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过去20年,人们已经分离到了相当数量的与发育相关的基因。这主要借助于蛋白质产物的分离纯化,然后根据其氨基酸结构推算其相应的核苷酸序列,并据此合成寡核苷酸探针,最终从cDNA文库或基因组文库中筛选出目的基因。而未知其编码产物的发育基因的分离克隆则是非常困难的工作,以前广泛应用的主要方法有DNA标签法(DNAtagging)[1,2,3],作图克隆法(map-basedcloning)[4],差别筛选法(diferentialscreening)[5]和扣除杂交法(subtractivehybridization)[6,7,8]。这些方法虽然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由于各自的缺陷性,而限制了它们更加广泛的应用。近年来在PCR技术的基础上,人们已经建立了若干种分离克隆植物发育基因的新方法。1992年,LiangP和PardeeA[9]首次提出并运用了mRNA差别显示技术(mRNAdif-ferentialdisplayreversetranscription-PCR,DDRT-PCR)来进行基因的分离。实践表明,mRNA差别显示技术在分离、鉴定差别表达的新基因方面与以前的各种技术相比有其独特的优越性,但同时它也存在着重复性较差等缺点。因此,最近研究工作者又在其基础上,发展了诸如代表性差式分析(representationaldiferenceanalysis,RDA)[10,11]和抑制性扣除(或减去)杂交(suppressionsubtractivehybridization,SSH)[12]等一些更新的方法。下面就此作一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2.
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英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植物细胞在生理、病理或逆境条件下可发生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CellDeath,PCD)。本文详细描述了植物PCD的形态和生化特征、生理功能及其研究意义,并把这些方面与动物PCD做了比较。另外,虽然植物PCD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还是对其可能的信号传导机制、遗传调控以及PCD的起源与进化作了探讨,并提出了植物PCD的研究战略。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1.形态和生化特征。目前,植物PCD的研究主要还集中于形态和生化方面的描述。各种条件下的植物PCD在形态和生化特征上都或多或少地与动物细胞凋亡存在差异,并不符合动物细胞凋亡定义的全部内容。并且不同植物PCD类型相互之间也存在着较大的不同。尽管如此,动植物PCD在形态和生化方面还是存在许多相似之处。无炎症反应、DNA的特异片段化以及核酸内切酶和蛋白酶活性的升高在植物中也依然是区别PCD与细胞坏死(necrosis)的形态和生化依据。2.分子水平上,植物PCD也涉及到许多信号分子和特定基基参与调控的信号传导途径。但到目前为止,已分离的与植物PCD直接相关的基因只有ACD2、Dad1等少数几个。尽管已证明一些信号分子如活性氧种  相似文献   

3.
对普通小麦(TriticumaestivumL.)基因组(AABBDD)最可能的供体-T.uratrtuThum.(AA)、T.monoccumvar.boeoticum(Boiss.)MK(AA)、AegilopsspeltoidesTausch.和Ae.tauschii(Coss.(DD)的核糖体RNA基因ITS区进行了PCR扩增和克隆,并测定了ITS1和ITS2的DNA序列,讨论和纠正了前人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紫外线对晶状体的损伤机制,用RT-PCR方法(reversetranscription-polymerasechainreaction,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研究经紫外线照射后大鼠晶状体抗氧化相关酶,包括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opper-zinc-superoxidedismutase,Cu-Zn-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peroxidase,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等mRNA的表达.结果显示,短时间的照射(2~5min),抗氧化相关酶的mRNA表达水平有增高表现,随后其mRNA表达水平开始下降,15min时抗氧化相关酶mRNA的表达下降更为明显,与对照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照射后24h,抗氧化相关酶的mRNA表达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照射后48h,其mRNA表达水平基本恢复,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从而从基因水平上初步探讨了紫外线的氧化损伤机制  相似文献   

5.
酿酒酵母耐热相关基因DNA片断的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旭芬  曾云中 《菌物系统》2000,19(2):248-253
对模板DNA,Mg^2+的浓度以及PCR反应程序等因素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对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进行随机护增多态性DNA(RAPD)分析的优化条件。在此基因上对酿酒酵母耐高温菌株HU-TY-1及原始出发菌株LK的基因组DNA进行RAPD分析,结果表明:两菌株间确实存在着扩增带型上的差异,而这些差异可能与菌株的耐高温性状有关。从而为今后通过四分子分析寻找与耐热相  相似文献   

6.
病理性近视与HLA的关联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PCR-RFLP方法对江浙沪籍汉族55例病理性近视眼(PM)患者的HLAⅡ类DQB1基因的第二个外显子进行了基因分型。结果发现HLA-DQB1*0201、*0303、*0401等位基因在PM患者中和正常人中的分布有显著的差异(Pc<0.05,AF分别为0.1636,0.1091,0.1636,0.1091vs.0.0400,0.0300,0.0400,0.0200),可能与PM的致病相关。DQB  相似文献   

7.
细胞程序死亡与bcl-2基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细胞程序死亡,是有别于细胞坏死的另一种重要的衰老,死亡形式,它在胚胎发育,肿瘤发生,免疫系统的克隆选择中起重要作用,bcl-2是调控PCD的基因,但不能抑帛有类型的PCD,最近发现,bcl-X基因编码大小不同的两种蛋白,分别具有刺激和抑的PDCCD的功能,bcl-2通过抑制PCD可导致细胞癌变,因而bcl-2被看作第三类癌基因。  相似文献   

8.
Bcl——2基因表达对TNF及OA诱发的细胞编程死亡的不同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亚兵  蔡毓 《生命科学》1996,8(2):17-18
用TNF和OA(Okadaicacid)诱发人神经母细胞瘤SK细胞死亡,并证明细胞死亡为编程死亡(ProgrmmedCellDeath,简称PCD)。将编码Bcl-2全长蛋白的cDNA植入PJX41neo载体中,使其表达由HCMV病毒起动子控制。形成的顺义(pBcl-2-S)及反义(pBcl-2-AS)表达质粒经转染导入SK细胞中获得稳定转染子。Western印迹表明顺义转染子表达大量的26kdBcl-2蛋白,而反义转染子则不表达。增强表达的Bcl-2蛋白能抑制由TNF引发的PCD,但不影响OA引发的PCD,从而证明了Bcl-2基因产物抗细胞死亡效应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9.
核酸靶序列的体外选择和扩增技术王成济(第四军医大学生化教研室,西安710032)关键词寡聚核苷酸,体外选择,PCR基因表达的转录水平调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基因的顺式调控元件(cis-actingelements)与反式调节因子(trans-acting...  相似文献   

10.
精氨酸加压素(AVP)C端片段AVP4-8,具有增强记忆的功能,它在大鼠脑内引发一系列的生理和生化变化。采用差示PCR(DD-PCR)技术,寻找注射AVP4-8前后在大鼠海马中差异表达的基因。抽提总RNA,以反转录产生的cDNA为模板进行PCR,经过9组引物组合,获得了十几个差异片段,挑选其中差异最大的片段ddl进行克隆,测序,并与Genedank等数据进行同源比较 有找到同源基因,可能是个新基因  相似文献   

11.
mRNA的翻译起始区(TIR)的二级结构对翻译起始率有很大的影响。本文建立了一种改进外源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翻译起始率的系统。以人分裂细胞核抗原(PCNA)基因为模型,将PCNA基因5′端编码区的114bp的顺序插入质粒pTZ19R中LacZ′的5′端构成融合基因。用定点突变法在PCNA的AUG的8位插入一个Shine/Dalgarno(SD)顺序GAGGT,再以合成的带部分随机序列寡核苷酸作引物,用PCR法在SD顺序两侧,即SD上游6个碱基和SD与AUG之间7个碱基,进行随机突变,它们与结构基因5′端序列形成各种可能的翻译起始区(TIR)二级结构。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株JM109(DE3),5′PCNA-lacZ′mRNA可通过诱导表达T7RNA聚合酶而得到专一而有效的转录。通过在X-gal板上蓝色筛选以及随后的杂交鉴定,共得到269个5′PCNA-lacZ′融合质粒。从中选择8个不同蓝色的重组子进行β-gal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它们的酶活性相差在20倍以上。而RNA点杂交表明它们在转录水平无明显的差异。由此提示,通过此策略和方法能得到一个在大肠杆菌中能高效表达的翻译起始区。  相似文献   

12.
昆虫杆状病毒衣壳主蛋白基因的PCR扩增,克隆和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PCR技术成功地扩增了苜蓿丫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cNPV)的衣壳主蛋白基因(vp39基因),并克隆了该基因,利用纯的vp39基因探针,在低严谨杂交条件下,已将粘虫核型多角体病毒(LsNPV)的vp39基固定位在PstI-F,BamHI-C,EcoRI-C,XhoI-D,I,EcoRV-H,X等片段上。PCR反应时,在扩增出预期的包括完整vp39基因的1406bp片段的同时也扩增出一条Ca.400bp的片段,本文讨论了PCR的特异性扩增和非特异性扩增。  相似文献   

13.
闫庆国  朱德生 《病毒学报》2000,16(4):327-331
为明确何杰金病(Hodgkin’s disease,HD)瘤细胞中是否存在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感染,采用显微切割技术结合PCR方法检测HD组织及其瘤细胞Hodgkin/Reed-Sternberg(H/RS)中的HCMV核酸;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催化信号扩增(catalysed signal amplification,CSA)法检测HD中HCMV的立即  相似文献   

14.
Zhan CD  Pan JY 《生理学报》2000,52(6):450-454
在原代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上,探讨一氧化氮(NO)对血管紧张素Ⅱ(AⅡ)和内皮素-1(ET-1)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和原癌基因c-fos表达的影响。用Bradford法测定心肌细胞总蛋白含量(作为心肌细胞肥大的指标);用基因特异性引物和SuperScript一步法进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大鼠心肌细胞原癌基因c-fos的表达(以GAPDH为内标)。结果显示,AⅡ和ET-1分别作  相似文献   

15.
介绍平滑肌细胞sis/PDGF-B链表达和调控的进展。c-sis原癌基因是PDGF-B的同源基因,将外源的PDGF基因导入哺乳类细胞是研究PDGF功能和调控的重要手段。内皮素、IL、TNF、血管紧张素Ⅱ和蛋白激酶C可调节sis基因的表达。suramin和新霉素(neomycin)的人工合成为拮抗PDGF效应提供广阔的前景。c-sis可通过激活c-myc、c-fos等原癌基因而促进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人肥胖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肥胖(obesity)的病因及肥胖基因(ob)的表达与调控,根据文献报道的hob序列设计引物,经RT-PCR扩增中国人的ob基因(包括信号肽在内的cDNA全长540bp),PCR产物采用T-A克隆法首先连接到克隆载体pUC119,然后定向转移到经改造的真核表达载体pSV-β-lacZ,酶谱分析表达克隆基因为的人肥胖基因。  相似文献   

17.
球形幽门螺杆菌分子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研究幽门螺杆菌(HP)球形变异本质,作者通过延期培养和采用亚抑菌浓度抗生素,使3株HP发生球形变异,对弯曲形和球形HP作了SDS-PAGE、免疫印迹及4个毒力基因片段PCR和PCR-SSCP分析。SDS-PAGE图谱显示球形HP分子量在74×104以上的蛋白含量减少,免疫印迹显示球形HP125×104蛋白条带反应减弱,而抗生素诱变的球形HP分子量为11×104和63×104的蛋白条带反应增强。PCR及PCR-SSCP结果表明球形HP的hpaA,VacA,CagA和UreA4个毒力基因片段未发生缺失,但在hpaA或VacA基因中存在点突变  相似文献   

18.
用PCR方法从产气肠杆菌(Enterobacter aerogenes)中克隆出0.9kb的DNA片段,经DNA测序证明是α-乙酰乳酸脱羧酶(α-acetolactate decarboxylase,α-ALDC)基因。将α-ALDC基因重组到质粒,pBV220后,转化大肠杆菌,经筛选获得的高效表达的重组子菌株。  相似文献   

19.
采用cDNA-PCR技术,从人胎盘cDNA文库DNA中克隆了人碱性成纤维在子(hbFGF)基因,用PCR突变法对其5&端序列进行修饰,奖天然和修饰后的hbFGF基因分别克隆至表达载体pBV221,免疫抑迹和SDS-PAGE结果证明,经修饰后的基因在大肠杆菌DS5α中获得了表达,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9%。  相似文献   

20.
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I死亡域融合蛋白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设计4个引物进行重叠PCR,由此克服了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I死亡域与氯霉素乙酰转移酶(CAT)的融合蛋白基因(DdLcat)。该融合蛋白基因经测序,证明与设计的序列相同。构建成的重组表达质粒pLT10DdLcat转化大肠杆菌后发酵,IPTG诱导2h,SDS-PAGE测定DdLcat蛋白质的分子量为39kD。Western印迹实验进一步作了鉴定。表达产物大部分为包涵体。DdLcat经Q-Seph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