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课程标准中有关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培养目标大多属于隐性目标,在教学中不易落实。通过教学实践研究,提出从教学内容渗透、教学过程实践、教学评价反馈等3个环节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提出采用学习档案袋的方法进行评价,并设计了具体的评价量表。  相似文献   

2.
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的落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生物课程标准>课程具体目标中的一个方面.与原<生物教学大纲>中的思想情感教学目的要求相比,其彰显了课程的教育功能,凸现了教育过程对人的生命的关注和育人的时代要求.阐述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3.
《生物学课程标准》期望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对生物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对今后的职业选择和学习方向有更多思考,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文根据目前生物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课程标准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要求,论述了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实现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4.
<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科学世界观,提高学生具有完整人格和高尚情操,促进学生具有优良的人文精神的必然要求。在此,笔者仅就"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日常教学中的渗透、培养等内容,浅谈自己的观点及做法。一、紧扣课本,挖掘教材,结合生物课的教学内容,渗透情感价值观教育回顾教材,你会发现,新教材从知识体系的构建、表达到学习活动的设计,或隐或显地渗透着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这为教师对学生进行情感价值观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我  相似文献   

5.
王荐 《生物学通报》2006,41(7):47-48
新颁布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有这样的要求:关心我国的生物资源状况,对我国生物科学和技术发展状况有一定的认识,更加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增强振兴中华民族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课程标准》把热爱家乡置于热爱祖国之前是符合学生情感发展规律的。苏联教育家加里宁  相似文献   

6.
自新课标颁布以来,对我国的英语教育带来很大的影响。其中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将情感态度的培养归到英语课程教学的目标之中。面对新课标的改革,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学会顺应这种趋势,并在此基础上取得进步。文章通过对情感培养需要坚持的原则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有效培养学生情感的策略,旨在为促进学生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吴畏 《生物学通报》2010,45(7):43-45
通过分析2006年PISA科学素养评价中如何以情境性测试题的方式对科学态度、情感和价值观进行评价,主要包括对科学的兴趣,对科学探究的支持,以及对资源和环境的责任感3个方面,希望能对我国科学教育新课程的评价研究起到借鉴和启发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实施素质教育中,重视和探索生物学教育,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素质,发展学生的智能,最终有利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情感教育在生物教学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在生物教学中实施情感方面的教育,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而且可以影响和进一步的调节学生的认知过程,从而维护和提升学生的身心与健康水平。但是,在当前的生物教学中,教师往往过于重视对于学生的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对于学生的情感教育。这不仅不符合新课改后的教学目标,而且也不利于学生的身心的全面发展。本文将从情感教育在生物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两方面分析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践。  相似文献   

10.
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前提,是人类记忆、思维、想象等一切智力活动的基础,也是学生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没有观察就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就把:“观察、观察、再观察”作为其科学研究的座右铭。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是生物科学基本研究方法之一。因此,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方面更有其独特的优势。本文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粗浅的看法。1 要使学生有明确的观察目的赞可夫教学论有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就是让学生明确教学目的,了解教师的教学意图,这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主要方法之一。观察既然是…  相似文献   

11.
基于国外包含生态观、道德和社会责任的品格和价值观理论及相关研究,提出了在社会性科学议题情境中促进学生品格和价值观的教学活动框架,并以转基因社会性科学议题为例呈现教学活动的设计,拓展我国品格和价值观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为生态教育、道德教育及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提供新的思路和启示。  相似文献   

12.
13.
《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注重“培养支撑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有机融入职业生涯教育相关内容或将成为新高考模式下学科教学的新常态。本文结合实践从学科角度对融合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选择、途径方法、评价提升等方面的教学策略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4.
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环境污染严重,人类面临严重的生态危机,全球气候变暖、酸雨、生物多样性锐减、资源和能源消耗过快、土地沙漠化严重、水资源匮乏和水污染严重等。一方面是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资源迅速减少、枯竭;另一方面公众环境意识却相对薄弱,仍在无休止地破坏环境。环境危机现状与公众环境意识淡薄之间存在严重的矛盾,因此,开展环境教育刻不容缓(王志平2005)。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并对他们进行环境教育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就如何在植物生理学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谈谈我们的一些心得与体会。  相似文献   

15.
崔洪斌 《生命世界》2009,(10):82-83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出了高中生物课程的具体目标,明确把“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的一个重要领域。将“过程与方法”作为一种教学理念培养和目标达成,对提高学生素质有重要意义。生物教学中,如何有效达成“过程与方法”目标,是新课改亟需研究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米丘林和巴甫洛夫学說基礎上被改造了的生物学教学,是和学校教学中的其他科目一同为共產主义教育的總目标服务的:它用生物学原理的知識把学生們武裝起來,使他們認識農業实践的因素,帮助培养唯物主义世界观,揭露迷信和偏見的危害。唯心主义的公開形式——宗教用神創世界和世界不可知的观念來誘惑人們。宗教把科学的研究自然当作是罪惡,(?)犯神灵。沙皇俄國的僧侶宣佈了米丘林  相似文献   

17.
环境是人类及其所有生物生存的场所。随着科技的进步 ,人类对于自然行为的失范比比皆是 :大气污染和水污染日益严重 ;土壤荒漠化 ;森林面积锐减 ;全球气候异常 ;野生物种正以千倍于自然的消亡速度消亡等等。同时一些新问题也开始困扰人类 ,如白色污染、臭氧空洞、电磁辐射、光污染、酸雨和太空垃圾等 ,可以说 ,人类正在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迈向所谓的“文明”。现在的青少年是 2 1世纪的主人 ,对他们进行环境教育不仅是重要的 ,而且是必要的。为此 ,国家环保局提出了“环境保护 ,教育为本”的口号。但究竟如何在学校教育中结合课堂教学对学生…  相似文献   

18.
深刻挖掘教材中的科学探究技能教育资源,通过“模块教学中渗透、实验教学中体验、科学史教学中感悟、概念教学中凸显、问题解决中演练和总结反思中领悟”等途径,实现科学探究技能教育由“单一隐性”逐步向“显性一隐性”结合的方式发展,进而达成科学探究技能教育“显性为主、隐性为辅”的教育愿景,从而在中学生物学教学过程中有效地落实“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课程理念。  相似文献   

19.
"稳态与环境"模块的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将"稳态与环境"作为高中生物学课程中3个必修模块之一.本文阐述了本模块的价值和地位,分析了本模块的内容特点,对如何搞好本模块的教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李鹏尉  沈宇清 《病毒学报》2021,37(2):465-470
阻断免疫检查点分子的信号通路可以增强免疫系统功能,这在肿瘤治疗中获得了显著效果。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慢性感染的原因之一为HBV在体内通过一系列方式来减弱、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从而逃避免疫识别和杀伤。HBV可以通过上调病毒特异性T细胞表面的抑制性受体来抑制T细胞活化、增殖和效应。本文总结了HBV导致的人体内T细胞上免疫检查点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lymphocyte-associated protein 4,CTLA-4)、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3(T-cell immunoglobulin domain and mucin domain-containing molecule-3,Tim-3)、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ymphocyte-activation gene 3,LAG-3)、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基序(T cell immunoglobulin and immunoreceptor tyrosine-based inhibitory motif domain,TIGIT)的异常表达以及它们影响T细胞功能的机制,揭示了免疫检查点在治疗慢性乙肝中的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