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是人类可从自然环境中获得的用以生活和生产的各种物质。自然资源种类很多,包括大气、水、土壤、土地、森林、草原、动物、植物、微生物、矿物等。根据其属性,可分为四类:(1)水资源;(2)生物资源;(3)土地资源;(4)矿物资源。也有人将自然资源分为两类:(1)可更新资源(如水、土壤、生物);(2)不可更新资源(如煤、石油)。自然资源的保护以及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区域生态用地的概念及分类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3  
邓红兵  陈春娣  刘昕  吴钢 《生态学报》2009,29(3):1519-1524
随着自然资源持续利用的思想、理论逐步深入和发展,生态用地分类及规划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成为土地资源利用研究和生态建设工作的重点.总结了国内外生态用地的研究进展,在土地生态系统服务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用地指的是区域或城镇土地中以提供生态系统服务为主的土地利用类型,可将区域土地分为"生态用地"、"生产用地"和"生活用地"三大类型,生态用地按照不同生态系统服务分为自然用地、保护区用地、休养与休闲用地和废弃与纳污用地4个二级类型,进一步分为20个三级类型.生态用地的分类可为建立合理的土地利用生态分类体系和区划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是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着重分析了广东省佛山市土地利用现状特点及存在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与建议。农业用地应采取用地与养地相结合,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努力提高单产水平,优化农业用地结构,建设农业生产基地,发展外向型农业,因地制宜地开发未利用土地资源;对非农用地要做好建设用地需求预测工作,统筹规划,城镇用地内函与外延并重;合理调整农业和非农业用地结构;加大土地资源管理的力度,明晰土地产权,完善土地管理制度等。  相似文献   

4.
朱兆泉 《人与生物圈》1996,(1):30-31,35
生物圈保护区是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的地区,也是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为了保护自然资源,当地群众在利用资源、发展经济方面受到了一些限制。由于自然和历史的原因,保护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群众受教育程度低,找不到更多增加收入的门路,他们在生产生活中给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造成了很大压力,协调好自然保护与群众生产生活的矛盾,在保护自然景观的前提下使当地群众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尽快富裕起来,是保护区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5.
发展狩猎事业的重大意义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广义的农业包括植物生产和动物生产两大方面。在动物生产中,除畜牧业、渔业、养蚕业和昆虫资源等以外,狩猎业也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正如1963年中央召开的农业科技会议上指出的:“要全面发展我国农业生产,不仅要大大发展植物生产,同时也要大大发展动物生产”。在动物生产中,只有把狩猎业也看为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才能更全面和更充分合理地利用我国的全部生物资源,使其为农业、为整个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狩猎业的经营利用对象是野生经济兽类、鸟类和两栖、爬行类。大家知道,我国这类动物资源非常丰富,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其中不仅有一般的经济动物,还有许多珍贵稀有的特产种类。如果我们能将这项资源科学地经营管理起来,按照社会主义原则合理利用,我国狩猎事业一定能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目  相似文献   

6.
从生态学的观点看城乡发展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城乡发展的意义,提出了城乡发展中所面临的人口、环境和资源等三大问题.为使城乡发展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必须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使得城乡生态系统的收支、结构和功能保持平衡,真正把城乡建成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产发展和生活舒适的场所.  相似文献   

7.
靳相木  柳乾坤 《生态学报》2017,37(9):2982-2993
生态足迹模型是土地承载力评价的重要方法。通过将Niccolucci三维生态足迹模型中足迹深度的取值范围从大于等于1扩展到大于等于0,将生态盈余状态的分析纳入一个统一的三维模型框架,实现了自然资源消费对资源流量和资源存量占用程度在核算上的统一。以温州市为例,运用扩展后的三维模型计算了2000—2012年间温州市的生态足迹、足迹深度、生态赤字(盈余)。在此基础上,引入粮食压力指数、水资源压力指数、碳汇压力指数、建设压力指数和土地综合负担指数等土地承载力评价指数,判断当前市域土地是否处于超载状态,以及超载程度。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2年间,温州市人均生态足迹从整体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人均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基本保持不变,生态赤字严重且逐年上升,温州市土地承担着巨大压力;2000—2012年间温州市足迹深度在4—6之间,自然资源流量远远不能满足自然资源需求,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存量来支撑当前的发展和消费;温州市粮食压力指数、水资源压力指数、碳汇压力指数、土地综合压力指数均大于1,耕地、水域、林地均处于超载状态,且自2000年以来,温州市土地所承载的自然资源消费压力是其承载能力的4倍以上。  相似文献   

8.
我国广大农村都面临着人口多土地少的矛盾 ,在靠山吃山传统习惯的影响下 ,执行禁止采伐天然森林的国家政策也面临着很多困难。傣族是西双版纳较早的土著民族 ,有一套利用自然资源的传统 ,把森林看得很重要 ,人则被放在次要的位置 ,即 :森林 水 农田 粮食 人[1,7] 。位于勐腊坝子东面的山区有一个叫曼旦的傣族村寨 ,由于 1980年兴建大型水库淹没水田和建立自然保护区给村民生产和生活带来了不少困难。但是 ,该村没有因此而贫困下来 ,反而在附近村寨中经济发展得最好。通过调查 ,发现了曼旦村利用自然资源的优良 ,发表此文 ,以期为村寨资源利…  相似文献   

9.
廖金凤 《生态科学》2000,19(1):70-73
广东省人口众多 ,人均土地资源较少 ,后备土地资源紧缺 ,全省后备土地资源约10 0万hm2 ,其中荒山 6 3 52万hm2 ,沿海滩涂 2 0 5万hm2 ,荒地 12万hm2 。开发利用这些土地资源对农、林、牧、渔、盐、旅游等各业的发展和充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有重要作用。开发利用要针对各类后备土地资源的障碍因子 ,因地制宜 ,统一规划 ,先易后难 ;要制定有关政策法规 ,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开发利用要与治理保护相结合 ,使资源可持续利用 ,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土壤质量与土壤质量指标及其评价   总被引:105,自引:3,他引:105  
土壤作为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可以为人类生产食物和纤维,并维持地球生态系统.土壤也是植物生长的媒介、水、热和化合物的源、水分的过滤器和废物分解的生物介质.土壤与水、气和植物互作并抑制环境的波动.土壤可以调节很多控制水气质量和促进植物生长的生态过程.土壤质量概念的引入使我们更全面地理解土壤,也有助于合理地使用和分配劳力、能源、财政和其它投入.土壤质量也提供了一个通用的概念使得专业人员、生产者和公众明白土壤的重要性.此外,它也是一个评价管理措施和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影响的评价工具.土壤质量由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组成,MDS已被科学家们提出用于土壤质量评价.国际上比较常用的评价方法主要有多变量指标克立格法、土壤质量动力学方法、土壤质量综合评分法和土壤相对质量法.人类对土地不和谐地利用和管理可以导致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发生改变和加快土壤性质变化的速度,当前世界各地土壤退化相当严重,已日益威胁到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资源.在探讨相关概念的基础上综述了近年来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理化质量和生物质量的影响进展,以引起国内外学者对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质量影响研究的重视,从而为探讨土地利用对土壤质量影响的机理和规律以及退化土地的恢复和区域土地资源管理以及土地的持续利提供理论依据.土壤质量未来的研究应该集中在土壤质量指标与评价方法;土壤质量变化的发生条件、过程、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与时空规律性;尺度问题的研究;土壤质量保持与提高的途径及其关键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1.
王旭熙  彭立  苏春江  徐定德  陈田田 《生态学报》2016,36(12):3646-3654
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开发是缓解人地矛盾、优化土地配置的有效途径。以四川省泸县为例,首先界定了低丘缓坡土地资源的范围,提取低丘缓坡土地资源面积共计331.71km~2。然后基于Arc GIS空间分析模块,以生态用地保护为目的,选取土地覆盖类型与地形坡度为阻力因子,应用最小累计阻力模型建立泸县景观生态安全格局。通过与泸县低丘缓坡土地资源现状的叠加分析,对位于不同景观安全水平的低丘缓坡土地资源进行分类,将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分为优先开发型、适度开发型、限制开发型、禁止开发型4种类型,其面积分别为108.72、97.03、68.36、57.60km~2,并分析各类型特征,提出了相应的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旨在为研究区生态安全策略以及低丘缓坡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等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2.
区域生态安全对协调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关系、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兰西城市群作为典型地区,将形态空间格局分析(MPSA)应用到土地利用功能优化配置研究中,通过构建MSPA-GMOP-PLUS耦合模型,将生态安全纳入城市群土地利用功能和空间结构优化中,为区域布局优化提供了新思路。结果表明:(1)生态源地对区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2020年兰西城市群共有20个生态源地,生态核心总面积为43355.5 km2。此外,在土地利用功能分区中,生态保护区面积占比仍为最大(30.7%),生态边缘区面积也占19.2%,为生态保护提供了缓冲地带。(2)基于MSPA的仿真模拟可以限制城市群不平衡的发展趋势,优于传统土地利用规划模式。新模式下的生产、生活、生态用地占比分别由传统模式的30.17%、11.25%、55.58%优化至31.92%、10.70%和57.38%。优化结果不仅保证了优质生产空间的稳定性,而且有效确保了生态空间的可持续性。此外,不同开发情景的下土地利用布局结果,可以作为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和制定土地利用空间规划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基于CLUE-S模型的不同情景下区域土地利用布局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许小亮  李鑫  肖长江  欧名豪 《生态学报》2016,36(17):5401-5410
土地利用规划要求把土地资源最终配置在空间上,而现有文献更多是对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很少对全局土地利用布局优化,鉴于此,为减轻土地利用规划的多目标冲突,同时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释放空间效应,对不同情景下的土地利用布局优化进行研究。用非线性优化模型中的理想点法求取了不同情景下最优土地利用结构,用Logistic回归提取了不同用地的优化布局规则,以不同情景下的土地优化结构为数量约束,借助CLUE-S模型的全局配置能力对各情景下的用地布局作优化,并以扬州市为实例进行阐述。结果表明:(1)优先发展经济情景下,2025年扬州土地利用经济产值是10.4×10~7万元,优先保护生态情景下,目标年生态服务价值是9.7×10~5万元,保障公众福利情景下,公众福利大小是351271 hm~2;(2)经济增长目标对土地利用结构的情景变化最为敏感,而公众福利目标的敏感性最小;(3)与基期年比,发展经济与保育生态情景下的土地优化布局变化最大,前者主要是市区城镇工矿用地向东部及西北扩张,后者则是在西南丘陵及南部长江岸边配置了大量园地、林地。提出的不同情景下土地利用布局的优化方法可为土地利用规划及生态规划提供有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东北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生态安全模式案例研究   总被引:33,自引:3,他引:30  
尽管目前学术界对生态安全尚无统一的定义和权威的度量方法、指标 ,生态安全却是任何一个区域进行资源开发必须遵循的可持续发展准则[7] 。关注土地利用过程中出现的生态问题 ,研究扰动敏感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 ,加强脆弱类型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生态安全的调控 ,成为国内外关于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一个重要趋势。东北农牧交错带位于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东部三北交接农牧交错区[2 ] ,土地利用上具有农牧交错、时农时牧的特点。因其生态环境组成结构相对不稳定 ,对于干扰因素反应敏感且易发生不利用于人类利用的变化 ,以致在土地利用过…  相似文献   

15.
基于PSR模型的耕地生态安全物元分析评价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张锐  郑华伟  刘友兆 《生态学报》2013,33(16):5090-5100
耕地生态安全评价是改善农田生态系统安全状况、促进耕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基础。针对多数综合评价研究中存在信息屏蔽和主观性的问题,在界定耕地生态安全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物元分析方法和改进的熵值法对我国耕地生态安全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1996-2010年我国耕地生态安全水平不断提高,安全等级经历了"临界安全-较安全"的演变历程,但2010年"较安全"等级关联度很弱;(2)单位耕地化肥负荷、人均耕地面积、单位耕地农药负荷、土地垦殖率、水土流失程度等是耕地生态安全等级提升的关键制约因素。为了促进耕地生态安全等级不断提升,需要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土地利用监督管理,降低经济增长对土地资源的过度消耗;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合理施用农药、化肥;积极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加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有效控制水土流失程度。基于PSR模型的评价指标体系能更准确地反映农田生态系统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物元分析方法可以揭示单个评价指标的分异信息和综合评价结果的中间信息、挖掘耕地生态安全存在的具体问题,适合用于耕地生态安全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旅游生态安全约束下张家界市土地利用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东国  熊鹏  方世敏 《生态学报》2018,38(16):5904-5913
土地利用多以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最大化为目标进行数量结构优化,很少对旅游生态安全约束下的土地利用进行空间结构优化,鉴于此,为提高旅游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和改善生态环境,在旅游生态安全约束下,不仅对土地利用数量结构进行优化,而且实现了土地利用空间结构优化。以典型旅游城市张家界为例,构建旅游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灰色线性规划法中的Lingo模型求取旅游生态安全约束下的最优土地利用结构,并根据分布规则把优化后的数量结构配置在空间上,借助CLUE-S模型进行土地利用空间优化。结果表明:(1)2015年旅游生态安全综合指数为0.7394,旅游环境状况和旅游人文社会响应的安全度均比旅游资源环境压力低。(2)在数量结构优化下,林地、水域、建设用地面积增幅明显,耕地、草地和未利用地的面积有所减少,2025年旅游生态安全综合指数为0.8196,比2015年提高了0.0802,处于安全的状态。(3)在空间结构优化下,林地主要分布在桑植县和慈利县的山地丘陵区、武陵源区以及永定区南部;建设用地主要集中在慈利县、桑植县及永定区城区;草地主要位于桑植县和慈利县的山区以及武陵源区;耕地主要分布在慈利县和永定区的平原和丘陵地区;未利用地零星分布在慈利县、桑植县及永定区。研究结果可为张家界市土地资源永续利用和旅游生态安全建设提供规划指导和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17.
考虑滑坡敏感性的天津市蓟州区生态网络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镇水平不断提高,人口数量不断增加,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频发,天津市蓟州区的景观孤岛化和破碎化现象日益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价值和生态服务功能降低。以天津市蓟州区为研究区,从自然资源、气候调节、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考虑,选取生态源地;选取坡度、地形起伏度、坡向等滑坡孕灾环境因子,基于信息量模型,在定量分析滑坡与各孕灾环境因子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地图代数计算滑坡敏感性指数,并用于修正由土地利用类型赋值得到的生态基本阻力面,基于最小费用模型提取研究区生态廊道,进而构建天津市蓟州区生态网络。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滑坡的空间分布主要受坡度、高程、地形起伏度以及岩土类型等因素的控制;经验证基于信息量模型计算得到的滑坡敏感性指数对研究区内的滑坡具有较强的诊断能力;基于最小费用模型,提取生态廊道23条,总长度约为129 km。通过对比分析,提取的生态廊道基本上避开了滑坡灾害的高敏感性区域,能够有效地将生态源地进行连接;生态廊道在蓟州区的空间分布存在显著的差异,主要分布在蓟州区的北部山区,生态廊道的密度较高,在蓟州区的中部和南部地区,生态廊道的分布非常稀疏。研究成果将为天津市蓟州区生态网络的优化、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贵阳市为例,利用ArcGIS 9.3成本分析得出城镇空间扩展的阻力值,建立“建设用地为源+生态刚性约束+生态功能型阻力要素”的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应用模式,动态模拟贵阳2010年城市空间扩展的生态阻力,并将其进行生态适宜性分区,分析了2014年新增加城市建设用地与生态适宜性的冲突,根据城市扩展土地空间配置与冲突格局,找出城市空间扩展现状不合理之处.结果表明: 2010—2014年间,生态适宜性分区与研究区城市扩展方向基本吻合,但新增城市建设用地生态冲突比较严重.在新增的城市建设用地中,生态冲突区面积占58.2%,其中,生态调控区占35.4%、限制开发区占13.9%、禁止开发区占8.9%.生态用地冲突加剧会引起生态服务功能及生态安全下降,提出以保留生态用地为目的的城市空间拓展优化路径,为贵阳土地空间格局优化、保障生态安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9.
鄂尔多斯市土地利用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16  
蒙吉军  朱利凯  杨倩  毛熙彦 《生态学报》2012,32(21):6755-6766
合理构建区域土地利用生态安全格局来实施管理对策和改善区域生态安全水平,已经成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的新需求。以位于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区的鄂尔多斯市为研究区,基于自然地理数据、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土地利用/覆被数据等,借助多目标优化模型和GIS空间分析技术,构建了鄂尔多斯市土地利用生态安全格局,结果表明:(1)不适宜性耕地所占比重较大,林地和草地分布比较合理,适宜的未利用地面积所占比重较大,后备土地资源丰富;(2)多目标优化结果显示,耕地、林地、水域和建设用地面积呈现增加的趋势;草地面积基本保持不变;未利用地面积大幅度下降;(3)土地利用生态安全格局显示,耕地面积增加,主要分布在水分条件较好的河流、湖泊和水库等的周边地区以及城镇和乡村居民点周围;林地面积大幅度增加,主要分布在达拉特旗北部和准格尔旗东部;草地略有增加,广泛分布于库布齐沙漠和毛乌素沙地以外的地区;建设用地增加面积主要来自于重点发展城镇的扩展和规划的重点矿产资源开采区;未利用地大幅度减少,主要集中在杭锦旗境内的库布齐沙漠以及乌审旗和鄂托克旗境内的毛乌素沙地。研究结果对鄂尔多斯市土地资源管理和生态安全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城市生态红线划定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红线划定是保护生态安全,协调城市建设、基本农田保护和生态保护之间矛盾的重要方法。目前,有关生态红线的划定方法多基于生态适宜性评价,忽视对土地利用变化的探究,缺少与城市建设发展相互协调,导致生态用地经常被占用,生态红线保护效果不好。在综合分析生态用地历史变化过程和生态适宜性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城市生态红线划定方法,并以鄂州市为研究区验证了模型划定的效果。划定结果表明,该方法符合鄂州市城市发展的趋势和生态用地空间分布特性,既有利于稳定且生态服务价值高的区域划入红线,又保证了生态红线空间的落地实施。与传统生态评价方法相比,贝叶斯网络模型划定方法的实效性更强,可以为城市生态红线划定方法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