理的变异植株花器官变异更明显,植株畸形,花冠淡绿色并有粉红色小点,雄蕊花丝短,花药位于柱头下位约花柱全长1/2处,故整株花朵不育。由此可见,以诱发花器官变异为目的,似乎不能简单地根据细胞存活力与分化率的大小来衡量,似乎在组织分化芽原基时比细胞处于脱分化阶段时处理更有利。另外观察到经γ射线诱发的变异植株,其叶片的分化能力有抗辐射效应。  相似文献   

19.
亲体生殖细胞受照射,导致子一代在早期胚胎死亡,谓之辐射诱发的显性致死效应。已经知道。显性致死主要是由于染色体断裂伴随而发生的无着丝点和双着丝点染色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丢失,致使基因平衡破坏所造成的胚胎死亡。显性致死率是生殖细胞发生不能存活性的染色体重组频率的指标;同时,显性致死反应了遗传损伤的直接后果(子  相似文献   

20.
^60Coγ射线对不同细胞形态出芽短梗霉的辐射诱变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卫旗  杨志坚 《菌物系统》1998,17(3):269-273
使用^60Coγ射线辐照诱变的方法处理出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pullulansAP92菌株的原生质体,菌丝体片段,分生孢子悬液,经初筛,复筛与对突变株的遗传稳定性研究,发现采用原生质体进行诱变,所获突变株的正突变率,单株产多糖的提高幅度,正突变株的产多糖遗传稳定性均明显高于菌丝体与分生孢子,比较出发菌株AP92与经原生质体诱变获得的正突变株A81的性能,有如下明显改善,产多糖能力从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