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广西田阳县中学生中,分6组共697人进行了O139型霍乱菌苗与O1群霍乱菌苗的双盲、有对照的人体反应现场观察。结果表明,不加铝佐剂的O139型霍乱菌苗及O1群霍乱菌苗,不论是低剂量组(两剂全程接种45亿菌体)抑或常剂量组(全程接种90亿)接种人群均可产生10~25%的体温呈轻度升高的弱反应,并且同种菌苗的两剂量组的反应率无显著差异;第一剂接种的反应率(19~25%)较第二剂接种的(10~15%)高,P<0.05;接种局部反应轻微,只有个别受试者出现直径小于15mm的硬结;加佐剂的O1群吸附霍乱菌苗的反应较其它组强。结果证实,甲醛灭活的O139型霍乱菌苗和O1群霍乱菌苗是安全的,接种人体对之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2.
霍乱O139型菌苗的试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来自孟加拉、泰国、印度、中国四地区O139型霍乱菌株进行了毒力、免疫原性、免疫力与相互交叉保护力试验,结果显示不同地区分离的O139型霍乱弧菌其所试特性相互间无差异。用中国(93-3)株试制的菌体菌苗,其抗原性、毒性、免疫力安全性等经检定符合霍乱菌苗规程要求。鉴于O139型霍乱弧菌存在荚膜的特性,而现有的几种荚膜多糖菌苗都显示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因而,使用O139型菌苗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控制O139型霍乱流行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O139霍乱灭活全菌体菌苗免疫后人群抗体水平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O139霍乱弧菌经甲醛灭活制备而成的全菌体菌苗在广西田阳县进行临床考核。每组50名中学生经肌肉途径接种45亿菌和90亿菌两种剂量,一个月后80%接种者血清中杀弧菌抗体升高,最高可达1∶160,免疫后3个月开始缓慢下降,但仍有68-72%接种者抗体效价在1∶20以上。高剂量组半数接种者的杀弧菌抗体可维持存在6个月。血清中凝集抗体升高明显,但3个月后下降也明显。与对照组O1菌苗相比,两种抗体水平升高与下降趋势一致。采用ELISA法测定抗毒抗体,O139菌苗组与O1菌苗组结果相似,均有一定上升。上述结果提示O139霍乱灭活菌苗可作为短效应急菌苗使用  相似文献   

4.
根据荚膜多糖的结构及抗原性不同,将奈瑟氏脑膜炎双球菌分为12个血清群。绝大多数的脑脊髓膜炎是由A、B和C群流脑球菌所引起。A、C群流脑多糖菌苗自1969年研制成功后,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得到广泛使用,对防止由A、C群流脑球菌引起的暴发性脑脊髓膜炎起到了重要作用。由于B群流脑多糖抗原对人体缺乏免疫原性,外膜蛋白(OMP)及脂多糖(LPS)被用作研制B群菌苗的目的抗原。目前使用的多糖菌苗或OMP菌苗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将A、C群多糖抗原结合到蛋白载体上对成人免疫取得了很好的结果,可望弥补多糖抗原对低年龄组儿童免疫效果不佳的缺点。新的多渠道的尝试,如多价OMP菌苗、抗遗传基因型菌苗等或许能在不远的将来制备出全面的、有效的流脑菌苗。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述了O139霍乱菌苗的研究现状,并对O139霍乱弧菌的生物学特性和TCP A表达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霍乱菌苗的研究经历了死菌苗、减毒活菌苗、亚单位菌苗和基因工程菌苗等,至今尚无一种理想可行的菌苗供推广使用。现回顾其发展简史、菌苗种类及存在的问题,以寻求安全性高,免疫原性强,容易推广应用的霍乱菌苗  相似文献   

7.
O139霍乱弧菌是一种新发现的可引起霍乱流行的病原体,该病的流行已引起各国的关注。O139霍乱弧菌的研究对菌苗研制和控制疾病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最近国外O139霍乱弧菌的生物学特性、免疫反应及其毒素共调菌毛(tcp)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1992年9月首次分离到O139群霍乱菌株以来,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发生了O139群霍乱弧菌所致霍乱的流行,本文对O139群霍乱的微生物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及流行病学等方面的研究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9.
本文就O1群霍乱弧菌与O139群霍乱弧菌在抗原构造、分泌肠毒素、耐药性和临床特点等方面作一比较,并认为O139群霍乱弧菌可能是O1群El Tor生物型的突变株。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将免疫沉淀法——免疫双扩散及对流免疫电泳法用于A群流脑多糖菌苗的鉴别试验。并对其检测A群流脑多糖菌苗的特异性及敏感性与传统采用的间接血凝抑制试验法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免疫沉淀法准确、特异性好、操作简便、经济。完全符合WHO规程及中国规程中对《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菌苗制造及检定规程》鉴别试验的要求。因此可望替代现行的间接血凝抑制试验,以作为今后A群流脑多糖菌苗鉴别试验的常规测定法  相似文献   

11.
由B群脑膜炎球菌所致的侵袭性感染是许多国家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控制脑膜炎球菌感染和疾病的重要挑战是研制预防B群脑膜炎球菌感染的菌苗。B群脑膜炎球菌多无免疫原性,故目前的研究试图主要针对该菌外膜蛋白或脂多糖产生的免疫反应,本文对B群脑膜炎球菌外膜囊菌苗在动物和人类的免疫反应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引言 一个多世纪以前,由水传播的霍乱弧菌(V.cholerae)01群菌被疑为是人类霍乱的病原菌,接着Robert Koch证明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并为菌苗的研制开通了道路。不过,迄今仍无广泛应用的完全满意的菌苗,对于此病的致病机理也远未认识完全。  相似文献   

13.
<正>本文综述了毒素产生的基因修饰和选择性位点特异性类似物分析以及它们用于制备高限性、非反应原性重组全类毒素菌苗的可能性。 许多研究工作者认为,PTX是百日咳菌苗的一种重要成分。也已公认化学或热处理的脱毒方法能消除PTX的反应原物质并导致保护性免疫原性的丧失。我们相信能够消除这种变性的蛋白结构基因工程,在合理设计新百日咳类毒素方面能具有极有意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正>近十年来,已研究开发了若干种无细胞百日咳菌苗,并有望取代当今使用中的全细胞菌苗。百日咳菌苗有多种抗原,如百日咳毒素(PT)、丝状血凝素(FHA)、菌毛混合物(Fim2+3)及69KDa外膜蛋白是无细胞菌苗之所需组分。最近在美国开展了旨在比较全细胞和13种无细胞菌苗免疫原性和反应原生力2期临床试验。这些无细胞菌苗或只含有PT,或由PT与上述的1种或1种以上的抗原组合而成,并已通过化学处理或对其菌体作遗传学修饰消除了毒注。进入2期临床试验的无细胞菌苗,不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美国、日本关于无细胞菌苗质量控制的检定项目,并就两国不同的质量控制体系进行分析和比较。特别对无细胞百日咳菌苗的效力测定和毒性试验存在的问题提出看法。同时对国内如何加强对无细胞菌苗的质量控制提出建议,以进一步开展研究工作,从而制定出中国国内无细胞百日咳菌苗质量控制的合适指标。  相似文献   

16.
1992年以来,许多国家和地区先后暴发了O139霍乱大流行。本文从微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的角度对来自不同地区的四株O139霍乱弧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四株O139霍乱弧菌均呈典型弧形、单端单鞭毛,培养要求不高、耐碱,固体平板上菌落呈不透明。电镜下显示有菌毛、荚膜结构。有较广的抗生素敏感谱及霍乱Heiberg氏Ⅰ群的糖发酵能力。DNAG+CMOL%测定值均在霍乱弧菌范围之内且数值接近。质粒图谱检测发现四株中有三株含有一个4.10MDa大小的质粒,而另一株不含质粒。O139霍乱弧菌的生物学特性大多数与O1群菌相似,两者重大的区别在于O139菌具荚膜结构。  相似文献   

17.
引起霍乱病世界大流行的病源菌、近几十年发生了两次大的变化,以此分类,前后发生了3次世界性大流行,分别由古典生物型霍乱弧菌、ElTor生物型霍乱弧菌和0139型霍乱弧菌引发。3个霍乱弧菌之间都有明显不同点,尤其O139型霍乱弧菌,它超脱01抗原范畴,预示着一次新的大流行开始。进一步的分析证明:O139型已远离古典生物型,而更相似於ElTor生物型霍乱弧菌、表明三者之间的抗原漂移关系。本文就当今霍乱菌苗研究的几个途径,分别阐述了进展情况,并引用了大量的霍乱人体试验材料证明:01霍乱弧菌有很强的免疫力,提示霍乱菌苗研究的可行性和急迫性。  相似文献   

18.
<正>由英国“应用微生物学及研究中心”研制的无细胞百日咳菌苗,含有凝集原2及3,百日咳毒素和丝状血凝素。188名婴儿进入一项随机的双盲试验,以联合白喉及破伤风类毒素的无细胞或全细胞菌苗按3、5及8~10个月的间隔进行接种。两组的局部反应相以,但在接种无细胞菌苗后,具有全身反应的婴儿显著地少于全细胞菌苗。对无细胞菌苗凝集原和毒素组分的抗体平均对致滴度高于全细胞菌苗。接种第三剂菌苗后一年,无细胞组抗体的持久性亦较好。  相似文献   

19.
霍乱流行史上,七次世界性大流行都是由O1群霍乱弧菌所引起,但从1992年10月至1993年4月,印度次大陆却爆发了由非-O1霍乱弧菌O(139)血清型引起的霍乱样病大流行,印度及孟加拉相继报道了引起全国流行的霍乱样急性腹泻。从流行区病人分离的菌株不被O1群霍乱弧菌抗血清所凝集,也不被已知的137个血清型非-O1霍乱弧菌抗血清所凝集,因此将这一引起霍乱样病的非-O1霍乱弧菌定名为O(139)。本文就引起霍乱样病流行的O(139)霍乱弧菌的来源,本次流行概况,流行特点,O(139)流行株的特性及流行预测做一简要概述以提醒国内霍乱流行病学工作者的重视,对这一霍乱新菌型有所认识,密切监视O(139)菌型的流行动态及传播趋势,做好应有的防疫工作。  相似文献   

20.
<正>脂多糖(LPS)、荚膜多糖(PS)、外膜蛋白(OMP)和伞毛(菌毛)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表面抗原。由于LPS有各种毒性反应故称之为内毒素。除LPS外,其它表面抗原可用来制造菌苗。脑膜炎双球菌荚膜多糖菌苗和外膜多糖菌苗已用于预防脑膜炎双球菌感染。当非肠道使用的脑膜炎荚膜多糖(PS)菌苗、沙门氏伤寒ViPs菌苗和脑膜炎蛋白(OMP)菌苗含有LPS时,会引起发烧和其它反应。而对于OMP菌苗要想不使蛋白抗原变性而彻底除去LPS是不可能的。所以,菌苗中的LPS应设法降低其含量达不至于引起发烧或其它异常反应的水平。在这些制品的质量检定中,—个特定剂量的家兔热原试验应为阴性。 Gotschlich等人报道用10ng/kg或更高剂量的脑膜炎菌LPS静脉注射家兔会引起明显的体温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