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记述了青海柴达木盆地侏罗系油储原油中萃取出的孢子花粉化石27属45种。基于原油中孢粉化石的研究及其与潜在油源岩中孢粉化石的对比,确定了含油区的油源岩。并根据孢子花粉母体植物所反映的古生态特征探讨了油源岩形成的环境。研究结果表明,下侏罗统小煤沟组和中侏罗统大煤沟组应为该含油区的油源岩系。研究区油源岩形成于温暖湿润气候下的湖沼环境。  相似文献   

2.
记述了南海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涠洲油田流沙港组下部储油层所储原油中萃取出的孢子花粉化石28属58种及藻类化石2属3种。通过对比孢子花粉及藻类化石的油源,确定了含油区的油源岩;并根据各类孢型母体植物的古生态特征探讨了油源岩的形成环境。结果表明,中始新统至下渐新统流沙港组暗色泥质岩是北部湾盆地的主力油源岩,中上渐新统涠洲组暗色泥质岩也是该区的油源岩;该区油源岩形成于亚热带温暖潮湿气候下的湖泊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3.
新疆喀什凹陷原油中的孢子花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记述了新疆塔里木盆地喀什凹陷原油中萃取出的孢子花粉化石 30属 46种 .基于原油中孢粉化石的研究 ,追朔了该含油区的油源 ,并探讨了石油运移机理 .根据原油孢粉集合的特征 ,下侏罗统康苏组和中侏罗统杨叶组及塔尔尕组应是本区的油源岩系 .原油中来自油源岩系孢粉化石的发现 ,说明微裂隙是石油初次运移的通道 ,裂隙、节理、断层、不整合面等是石油二次运移的通道  相似文献   

4.
新疆塔北隆起原油孢粉集合与油源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鉴定了从新疆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含油区原油中萃取出的孢子花粉化石66属135种,基于原油孢粉集合组成特征的研究,确定了该含油区油源岩的时代和层位,并讨论了油气运移的通道、方向、路线。期次等问题。研究结果确认,中三叠统克拉玛依组,上三叠统黄山街组和塔里奇克组;下侏罗统阿合组和阳霞组;中侏罗统克孜勒努尔组和恰克马克组是塔北含油区的重要油源岩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新疆准噶尔盆地独山子油田原油中分离出的孢子花粉35属51种。基于原油中孢子花粉的研究,追溯了该含油区的油源并讨论了油气运移问题。根据原油中找到的孢子花粉化石来判断,准噶尔盆地西南含油区有两套油源岩系,即下一中侏罗统八道湾一头屯河组和渐新统安集海河组。  相似文献   

6.
笔者观察了甘肃西部玉门含油区原油样品中分离出的孢子花粉24属26种(型),提出了原油孢粉集合的概念。本文在孢粉学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本油区的油源岩。本区第三纪石油中发现的孢子花粉可以分为石化程度迥然不同的两类。石化较深的一类主要有枣形莎草蕨孢、奇异金毛狗孢、微小单槽粉和本内苏铁粉;石化较浅的一类包括松、云杉、麻黄、眼子菜、百合、榆、藜、睡莲、山嵛草、小扁豆、白刺、柽柳、蓍、蒿、一枝黄花、鬼针草等属以及禾本科和莎草科的花粉。第三纪原油中的这些孢于花粉是来自早白垩世沉积和来自第三纪沉积的孢子花粉的集合。下新民堡群黑色页岩中所产的早白垩世孢子花粉在第三纪石油中的出现是石油运移所造成的结果,反映着早白垩世沉积可能是本区的油源岩。早白垩世石油中分离出的孢子花粉仅有枣形莎草蕨孢、微小单槽粉、本内苏铁粉和皱球粉等,第三纪孢子花粉完全缺乏。这说明油源岩和贮油岩都应属于产化石的下新民堡群。此外,在贮于志留纪变质岩裂隙中的石油内也有一些单槽粉和皱球粉,它们可能也是在油气运移过程中被油气从下新民堡群带来的。总之,根据原油中发现的孢子花粉来判断,本区油源岩应为早白垩世下新民堡群黑色页岩。  相似文献   

7.
笔者观察了新疆塔里木盆地库车拗陷原油中分离出的孢子花粉20属28种(型),进一步阐明了原油孢粉集合的概念并对其进行了初步分类。本文还根据原油孢粉集合的特征探讨了该含油区的油源问题。  相似文献   

8.
新疆塔里木盆地侏罗系分布广泛,在库车凹陷和塔西南区发育最好。目前对库车凹陷的三叠纪和侏罗纪孢粉植物群研究较为深入,而对塔西南区侏罗纪孢粉化石专题研究不多,尚未建立孢粉组合。作者基于塔西南区乌恰中侏罗统塔尔尕组发现的孢子花粉33属48种的研究,建立了塔尔尕组孢粉组合。该组合以掌鳞杉科花粉Classopollis的优势和真蕨目桫椤科孢子Cyathidites的繁盛为特征,并含有丰富多样且颇具侏罗纪色彩的孢子花粉化石类型。该组合与西欧和俄罗斯巴柔期至巴通期孢粉组合以及北美和澳大利亚巴柔期至卡洛夫期孢粉组合可以进行对比;与我国新疆库车恰克马克组、陕西延安直罗组和湖北兴山沙溪庙组等孢粉组合也可对比。根据孢粉学证据,塔尔尕组的时代应属于中侏罗世晚期(巴通期至卡洛夫期)。当前孢粉植物群支持我国侏罗纪南北植物地理区系之西端分界之划分方案,即塔西南乌恰处于界线以南,而库车处于分界以北。  相似文献   

9.
青海省下三叠统巴颜喀拉山群下亚群的孢粉组合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首次对青海中部下三叠统巴颜喀拉山群下亚群孢粉组合进行综合研究。共发现孢粉:下岩组59属89种(包括1新种),按在组合中百分含量的平均值,蕨类植物孢子占55.71%,裸子植物花粉占36.3%,疑源类9属2种占7.36%,称之为Lundbladispora-Cycadopites-Veryhachium组合;上岩组86属119种(包括3新种),蕨类植物孢子占46.03%,裸子植物花粉占31.91%,疑源类13属16种占21.64%,称之为Limatulasporites?Cycadop-tes?Tubermonocolpites-Micrhystridium组合。上述孢粉组合特征,大体可与国内外早三叠世孢粉组合对比,因此,巴颜喀拉山群下亚群的时代应属早三叠世。  相似文献   

10.
新疆塔里木盆地早白垩世孢粉组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记述了新疆塔里木盆地下白垩统卡普沙良群孢子花粉55属108种包括6新种,建立了本区早白垩世孢粉组合序列,并根据孢粉组合讨论了地质时代和古气候特征,亚格列木组孢粉组合以裸子植物松柏类为主,缺乏被子植物花粉,其时代相当于贝利亚斯期至凡兰吟期;舒善河组孢粉组合仍以裸子植物为主,但出现原始被子植物花粉,时代应属豪特里维斯至巴列姆期;巴西盖组孢粉组合的海金沙科孢子和被子植物花粉都有显著增加,时代应属阿普第期至阿尔必期,本区早白垩世古气候应属亚热带干燥或半干燥型,但在巴列姆期至阿尔必期相对潮湿。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太湖贡湖湾食物网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稳定性同位素技术(13C和15N)研究了太湖贡湖湾食物网特征, 结果显示由于食物来源变化多样性影响, 导致贡湖的食物网结构和营养级关系变化较为复杂, 贡湖主要生物类群13C、15N值表现出较大的种间差异。消费者13C值从摇蚊幼虫的-32.3到锯齿米虾的-22.1, 其值大小与营养级的关系没有规律性。消费者平均15N值从褶纹冠蚌的10.3到位于顶端间下鳙的19.0, 随营养级位置而升高。群落中所有种类的15N、13C值之间没有相关性(r=0.1835, P0.05), 表明该食物网是非线性食物网。研究结果验证了杂食性生物有机体普遍存在于富营养化的贡湖水域生态系统中, 且13C结果表明, 浮游植物、固着藻类以及沉水植物为贡湖食物网中大多数生物有机体的主要碳源。贡湖食物链长度为4.44营养级。  相似文献   

16.
泽蛙单倍体细胞RNA含量对胚胎发育和成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两栖类单倍体的综合症以及死亡原因,前人有许多不同认识,本文用实验说明,单倍体细胞的RNA含量不及二倍体的一半,并认为,单倍体泽蛙的死亡原因与其细胞中RNA含量不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THE ORIGIN OF THE ACETYLCHOLINE RELEASED FROM THE SURFACE OF THE CORTEX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The specific radioactivity of acetylcholine liberated from the surface of the rabbit occipital cortex has been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underlying cortical synaptosomal and vesicular acetylcholine at varying times after the administration of [N-Me-3H]choline. Choline was administered by diffusion from solutions placed in cups formed by Perspex cylinders applied to the surface of the cortex. Acetylcholine was collected by diffusion into these cups. The specific radioactivity of the acetylcholine declined progressively. The effect of stimulation of afferent cholinergic pathways was to cause a fall in the specific radioactivity of the released acetylcholine. However this was alway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synaptosomal or vesicular acetylcholine as represented by fractions P2 and D of the authors’fractionation scheme. It is concluded that acetylcholine released from the cortex must come from a store or stores more recently synthesized than the endogenous acetylcholine of these subcellular fractions.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