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分子标记定位农垦58S的光敏核不育基因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对农垦58S(Oryzasativasp.japonica)/大黑矮生标记基因系FL2组合组建可育集团和不育集团,并以亲本为对照进行了RFLP、RAPD和双引物RAPD分析,结果第12染色体上的一个单拷贝标记G2140与光敏核不育基因连锁遗传,二者间的遗传图距为14.1cM(centimorgan)。在筛选过的1040个随机单引物和190个双引物中,仅引物OPAU10扩增出与光敏核不育基因连锁的1.5kbDNA片段,回收、克隆该DNA片段并制备探针,将其转换成共显性的RFLP标记并命名为OPAU101500。分离群体连锁分析表明该标记与标记G2140紧密连锁,将农垦58S的一对光敏核不育基因定位于第12染色体上。  相似文献   

2.
RAPD标记构建水稻分子连锁图   总被引:50,自引:0,他引:50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在一个水稻(Oryza sativa L.)的双单倍体(DH)群体中发展分子标记,仅用52 个RAPD标记建成了一个水稻RAPD分子连锁图。该图覆盖基因组的总长度为898.4 cM (centim organ),标记间的平均间距为17.3 cM,它能与用同一群体构成的RFLP图谱互相补充  相似文献   

3.
紫米基因与RFLP标记的连锁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庄杰云  杨长登 《遗传学报》1996,23(5):373-375
选用种皮呈紫黑色的水稻体细胞无性系变异体黑珍米和其种皮呈无色的原始亲本Basmati370配制组合,同时应用121个DNA探针检测了黑珍米与Basmati370之间的RFLP。应用F2和F3群体研究了紫色种皮的遗传控制。结果表明,有一个显性主效基因控制着黑珍米和Basmati370在种皮颜色上的差异。通过多态性DNA探针与种皮颜色的共分离分析,发现该基因与水稻第四染色体上的DNA标记RG329和RG214连锁,与RG329和RG214的遗传图距分别为18.9cM和26.3cM。  相似文献   

4.
AFLP标记及在植物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AFLP是 1 992年由荷兰Keygene公司Zabeau、Vos在PCR和RFLP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检测DNA多态性的新方法[1] ,并于1 993年获得欧洲专利局专利。与RFLP类似 ,AFLP也是通过限制性内切酶片段的不同长度检测DNA多态性的一种DNA分子标记技术。由于RFLP是以传统的Southern杂交为基础的 ,操作繁琐 ,对DNA多态性的检出的灵敏度不高 ,在连锁图上有很多大的空间区。随着PCR技术广泛应用 ,对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除了RFLP(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标记 …  相似文献   

5.
与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6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筛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陶文静  刘大钧 《遗传学报》1999,26(6):649-650
以Prins*PI170914/7*PinsF2分离群体对在Prins与其Pm6近等基因系PI170914/7*Prins之间呈现多态性的RFLP标记进行遗传和图,发现8个多态性标中有3个与转称到普通小麦2B染色体长臂上的来源于。  相似文献   

6.
袁力行 Warbu.  M 《遗传学报》2000,27(8):725-733
利用RFLP、SSR、AFLP和RAPD4种分子标记方法研究了15个玉米(Zea mays L.)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同时对4种标记系统进行比较。在供试材料中筛选到具多态性的RFLP探针酶组合56个,676对SSR引物,20个RAPD引物和9个AFLP引物组合,分别检测到多态性带167、201、87和108条。SSR标记位点的平均多态性检测效率(Ai,32.2)。4种分子标记所得遗传相似自交系划分  相似文献   

7.
利用 RFLP、SSR.AFLP和RAPD 4种分子标记方法研究了 15个玉米(Zea mays L.)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同时对4种标记系统进行比较。在供试材料中筛选到具多态性的RFLP探针酶组合56个,66对SSR引物,20个RAPD引物和9个AFLP引物组合,分别检测到多态性带167、201、87和108条。SSR标记位点的平均多态性信息量(PIC)最大(0.54),AFLP标记位点最小(0.36),但AFLP标记具有最高的多态性检测效率(Ai,32.2)。4种分子标记所得遗传相似系数相关性显著,比较相关系数表明 RAPD可靠性较低。依据 4种分子标记结果将 15个供试自交系划分为塘四平头、旅大红骨、兰卡斯特、瑞德和PN共5个类群,与系谱分析基本一致。认为SSR和RFLP两种分子标记方法适合进行玉米种质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RAPD标记构建家蚕分子连锁图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大造、C108及其F2群体构建了1个家蚕的RAPD连锁框架图,该图含RAPD标记位点182个,来自大造的103个标记分属前23个连锁群,来自C108的79个标记分属后16个连锁群,覆盖基因组的总长度为1148.3cM(centimorgan),它能与本室用同一群体构建的SADF图谱相整合,亦可与相应的RFLP图谱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9.
RAPD标记构建家蚕分子链锁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斌  鲁成 《遗传学报》2000,27(2):127-132
以大造、C108及其F2群体构建了1个家蚕的RAPD连锁框架图,该图含RAPD标记位点182个,来自大造的103个标记分属前23个连锁群,来自C108的79个标记分属后16个连锁群,覆盖基因组的总长度为1148.3cM(centimorgan),它能与本室用同一群体构建的SADF图谱相整合,亦可与相应的RFLP图谱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10.
RAPD分析用的犁DNA提取方法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1  
RAPD分析用的梨DNA提取方法胡春根郝玉邓秀新史永忠(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0)DNAExtractionMethodforRAPDAnalysisinPearsHUChungenHAOYuDENGXiuxinSHI...  相似文献   

11.
用同源序列的染色体定位寻找水稻抗病基因DNA片段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根据已知植物抗病基因的序列以及蛋白激酶序列中的高保守区域设计合成了特异性和简并引物,用聚合酶链反应从水稻(OryzasativaL.)DNA中扩增同源片段,获约100个大小不同的克隆。以这些克隆作探针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已将26个克隆定位在两个水稻分子标记连锁图12条染色体的34个位点上。其中10个克隆与8个已定位的水稻抗病基因在分子标记连锁图上的位置对应或毗邻。用其中部分与抗稻瘟病基因在染色体位置相对应的克隆作探针,分析抗稻瘟病近等基因系,RFLP带型在抗性基因系和感病亲本间表现出多态性,表明这些克隆与抗病基因在染色体位置上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2.
水稻DH群体的分子连锁图谱及基因组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扩大的籼粳杂交来源(窄叶青8号×京系17)的水稻(OryzasativaL.)加倍单倍体(DH)群体,构建了包含444个位点的分子连锁图谱,覆盖水稻基因组1962cM(centiMorgon),标记间的平均图距小于5cM。此图谱包括276个RFLP标记、34个RAPD标记、89个微卫星标记、10个AFLP标记、26个端粒重复相关序列(TAS)标记以及9个同工酶标记。该遗传图谱与其它的水稻高密度遗传图谱具有较高的可比性,并有自己的特点,适于进行各种持续性的遗传学研究  相似文献   

13.
栽培稻F1花粉不育基因座S—a的分子定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庄楚雄  张桂权 《遗传学报》1999,26(3):213-218
以栽培稻品种台中65及其等基因F1不育系TISL4为材料,用RFLP和RAPD等技术,对F1花粉不育基因座S-a定位。通过用RFLP和RAPD方法对亲本间进行多态性分析,发现亲本间的多态性很低,说明经多代回交后,在等基因系基因组中供体亲本的DNA片段所占的比例很小。通过连锁分析,将S-a定位在第1染色体。S-a与分子标记CDO548、O11-1000、RG146和Y13-500之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  相似文献   

14.
黑果蝇(D.virilis)自然群体遗传多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向忠  洪伟 《遗传学报》1999,26(3):198-202
利用9种限制性内切酶对D.virilis兰州群体作了mtDNA的RFLP分析,结合其他地区D.virilis群体的mtDNA的RFLP数据,用UPGMA法构建了聚类图。发现大陆D.virilis聚成明显的3支:兰州和青岛群体、华东群体、福建群体,呈一纬度梯度分布。单纯以地理隔离不能解释D.virilis自然群体间的遗传差异。温度依赖性的选择可能是纬度梯度分布的维持机制。  相似文献   

15.
利用APAGE、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和RFLP标记,对导入黑麦(SecalecerealeL.)多小穗等性状创制的小麦新种质10_A进行了分子标记检测。APAGE分析发现,10_A与其他1RS/1BL易位系一样,含有1RS的醇溶蛋白标记位点Gld1B3。以黑麦基因组总DNA作探针,用中国春(Triticumaestivumcv.ChineseSpring)基因组DNA作封阻,与10_A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染色体进行荧光原位杂交。结果表明,黑麦的1RS易位到10_A中。用25个RFLP探针进行Southern分析,进一步发现10_A的1BS特异限制性片段发生丢失,代之以黑麦1RS的特异限制性片段,而位于其他染色体上的特异限制性片段未发生缺失。据此认为,多小穗小麦新种质10_A属于1RS/1BL易位系。同时还讨论了10_A在小麦遗传改良中的利用情况。  相似文献   

16.
DNA分子标记在柑桔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黄卫  罗玉萍 《生物技术》2002,12(1):34-36
DNA分子标记是最为理想的遗传标记 ,依其多态性检出所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 ,大致可分为Southem杂交技术为核心的分子标记和PCR技术为核心的分子标记。前者的代表性技术有RELP(restriction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和DNA指纹技术 (DNAfingerprintingtechniques)。后者的代表性技术有RAPD(randomamplifiedpolymorphicDNA)、SCAR(sequencecharac teristicamplifiedregion)…  相似文献   

17.
RAPD技术及其在微生物学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8 0年 ,Botsein提出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RFLP)可以作为遗传标记 ,从此开创了直接应用DNA多态的新阶段。 80年代后 ,DNA多聚酶链式反应 (PCR)的发展 ,使直接扩增DNA的多态性成为可能 ,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许多种新型分子标记 ,诸如扩增片段多态性 (ALFR)、串联重复序列(VNTR)、单链构型多态性 (PCR SSCP)、序列特异扩增区域 (SCAR)、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等。而RAPD是较为突出的一种。RAPD是由Williams和Welsh在 1 990年各自独立发现的一种DNA多态检…  相似文献   

18.
微卫星DNA在真核基因组中分布频率为每20~30kb一个,具有片段长度短、序列 高度重复、种类多以及高度多态的特点,极适于遗传变异研究。本文报道:采用微卫星 标记对不同基因组组合的鱼类进行了基因组指纹图谱构建。受试材料为红鲤(RC)、红鲫 (RA)、镜鲤(MC)、鲤鲫杂种二倍体(CA)鲫鲤杂种三倍体(CAA),人工复合三倍体(CCA) 等六种生物型。微卫星DNA座位(探针)MFW2、MFW8和MFW16各自存在12、16和 10个等位基因(Fig.1,2,&3)。通过对微卫星标记图谱的量化分析,利用UPGMA构建了 不同生物型的遗传关系树系图(Table 1,Fig.4)。本研究发现,徽卫星和RAPD分析两种 手段反映六种生物型之间的聚类模式完全一致。然而由微卫星标记获得的生物型内和生 物型之间的遗传距离均大于RAPD的,此结果表明微卫星标记在揭示群体内个体间差 异上有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大豆56个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标记在一栽培大豆/半野生大豆杂种F2群体中的分离。结果表明,25%的RFLP标记表现了偏分离,偏离的方向主要趋于栽培大豆亲本,其形成原因主要是存在着配子体选择。这对研究大豆的遗传及育种选择等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5460S和5460F这一对水稻等位突变系的AFLP分析,比较了AFLP与RAPD及RFLP检测DNA多态性的相对效率。结果表明,这3种分子标记的DNA多态性检出效率依次为AFLP>RAPD>RFLP;找出了水稻AFLP分析的最适反应条件;在这对等位突变系之间找到了一些多态性AFLP产物,已完成了对4个多态性AFLP产物的克隆,其中3个为单拷贝顺序;用这3个单拷贝克隆的混合物为探针,对作者自己构建的5460S水稻的BAC库进行了筛选,获得了12个阳性克隆,为今后BAC库的筛选打下了基础。此外,对上述3种分子标记各自的优缺点及它们在DNA多态性检测中的适用之处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