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鼎湖山森林凋落物量及营养元素含量研究   总被引:49,自引:0,他引:49  
本文研究了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的调落物量及凋落物中主要营养元素(N、P、K、Ca,Mg)的含量。8年的测定结果表明,两个森林类型的年均凋落物量及凋落物中主要营养元素的含量分别为:常绿阔叶林9.056,0.220;针叶林2.695,0.032。凋落物中叶,枝和花果的百分组成及凋落特征各异。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年均凋落物量低于热带雨林而高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说明不同气候带的森林类型,  相似文献   

2.
鼎湖山森林凋落物量及营养元素含量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了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的凋落物量及凋落物中主要营养元素(N、P、K、Ca、Mg)的含量。8年的测定结果表明,两个森林类型的年均凋落物量(t·ha-1)及凋落物中主要营养元素的含量(t·ha-1·yr-1)分别为:常绿阔叶林9.056,0.220;针叶林2.695,0.032。凋落物中叶、枝和花果的百分组成及凋落特征各异。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年均凋落物量低于热带雨林而高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说明不同气候带的森林类型,其凋落物量是有差异的。与针叶林相比较,常绿阔叶林的凋落物量较大,凋落物中主要营养元素的含量较高,凋落物的分解速率也较快,因此从提高森林的质量和增强森林的生态效益来考虑,在造林绿化上应提倡多营造常绿阔叶林或针阔叶混交林。  相似文献   

3.
模拟酸雨对亚热带典型树种叶凋落物分解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在酸雨胁迫下中国亚热带典型树种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木荷(Schima superba Gardn. et Champ.)、青冈 (Cyclobalanopsis glauca (Thunberg) oersted)叶凋落物分解的比较研究,试图分析亚热带区域日益严重的酸雨是否会对森林凋落物的分解产生影响,从而揭示酸雨胁迫下凋落物分解的变化规律.利用网袋法进行试验,共设计有3个区组:酸雨对照处理(pH5.6)、中度酸雨胁迫(pH4.0)、重度酸雨胁迫(pH2.5).试验结果表明:酸雨对3种亚热带树种凋落叶片的影响比较显著,通常会减慢凋落分解的速率.酸雨对照处理(pH5.6)、中度酸雨胁迫(pH4.0)和重度酸雨胁迫(pH2.5)三个处理对分解系数的影响,马尾松的分别为:0.49、0.34、0.25;木荷的分别为:0.70、0.34、0.32;青冈的分别为:0.64、0.23、0.21;酸雨对马尾松、木荷、青冈叶的凋落物的干重剩余率影响的大小为:pH(2.5)>pH(4.0)>pH(5.6).中度酸雨处理(pH4.0)和重度酸雨处理(pH2.5)影响叶凋落物分解95%的时间分别推迟了:马尾松2.697a、5.869a;木荷4 531a、5.082a;青冈8.344a、9.584a.  相似文献   

4.
重庆酸雨区马尾松林凋落物特征及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候变化导致干旱等极端气象事件增多,这将和酸雨等环境胁迫一起影响森林健康.在重庆铁山坪于2010年监测了酸雨区受害马尾松林的凋落物数量和组分特征及其对土壤水分的响应.结果表明:马尾松林月凋落物量呈“双峰”模式,第1高峰出现在8-9月份伏旱期,第2高峰出现在冬季休眠的12月份;枯死针叶占年凋落物总量的48.42%,凋落物组分比例为针叶>树枝>阔叶>有机碎屑>树皮及球果;除阔叶凋落物外,其它组分凋落物在伏旱期均明显增加,与土壤湿度显著负相关,特别是30-40 cm和40-50 cm土层;此外,马尾松林凋落物量还与表征气象干旱的气象指标显著相关.和健康森林相比,酸雨区受害林木的细根数量变少和分布变浅导致马尾松林针叶的年形成量与凋落量减少,但枝凋落量及其占总凋落量的比例增大;凋落发生对于旱胁迫更加敏感,年凋落物量的时间分布更集中在伏旱期;酸雨和干旱的双重胁迫将进一步恶化研究地区的森林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5.
6.
该研究2011年1月开始在鼎湖山针阔叶混交林(混交林)进行模拟酸雨实验,设置4个不同处理水平,即对照(CK)(pH为4.5左右的天然湖水)、T_1(pH=4.0)、T_2(pH=3.25)和T_3(pH=2.5)。2013年1—12月对不同酸雨强度处理下的森林凋落物CO_2释放速率进行为期1 a的连续观测,探讨酸雨对混交林凋落物C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凋落物CO2释放通量在对照样方为(1 507.41±155.19) g CO_2·m~(-2)·a~(-1),其中湿季和旱季分别占年通量的68.7%和31.3%。模拟酸雨抑制了森林凋落物CO_2释放,与CK相比,T_2和T_3处理下的CO_2释放通量分别显著降低15.4%和42.7%(P0.05);且这种抑制作用具有季节差异性,处理间的显著差异只出现在湿季。凋落物CO_2释放速率与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分别呈显著指数相关和显著直线相关,同时,酸雨处理降低了凋落物CO_2释放的温度敏感性。混交林凋落物CO_2释放在模拟酸雨下的抑制效应与土壤累积酸化而导致的土壤微生物活性变化有关,表现为模拟酸雨作用下土壤pH值和微生物量碳显著下降。上述结果说明酸雨是影响混交林土壤碳循环的重要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7.
西藏林芝云杉林凋落物的特征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道了西藏林芝云杉林的凋落量、凋落特征及凋落物中主要营养元素(N、P、K、Ca、Mg)的含量。3年的测定结果表明,林芝云杉林的年均凋落量为3843.23kghm-2a-1,其中枯叶量占70.52%,枯枝、杂物各占14.33%和15.14%。凋落物中主要营养元素的含量为100.65kghm-2a-1。凋落物均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各类凋落物的凋落特征从一定角度反映了林芝云杉林群落一般的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以及对西藏高原环境条件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8.
亚热带4种森林凋落物量及其动态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旺明  闫文德  李洁冰  赵晶  王光军 《生态学报》2013,33(23):7570-7575
通过对枫香林、樟树林、马尾松林、樟树—马尾松混交林4种森林生态系统的凋落物数量及组成进行为期1a的定位研究。结果表明,樟树—马尾松混交林的年凋落总量(4.30 t.hm-2)>枫香林(3.66 t.hm-2)>马尾松林(3.41 t.hm-2)>樟树林(3.26 t.hm-2)。各组分凋落物中,凋落叶占绝对优势(70%以上),表现为樟树—马尾松混交林(3.09 t.hm-2)>枫香林(2.78 t.hm-2)>马尾松林(2.46 t.hm-2)>樟树林(2.32 t.hm-2);凋落枝表现为樟树—马尾松混交林(0.73 t.hm-2)>樟树林(0.53 t.hm-2)>马尾松林(0.30 t.hm-2)>枫香林(0.22 t.hm-2);凋落果表现为马尾松林(0.37 t.hm-2)>樟树—马尾松混交林(0.17 t.hm-2)>枫香林(0.12 t.hm-2)>樟树林(0.09 t.hm-2);碎屑表现为枫香林(0.55 t.hm-2)>樟树林(0.33 t.hm-2)>樟树—马尾松混交林(0.31 t.hm-2)>马尾松林(0.27 t.hm-2)。枫香和樟树林年凋落量的最大值分别在10月(1.22 t.hm-2)和8月(0.58 t.hm-2),而马尾松林和混交林年凋落量的最大值都在11月(分别为0.77 t.hm-2和1.23 t.hm-2)。  相似文献   

9.
福建和溪亚热带雨林凋落物营养元素动态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探讨了福建和溪亚热带雨林主要营养元素通过凋落物的归还动态.结果表明,该森林一年中凋落物不同组分各元素的含量具有波动性,加权平均含量为N>K>Ca>Mg>P(落果Ca=Mg、落枝Ca>K)。通过凋落物归还N、P、K、Ca、Mg元素的年库流量,分别为87.41、3.82、40.80、28.81和15.32kghm(-2),灰分量为284.57kghm(-2),其中以落叶形式居最大,分别各占总量的73.4%、68.1%、.77.2%、72.9%、74.5%和79.9%;各元素的年库流量与年凋落物量的月分布相一致,有明显的季节性.森林地表残留物N、P、K、Ca、Mg元素的累积储量.分别为54.83、2.45、9.69、17.0和9.25kghm(-2).五种元素在林下地表的滞留时间,分别为N0.61、P0.61、K0.23、Ca0.56和Mg0.53年.  相似文献   

10.
华南典型人工林凋落物的持水特性   总被引:62,自引:0,他引:6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于华南地区的杉木 (Cunninghamialanceolata) 林、马尾松 (Pinusmassoniana) 林、湿地松 (Pinuselliottii) 林、马占相思 (Acaciamangium) 林和尾叶桉 (Eucalyptusurophylla) 林的凋落物的储量、持水量、持水率和吸水速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杉木林的凋落物的干重 (6.5× 10 3 kg·hm-2 ) 最大, 其次是马尾松林和马占相思林 (5.5× 10 3 kg·hm-2 ), 而湿地松林 (4.1× 10 3 kg·hm-2 ) 和尾叶桉林较小 (4.0× 10 3 kg·hm-2 ) 。凋落物持水量呈现杉木林 >马占相思林 >尾叶桉林 >马尾松林 >湿地松林。各林分凋落物的最大持水量为杉木林 17.9× 10 3 kg·hm-2, 马占相思林 14.8× 10 3 kg·hm-2, 尾叶桉林 14.0× 10 3 kg·hm-2, 马尾松林 10.6× 10 3 kg·hm-2, 湿地松林 9.8× 10 3 kg·hm-2 。尾叶桉林、杉木林、马占相思林、湿地松林和马尾松林的凋落物最大持水率分别为 35 1%、2 74 %、2 6 9%、2 35 %和 191%。凋落物持水量和凋落物持水率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按照对数方程增加。 5种林分中尾叶桉林的凋落物吸水速率在各浸泡时间后居首位, 杉木林和马占相思林中等, 湿地松林较小, 而马尾松林最小, 各林分的凋落物的吸水速率随浸泡时间的增长按方程Y =a +b·t-1下降。  相似文献   

11.
马尾松人工林郁闭度对大型土壤动物功能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土壤动物分为捕食性、腐食性、杂食性、食木性和菌食性5个功能群,研究马尾松人工林各功能群大型土壤动物随郁闭度(0.5、0.6、0.7、0.8、0.9)的变化.结果表明: 1)各郁闭度马尾松人工林大型土壤动物以腐食性个体比例最高,类群上以杂食性和食木性为主.2)马尾松人工林大型捕食性土壤动物个体数、类群数和食木性类群数在0.5~0.6郁闭度下无显著变化,在0.6~0.9郁闭度下显著降低.3)随郁闭度增大,枯落物层捕食性土壤动物个体和类群数显著减少,5~10 cm层腐食性土壤动物个体数呈不规则的波动变化.食木性土壤动物个体数随土层加深而增多,且在枯落层其类群数及5~10 cm层个体和类群数随郁闭度增大而显著减少.4)不同郁闭度下,除食木性土壤动物功能群Pielou均匀度无显著差异外,食木性和腐食性土壤动物各多样性指标均差异显著;捕食性土壤动物仅Simpson优势度指数在0.5~0.8郁闭度下无显著变化,在0.8~0.9郁闭度下显著降低.5)典范对应分析(CCA)显示,不同郁闭度马尾松人工林大型土壤动物功能群主要受土壤容重和含水量的影响.含水量对腐食性土壤动物个体数影响较大,食木性、捕食性土壤动物受土壤容重影响,捕食性土壤动物Simpson优势度指数受土壤pH和全磷影响.大型土壤动物功能群结构在0.7郁闭度下相对稳定,有利于马尾松人工林地力维持和生态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2.
由国际科联(IGSU)所属的国际生物科学联合会(IUBS)和环境问题委员会(SCOPE)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联合召开的“生物多样性的编目和监测国际研讨会”(Workshop on Inventorying and Monitoring of Biodiversity)于今年10月1—3日在哥斯达黎加召开,在来自上述3个组织的代表、初步入选的约40个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保护区或研究站的代表、有关国家和地区的科学组织代表和世界银行及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等资助单位的代表共75人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广泛征求各方面对拟议中的“生  相似文献   

13.
为给遭受酸化危害的重庆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纯林的恢复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在属于酸雨区的重庆市江北区铁山坪林场,调查了马尾松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混交林的土壤化学性质和林木生长状况,并与毗邻的马尾松纯林和香樟纯林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与马尾松纯林相比,混交林腐殖质层和土壤酸度降低,交换性盐基离子Ca2+和Mg2+含量增加,酸性阳离子Al3+和H+含量明显减少(p0.05)。混交林马尾松树冠下腐殖质层和0–60cm土层马尾松细根的干重、长度、表面积、体积和根尖数的总密度都显著低于马尾松纯林(p0.05),比值分别为0.44、0.71、0.59、0.46和0.71,马尾松树高显著低于马尾松纯林(p0.05),其针叶变色率为15%,显著高于马尾松纯林(p0.05),香樟的生长特征与香樟纯林相似。结果说明,尽管混交林的土壤化学性质优于马尾松纯林,但林中马尾松的生长状况表现出了明显的恶化迹象,而香樟依然比较健康,这可能与香樟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有关。因此,在利用香樟营造与马尾松的混交林来改善遭受酸化危害的马尾松纯林的生长状况时,应注意调控香樟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4.
15.
杉木、马尾松及其混交林根际土壤磷素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Zhang DH  Lin KM  Li BF 《应用生态学报》2011,22(11):2815-2821
2007-2010年,在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太平试验林场比较分析了杉木、马尾松纯林及其混交林根际土壤的磷素特征.结果表明:在杉木、马尾松纯林中,根际土壤的有效磷含量均大于非根际土壤.与非根际土壤相比,杉木、马尾松纯林及其混交林的根际土壤pH值均出现下降趋势;根际土O-P的数量低于非根际土,而Al-P和Fe-P则高于非根际土;3种林型中,根际土壤对磷的吸附量小于非根际土壤;而根际土壤磷解吸量和解吸率均高于非根际土壤.杉木、马尾松纯林中,马尾松根际土壤的有效磷、Fe-P、Al-P、解吸量和解吸率均高于杉木,而O-P、磷吸附量则低于杉木.杉木与马尾松混交后,二者根际土壤磷的活化作用进一步加强,且杉木的增幅更大.杉木与马尾松混交有利于杉木根系磷素营养的改善.  相似文献   

16.
采用郁闭度控制方法,形成马尾松人工林郁闭度梯度(0.5,0.6,0.7,0.8,0.9)试验样地,研究不同郁闭度下土壤动物群落特征。运用手捡法、Tullgren法和Baermann法进行土壤动物群落调查。结果显示,1)共捕获土壤动物8 860只,隶属于4门11纲25目111科,其中大型土壤动物589只,以蜚蠊、疣和康叭为优势类群;中小型土壤动物8271只,以等节和丽甲螨为优势类群。2)大型土壤动物以杂食性为主,杂食性在0.9郁闭度显著增加,捕食性显著减少;中小型土壤动物以菌食和腐食性为主,腐食性土壤动物随郁闭度增大逐渐增加,菌食性逐渐减少。中小型捕食性土壤动物在郁闭度0.5—0.7显著增加,0.7—0.9无显著变化。3)大型土壤动物仅5—10 cm土层类群数在0.9郁闭度显著增加;中小型土壤动物总个体数及枯落物层个体数、5—10 cm土层类群数显著增加(0.5—0.7)后减少(0.7—0.9);中小型土壤动物总类群数在郁闭度0.5—0.6显著增加,枯落层类群数在郁闭度0.5—0.8显著增加,0.8—0.9显著减少。4)大型、中小型土壤动物多样性在土层中差异显著。中小型土壤动物Simpson优势度指数随郁闭度增大而减小,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性指数则显著增大,Margalef丰富度指数先显著增高(0.5—0.6)后趋于平稳(0.6—0.9);大型土壤动物Jaccard相似性指数低于中小型。5)CCA分析表明,不同类群土壤动物对环境因子响应不同,郁闭度、含水量、有机质及全P对土壤动物类群影响显著。研究表明,0.7郁闭度马尾松人工林下土壤动物优势度、丰富度适中,林下植被恢复情况较好,该郁闭度可能更有利于土壤动物多样性和群落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壬基酚对鲫鱼原代肝细胞增殖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不同浓度壬基酚对鲫鱼肝细胞增殖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各试验浓度壬基酚均能抑制鲫鱼肝细胞的增殖,其中高浓度的壬基酚(10-3 mol·L-1)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极其显著,肝细胞形态发生明显改变;壬基酚破坏了鲫鱼肝细胞抗氧化系统的平衡,经壬基酚处理后的肝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均受到抑制,而羟自由基的含量升高;壬基酚对原代鲫鱼肝细胞造成氧化损伤,引起培养液中丙二醛(MDA)含量升高.壬基酚诱导的氧化胁迫对原代鲫鱼肝细胞产生了一系列的体外毒性效应.  相似文献   

18.
宁夏六盘山人工林和天然林生长季的蒸散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系统地认识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对蒸散特征的影响,2009年5-10月,应用热扩散技术和传统水文学方法,对六盘山香水河小流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和华山松天然林的蒸散及分量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长季总蒸散量为518.2 mm,是同期降雨量的104.6%,远高于天然林蒸散量420.5 mm.两种林分总蒸散量在其垂直层次上的分配比例相近,表现为冠层蒸腾量>草本+土壤层蒸散量>灌木蒸腾量,但林分各组成分量占总蒸散量的比例明显不同.其中,人工林冠层月均截留量和蒸腾量为19.6和25.2 mm,分别是天然林的1.2和1.9倍;人工林灌木层月均蒸腾量为 4.4 mm,占天然林的23.4%;人工林草本+土壤层月均蒸散量为37.1 mm,是天然林的1.8倍.采用Penman-Monteith方程对林分的实测蒸散量进行对比检验,两种方法对林分蒸散量的估计值基本接近.
  相似文献   

19.
分别以采自沅江水系142例和西江水系92例稀有白甲鱼标本为材料,采用差异系数法、方差分析法、判别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了稀有白甲鱼沅江种群、西江种群包括10个可数性状和31个比例性状等形态度量学性状的差异性.方差分析表明,2个种群之间共有6个可数性状和27个比例性状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判别分析筛选出了9个对区分2个种群贡献较大的比例性状,并建立了2个种群的判别函数式.主成分分析显示,稀有白甲鱼种群鱼体沿背腹轴、头尾轴分别有16和6个比例性状表现出了明显的变化,在尾部有2个比例性状差异明显.可见2个种群之间形态度量学性状已显示了明显的分化.这可能是两个种群长期隔离,在不同水系生态环境中产生了适应性进化的结果.然而,差异系数的计算结果表明,两个种群之间形态度量学性状的差异尚未达到亚种分化的水平.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