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任如意 《植物学报》2017,52(6):783-787
利用发根农杆菌A4和R1601感染北玄参(Scrophularia buergeriana)叶片外植体,诱导产生毛状根,产生的毛状根可在无激素的液体和固体MS培养基上快速生长。rol B基因的PCR检测表明,Ri质粒中的T-DNA片段整合到了北玄参毛状根的基因组中。毛状根在附加0.5 mg·L–1 6-BA及0.1 mg·L–1 NAA的MS固体培养基上形成绿色愈伤组织,之后形成不定芽,并获得再生植株;毛状根在附加0.5 mg·L–1 6-BA及0.02 mg·L–1 NAA的MS固体培养基上培养约15–20天可直接形成不定芽,且不定芽的诱导率达85%。  相似文献   

2.
施和平 《植物学报》2016,51(3):363-368
建立了五寸石竹(Dianthus chinensis)毛状根诱导及其植株再生体系。用含野生农杆碱型Ri质粒的发根农杆菌(Agrobacterium rhizogenes)15834感染五寸石竹叶片外植体10天后,从其形态学下端产生白色不定根;30天后,叶片外植体的生根率为95%;所产生的毛状根能在无外源生长调节剂的固体和液体MS培养基上快速自主生长。遗传转化鉴定结果表明,发根农杆菌Ri质粒的生根基因(rol)已在毛状根基因组中整合并表达。五寸石竹毛状根的根段在成分为MS+2.0 mg·L~(–1)6-BA+0.2 mg·L~(–1) NAA的培养基中培养15天后产生浅绿色疏松愈伤组织;将愈伤组织转入成分为MS+1.0 mg·L~(–1) 6-BA+0.02 mg·L~(–1) NAA的培养基中培养30天后逐渐形成不定芽。盆栽的五寸石竹毛状根再生植株与非转化植株(对照)相比节间缩短,开花期提前18天。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烟草的烟碱含量,采用发根农杆菌遗传转化和人工染色体加倍技术,进行了烟草毛状根及其多倍体诱导、植株再生及其烟碱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发根农杆菌ATCC15834感染烟草叶片外植体8 d后产生白色毛状根,15 d后所有叶片外植体产生毛状根。毛状根能在无外源激素的MS固体和液体培养基上自主生长。PCR扩增结果显示发根农杆菌Ri质粒的rol B和rol C基因以及冠瘿碱合成酶基因已在烟草毛状根基因组中整合并得到表达。烟草毛状根多倍体诱导的最适条件为0.1%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36 h,其多倍体诱导率为64.71%。经秋水仙素加倍的烟草毛状根多倍体植株再生的最适宜培养基为MS+6-BA 2.0 mg/L+NAA0.2 mg/L。与对照(二倍体非转化植株)相比,烟草二倍体毛状根再生植株的顶端优势减弱,腋芽增多,叶片变窄;而烟草毛状根多倍体再生植株茎更粗,节间变短,叶色更深,叶片的宽度和厚度均较对照明显增大。根尖细胞染色体压片观察证实,所获得的烟草毛状根多倍体再生植株为四倍体,其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约为4n=96。盆栽实验表明,烟草二倍体毛状根植株和多倍体毛状根再生植株比对照植株延迟约21 d开花。GC-MS检测表明,烟草毛状根多倍体再生植株的烟碱含量比对照及二倍体毛状根再生植株显著提高,分别约为对照及二倍体毛状根再生植株的6.90倍和4.57倍。  相似文献   

4.
发根农杆菌转化大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发根农杆菌感染大豆不同外植体,在成熟胚靠近子叶节部位诱导产生毛状根。经冠瘿碱检测表明,毛状根及由此产生的愈伤组织均有甘露碱存在,说明Ri质粒的T-DNA已整合到大豆的转化根及愈伤组织中。转化根再生实验表明,在含NAA和IAA8mg/L的MS培养基上得到不定根的分化,MS和B_3培养基及6%蔗糖对转化丛生芽的诱导有利。转化的丛生芽在MS基本培养基上进一步长成小植株。  相似文献   

5.
玉竹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竹[Polygonatum odoratum (Mill.) Druce]根状茎、叶片和茎段为外植体,于附加不同激素配比的MS培养基中诱导愈伤组织、不定芽和不定根,探讨增殖培养和植株再生的条件.结果表明,叶片和茎段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和芽的分化率很低;而根状茎外植体易于培养,有较高的诱导率和增殖倍数,其愈伤组织、不定芽和不定根的诱导率分别可达87%、90%和99%以上.适宜根状茎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的培养基为MS+1.0 mg/L 6-BA+0.5 mg/L NAA,有利于增殖和丛生芽分化的培养基为MS+2.0 mg/L 6-BA+0.5 mg/L IBA和MS+3.0 mg/L 6-BA+0.1 mg/L NAA,而1/2MS+3.0~5.0 mg/L NAA适宜诱导试管苗生根培养.试管苗的移栽成活率可达85%以上.  相似文献   

6.
以睡菜的幼嫩茎段为外植体,接种到附加不同浓度激素配比(6-BA/NAA)的MS培养基,诱导睡菜愈伤组织、芽及根的生长。研究发现,外植体在1.0mg/L 6-BA+0.1mg/L NAA+MS的培养基上培养10d,可观察到浅绿色的愈伤组织。愈伤组织转接到4.0mg/L 6-BA+0.3mg/L NAA+MS培养基上2周左右可生成芽。对带芽的愈伤组织再进行诱导生根进而形成完整再生植株,最适根诱导培养基为0.3mg/L 6-BA+1.0mg/L NAA+MS培养基。该实验采用植物离体快繁技术成功建立了睡菜再生体系,为睡菜种苗规模化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7.
滇黄芩毛状根的诱导及其黄芩苷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发根农杆菌A grobacterizum rhizogenes1.2556感染滇黄芩再生苗的茎段和叶片,建立了毛状根培养及其植株再生体系。毛状根可直接从受伤的茎、叶外植体表面产生,在无外源激素的MS固体和液体培养基上自主生长,表现出典型的发根特征。毛状根茎段的诱导率较叶片高,最高可达到14.44%;经rolB基因PCR分析和甘露碱纸电泳检测,证明Ri质粒T-DNA已整合到滇黄芩基因组中并表达;毛状根在附加6-BA2mg/L和NAA0.2mg/L的MS固体培养基上直接诱导不定芽,并在MS培养基上生根,形成再生植株。获得的毛状根系经MS液体培养基培养30d后通过HPLC都能检测到黄芩苷,其中1个转化系黄芩苷含量为2.59%,是药材黄芩的0.20倍,而从3年单位时间黄芩苷生成量计算,毛状根是药材黄芩的7.18倍。本研究建立的毛状根培养体系,将对滇黄芩转基因技术的完善和利用毛状根生产黄芩苷的生物转化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8.
商陆毛状根的诱导、培养及其扼甙的产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发根农杆菌(Agrobacterium rhizogenes)R1601感染商陆叶片外植体1周后,在其切口处产生毛状根,20d后产生毛状根的外植体比例达70%,毛状根可直接从叶片外植体叶脉处或从叶脉处产生的愈伤组织上产生,毛状根能在无激素的MS培养基上自主生长,其呼吸速率比对照根提高85.6%,冠瘿碱检测和PCR扩增结果表明,发根农杆菌RiT-DNA的冠瘿碱合成酶基因及其Ri质粒的rol基因均已在商陆毛状根基因组中得到表达。毛状根中总皂甙含量约为自然根的1.54倍,但其多糖含量则仅为非转化根的70%。  相似文献   

9.
木本曼陀罗毛状根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了木本曼陀罗(Datura arborea L.)毛状根的植株再生体系并对再生植株进行了初步检测.采用"一步法"诱导不定芽的适宜培养基为MS 6-BA 2.0 mg L-1 NAA 0.2 mg L-1;采用"两步法"诱导不定芽时,先在MS 6-BA 4.0 mg L-1 KT 0.5 mgL-1 2.4-D 0.5 mg L-1.上诱导愈伤组织,然后在MS 6-BA 4.0 mg L-1 NAA 0.2 mgL-1上诱导愈伤组织分化不定芽.诱导不定芽的最适宜生根培养基为1/2MS IBA 0.1 mgL-1.用PCR技术从再生植株叶片中得到了rolB、rolC目的基因片段.HPLC检测结果表明毛状根再生植株中莨菪烷类生物碱(Tropme alkaloids,TA)的含量较野生植株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金线莲外植体筛选及愈伤组织诱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金线莲茎段、叶片、茎片、不定芽为试材,分别在添加6-BA、ZT、NAA、KT 5个不同处理的MS及1/2MS培养基上培养,诱导愈伤组织。结果表明,以茎段、茎片、不定芽为外植体,在MS + 6-BA 2.0 mg/L + NAA0.5 mg/L、MS + NAA 2.0 mg/L + KT 0.1 mg/L和MS + 6-BA 2.0 mg/L + NAA 0.5 mg/L + ZT 0.2 mg/L培养基中培养,均能成功诱导愈伤组织。不定芽为诱导愈伤组织最佳外植体,最佳培养基为MS + 6-BA 2.0 mg/L + NAA 0.5 mg/L + KT 0.2 mg/L。  相似文献   

11.
唐古特大黄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选用唐古特大黄(Rheum tunguticum Maxim.ex Regel.)种了萌发的无菌苗及无菌苗子叶、下胚轴、胚根和幼根作为材料,研究唐古特大黄不同外植体的离体培养技术。结果表明,唐古特大黄的无菌苗和无菌苗子叶、下胚轴、胚根和幼根都可以作为离体培养的良好外植体。唐古特大黄的最适分化培养基足:B5 NAA0.1mg/L 6-BA3mg/L;最适乍根培养素是:1/2MS NAA1mg/L 3%蔗糖或1/2MS NAA0.5mg/L 3%蔗糖;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是:MS 2,1-D 1mg/L NAA1mg/L 6BA1mg/L。  相似文献   

12.
小桐子的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以小桐子(Jatropha curcas)的胚芽、子叶、下胚轴、叶柄、叶片和茎段作为外植体,用不同浓度的6-苄基腺嘌呤(6-BA)和α-萘乙酸(NAA)对其进行愈伤组织的诱导和植株再生的研究。结果表明:在MS培养基中加入5.0mg/L6-BA和1.0mg/LNAA对愈伤组织的诱导效果最好;加入5.0mg/L6-BA和0.1mg/LNAA对不定芽的诱导最为有效,加入0.1mg/L6-BA和1.0mg/LNAA有利于芽的生长;加入1.0mg/LNAA的1/2MS培养基对生根最为有利。  相似文献   

13.
药用植物红芽大戟的组织培养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陈芳清  丘安机  徐祥浩   《广西植物》1997,17(2):149-151
针对药用植物红芽大戟结实率和种子萌发率较低的情况,探讨了利用组织培养方法解决生产中繁殖的问题。结果表明,在茎、叶和芽3种外植体中,芽的出愈率最高,愈伤组织褐化率低,生长最好,且易被诱导出不定芽,是较理想的快速繁殖材料;而茎和叶的愈伤组织褐化率高,难以诱导出不定芽。较适宜的诱导愈伤组织的激素组合是6-BA2.0mg/L+NAA0.4mg/L,诱导不定芽的适宜激素组合是6-BA5.0mg/L+NAA0.05mg/L,根的诱导则在1/2MS+NAA0.2+庶糖1.5%+琼脂0.8%培养基上进行  相似文献   

14.
李国平  黄群策  秦广雍 《广西植物》2005,25(5):455-458,i0001
以白花蛇舌草叶片为材料,建立了白花蛇舌草叶片高效不定芽发生、植株再生体系。研究了不同激素及其组合对外植体不定芽发生的效应。结果显示,在MS基本培养基中单纯添加6BA,当6BA浓度为0.1mg/L和0.5mg/L时,不能诱导离体叶片发生不定芽,6BA浓度在1.0~5.0mg/L范围内,诱导率随BA浓度升高而增加,适宜浓度为3.0mg/L;当6BA与NAA配合使用时,其诱导率随着培养基中6BA与NAA的相对比值的提高而提高;以MS+BA3mg/L+NAA0.01mg/L作为继代培养基,建立起白花蛇舌草高效、稳定的试管无性系,为白花蛇舌草遗传转化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大花萱草不同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选取4个萱草品种(H.hybrida Stella D'Oro,H.hybrida pink Charm,H.hybrida Bayley Hay,H.hybrida Frans Hal)进行不同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的研究.接种萱草叶片、根段、茎尖和子房花药几种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发现:茎尖诱导愈伤组织的效果最好;叶片取材方便但是诱导率相对较低;根段较难诱导愈伤组织;子房和花药受取材时间限制且污染率较高,但是愈伤组织诱导率较叶片和根段高.激素的筛选试验表明,MS+2mg/L 6-BA+0.2 mg/L NAA对愈伤组织诱导效果良好.对不同萱草品种的相同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实验,发现其诱导效率也不同:萱草品种H.hybrida Stella D'Oro生长愈伤组织数量最多,80%以上的茎尖诱导出愈伤组织并再生出芽;H.hybrida Pink Charm在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上,约50%的无菌苗获得愈伤组织;H.hybrida Bayley Hay在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上,经过1个月的诱导,即可产生愈伤组织,其诱导成功率为30%~40%;H.hybrida Frans Hal诱导产生愈伤组织的频率较低,为20%~30%.  相似文献   

16.
猕猴桃高频直接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建立猕猴桃高频再生体系,以MS为基本培养基,猕猴桃(Actinidia deliciosaQinmei)茎及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了2,4-D、6-BA和NAA在美味猕猴桃愈伤组织形成及分化过程中的作用。方差分析结果表明,6-BA能够显著促进愈伤组织形成,6-BA和NAA可以显著促进愈伤组织形成和分化,而2,4-D抑制愈伤组织形成。附加2.0 mg/L 6-BA、1.0 mg/L NAA和600 mg/L水解酪蛋白的MS培养基是茎段培养的最佳培养基,在该培养基上,以再生的无菌苗为起始材料,一个月时叶圆盘的直接再生频率达到100%,平均每个叶圆盘产生9.33个芽,其中23.21%芽高度超过0.5 cm。  相似文献   

17.
药用植物栝楼的组织培养及其表达蛋白的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栝楼的快速繁殖、愈伤组织的诱导与再分化,以及不同培养体系中天花粉蛋白的表达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栝楼茎切段的腋芽和顶芽在MS+0.5、1.0mg/L 6-BA培养基上可以快速繁殖;组织培养苗的叶片切块在MS+4.0mg/L 6-BA +0.2mg/L IAA的培养基上可形成愈伤组织,该愈伤组织在30d后再分化为绿苗,绿苗分化率为0.25苗/外植体;绿苗转移至MS+0.1mg/L NAA的培养基可100%生根;生根苗移栽至土壤中100%成活;移栽成活的栝楼在30d后长出小块根,并检测到天花粉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以花生品种‘粤油7号’6~8 d龄幼叶为外植体进行植株再生研究。结果表明,外植体在MS+0.6 mg/L NAA+8 mg/L 6-BA+1 mg/L AgNO3+3 mg/L Gln培养基上,诱导不定芽效果好,经两次继代培养出芽率达81.03%,每个外植体平均出芽数达5.79个。经伸长培养基MS+2 mg/L 6-BA+4 mg/L GA3培养,不定芽伸长长度达1.0~2.0 cm。试管苗在培养基1/2 MS+0.5 mg/L NAA+3 mg/L IBA上生根率达86.15%,不定根粗而长,有侧根,移栽成活率达90%,结实率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