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序性细胞死亡是一种程序化的主动性细胞死亡,半胱胺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家族(在该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基于Caspase在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将程序性细胞死亡分为两大类:Caspase依赖型和Caspase非依赖型.前者即典型的凋亡,后者包括自体吞噬、副凋亡、有丝分裂灾变、凋亡样程序性死亡、坏死样程序性死亡等.这些Caspase非依赖型的细胞程序性死亡途径与生理及病理现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细菌的细胞程序性死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凋亡 (apoptosis)也称为细胞程序性死亡 (programmedcelldeath ,PCD) ,是由细胞自身的程序性自杀机制激活的细胞死亡现象。在多细胞真核生物中 ,程序性的细胞死亡是由细胞表面的死亡受体介导 ,通过一系列的半胱氨酸蛋白酶 (caspases)作用而启动[1] ,维系个体结构稳定、功能平衡和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基本生物学过程。一般存在于个体的发育过程中 ,导致细胞功能和形态学上的改变 ,如蛋白质的水解、DNA和RNA的降解、细胞的收缩 ,以及细胞碎裂形成凋亡小体 (apoptoticbodies)等 …  相似文献   

3.
Ca2+在细胞死亡过程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胞浆和/或线粒体(MT)内Ca2+超载不但是多种原因、多种方式细胞死亡的起始因素,也可通过激活蛋白酶、核酸酶、磷脂酶等酶,直接或间接通过与Bcl-2家族蛋白等重要调节因素的相互作用,全程参与死亡生化反应。内质网(ER)释放Ca2+与MT、溶酶体(LS)、细胞核相互作用,激活多种细胞死亡信号转导通路,导致细胞凋亡、坏死和自噬性细胞死亡。本文重点介绍Ca2+信号在亚细胞和分子水平调控细胞死亡的机制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4.
线粒体与细胞凋亡调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细胞凋亡是一个受到一系列相关基因严格调控的细胞死亡过程。线粒体是细胞凋亡调控的活动中心。在凋亡因子的刺激下,线粒体释放出不同促凋亡因子如细胞色素C、Smac/Diablo等,激活细胞内凋亡蛋白酶Caspase。我们发现,活化后的Caspase可以反过来作用于线粒体,引发更大量线粒体细胞色素c的释放,构成细胞色素c释放的正反馈调节机制,从而导致电子传递链的中断、膜电势的丧失、胞内ROS的升高以及线粒体产生ATP功能的完全丧失。Bcl-2家族蛋白在细胞色素C释放和细胞凋亡调控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5.
线粒体与细胞凋亡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细胞凋亡是生理性的细胞死亡过程,受到多种基因的精确调节,一类被统称为caspase的半胱氨酸蛋白酶是细胞凋亡程序的执行者,综们被激活后作用于细胞内的一些蛋白质,经起细胞凋亡。线粒体中含有许多凋亡相关因子,在凋亡信号转导中起着重要作用。细胞受到凋亡刺激后,细胞色素c、AIF、caspase-9等凋亡相关因子从线粒体中释放出来。细胞色素c通过和Apaf-1、caspase-9相互作用,激活caspas  相似文献   

6.
钙稳态失衡与癌细胞抑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细胞胞浆钙离子浓度必须处于严格的调控之中,钙稳态失调必将导致细胞严重损伤或死亡(凋亡或坏死).综述了钙稳态失调在外界因素引起细胞死亡中的作用、直接钙稳态失调的细胞死亡效应、以及钙离子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并讨论了上述作用的机制,最后在总结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抑癌新途径——选择性引发癌细胞钙稳态失衡.  相似文献   

7.
卵泡颗粒细胞凋亡和自噬在动物卵巢卵泡闭锁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新近研究表明,铁死亡和焦亡也参与卵巢卵泡闭锁过程。铁死亡是一种铁依赖性脂质过氧化和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积累引起的细胞死亡形式。研究证实,自噬和凋亡介导的卵泡闭锁过程中也有典型的铁死亡特征。细胞焦亡是依赖于Gasdermin蛋白的促炎性细胞死亡,可通过调节卵泡颗粒细胞调控卵巢繁殖性能。本文综述了几种细胞程序性死亡独立或相互作用参与调控卵泡闭锁的作用及机制,以期扩展卵泡闭锁机制的理论研究,为细胞程序性细胞死亡诱导卵泡闭锁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细胞是生物体最基本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细胞死亡对于多细胞生物的发育和稳态极为重要,也是生命的基本过程之一。目前认为细胞死亡形式主要分为两大类:非程序性细胞死亡(non-programmed cell death,NPCD)即坏死(necrosis);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PCD与坏死不同,组织内无可见的炎症反应,无死亡细胞的溶解。程序性细胞死亡按其发生机制的不同可以分为凋亡(apoptosis)、自吞噬性程序性细胞死亡(autophagic cell death)、类凋亡/副凋亡(paraptosis)、细胞有丝分裂灾难(mitotic catastrophe)、胀亡(oncosis)、焦亡(pyroptosis)、胞质自切(autoschizis)、细胞程序性坏死(necroptosis)、细胞侵入性死亡(entosis)、铁死亡(ferroptosis)等。近年来,程序性细胞死亡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为成为研究热点,所以对程序性细胞死亡机制的研究至关重要,本文将对各类型程序性细胞死亡的机制做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9.
JNK是一类MAPK蛋白,介导细胞的信号转导,通过启动细胞中的胱天蛋白酶家族蛋白激酶,诱导细胞凋亡。本文主要就JNK信号转导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其机制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0.
柯为 《生物工程学报》2004,20(4):589-589
细胞凋亡(apoptosis)是致细胞死亡的重要机制之一,是细胞一种生理性、主动性的“自觉自杀行为”,犹如秋天片片树叶的“凋落”。这些细胞死得有规律,似乎是按编好了的“程序”进行的,所以又称之为“程序性细胞死亡”。它受细胞内部基因调控,而调控凋亡的基因有两类:(1)抑制细胞基因凋亡;(2)启动或促进细胞凋亡。基于此,可利用调控细胞凋亡基因的后以启动和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1.
自体吞噬在细胞死亡中的角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Xu ZY  Li Q  Li YX  Liu S  Yu CH 《生理科学进展》2004,35(4):341-344
一直以来人们认为自主性细胞死亡就是凋亡。然而 ,最近的研究表明 ,自主性细胞死亡不仅包括凋亡 ,还包括自体吞噬。自体吞噬通过与凋亡不同的降解机制 (膜包被降解 )和分子机制 (特定基因的激活 ) ,使细胞在某些特殊环境如饥饿、发育、分化等条件下自主死亡。在自主性细胞死亡中 ,自体吞噬与凋亡是两个既相互独立又紧密相关的过程。对自体吞噬机制的了解 ,必将为自主性细胞死亡机制的阐明及其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胱天蛋白酶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机体的器官为了完成其功能 ,就必须有一套调节控制系统来决定细胞生存与死亡的时间[1] 。在生命进程中 ,例如发育和免疫 ,进化保守机制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 ] 。由生理和病理因子介导凋亡的初级信号机制是不同的 ,每一种因子都有特定的底物。这些底物在细胞间进行信号转导 ,最终引起凋亡。然而 ,在哺乳动物细胞中 ,其引起凋亡的最终通路是共同的 ,即胱天蛋白酶 (cas pase)的激活。1 .胱天蛋白酶促凋亡信号通路与调节胱天蛋白酶是一种特异性的在天门冬氨酸残基后裂解靶蛋白 ,保守的半胱氨酸蛋白酶 ,在细胞凋亡中起关键性的作用。迄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对微管相关抗癌药物诱导凋亡不敏感的胃癌细胞是否发生非凋亡形式的细胞死亡,并进一步明确自噬和自噬性细胞死亡的存在。方法:Annexin V/PI双染用流式细胞仪和MTT法分别检测紫杉醇、长春新碱诱导SGC-7901及BGC-823细胞的凋亡率和总死亡率,死细胞DAPI染色荧光显微镜检测非凋亡性细胞死亡,吖啶橙染色流式细胞仪和荧光显微镜分别定量、定性检测自噬和自噬性细胞死亡的存在。结果:紫杉醇和长春新碱可以诱导凋亡不敏感胃癌细胞BGC-823出现非凋亡性细胞死亡,处理BGC-823细胞早期(24h内)即可出现明显的细胞自噬性变化,紫杉醇诱导的自噬高峰期出现在药物作用3h-6h,长春新碱诱导的自噬高峰期出现在药物作用24h,自噬性细胞死亡存在并可能是药物诱导的非凋亡性细胞死亡的主要形式。结论:微管相关抗癌药物紫杉醇和长春新碱可以诱导凋亡不敏感胃癌细胞BGC-823自噬及自噬性细胞死亡,可能为提高胃癌的化疗敏感性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是一种由细胞内部程序控制的、主动的细胞死亡过程。在植物发育、逆境胁迫及超敏反应中,PCD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检测植物PCD过程中类似动物细胞凋亡蛋白酶caspase-3的活性,构建了一个能够在活体植物细胞中实时检测类caspase-3蛋白酶激活的质粒PI—ECFP—EYFP。该质粒在植物细胞中可以表达出两端为青色荧光蛋白(ECFP)和黄色荧光蛋白(EYFP)的融合蛋白。这两个荧光蛋白通过含有caspase-3蛋白酶作用靶点DEVD的短肽相连,从而可以根据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现象检测类caspase-3凋亡蛋白酶的激活,以为实时检测植物PCD过程中关键蛋白酶的激活及其调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Ridaifen-G(RID-G)诱导造血细胞U937、Raji、THP-1和IM-9死亡是否需要Z-VAD-fmk(一种细胞凋亡蛋白酶抑制剂)的研究,发现RID-G以细胞凋亡蛋白酶非依存性的方式诱导细胞死亡,并伴随有线粒体功能紊乱。Z-VAD-fmk对U937细胞的死亡没有影响,但抑制etoposide诱导的细胞凋亡;DNA片段化结果表明,RID-G可破坏Raji和THP-1细胞的DNA,经RID-G处理后的U937细胞的DNA条带没有经etoposide处理的清晰。此外,Z-VAD-fmk对U937、THP-1和Raji细胞DNA的片段化程度有不同的影响,抑制细胞死亡。这些结果表明,RID-G诱导的非典型细胞死亡不依赖于caspase,且伴随有线粒体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16.
凋亡是一种主动方式的程度性细胞死亡,它的形态特征为细胞固缩、核碎裂。近来Majno提出一种表现为细胞肿胀和核溶解的细胞损伤过程,称之为胀亡(oncosis)。目前,毒理病理学家认为凋亡和胀亡代表了两种不同的细胞死亡方式,本文对细胞胀亡的病理形态特征、生化改变和发生机制,分子凋控的初步研究进展及其与凋亡的联系进行综述,以利于加深对细胞死亡方式的进一步认识。  相似文献   

17.
目前,由肠上皮细胞死亡引发的肠损伤仍然是危险且难以预测的严重疾病之一。肠上皮细胞、免疫系统和微生物组之间相互关联以维持正常肠道稳态和肠屏障的完整性。在微生物入侵时,肠上皮细胞进入死亡程序以维持肠上皮功能,并且保持其持续更新能力,维护组织稳态。但是脱离稳态的肠上皮细胞死亡会导致肠通透性增加和肠屏障功能障碍,导致多种急性和慢性肠道疾病,例如肠缺血/再灌注、败血症、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 IBD),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NEC)等。在病理生理状态下,过量的肠上皮细胞凋亡性死亡导致慢性炎症状态,而后转向坏死性凋亡细胞死亡机制,其诱导的病理特征比细胞凋亡的情况下更多,此外还可能诱导其它溶细胞性死亡机制,例如细胞焦亡和铁凋亡,从而增加肠道疾病的病理指征。但是,目前关于慢性肠道疾病中肠上皮细胞死亡机制的研究仍然存在空白。目前亟需对慢性肠道疾病(包括败血症,IBD,NEC和肠缺血/再灌注)中特定的细胞死亡机制进行深入了解,以开发针对此类疾病的新型的有效治疗策略。本文旨在综述肠上皮细胞不同死亡机制(例如细胞凋亡,细胞坏死,坏死性凋亡,细胞焦亡和铁凋亡)在急、慢性肠道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常规组织切片凋亡细胞原位末端标记方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凋亡是有别于组织坏死的一种细胞死亡方式,多与基因调控的编程性死亡有关。准确地判断细胞凋亡对探讨程序化细胞死亡诱发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Biotin-16-dUTP对凋亡细胞内DNA断裂片段的末端进行标记,可原位检测常规组织切片上的凋亡细胞,方法具有敏感、直观、重复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HIV介导的细胞凋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凋亡是多细胞生物的一种生理性细胞死亡 ,它和坏死性细胞死亡是两种不同的细胞死亡形式 ,细胞凋亡是细胞内在的有规律的机制引起的 ,它可由细胞内部因素和外部刺激所诱导 ,细胞凋亡有其固有的形态特点 ,这种“自杀”行动对机体的正常发育和新陈代谢都是必要的 ,有助于维持组织稳态 ,对于机体是有利的。如细胞凋亡异常将会给机体带来各种病理后果。另外由于细胞凋亡的可诱导性 ,就为疾病的治疗提供了一条新思路。近年来发现 ,HIV病毒也参与了细胞凋亡的诱导和抑制 ,在这些过程中相关的病毒基因的表达和相应蛋白质的合成起着关键性的作…  相似文献   

20.
线粒体丝氨酸蛋白酶Omi/HtrA2与细胞凋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Wang XL  Wang J  Lv XP 《生理科学进展》2006,37(3):285-288
Omi/HtrA2是一种线粒体丝氨酸蛋白酶,具有修复、降解线粒体中折叠错误的蛋白质的作用,并可以通过破坏caspase与X染色体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直接利用其自身具有的蛋白酶活性引起细胞凋亡。本文介绍了Omi/HtrA2的结构、生物学作用、参与细胞凋亡的机制及其在某些疾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