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用RAPD技术鉴定两个小冰麦易位系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5  
本文对从小冰麦异附加系中选育出的两个抗锈品系小冰麦33号,小冰麦34号及其原始亲本新曙光一号和抗源供体天兰冰草进行了RAPD分析,确定了小冰麦33号和小冰麦34号是含一段冰草DNA的易位系,文中还讨论了RAPD做为一种准确,快速鉴定易位系的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对常规染色体的观察结果表明:原初的小冰麦异附加系TAI14为2n=44,其中所有的染色体都是中部或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但在其后代中发现有一对染色体变成了端着丝点染色体。为判明变异的染色体是冰草还是小麦的染色体,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TAI14中的所有小麦染色体都显示红色荧光,只有一对端着丝点染色体显示绿色荧光,说明变异的是冰草染色体,即:小冰麦异附加系TAI14原为二体异附加系,现变成了双端体异附加系。对变异发生的原因和双端体异附加系的用途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用顺序GISH—FISH技术鉴定小麦—中间偃麦草小片段易位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道峰  王献平 《遗传学报》2000,27(10):878-882,T001
利用顺序基因组-重复序列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1个来自中3不育系和普通小麦恢75杂种后代稳定株系H96276-2的染色体组成进行了分析。以中间偃麦草(Agropyron intermedium)基因组DNA为探针的荧光原位杂交结果表明,H96276-2的体细胞中有42条染色体,包括20对小麦染色体和1对小麦-中间偃麦草易位染色体,中间偃麦草染色体的易位片段位于1对小麦染色体的端部。进而用重复序列探针p  相似文献   

5.
常规染色体观察表明 :原初的小冰麦异附加系TAI 2 7为 2n =44,其中所有的染色体都是中部或近中着丝点染色体 .但后来发现有 2种植株形态不同的后代均有 1对染色体变成小染色体 .经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fluorescenceinsituhybridiza tion ,FISH)检测发现 ,一种变异类型的 1对小染色体是来自冰草 ,另一种变异类型除变异的 1对小染色体来自冰草 ,还有 1对冰草染色体代换了小麦染色体形成异附加代换系 .TAI -2 7及其变异类型均表现高抗大麦黄矮病 (barleyyellowdwarfvirus ,BYDV) .对这种变异发生的原因及变异类型的用途做了简短讨论  相似文献   

6.
通过染色体配对分析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对八倍体小冰麦中2的染色体组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八倍体小冰麦中2含有的冰草染色体是来自天蓝冰草(Agropyron intermedium(Host)P.B.=Elytrigia intermedia(Host)Nevski=Thinopyrum intermedium (Host)Barkworth and Dewey)具同亲关系的染色体组,但冰草的这种同亲关系的染色体组不同于二倍体长穗偃麦草(Thinopyrum elougatum 2X)的E组染色体。中2含有12条冰草染色体,且有一对染色体为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染色体和冰草染色体之间易位所形成的。  相似文献   

7.
对常规染色体的观察结果表明:原初的小麦异附加系TAI-14为2n=44,其中所有的染色体都是中部或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但在期后代中发现有一对染色体变成了端着染色体。为判明变异的染色体是冰草还是小麦的染色体,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TAI-14中的所有小麦染色体都显示红色荧光,中有一对端着丝点染色体显示绿色荧光,说明变异的是冰草染色体,即:小冰麦异附加系TAI-14原为二体异附加系,  相似文献   

8.
蓝粒小麦易位系的荧光原位杂交鉴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和长穗偃麦草(Agropyron elongatum (Host)Beauv=Elytriga elongatum(Host)Nevski=Thinopyrum ponticum (Host)Barkworth and Dewey,2n=10x=70)杂交后选育出的蓝粒小麦异代换系(蓝58),2n=42其中9906中被易位蓝粒片段的相对长度约占易位小麦染色体短臂的1/3,而9902中被易位蓝粒片段的相对长度约占易位小麦染色体长臂的1/2,并将9902的蓝粒易位片段定位在小麦D组染色体上;(2)9915易位附加和9904易位-易位附加,其体细胞染色体数均为44,其中9915的体细胞染色体只有一对发生了易位,另外队了两条长穗偃麦草染色体;而9904有两对染色体发生了易位,并易位系中控制蓝粒性状的长穗偃麦草染色体片段的定位和蓝粒小麦易位系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对5个八倍体小冰麦种子醇溶蛋白和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的电泳谱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八倍体小冰麦中1和中2的电泳谱带基本相同,中3、中4、中5的电泳谱带基本相同,但完全不同于中1和中2的类型。八倍体小冰麦中1和中2同天蓝冰草(Agropyronintermedium(Host)P.B.=Elytrigiaintermedia(Host)Nevski=Thinopyrumintermedium(Host)BarkwarthandDewey)在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上存在一条相同的谱带,在醇溶蛋白谱带上出现了小麦(TriticumaestivumL.)和冰草均没有的带型。中3、中4、中5在醇溶蛋白谱带上具有一条冰草×染色体组的特征谱带,其基因表达程度同冰草类似。从5个八倍体小冰麦种子醇溶蛋白和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的电泳图谱结果,分析了八倍体小冰麦染色体组构成及亲本来源,并探讨了八倍体小冰麦在优质麦育种过程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11.
利用杀配子染色体创造普通小麦-大赖草异易位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某些山羊草染色体在普通小麦遗传背景中可引起小麦染色体发生断裂、重接从而产生染色体结构变异, 利用这一机制, 用抗赤霉病普通小麦-大赖草Lr2和Lr7染色体二体附加系与普通小麦-柱穗山羊草的2C杀配子染色体二体附加系杂交, 再用中国春回交, 采用染色体C分带技术从BC1中初筛出染色体结构发生变异的植株, 再通过染色体C分带和基因组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并结合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的染色体配对分析, 对其自交后代作细致的细胞学分析, 选育出3个普通小麦-大赖草纯合易位系T1DS-Lr7L(98002, NAU633), T4AL·4AS-Lr7S(98004, NAU634)和T1BL-Lr2S (98048, NAU635), 以及一批尚待鉴定的含小麦与大赖草染色体易位植株. 对杀配子染色体在诱导小麦与外源染色体间易位的可行性和效率, 以及异易位系的利用价值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通过染色体配对分析和荧光原位杂交对八倍体小冰麦中2的染色体组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八倍体小冰麦中2含有的冰草染色体是来自天蓝冰草(Agropyronintermedium(Host)P.b.=Elytrigiaintermedia(Host)Nevski=Thinopyrunintermedium(Host)bARKWORHandDewey)具同亲关系的染色体组,但冰草的这种同亲关系的染色体组不  相似文献   

13.
14.
小麦—大赖草易位系的RFLP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辐射、花药培养及杀配子基因效应已创制出一系列小麦-大赖草易位系.为在其中找出可能的纯合易位系、明确易位所涉及的相关染色体以及易位断裂点的确切位置,利用了已被定位于小麦7个部分同源群染色体长、短两臂上的67个探针进行了RFLP分析,结果鉴定出3个纯合的易位系:T1BL*7Lr#1S、T4BS*4BL-7Lr#1S和T6AL*7Lr#1S.其中,易位系T1BL*7Lr#1S和T6AL*7Lr#1S中染色体7Lr#1的断裂点位于标记MWG808和标记ABG476.1之间,而1B和6A染色体上的断裂点都在着丝粒附近.易位系T4BS*4BL-7Lr#1S中染色体7L#1的断裂点位于标记BCD349和标记CDO595之间,4B染色体断裂点则位于标记CDO541和标记PSR164之间的长臂上.  相似文献   

15.
用顺序GISH-FISH 技术鉴定小麦-中间偃麦草小片段易位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利用顺序基因组-重复序列原位杂交技术对1个来自中3不育系和普通小麦恢75杂种后代稳定株系H96276-2的染色体组成进行了分析。以中间偃麦草(Agropyronintermedium)基因组DNA为探针的荧光原位杂交结果表明,H96276-2的体细胞中有42条染色体,包括20对小麦染色体和1对小麦-中间偃麦草易位染色体,中间偃麦草染色体的易位片段位于1对小麦染色体的端部。进而用重复序列探针pSc119进行第2次荧光原位杂交,证明H96276-2中的中间偃麦草染色体易位片段位于小麦2B染色体的短臂上。  相似文献   

16.
一个小麦/黑麦小片段染色体易位系的创制和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来源于组合中国春×M27(1R/1D代换系)的8个花粉植株中,分离获得1个小麦/黑麦小片段染色体易位系WER-1-2。C-分带和荧光原位杂交结果显示,衍生出易位系WER-1-2的原始麦穗含有1条完整的1R染色体和1条长臂端部发生缺失的1R染色体,所缺失部分易位到1条小麦染色体上。推断该易位是在花药离体培养过程中经异常有丝分裂产生的,而非异常减数分裂的产物。表明花药培养是一条实现异源染色体小片段(基因)向小麦转移的快速而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研究应用基因组原位杂交、染色体C-分带和RAPD技术,对八倍体小黑麦×普通小麦杂种F2经电离辐射处理后的高代材料98-60进行了检测。基因组原位杂交结果表明,该材料为小麦-黑麦异代换系。进一步通过C-分带分析表明,该品系为5R代换系,并且还包含有5AS/6AS小麦种内的染色体易位。通过RAPD分析,在该品系中找到了来源于八倍体小黑麦亲本"新麦73"的黑麦染色体特异扩增产物OPA-01350和与两个亲本不同的特异重组产物OPF-14800、OPF-14920,进一步验证了基因组原位杂交和C-分带的鉴定结果。  相似文献   

18.
19.
20.
采用6001125R剂量的60Coγ射线对小麦(TriticumaestivumL.)大赖草(Leymusracemosus(Lam.)Tzvel.)Lr.7单体异附加系在减数分裂期进行成株辐射处理,经过M1代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中期(RTC,M期)染色体GiemsaC分带粗筛,M2代RTCM期染色体C分带和荧光原位杂交鉴定,选育出2个小麦大赖草Lr.7异易位系。其中T02易位系是由Lr.7染色体绝大部分与一小片段小麦染色体接在一起组成的易位类型(TLr.7·Lr.7W);T08的易位染色体由小麦4AL和大赖草Lr.7某臂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