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前言有关我国箭鞘类化石,仅杨遵仪、吴顺宝(1964),尹集祥(1974)描述过西藏南部晚侏罗—早白垩世的部分材料.近年来,陈挺恩对我国石炭-二叠纪以及中生代箭石进行搜集和整理,发现我国的箭鞘类化石,在时间和空间分布均不亚于欧、美各国.特别是1979年夏,湖北省区调队杨少铭、熊忠德等,在湖北建始县上二叠统大隆组采得保存极佳的高级箭鞘类.这些标本不仅在我国,而且在世界上亦属首见.过去,人们普遍认为高级箭鞘类均产自侏罗—白垩纪地层,很多人称之为"真正的箭石"(True Belemnoids)(Gordon, 1966, Jeletzky, 1965, 1966).它们的鞘多呈流线型(箭头状、矛状、弹头状),表面光滑,常具腹沟、背沟或侧线;鞘质  相似文献   

2.
前言我国已报道的箭鞘类化石产地,主要集中在西藏南部和昌都地区。1978年,作者在四川龙门山北段的晚三叠世海相地层,首次发现箭鞘类化石;后经数次系统采集,现有标本除前甲部分断失外,闭锥与鞘体多相连,其内部构造和原生显微结构特征保存均十分完好。以往对箭鞘类化石的分类,主要侧重于外部形态特征;近二十多年来,一些学者通过对化石内部构造及其分类学意义的研究,进行了新的系统分类。目前常将COLEOIDEA(箭鞘亚纲或称窝螺亚纲)划分为6目:Aulacocerida Jeletzky,1965;Belemnitida Zettil,1895;Phragmo-  相似文献   

3.
新疆的一新翼龙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1963年夏,新疆石油科学研究所勘探室古生物组魏景明采集了一批有重要意义的化石。这批化石随后由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在新疆的工作队人员孙艾磷、赵喜进带来本所作鉴定。这批材料为第一次在我国发现的翼龙类,归于广义的翼手龙类亚目,在本文加以描述和讨论。关于化石的保存情况和地质情形,除了孙、赵两位一些口头报告外,只有标签所记述的那些。因此本文只拟就古生物部分加以探讨。如以后续有标本采获,再考虑补充。  相似文献   

4.
自林启彬先生1978年命名了我国第一个古生代昆虫至今, 中国学者共发表20余篇分类学论著, 描述鉴定我国古生代昆虫共61种, 归属于9目(总目)。这些标本分布于西北、 西南、 华东等9省区, 其中石炭纪47种, 二叠纪14种。本文统计了我国已发现的古生代化石昆虫属种名录以及它们的分布和地质年代, 总结了国内古生代化石昆虫当前的研究状况和发展趋势, 并分析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其中关于化石昆虫普遍存在的脉序差异问题需给予足够的重视, 高级阶元的建立应更加慎重。研究表明我国古生代昆虫已经高度分异, 古翅类、 新翅类均已出现, 且代表着有翅昆虫辐射演化的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5.
我国古生物的研究,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但对于箭石还未有正式报导。本文研究的大量箭石标本是中国科学院西藏考察队丰茂森和常承法1960年在江孜东面龙马至加不拉一带和丰茂森、胡兆扬、吴顺宝1961年在定结至定日一带收集的。箭石经鉴定有2个属12个种,其中新种6个,还有一些未定种。由于箭石在我国是首次研究,故对其硬体构造及鉴定特征也作了简单叙述。在研究过程中孙云铸教授提供了一部分可贵的标本,并根据菊石的研究对加不拉剖面的地质界线提出指导性意见;尹赞勋教授提出了宝贵的意见;丰茂森同志及尹集祥同志提供了许多实际资料;本院教学科研辅助科照相及绘图。笔者对他们表示衷心感谢。  相似文献   

6.
准(礻责)翅目昆虫繁盛于古生代和中生代早、中期。国际上对这类化石研究较早,发表论文较多,如Handlirsch(1904,1906,1911,1925),Sdlards(1909),Pruvost(1912),Martynov(1928,1930,1936,1937,1940),M.Zalessky(1929),G.Zalessky(1939,1951,1955),Carpenter(1949,1950),Sharov(1961,1962)等,其中较为重要的著作为Sharov(1962)对准(礻责)翅目昆虫所作的系统性总结。我国对准(礻责)翅目昆虫的研究较迟,这次发现的标本,属、种虽少,但说明了不仅我国古生代地层含有丰富的准(礻责)翅目化石,而且中生代地层也有该目化  相似文献   

7.
本文内描述的几种哺乳动物化石,是过去杨锺健和卞美年(杨,1932;杨、卞,1939;卞,1940)初步报导过的材料。最近整理云南东部新生代地层和脊椎动物化石资料时,对过去发现的标本进行了观察。发现这批材料虽然不多,也比较破碎,但代表的种类却很丰富,包括不少过去未曾注意到的种属,并有两个新的种。因此,有必要将这批材料重新进行研究。而且,近年来这方面化石的研究资料不断丰富,对目前进一步研究这批材料也提  相似文献   

8.
从新疆哈密地区石城子北剖面7件样品获得分异度较高、有机质壁显著炭化保存的疑源类化石,根据其形态特征,共鉴定出14个形态属和15个形态种(其中8个未定种,3个比较种)。结合国内外古生代晚泥盆世已知疑源类组合进行比较,清楚表明当前获得的疑源类组合代表了晚泥盆世海洋微体浮游植物群面貌。我国涉及晚古生代疑源类生物地层的调查研究相对薄弱,而有关晚泥盆世疑源类化石的发现和报道更为匮乏,当前疑源类化石的发现,填补和丰富了新疆乃至国内晚泥盆世疑源类化石研究资料。该发现佐证了关于卡拉麦里洋在早石炭世闭合的认识;作为基础食物链的海洋微体浮游植物是重要成烃生物,晚泥盆世疑源类的保存预示研究区域具有石油、天然气勘察的前景。  相似文献   

9.
古生代有孔虫大部分是通过切片进行研究的,但是普通的切片法很难得到非常好的定向标本,这就产生了很多同物异名,限制了有孔虫在古生代生物地层学、古生态学和古海洋学中的应用。另外由于口孔的内部和外部特征在分类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所以通过实体化石来研究古生代有孔虫理应受到更多的重视。本文论证了在古生代地层中获得实体化石的可能性,对化石提取的实验步骤进行了系统总结,细述了对实体化石进行扫描电镜和切片研究的全过程,并根据笔者的经验,对一些技术细节及注意事项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最后建议,古生代的有孔虫研究应该尽可能地利用实体化石来进行。  相似文献   

10.
浙江长兴龙潭组孢子花粉组合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一、绪言孢粉分析在我国的普遍开展仅仅是晚近六、七年的事。解放前记载我国孢粉化石的资料极少,几乎没有正式的研究报告,古生代方面亦是如此。1926年,日人赤石(Y.Akasegwa)报导我国山东、河北及吉林三省少数煤样的显微结构时,曾略为提到其中的孢粉化石,并认为我国古生代煤样中所含孢子颇少。稍后,中国地质学家谢家荣(1931)在“中国煤的植物细胞组织与植物群及其地层意义”一文中却指出,我国各时代的煤样都合有大量的小孢子。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证明:我国晚古生代合煤地层确合有大量孢粉化石,值得我国孢粉工作者从多方面作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川黔地区奥陶纪珊瑚化石及其地层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绪言我国奥陶纪珊瑚化石早在本世纪的初期已有报导。但是,比较大量地报导中国奥陶纪珊瑚化石,则始于本世纪五十年代的末期。1957年俞昌民首先发表新疆中奥陶世一个四射珊瑚的发现及其意义,以后,相继有璕教授的贵州奥陶纪珊瑚化石的新资料,林宝玉的江西玉山晚奥陶世床板珊瑚化石,俞昌民的中国晚奥陶世珊瑚化石。这些资料的研究不仅对阐明古生代珊瑚化石的分类和演化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对推动我国奥陶纪珊瑚化石的研究,划分和对比我国奥陶纪地层,起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2.
袁复礼教授所采集的新疆古生代及中生代的动物及植物化石标本中,有不少实贵发现应当早日公布于世。作者于1933年曾完成“新疆植物化石”一本厚的古生物志,当时因种种原因,标本无法攝影,此书至今不能付印。此后事变频繁,袁教授的标本曾搬至长沙,复搬至昆明,最后搬回北京。数个月前此项标本始由北京寄至南京,搬移数次。自有相当损失。因此作者二十年前的原稿,将来似尚须彻底修改,方可问世。因最近二十年来,古植物学方面的知识,亦有不少重要发展,必须加入。袁教授所采集的中生代化石中,最重要者为孚远县水西沟所发现的一种“种子蕨类”化石,其属名为Lepidopteris。其叶部保存作“压缩化石”(Compression)的形状,其叶部压缩而变成炭质薄膜,紧贴于黑色页岩之上,可用小刀将薄膜取下,利用一种浸解方法(maceration methods),研究其表皮细胞  相似文献   

13.
这批鳄类化石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新疆古生物考察队,于1963—1964年在准噶尔盆地南缘进行工作时采集的。化石保存的不好,但它代表迄今在新疆地区所发现的唯一的一批鳄类化石。现整理记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我国自一九六○年以来,陆续在贵州织金下三叠统、广东开恩下侏罗统、福建华安上二叠统以及陕西麟游下三叠统均采获有蛇尾化石,使我国的蛇尾化石纪录逐渐丰富.近又于我国西部边陲获新的资料.一九八○年武汉地质学院西藏科考队与西藏地质局第二地质大队科考分队共同组成地质部高原地调大队四分队,在阿里地区日土县多玛区热维尔西北支沟中,采得较完好的蛇尾化石标本.化石产在褐黄色含生物碎屑的泥灰岩中,同一块标本上有三个蛇  相似文献   

15.
朱祥根 《古生物学报》2022,61(4):628-642
提要新疆吐鲁番盆地桃树园地区晚二叠世地层称作下仓房沟群,自下而上分为泉子街组、梧桐沟组和锅底坑组,为河–湖相碎屑沉积,剖面连续,层序清楚,动、植物化石丰富。文中研究的腹足类标本产于桃东沟剖面梧桐沟组下部和中部的介壳灰岩层和灰岩透镜体中,见有2层,计有2科4属6种:Xinjiangospira rotundata Yu et Zhu,Xinjiangospira habita sp.nov.、Hydrobia turpanensis Wei、Hydrobia orientalis sp.nov.、Pseudamnicola taodonggouensis sp.nov.和Valvata complanusa sp.nov.;与腹足类共生的有双壳类、叶肢介、介形类,以及植物和脊椎动物化石等,其中双壳类主要是Palaeanodonta,Palaeomutela和Anthraconauta等属。该腹足动物群由Hydrobiidae和Valvatidae的属种组成,标本数量多,壳体小,保存完好,是迄今已知属种最丰富的古生代淡水腹足类动物群。当前梧桐沟组腹足动物群面貌与准噶尔盆地大龙口剖面小龙口组...  相似文献   

16.
Comia 一属是1934年Zalessky 研究苏联伯绍拉河流域的植物化石标本时创立的,至今为止所发现的标本还不很多。在我国除了新疆苍房沟组中有所发现外,山西上石盒子组亦有可能属于这一属的标本(Halle,1927,图版XX,图15—17;1948,181页)。伊春地区的标本保存较好,也比较完整,它的提出无疑的会进一步丰富Comia 植物的资料。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在我国东部沿海许多地点的早第三纪地层,发现不少有管状结构的化石标本;在新疆和西藏也有类似的发现.其中,江苏北部的管状化石,经笔者的初步研究,确定为环节动物门(Annelida)多毛纲的栖管化石(Polychaeta).鉴于这类化石,我国过去很少有人专门研究和报道,为了引起今后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综述了数十年来中国晚古生代轮藻化石研究成果。与全球其它地区相比较,中国古生代轮藻化石较为丰富,可归纳为九个轮藻化石组合及三个轮藻化石层位。依据轮藻植物组成特点、演化特征以及伴生其它门类化石,论证各组合的地质时代,其中两个组合地质时代相同,属于不同的生物地理区系。  相似文献   

19.
记述发现于江西省玉山县王家坝三衢山组的鞘藻目化石,并认为该化石可以和现生鞘藻属进行对比.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古老的鞘藻化石记录,也是我国鞘藻化石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20.
前言 二叠纪的轮藻化石是较为罕见的,在长达180年的轮藻化石研究史中,仅从美国堪萨斯州和苏联俄罗斯地台南部报道了几个化石种。 近年来,二叠纪的轮藻化石接连在我国辽宁、甘肃、新疆、河南等省被发现。本文系我国的首次报道,计2属4种:Gemmichara sinensis n.gen.et sp.,Paracuneatochara jinxiensis n.gen.et sp.,P.nanpiaoensis n.gen.et sp.和P.gansuensis n.gen. et sp.,它们产自辽宁省锦西县和甘肃省肃南县境内。最初是在辽宁区测队和甘肃区测队采集的叶肢介化石的岩石标本上发现的。1983年5月笔者和沈炎彬、辽宁区测队李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