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编辑部动态     
5月15日晚,以“健康生活·素食开始”为主题的北京大学素食文化周在北大英杰交流中心拉开序幕。此次文化周通过营养讲座、图片巡展、电影纪录片展播、高校联谊、素食免费品尝等一系列活动,在高校中宣传素食与健康的关系。本刊编辑应邀参加了当天的新闻发布会,并就素食的营养与健康问题请教了食物营养与安全专业委员会会长孙树侠等专家,并在会议结束后邀请北京大学素食文化协会前会长张丽萍为我刊撰写了关于素食的文章。  相似文献   

2.
应用天然存在的碳氮稳定同位素方法研究了黄东海生态系统食物网的营养结构, 初步建立了从浮游植物到顶级捕食者的水体食物网连续营养谱, 并结合底栖生物碳同位素资料勾勒出黄东海食物网营养结构图, 与根据1985~1986年主要资源种群生物量绘制的黄海简化食物网和营养结构图基本一致并略有改进. 结果证明, 稳定同位素方法是未来研究从病毒到顶级捕食者完整海洋食物网连续营养谱以及食物网稳定性的一个潜在的有用手段.  相似文献   

3.
花背蟾蜍繁殖种群食物多样性及营养生态位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作者于1995年4~5月份在长春市调查了花背蟾蜍繁殖种群不同繁殖时期的食性,并通过食物多样性和营养生态位对食性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繁殖种群繁殖后的食物多样性指数、营养生态位宽度较繁殖期为大;繁殖期和繁殖后的食物百分率相似性指数及营养生态位重叠值小,而食物百分率相异性及营养生态位分离值大。繁殖期雄体的食物多样性指数及营养生态位宽度均大于雌体,繁殖后雌体的食物多样性指数及营养生态位宽度均大于雄体,雌雄个体间的食物百分率相异性指数及营养生态位分离值小。摄食活动性受繁殖影响,并随繁殖结束而增强。  相似文献   

4.
黎道洪  苏晓梅 《生态学报》2012,32(11):3497-3504
稳定性同位素技术已经成为研究生态系统食物网结构和营养级关系及其动态变化的重要手段。应用稳定同位素技术(δ13C和δ15N)研究了东风洞的食物网结构和营养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东风洞主要为腐食食物链,由于在洞穴内黑暗带中无光照也无植物生长,所以碳源主要为东风洞中的土壤有机质,作为第一营养级;主要摄食关系为马陆与土壤有机物质,螺类与土壤有机物质等;在该洞生态系统中,将3种马陆直接作为初级消费者,以隅蛛和其它马陆平均值之间的差值(2.04‰)作为东风洞食物网稳定氮同位素的富集因子。根据营养级模型可知,马陆类群、细长钻螺等土壤动物,裸灶螽和涂闪夜蛾形成第二营养级,即初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包括蜘蛛类、盲蛛、地蜈蚣以及黑眶蟾蜍,为次级消费者。  相似文献   

5.
基于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的东太湖水生食物网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稳定同位素技术是研究生态系统食物网中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有效技术之一。碳稳定同位素比值(δ13C)常用来分析消费者食物来源,而氮稳定同位素比值(δ15N)常用来确定生物在食物网中的营养位置。本研究应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构建了东太湖食物网结构。结果表明:东太湖食物网主要由两条营养传递途径组成,即浮游植物为初级生产者的浮游营养传递途径和苦草等大型水生植物为初级生产者的近岸底层营养传递途径,湖中9种主要鱼虾类能量主要来自近岸底层传递;翘嘴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鳜(Siniperca chuatsi)和鲶(Silurus sp.)作为湖泊中的顶极捕食者,具有相对最高的营养级,并占据食物网的顶层。  相似文献   

6.
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的营养联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田间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的资料,研究了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的营养结构及类型。在稻田生态系统中,物种之间由于取食与被取食、寄生与被寄生、捕食与被捕食的营养联系,形成了复杂的食物链和食物网。依据物种在食物网中的位置和功能,可将福州市郊区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的营养结构分为3种类型:1)食物网中尚未发现有重寄生环节;2)食物网中有重寄生环节;3)食物网中有兼寄生环节。为了探讨定量研究生物群落营养联系的可能性,本文运用图论的知识把食物网的结构描述为标向图、集合或邻接矩阵,同时用图论的运算法则解决了各种类型的食物网的合并问题,为研究复杂群落的营养关系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根据稳定性同位素技术原理建立了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动物的营养级模型 (3)、 (7)和 (9)式。 3个模型分别描述了每种食物资源对动物的贡献大小 (PCV)、食物资源 (Ai)占取食动物 (P)的整个食物的比例 (PAiP)、动物在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级 (TLc) :PCVAi =cos (ΔαPAi)ΖPAi(3)PAiP =PCVAi∑i=1PCVAi× % (7)TLc =1 (αc-αTL1) /Δαcd (9)式中 ,ΔαPAi为捕食者P与食物Ai 的取食角 ,ΖPAi为捕食向量与食物向量之间的欧氏距离 ,αc 是消费者的向量角 ,αTL1是第一营级的向量角 ,利用系数Δαcd是消费者与食物向量角之差 (为一常数 )。同时 ,给出了判断高寒草甸两个物种之间捕食或营养关系模型 (ΖS1 S2 ) :当cos (Δα) /PCVmin≤ΖS1 S2 ≤cos (Δα) /PCVmax时存在捕食关系 ,并为上下级营养关系 ;当ΖS1 S2 cos (Δα) /PCVmax时 ,不存在捕食关系 ,前式为同一营养级 ,后式为相隔一个至几个营养级。模型 (9)式得到的结果与张晓爱等 (1999)报道一致。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农业核心期刊《中国食物与营养》创办于1995年,由农业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主办的食物与营养领域相结合的综合性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办刊宗旨:立足于农业、食物、营养领域的结合,报道国家在食物与营养相关领域的方针、政策、法规、标准等;刊登食物生产、食物消费、食品工业、食物营养等方面的发展动态和科技成果;普及宣传营养保健、  相似文献   

9.
基于2013年全国2 000户家庭食物消费调研数据,从城乡、不同收入组和不同地区三个层次,深入分析当前食物消费结构快速转型时期居民食物消费与营养摄入现状与特征,从营养层面剖析当前居民食物消费中存在的问题,并就改善当前居民膳食营养状况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应用稳定同位素技术构建胶州湾食物网的连续营养谱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麻秋云  韩东燕  刘贺  薛莹  纪毓鹏  任一平 《生态学报》2015,35(21):7207-7218
根据2011年春季和秋季在胶州湾进行的渔业资源综合调查,应用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分析了胶州湾主要渔业生物的碳、氮稳定同位素比值(δ13C,δ15N),并计算其营养级,进而构建胶州湾食物网的连续营养谱。分析的生物种类包括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大型无脊椎动物和鱼类,其生物量之和占总渔获量的95%。结果表明,胶州湾食物网的δ13C值范围是-25.63‰—-17.16‰,跨度为8.47‰,平均值为(-19.42±1.80)‰;δ15N值范围是4.15‰—14.11‰,跨度为9.96‰,平均值为(11.98±1.77)‰。胶州湾食物网中的主要生物种类可以划分为4个营养组群,即初级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以及顶级捕食者。δ15N值分析显示,胶州湾主要生物种类的营养级范围是1.10—4.03。与文献中基于胃含物分析计算的营养级相比较,37个种类中有29种的营养级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在0.5个营养级的误差范围之内)。因此,氮稳定同位素法是一种研究水生生态系统食物网营养位置的有效方法。其中,有8种鱼类的营养级与历史文献相比有所下降,分析方法的不同可能是原因之一,此外,这些鱼种摄食饵料生物营养级的下降也是导致其营养级降低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根据营养级计算的结果,构建了胶州湾食物网的连续营养谱,胶州湾食物网中,绝大多数生物种类都属于初级和中级肉食性种类。  相似文献   

11.
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居民食物消费的发展变化规律,即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居民食物结构单一、营养不良现象普遍;改革开放以后至20世纪末,食物种类日渐丰富,营养不良状况明显改善;21世纪以来,居民食物结构不断优化,但营养失衡与营养改善现象并存。比较2014年居民实际食物消费与《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推荐量差异,提出了确保未来我国食物供给需要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昆虫营养指标的定量测量与计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正> 随着昆虫营养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许多学者越来越重视在定量基础上研究昆虫营养,并期望获得可供比较的数据。营养的定量研究包括对昆虫取食量、食物的消化吸收、排泄、代谢和食物转化效率的测量、计算,所得结果除能表明不同食物的营养效应外,还可探查在一定条件下食物中各种成分的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Scriber等(1981)进一步评述了定量营养各种指标间的相互关系及其重要性。以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目前我国居民对食物营养认知的某些困境,并提出了基于我国现实条件下,如何提高我国居民对食物营养正确认知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4.
长江口水生动物食物网营养结构及其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长江口水生动物食物网营养结构及其变化, 运用胃含物分析法研究了2016—2017年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捕获的43种水生动物的食性类型与营养结构, 并与20世纪90年代和2006年文献数据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 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捕获的水生动物分为4种食性类型: 浮游生物食性、底栖生物食性、游泳生物食性、混合食性, 其中浮游生物食性消费者占绝对优势, 为39.53%; 游泳生物食性消费者所占比例最少, 为11.63%。所分析样品的营养级可分为3级, 其中植食性消费者占优势, 为76.75%; 中级肉食性消费者所占比例最少, 为4.65%; 与20世纪90年代相比, 12种常见鱼类的平均营养级由3.80下降到2.87。长江口水生动物食物网结构较为复杂, 生产者类型包括底栖藻类、浮游植物、有机碎屑3种, 主要由牧食食物链和碎屑食物链构成复杂的食物网。  相似文献   

15.
王溪  刘季科 《兽类学报》1992,12(3):183-192
本文报道了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的食物模式,食物选择指数及食物项目的营养成分,并探讨食物质量与食物选择的关系。高原鼠兔主要选食双子叶植物叶片。食物组成与饲料可利用量的比较分析,揭示出高原鼠兔对各种食物项目的选择程度。在排除其它营养因子的作用后,复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食物百分率与磷含量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各种食物项目不同营养成分与食物百分率之间相关关系不一致。从而进一步验证了食物选择决定于饲料可利用量和食物质量的假设。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海蜇-对虾(中国明对虾、斑节对虾)-菲律宾蛤仔海水综合养殖池塘养殖生物的食性、营养级和池塘食物网结构,在2017年5—9月的养殖周期内,采集并检测池塘内各种饵料和4种养殖生物的碳、氮稳定同位素比值(δ13C、δ15N),并运用IsoSource线性混合模型分析了海蜇、中国明对虾、斑节对虾和菲律宾蛤仔的食物来源。结果表明: 海蜇的主要食物来源为浮游动物;中国明对虾和斑节对虾的主要食物来源为投喂的鯷鱼;菲律宾蛤仔的主要食物来源为浮游植物、底栖硅藻和对虾粪便。综合养殖池塘中菲律宾蛤仔的营养级范围为2.64~2.95,平均值为2.84;海蜇的营养级范围为2.78~3.27,平均值为3.06;斑节对虾的营养级范围为3.03~3.54,平均值为3.25;中国明对虾的营养级范围为3.76~4.40,平均值为3.95。在综合养殖池塘中,菲律宾蛤仔为初级消费者,海蜇为次级消费者,中国明对虾和斑节对虾为捕食者;菲律宾蛤仔在滤食两种对虾粪便的同时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养殖池塘的水质。  相似文献   

17.
&#  &#  &#  &#  &#  &#  &#  &#  &#  &#  &#  &#  &#  &#  &#  &#  &#  &#  &#  &#  &# 《水生生物学报》2015,39(5):893-901
运用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了大宁河静水水域和流水河段主要鱼类的氮稳定同位素比值和营养层级,并对静水水域不同水文时期相同鱼类的营养层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颗粒有机物(POM)氮稳定性同位素变化幅度较大, 并存在季节差异。大宁河下游静水水域鱼类15N 值范围为4.5417.51, 营养级处于1.513.88, 平均营养层级为2.49;上游流水水域鱼类的15N 值范围为2.2510.81, 营养层级范围为1.494.01, 平均营养层级为2.87。大宁河上游鱼类的平均营养层级大于下游静水水域, 可能是由于上游底栖生物丰富, 鱼类倾向摄食适口性更高的动物性食物而导致。大宁河下游静水水域汛期的鱼类营养层级较非汛期的值显著降低, 可能是因为汛期的水文扰动影响鱼类摄食中间捕食者, 以及水位的降低导致鱼类食物竞争增加迫使其摄食低营养水平的食物。重复基准生物采样建立精确充足的基线值以及确定合适的富集度,是提高营养层级评估准确性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荒漠草原蝗虫营养生态位及种间食物竞争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以宁夏荒漠草原 1 2种蝗虫为对象 ,对荒漠草原蝗虫的营养生态位和种间食物竞争模型进行了研究 .采用嗉囊内含物分析技术分析了 1 2种蝗虫的取食特性和食物利用谱 ,并根据嗉囊内含物的分析结果 ,定量研究了蝗虫的营养生态位重叠和宽度 .依据生态位分化的特点 ,1 2种蝗虫可划分为 4个不同营养需求类群 :杂草取食者、杂草 禾草取食者、禾草 杂草取食者、禾草取食者 .通过蝗虫的取食频率、生物量以及种群密度 ,提出了蝗虫种间食物竞争力评估模型 ,对 1 2种蝗虫种间食物竞争的作用力进行了讨论 .  相似文献   

19.
《生物技术通报》系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与生物技术研究所及中国农学会高新技术农业应用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的国家级综合性科技刊物。2008年入选中文核心期刊,2006年首批进入中国农业核  相似文献   

20.
太湖贡湖湾食物网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稳定性同位素技术(13C和15N)研究了太湖贡湖湾食物网特征, 结果显示由于食物来源变化多样性影响, 导致贡湖的食物网结构和营养级关系变化较为复杂, 贡湖主要生物类群13C、15N值表现出较大的种间差异。消费者13C值从摇蚊幼虫的-32.3到锯齿米虾的-22.1, 其值大小与营养级的关系没有规律性。消费者平均15N值从褶纹冠蚌的10.3到位于顶端间下鳙的19.0, 随营养级位置而升高。群落中所有种类的15N、13C值之间没有相关性(r=0.1835, P0.05), 表明该食物网是非线性食物网。研究结果验证了杂食性生物有机体普遍存在于富营养化的贡湖水域生态系统中, 且13C结果表明, 浮游植物、固着藻类以及沉水植物为贡湖食物网中大多数生物有机体的主要碳源。贡湖食物链长度为4.44营养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