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近期检查了英国三个大标本馆(BM,E,K)所收藏的马兜铃属标本,发现《东亚和南亚马兜铃属的修订》(见本刊27(5):321—364,1989)尚有不完备之处,需作补充修订。本文共收载8种,其中1新名,确定了1个存疑种,补充了1个种的描述,修改了1个种的模式记载,合并了1个种,扩大了4个种的地理分布。  相似文献   

2.
云南马兜铃属的修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云南马兜铃属一新种和二个新纪录种,并归并了三个种。  相似文献   

3.
多药马兜钤亚属是马兜铃属目前已知3个亚属中最小的一个亚属,约9种,其中8种产于热带 非洲,1种产于热带亚洲(马来西亚)。 本工作从经典分类学角度对该亚属的系统进行了探讨,首次利用花药数目及其排列方式将其划分为三个组,并对其中所含的种类进行了分类学处理,本文承认9种及3个新异名。  相似文献   

4.
<正>很多人借助草药补充剂来改善健康状况。在东亚地区,人们坚信传统医学的疗效,未经加工的草药和现代药品被一起陈列在药房中。但是两项新研究指出,在某些补充剂中发现的一种成分可能会致癌。正在被讨论的这种成分是马兜铃酸,这是在多叶、多花的葡萄藤中发现的一种被称作马兜铃属的化合物。几个世纪以来,马兜铃属植物一直被用于在传统医学中治疗关节炎和减轻分娩疼痛,或用作其他途径。目前,在补充剂中发现的马兜铃酸被用作减肥、缓解经期症状和治疗风湿病。  相似文献   

5.
朱鑫鑫  王君  廖帅  马金双 《生物多样性》2019,27(10):1143-691
马兜铃属(广义) (Aristolochia sensu lato)具有花单被、花萼管状、合蕊柱、子房下位、中轴胎座、胚珠多数、蒴果等主要特征, 广布于全世界的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 约有600种, 是马兜铃科中种类最多的属。依据Flora of China, 我国有本属植物45种, 其中33种为中国特有。近些年, 国内大量的新类群被相继报道, 特别是云南、广西两地, 而另一些类群则得到了确认、恢复、重新发表或修订。最近, 基于形态和分子证据, 关木通属(Isotrema)因其花萼管急剧弯曲; 合蕊柱3裂; 雄蕊6, 成对与合蕊柱裂片对生; 蒴果由上而下开裂等区别特征而从广义马兜铃属中被分出独立成属。本文基于大量的野外调查、标本鉴定、数码照片考证和相关文献的仔细研究, 重新梳理了中国马兜铃属和关木通属的种类及分布情况, 确认现阶段中国马兜铃属17种和关木通属58种1亚种, 并一一记述同时编制了最新的检索表。其中, 柔叶关木通(I. mollis)、线叶关木通(I. neolongifolia)的种级地位得到重新确认, 并提供了图版。探讨了优贵马兜铃(A. gentilis)、川滇马兜铃(A. chuandianensis)和纤细马兜铃(A. gracillima)的关系, 昆明关木通(I. kunmingense)与波氏关木通(A. bonatii)的关系, 以及卵叶关木通(I. ovatifolium)、葫芦叶关木通(I. cucurbitoides)、西藏关木通(I. griffithii)、过石珠(I. versicolor)、大别山关木通(I. dabieshanensis)等复合群和袋形关木通(I. saccata)等物种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马兜铃属(Aristolochia Linn. )隶属于马兜铃科(Aristolochiaceae),全世界有400多种,主产于热带和亚热带,我国有50多种,主产西南地区,其中大部分种类是常用中药和草药,还有些种类于产区民间入药。本文根据笔者过去三年中对我国马兜铃属植物的调查所得资料,选入27种国产马兜铃属药用植物,按有关内容整理而成,供本属药用植物的深入研究与开发利用方面参考(见表1)。  相似文献   

7.
云南鳞毛蕨属泡鳞亚属的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修订了鳞毛蕨属泡鳞亚属的特征范围,对该亚属的2个组12个种进行了分类研究,发现其中有新种1个,云南新分布的种5个。本文还对长期混淆不清的Dryopteris labordei与D.gymnosora 的分类特征还进行了清理,恢复前者为独立存在的种。  相似文献   

8.
俞学光 《古生物学报》1991,30(4):420-438
本文描述苏皖地区和州组产四射珊瑚1新属、1新种;黄龙组产11属、13新种;船山组产6属、10新种且附栖霞组底部产1属、1新种。安徽广德县独山黄龙组、船山组出露良好,产四射珊瑚甚丰,可分3个化石带及2个亚带,与苏南的完全相当,唯苏南船山组上部的Parawentzellophyllum带在独山没有发现。  相似文献   

9.
沙棘属的新发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报道了沙棘属的2个新组:即无皮组Hippophae和有皮组Gyantsenses,1个新等 级种H.gyantsensis(Rousi)Lian和中亚沙棘H.rhamnoides L.subsp.turkestanica Rousi 在 甘肃省的新分布, 同时附有该属的分组和分种系统检索表,记述了沙棘属的一个新的分类方案。  相似文献   

10.
马兜铃科植物在峨眉山较为常见,其中不少种类为常用中药或著名的民间草药。如马兜铃、淮通、宜宾防已、朱砂莲、西南细辛、前叶细辛等等。多年来,笔者结合药用植物教学、实习,多次上山进行调查、采集标本百余份,经查阅资料,鉴定整理,该科植物在峨眉山共有2属11种1变种,全供药用[2]1马兜铃科药用植物在峨眉山的自然分布峨眉山植被主要按垂直分布不同,通常划分为4个区。马兜铃科药用植物的自然分布如下。1.l高山草甸区包括金顶、长坡、千佛项,万佛项等地,海拔3000米以上,为寒温带气候。植被为高山草甸,以箭竹、杜鹃属为优势种。…  相似文献   

11.
八角属植物分类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林祁 《植物研究》2001,21(2):161-174
根据对18个国家和地区121个标本馆收藏的万余份八角属植物标本研究,结合在国内8个省区野外调查、采集、引种和对生长发育与物侯的观察,本文对世界性八角属植物做了分类学修订。根据花蕾和花被片形态特征的变异,将八角属分为2组:八角组-含9种1亚种,其花蕾卵球形,花被片长圆形、椭圆形、披针形至狭舌状,扁平;八角茴香组-含25种2亚种1变种,其花蕾球形,花被片宽卵形至圆形,下凹。将凹脉组作为八角组的新异名,圆被亚属作为八角茴香组的新异名;指定了红茴香和柬埔寨八角的后选模式。本文还分析了八角属植物的分类学性状,作出有分类检索表,提供有各种植物的地理分布资料,列举出查阅的主要标本,并对各分类单元均作了分类学注释。  相似文献   

12.
马兜铃属植物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两方面综述了马兜铃属(Ariostolochia L.)植物近十几年来的研究进展,为马兜铃属植物的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下辽河西部坳陷锦128井藻类生物标志物(分子化石)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本文描述了松辽盆地早白垩世沙河子组一登娄库组(别里亚士期—阿普第早期)淡水角藻类沟鞭藻囊孢4属、5新种和2个未定种,并对拟蝙蝠藻属(Vesperopsis Bint, 1986)进行了修订。  相似文献   

14.
本文系统地记述了广西南丹罗富地区塘乡组中的一些腕足类,共计20属26种,包括2个新属,即纳标贝(Nabiaoia)和近戟贝(Perichonetes),9个新种。根据塘乡组腕足类的研究,作者对塘乡组的时代提出了意见,认为塘乡组应与西欧的上埃姆斯阶及艾菲尔对比。  相似文献   

15.
八角属植物分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林祁 《植物研究》2001,21(3):321-334
根据对18 个国家和地区121 个标本馆收藏的万余份八角属植物标本研究, 结合在国内8 个省区野外调查、采集、引种和对生长发育与物侯的观察, 本文对世界性八角属植物做了分类学修订。根据花蕾和花被片形态特征的变异, 将八角属分为2 组:八角组-含9 种1 亚种, 其花蕾卵球形, 花被片长圆形、椭圆形、披针形至狭舌状, 扁平;八角茴香组-含25 种2 亚种1 变种, 其花蕾球形, 花被片宽卵形至圆形, 下凹。将凹脉组作为八角组的新异名, 圆被亚属作为八角茴香组的新异名;指定了红茴香和柬埔寨八角的后选模式。本文还分析了八角属植物的分类学性状, 作出有分类检索表, 提供有各种植物的地理分布资料, 列举出查阅的主要标本, 并对各分类单元均作了分类学注释。  相似文献   

16.
中国菊科菜蓟族植物研究(Ⅱ)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石铸 《植物分类学报》1984,22(5):386-396
本文是对国产菜蓟族两个属研究的一个小结。一个是蓟属(Cirsium Mill. Ecmend.Scop.),将全部国产蓟属49种植物分隶排列在8个组中,其中3个组为新成立的组,1个组为新的组合。记载了9个新种,1个新组合种,4个种为中国分布新记录。将过去学者们发表的组、种 及变种等各级上的65个名称处理为新异名,检查出错误鉴定8处,对变异较大的种给予了说明和讨论。另一个是刺膜菊属(Alfredia Cass.),记载了一个新种。  相似文献   

17.
榧属分类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康宁  汤仲埙 《植物研究》1995,15(3):349-362
本文对榧属的研究历史作了回顾, 以形态性状为依据, 结合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 对榧属的分类进行了研究, 该属共6种2变种和11个栽培变种, 其中有1新变种(九龙山榧)、1改级新组合(云南榧)和6个新栽培变种。支持根据种子胚乳深皱与微皱建立两个组和榧属为红豆杉科进化类群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从马兜铃属植物寻骨风(Aristolochia mollisstma Hance)的茎叶中分离得10种结晶性成份。经鉴定为:马兜铃酸 A、香草酸、马兜铃酸 D、马兜铃内酰胺、6-甲氧基马兜铃内酰胺、棕榈酮、三十醇、β-谷甾醇、β-谷甾醇-D-葡萄糖甙和硬脂酸。动物试验表明,马兜铃酸 A 具有明显的抗早孕作用。  相似文献   

19.
广西百色盆地早第三纪沟鞭藻和疑源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初步研究了百色盆地那读组的沟鞭藻和疑源类,描述了11属25种,其中1新属、4新种、1新变种和2新组合种。根据藻类化石特征,自下而上划分了4个组合。较详细地讨论了其沉积环境(淡水湖相沉积),并认为它所代表的地质时代为早第三纪中晚期,即始新世晚期至渐新世,可能以渐新世为主。  相似文献   

20.
四川巴塘、义敦的晚古生代四射珊瑚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本文记述巴塘、义敦早石炭世最晚期的Hiroshimaphyllum 动物群和早二叠世晚期的Ira-nophyllum-Ipciphyllum 动物群。这两个动物群的性质不同于我国华南和西南地区同期地层中所见者。文内探讨了形成这两个动物地理区的主要因素。本文共描述早石炭世最晚期的珊瑚5属7种,其中2新属、4新种、2未定种;早二叠世晚期4属4种,其中2新种、1未定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