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枣镰翅小卷蛾性信息素通讯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单个雌蛾性信息素腺体分析技术对枣镰翅小卷蛾Ancylis sativa Liu雌蛾性信息素的组分和组分间的精确比例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枣镰翅小卷蛾雌蛾的性信息素系统由二个顺反异构体组分组成,即反-9-十二碳烯醋酸酯(E9-12∶Ac)和顺-9-十二碳烯醋酸酯(Z9-12∶Ac)组成,E9-12∶Ac与Z9-12∶Ac的比例为6.5∶3.5;雌蛾产生和释放性信息素具有时辰节律性,在光周期14L∶10D、温度为21℃时,性信息素产生的高峰期为进入黑暗期6.5 h;不同日龄雌蛾产生的性信息素有差异,1日龄最低,2日龄最高,3~5日龄居中,不同日龄雌蛾产生的性信息素组分间的比例无显著差异;对3个世代雌蛾产生的性信息素的量及组分间的比例的研究表明,越冬代含量最高,为(10.1±7.0)ng/头,第2代为(9.5±4.6)ng/头,第1代仅为(1.4±1.0)ng/头,3个世代性信息素组分间的比例无显著差异,在63.1%~64.3%(E)范围内。  相似文献   

2.
国槐尺蠖(semiothisa cinerearia Bremer et Grey)的性信息素腺体位置通过触角电位、扫描电镜和组织学三种研究技术进行了检查。触角电位证明性信息素腺体位于产卵器。扫描电镜确定在雌蛾腹部第Ⅷ和Ⅸ—Ⅹ节之间的节间膜背面有一囊状结构。触角电位进一步证明这一囊状结构为性信息素腺体。腺体横切显示性信息素腺体细胞特征为核大,细胞体呈柱状,细胞质内有小空泡。触角电位证明雌蛾在暗周期(20:00,21:00和22:00)产生的性信息素比在光周期(8:00、9:00和10:00)多。风洞试验显示雄蛾在暗周期(21:00)比在光周期(9:00)对性信息素提取物的行为反应强烈。田间试验证明性信息素腺体提取物具有诱蛾活性。上述结果为国槐尺蠖性信息素的化学分离和鉴定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提取和鉴定了杂草田旋花Convolvulus arvensis的天敌旋花蛾Tyta luctuosa的性信息素主要成分,并应用风洞实验对雄蛾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腺体提取物和雌蛾求偶时所释放的主要性信息素成分均为2种化合物:顺-9-十四碳烯醛(Z9-14∶Ald)和顺-11-十六碳烯醛(Z11-16∶Ald)。腺体提取物中2种化合物的总量在个体间差异很大(22~167 ng),但二者的比率相对稳定(Z9-14∶Ald/Z11-16∶Ald=0.3±0.15)。雌蛾所释放的性信息素量及比率在个体间也存在差异。每只雌蛾求偶时平均每小时释放94 ng Z9-14∶Ald和45 ng Z11-16∶Ald,平均比率为2.2。风洞实验结果显示,48%的雄蛾可被合成的性信息素混合物(0.4 μg Z9-14∶Ald, 2 μg Z11-16∶Ald)引诱完成逆风飞行并最终触及刺激源,而2种对照组(以求偶期雌蛾或性信息素腺体提取物为刺激源)的引诱率则分别为62%和44%。  相似文献   

4.
淡剑袭夜蛾性信息素活性成分的鉴定和田间诱蛾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Wei H  Du J 《应用生态学报》2003,14(5):730-732
提取和鉴定了淡剑袭夜蛾(Sidemia depravata)的性信息素主要组分,并进行了田问试验.结果表明,雌蛾性腺体提取物中主要性信息素组分为顺-9-十四碳烯醇醋酸酯(29-14:Ac)和顺-9,反-12-十四碳烯醇醋酸酯(Z9E12-14:Ac)。在这2种化合物配制的二元组份诱芯中,以Z9-14:Ac/Z9E12-14:Ac=5/5和6/4比例配制成的诱芯诱蛾效果较好,田间诱蛾量显著高于以1:9、2:8和3:7比例配制的诱芯。  相似文献   

5.
国槐尺蠖性信息素的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自立  赵刚 《昆虫学报》1991,34(3):271-277
国槐尺蠖(semiothisa cinerearia Bremer et Grey)的性信息素腺体位置通过触角电位、扫描电镜和组织学三种研究技术进行了检查.触角电位证明性信息素腺体位于产卵器.扫描电镜确定在雌蛾腹部第Ⅷ和Ⅸ—Ⅹ节之间的节间膜背面有一囊状结构.触角电位进一步证明这一囊状结构为性信息素腺体.腺体横切显示性信息素腺体细胞特征为核大,细胞体呈柱状,细胞质内有小空泡.触角电位证明雌蛾在暗周期(20:00,21:00和22:00)产生的性信息素比在光周期(8:00、9:00和10:00)多.风洞试验显示雄蛾在暗周期(21:00)比在光周期(9:00)对性信息素提取物的行为反应强烈.田间试验证明性信息素腺体提取物具有诱蛾活性.上述结果为国槐尺蠖性信息素的化学分离和鉴定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余棋  闫祺  董双林 《生态学杂志》2017,28(11):3784-3788
环境因素影响昆虫两性间的化学通讯,也影响性信息素技术的田间防治效果.本文探讨了温度对二化螟雌蛾性信息素产生以及雄蛾对性信息素触角电位反应的影响,以期为田间二化螟的性信息素防治提供指导.在二化螟蛹期和成虫期进行不同温度处理(15、20、25、30和35 ℃),然后利用气相色谱仪(GC)分析雌蛾性腺内各性信息素组分的含量及比例,同时利用触角电位仪(EAG)测定雄蛾对性信息素组分的电生理反应.结果表明: 25 ℃处理中雌蛾性腺内3个性信息素组分(Z9-16:Ald、Z11-16:Ald和Z13-18:Ald)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温度处理(15、20和30 ℃),且25 ℃处理中Z13-18:Ald的相对比例也显著低于其他温度处理.就雄蛾对性信息素的敏感性而言,对3种性信息素单一组分及特定比例混合物的EAG反应在15~25 ℃间没有显著差异,但在25~35 ℃间(Z13-18:Ald在30~35 ℃间)随温度升高呈下降趋势,且30 ℃较25 ℃显著降低,35 ℃较30 ℃又显著降低.综合分析认为,二化螟性信息素通讯的适宜温度为20~25 ℃,温度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二化螟两性间的正常化学通讯.研究结果为二化螟性信息素防治技术的合理应用及极端温度条件下害虫种群发生的预测预报,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国印度谷螟性信息素次级组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谷螟是我国危害性较严重的仓储害虫之一,食性很广,几乎危害每一种植物性仓储物.印度谷螟雌虫性信息素主要成份顺9,反12-十四碳二烯醇醋酸酯(TDA)早已被鉴定,并利用TDA单一组份诱捕印度谷螟雄蛾也较为有效,但该虫的完整信息素系统尚不清楚.本研究采用单个雌蛾性信息素腺体抽提技术,利用毛细管气相色谱GC保留时间定性方法和气质联用GC-MS分析鉴定技术,从印度谷螟雌虫腺体提取物中鉴定了顺9,反12-十四碳二烯醇醋酸酯(A),顺9,反12-十四碳二烯醇(B),顺9,反12-十四碳二烯醛(C)和顺9-十四碳醋酸醋(D)4种主要信息素成份,其比例为A∶B∶C∶D=100∶22∶12∶9.风洞试验结果表明,以该4种主要成分按A∶B∶C∶D=8∶2∶1∶0.8比例配制成的诱芯,其引诱雄蛾的活性接近于雌蛾腺体提取物.  相似文献   

8.
植物气味化合物与斜纹夜蛾性信息素的协同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沈幼莲  高扬  杜永均 《昆虫学报》2009,52(12):1290-1297
为提高现有性信息素对雄蛾的引诱活性, 本研究通过大量的田间试验探索植物气味化合物与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性信息素(顺9, 反11-十四碳二烯乙酸酯∶顺9, 反12-十四碳二烯乙酸酯=10∶1)的协同作用机制。从斜纹夜蛾寄主植物和花的气味化合物中, 选择9种有代表性的化合物, 并以一定剂量分别加入到斜纹夜蛾性信息素诱芯中, 在田间测试对雄蛾的引诱活性。结果表明: 在测试的9种植源性化合物中, 发现一定剂量(每个诱芯加入0.4 mg)的苯乙醛(PAA), 具有显著提高斜纹夜蛾性信息素的引诱作用, 而高剂量的苯乙醛则强烈抑制性信息素的引诱活性; 此外, 其他各种浓度的测试化合物或混合物对性信息素则没有统计上显著的增效作用。不同剂量的苯乙醛单个化合物及各种植物气味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对斜纹夜蛾也有微弱的引诱作用。苯乙醛必须要与性信息素的完整组分(以10∶1比例混合的顺9, 反11-十四碳二烯乙酸酯和顺9反, 12-十四碳二烯乙酸酯)混合才能起作用, 缺少顺9, 反12-十四碳二烯乙酸酯则没有引诱活性。本研究证明, 苯乙醛作为理想的性信息素诱芯增效剂, 可应用于建立更理想的斜纹夜蛾性信息素诱杀技术, 对性诱害虫防治和测报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春尺蠖性信息素活性成分的提取和GC-MS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寻求高效无污染的防治害虫春尺蠖Apocheima cinerarius Erschoff的方法, 本实验对春尺蠖雌蛾性信息素进行了初步研究。本研究采取正己烷溶剂浸提法提取春尺蠖处女雌蛾性信息素腺体中的性信息素,运用气相色谱-触角电位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y-electroantennographic detection, GC-EAD) 测定春尺蠖雄蛾触角对雌蛾性信息素腺体提取物中性信息素成分的活性反应, 并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um, GC-MS)鉴定信息素成分。GC-EAD结果显示雄蛾触角对雌蛾性信息素腺体提取物中的一种成分有较好的反应。GC-MS分析结果表明能引起雄蛾触角电生理反应的成分为含有十四个碳原子直链结构的不饱和乙酸酯, 但其双键位置有待合成标准化合物进一步分析鉴定。该研究结果为春尺蠖雌蛾性信息素备选化合物的筛选提供了方向, 为其结构的确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榆木蠹蛾生殖行为及性信息素产生与释放节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室内饲养与野外观察榆木蠹蛾Holcocerus vicarius (Walker)成虫的羽化、交尾、产卵行为,触角电位反应测定处女雌蛾性信息素产生与释放节律,旨在为榆木蠹蛾性信息素的鉴定和合成奠定基础。结果表明:榆木蠹蛾羽化行为全天可见,主要集中在15:00-19:00。成虫羽化当日即可交尾,21:30-0:30进行婚飞和交尾,交尾高峰出现在晚23:00左右,光期未见交尾。随着日龄的增加,召唤时间前移并且延长,2~3日龄处女雌蛾召唤时间早于1日龄雌蛾,交尾时间较短;雌蛾在羽化1 d后达到性成熟,2日龄雌蛾交尾百分率最高,达41.8%。雌蛾将产卵器伸出寻找缝隙处产卵,分多处产卵,雌虫最高产卵量达720粒,最低产卵量为105粒,卵期为12~22 d不等,孵化率为72%~88%。羽化当晚的雌蛾体内性信息素含量较低,第2天最高,以后逐日下降;2日龄榆木蠹蛾处女雌蛾性信息素的产生量从晚17:00起逐渐增加, 21:30-22:00时最高, 22:00后逐渐减小。雄蛾触角电位反应在22:30最强。21:30-23:00是雌蛾产生和释放性信息素的高峰期。榆木蠹蛾的羽化、交尾存在一定的时辰节律,通过处女雌蛾的野外诱集试验证实了性信息素释放与交配行为在时辰节律上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1.
盲蝽科昆虫性信息素研究概况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盲蝽科MIridae昆虫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包含许多农林业的重要害虫和一些害虫的重要天敌。目前,已确定性信息素化学成分的有3属4种盲蝽。这4种盲蝽性信息素的化学成分分别是显角微刺盲蝽Campylomma verbasci:丁酸丁酯和反-2-丁酸丁烯酯(16:1),Phytocoris californicus:乙酸己酯和反-2-乙酸龙脑脂(2:1),Phytocoris relativus:乙酸己酯和反-2-丁酸龙脑脂(2:1)及Lygocoris pabulinus:顺-9-二十五碳烯和顺-7-二十五碳烯(5:1)。相反,草盲蝽属Lygus昆虫的性信息素却难以鉴定。尽管从草盲蝽属昆虫中已分离鉴定20多种化合物,但至今没有1种或1个组分能成功地产生吸引该属雄虫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2.
小木蠹蛾性行为和性信息素产生与释放的时辰节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金桐  孟宪佐 《昆虫学报》2001,44(4):428-432
观察了小木蠹蛾Holcocerus insularis的性行为反应,并采用腺体提取、空气收集 、触角电位和田间试验等方法对雌蛾产生和释放性信息素的时辰节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 该虫羽化24 h后性成熟,婚飞和交配活动主要在1:00~4:00,交配历时15~45 min;(2) 大部分雌蛾一生交配1~3次,雄蛾多数一生只交配1次,雌雄比为1∶0.89; (3) 雌蛾腺体提取物中性信息素含量同蛾龄有关,2日龄雌蛾腺体性信息素含量最高;(4) 雌蛾腺体中性信息素含量在1:00时最高,而性信息素释放高峰在2:30。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初步鉴定六星黑点豹蠹蛾Zeuzera leuconotum Butler (Lepidoptera,Cossidae)雌蛾性信息素活性成分.[方法]采用正己烷溶剂浸提法提取六星黑点豹蠹蛾性信息素腺体中的化学组分,利用毛细管气相色谱(GC)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性腺提取物,并运用触角电位技术(EAG)测定提取物及标准化合物的电生理活性.[结果]GC结果显示六星黑点豹蠹蛾性腺体提取物中主要存在7种成分,其中G组分在加入标准化合物反-2-顺-13-十八碳烯醇-1-乙酸酯(E2,Z13-18:Ac)后,峰高和峰面积均相应增加.GC-MS分析结果证明G组分为E2,Z13-18:A.EAG结果显示7种组分均能引起雄蛾触角电位反应,其中对E2Z13-18:Ac的反应值最大.[结论]本研究初步鉴定出E2,Z13-18:Ac是六星黑点豹蠹蛾的性信息主要组分,为使用性信息素防治六星黑点豹蠹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初步鉴定六星黑点豹蠹蛾Zeuzera leuconotum Butler (Lepidoptera,Cossidae)雌蛾性信息素活性成分.[方法]采用正己烷溶剂浸提法提取六星黑点豹蠹蛾性信息素腺体中的化学组分,利用毛细管气相色谱(GC)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性腺提取物,并运用触角电位技术(EAG)测定提取物及标准化合物的电生理活性.[结果]GC结果显示六星黑点豹蠹蛾性腺体提取物中主要存在7种成分,其中G组分在加入标准化合物反-2-顺-13-十八碳烯醇-1-乙酸酯(E2,Z13-18:Ac)后,峰高和峰面积均相应增加.GC-MS分析结果证明G组分为E2,Z13-18:A.EAG结果显示7种组分均能引起雄蛾触角电位反应,其中对E2Z13-18:Ac的反应值最大.[结论]本研究初步鉴定出E2,Z13-18:Ac是六星黑点豹蠹蛾的性信息主要组分,为使用性信息素防治六星黑点豹蠹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初步鉴定六星黑点豹蠹蛾Zeuzera leuconotum Butler (Lepidoptera,Cossidae)雌蛾性信息素活性成分.[方法]采用正己烷溶剂浸提法提取六星黑点豹蠹蛾性信息素腺体中的化学组分,利用毛细管气相色谱(GC)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性腺提取物,并运用触角电位技术(EAG)测定提取物及标准化合物的电生理活性.[结果]GC结果显示六星黑点豹蠹蛾性腺体提取物中主要存在7种成分,其中G组分在加入标准化合物反-2-顺-13-十八碳烯醇-1-乙酸酯(E2,Z13-18:Ac)后,峰高和峰面积均相应增加.GC-MS分析结果证明G组分为E2,Z13-18:A.EAG结果显示7种组分均能引起雄蛾触角电位反应,其中对E2Z13-18:Ac的反应值最大.[结论]本研究初步鉴定出E2,Z13-18:Ac是六星黑点豹蠹蛾的性信息主要组分,为使用性信息素防治六星黑点豹蠹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鉴定杨小舟蛾Micromelalopha sieversi雌蛾性信息素活性成分的结构信息。【方法】采用正己烷浸提的方法提取杨小舟蛾性成熟处女雌蛾性腺中的活性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触角电位联用(GC-EAD)技术对其活性成分进行定位;性腺提取物与4-甲基-1,2,4-三唑啉-3,5-二酮(MTAD)进行微量化学反应,获得衍生物;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别对性腺提取物及MTAD衍生物进行质谱特征离子分析。【结果】GC-EAD结果显示,杨小舟蛾雄蛾触角对雌蛾性信息素腺体提取物中的一种成分有较好的反应;GC-MS分析结果表明,能引起雄蛾触角电生理反应的成分为十八碳的不饱和醛;MTAD衍生物的GC-MS结果显示,该活性成分的两个双键分别位于碳链的13和15位。【结论】本研究鉴定出杨小舟蛾雌蛾性信息素活性成分的平面结构为13,15-十八碳二烯醛,但双键的立体构型有待合成标准化合物进一步鉴定。本研究为杨小舟蛾性信息素备选化合物的筛选提供了方向,为信息素的结构确证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木蠹蛾性信息素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金桐  孟宪佐 《生命科学》2002,14(4):229-231
综述了木蠹蛾性信息素研究及在综合防治措施中应用的最新进展,重点评述了木蠹蛾性信息素的结构鉴定与化学结构。至今有4种木蠹蛾的性信息素被鉴定,另外还筛选出2种木蠹蛾的性诱剂。在我国,对木蠹蛾的防治,应采取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及使用人工合成性信息素或性诱剂诱捕法和迷向法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蛾类性信息素生物合成途径及其调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博  林欣大  杜永均 《生态学杂志》2015,26(10):3235-3250
蛾类通过产生和识别物种特异性性信息素来引发后续交配行为,因此它在两性交配行为中至关重要.它们具有不同碳链长度、末端官能团、不同双键位置和构型等化学结构特征,本文详细讨论了不同蛾类性信息素的合成途径以及催化每一步反应的相关酶系,列举了15种夜蛾科不同亚科常见物种的性信息素组分及其比例,总结了产生特定比例性信息素的可能原因,查阅了夜蛾科不同物种已经鉴别的性信息素,并按照不同亚科、不同官能团和碳链长度对其进行分类,归纳了同一物种及其亲缘物种性信息素组分和比例的变异,总结了产生变异的分子机理,讨论了性信息素变异和物种进化的关系.最后以生物合成激活神经肽(PBAN)为主, 介绍了其调控途径和机制.本文旨在以不同的蛾类性信息素合成途径为线索,从共有合成途径出发深入了解其规律和共性,从特异合成途径出发探究物种间的进化和变异,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9.
蛾类性信息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韦卫  赵莉蔺  孙江华 《昆虫学报》2006,49(5):850-858
蛾类是昆虫性信息素中研究较多的类群,已有565种的性信息素成份被鉴定,其相关研究在害虫监测和防治上得到实际应用的同时,已涉及到生态、生化、遗传等诸多方面,特别是在物种多样性的化学表达及物种的生殖隔离现象的分子水平的表达上,提供了研究的典范。本文将介绍蛾类性信息素的多样性、性信息素化学结构鉴定、微量成分的作用、合成性信息素的利用、性信息素生物合成酶、性信息素生产的调节机制及性信息素的感受机制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蛾类昆虫性信息素生物合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赵成华 《昆虫学报》2000,43(4):429-439
综述了各种不同化学结构类型的蛾类雌性信息素生物合成途径。此外还叙述了特定比例的性信息素成分在雌蛾体内产生的机理以及某些蛾类中信息素生物合成酶类与物种进化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