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多年来,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对各种有机磷杀虫剂的抗性增强,防治效果下降。寻找新农药,新方法解决抗性蚜的防治,是棉花生产上急待解决的问题。 从1978年—1981年,用3%呋喃丹拌种防蚜,从小区示范到大面积推广,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E1059应用于棉花防治棉蚜的试验是分别在温室及田间进行的。无论浸种、水培、灌溉、喷射,它都有内导作用。此即说明棉花的种子、根或叶的组织都可吸收药液。随体液传输全体,使棉蚜产生内毒作用。从药效保持期来看,以药液灌溉最为持久。在温室内0.25%处理可保持66天;在田间(用1:400的稀释液。每亩800斤的用量)可以保持23天,如何使这个初步结果经济有效的应用於生产实践上,还需从多方面作最大的努力。  相似文献   

3.
棉蚜虫是棉花生产上的主要害虫之一,严重地影响到棉花的早期发育,影响棉花的产量和质量。为了寻找防治棉蚜虫的有效措施,我们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开展群众性科学实验活动,于1975年6月分离筛选到能够杀灭棉蚜虫的微生物,暂取名为“棉蚜杆菌1号”,“棉蚜杆菌2号”,“棉蚜杆菌3号”,它们对防治棉蚜虫均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四种杀虫剂对棉蚜药效试验的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浸渍法 ,室内测定了 4种杀虫剂对越冬寄主木槿上棉蚜的毒力 ,这几种药剂的防治效果均良好 ,其毒力 (LC50 )为阿维菌素 >吡虫啉 >甲氰菊酯 >氰戊菊酯。建议在棉蚜的越冬寄主上集中防治  相似文献   

5.
<正> 选择性杀螨剂三氯杀螨砜(TDN)和三氯杀螨醇(Kelthane)在世界各国早已广泛应用。但长期单用的结果,已在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产生抗药性。北美和美国苹果园中的麦克氏红叶螨tetranychus mcdanieli(Me-  相似文献   

6.
棉蚜是棉花苗期的主要害虫。上海地区使用乐果防治棉蚜有十多年的历史,防治效果已显著下降,经测定产生抗药性高达5—6倍。对乐果抗性机制初步研究表明,氧乐果对抗性棉蚜有较好的毒效。为此,我们试制了氧乐果,与目前已用于或希望用于防治棉蚜的几种农药进行了室内毒效及田间药效的对比。结果证实了氧乐果能有效地防治抗乐果棉蚜,对敏感棉蚜的防治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7.
施放异色瓢虫卵防治棉蚜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在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遵照毛主席关于“放手发动群众,一切经过试验”的伟大教导,大胆地进行了棉田施放异色瓢虫卵防治棉蚜效果的尝试。经过初步试验取得可喜的成果,治蚜效果达到89.1—92.3%,为移瓢治蚜工作开辟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西梅脱”(Thimet)是一种新型的有机磷内吸杀虫剂,具有胃毒,触杀及熏蒸作用。对棉花蚜虫有特殊优良的效果。加工型式有乳剂和粉剂两种。使用方式有叶面喷雾及粉剂拌种等,拌种效果比叶面喷雾更好,维持药效时间更长。据报导1956年美国13个州在棉花播种前几个星期用“西梅脱”处理过的棉种,在幼苗出土后的4—6个星期中对螨、蚜虫和其  相似文献   

9.
为了减少用药治蚜次数,了解甲拌磷乳剂浸、拌棉种的防蚜效果,我们在任邱县的宗家佐公社、吕公堡公社和县农业科学研究所的棉花地里,进行了甲拌磷乳剂浸、拌棉种防治棉蚜试验。现将试验资料整理如下,以供参考。 材料及处理方法 供试材料:天津农药总厂产品甲拌磷乳剂,含有效成分75%。 修理方法:0.225%甲拌磷乳剂液浸种12小时。将500克棉籽放入用净水1000毫升与75%甲拌磷乳荆3毫升的稀释液中,浸12小时后捞出阴干播种。同样用0.375%、0.563%、0.75%甲拌磷乳液浸种,用75%甲拌磷量分别力5、7.5、10毫升,处理方法同前。 0.75%、1.5%、2.25%甲拌磷乳剂液拌种。将已选好之棉种500克用清水泡9小时,捞出晾至半干(3  相似文献   

10.
历年,我社防治稻蓟马一般使用乐果、滴滴涕、苏化203、马拉硫磷等乳剂,虽能控制危害,但因残效期较短,必须隔4—5天防治一次,才能奏效,结果增加用药量、施药次数。治虫季节,正值“三抢”,顾此矢彼,容易忽视秧田治虫;秧苗蹲长不壮,移栽后影响大田早发。 1977年,我们推广3%呋喃丹颗粒剂,防治后季秧田稻蓟马,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秧苗露青后,每亩用呋喃丹颗粒剂3斤加细泥30斤拌成毒土,于湿润秧板上撤施,一般杀虫效果可达95%以上,残效期长达30  相似文献   

11.
12.
棉蚜在棉田中为害程度的轻重是随着棉蚜发生的数量而变化的。为了进一步了解棉蚜发生规律,需要统计棉蚜在大田中每年消长的情况。我们前後在1936,1948,1949,1952及1953五年的棉花生长季节中曾在北京做了调查统计,并且在1953年在山西省解县和陕西省长安县也做了观察。现在把这些材料用曲线表示出来,同时在图表中加上当年的温度、相对湿度和雨量各线,以便研究它们对  相似文献   

13.
更新已衰退的子莲种群,是当前植莲生产上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作者通过应用除莠剂消灭莲群的试验,基本上解决了这个问题。莲荷对苯氧乙酸类除莠剂相当敏感。每亩用0.15—0.25市斤的72%2,4-滴丁酯乳油作茎叶喷雾处理,就可彻底“灭荷绝藕”,且对鱼类及其食料生物无不良影响。从子莲进入营养生长盛期起,至盛花期(结藕前)止,均为施药适期。本法对劳力少,且需大面积彻底更新子莲种群或清除野莲的植莲单位,最为适用。    相似文献   

14.
温度对棉蚜繁殖速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于1981—1983年在棉花苗龄一致、棉蚜试验基数一致、隔离天敌动物及有翅蚜条件下,利用4—7月份的棉田不同温、湿度条件,研究了棉田温度对棉蚜繁殖速度的影响。结果证明:棉田五日平均温度(以下简称温度)17.6—24.0℃,棉蚜繁殖速度最快,五日内繁殖21.9—46.0倍;温度低于和高于此范围,达12.7℃和25.0—31.2℃时,棉蚜繁殖速度减慢,同期分别繁殖4.2倍和6.3—19.2倍。同时证明:在伏期7月份当温度在上述适温范围内时,棉蚜繁殖速度快,而当温度高至26.7—30.9℃处于适温范围以外时,其繁殖速度同样减慢,同期繁殖4.5—19.2倍。由此说明,确利于棉蚜繁殖的适温范围大体为17—24℃;棉蚜繁殖在5月份苗期和7月份伏期的适温范围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5.
管致和 《昆虫学报》1965,(1):99-102
蚜虫迁飞是植物病毒病害扩散蔓延的主要途径,所以也是传毒生态学的主要组成部分。作者在研究菜蚜(包括桃蚜Myzus persica [Sulz.]及菜缢管蚜 Hyadaphis erysimipseudobrassicae[Davis])与白菜芜菁花叶病毒(即“孤丁”1号)流行的关系时,对上述蚜虫  相似文献   

16.
棉蚜在棉田中的发生和扩散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棉田中的棉蚜是由棉蚜的越冬寄主植物上迁移而来,这已由试验证明。但当棉蚜到达棉田以后,如何由少成多地扩散开来,造成棉田的灾害,是我们防治棉蚜工作中极需了解的问题。大家知道当早期治了极少数的棉蚜便可以防止了它的大批发生,更重要的是免得棉株受害影响产量。由於棉蚜的繁殖力强大,在短期内便可由少成多由点及面,往往使人不易察觉它的发展过程和规律。同时便可以搅乱了我们的防治措施,而造成我们工作中的很大损失。  相似文献   

17.
Studies of potato aphids made in the potato seed-growing areas of north and north-east Scotland during 1950-3 showed that potato plants were first infested during July, but with few aphids; maximum populations did not develop until mid-late August or early September, which is the period of potato haulm destruction in seed crops. Myzus persicae (Sulzer) was scarce in rural districts and most numerous near urban areas. The main influx of alatae occurred in early August. Aulacorthum solani (Kltb.) was the predominant species north of Inverness. Macrosiphum euphorbiae (Thomas) was present in small numbers in many potato fields, but Aphis nasturtii (Kltb.) was extremely scarce.
Because of the small numbers of aphids found during two years by examining two or three compound leaves per haulm, it was preferable to count the aphids on one main stem and all its leaves.
Stove-pipe sticky traps provided information complementary to complete stem/leaf examination, but are considered to be of doubtful use in an area where aphids are few.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描述了1983年棉花蕾铃期棉蚜发生情况。从7月上旬到9月上旬发生量超过往年同期的10倍。绘出了蚜虫数量的对数值和生理时间关系图,描述了棉蚜种群下降过程中年龄结构变化及其与寄生率变化的关系。在棉蚜种群下降过程中Ⅰ龄若蚜占百分比下降表明成蚜生殖力下降。高密度组Ⅱ龄若蚜百分比下降,表明Ⅰ龄若蚜死亡率增大。高密度组成虫比例下降是因为有翅若蚜比例高。上述年龄结构变化和寄生率关系密切,表明蚜群下降到低水平时寄生率上升不完全由于寄生蜂增殖,而Ⅰ、Ⅱ龄若蚜比例下降、有翅若蚜增加和高龄若蚜比例上升中是重要原因。棉株不同位置棉蚜寄生率没有差异。寄生率和单位面积内的蚜虫密度有关。  相似文献   

19.
利用植物激素调控嫁接形成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利用黄瓜(Cucum issativus)试管苗进行离体茎段自体嫁接,研究IBA 和6-BA 对嫁接形成的影响时发现:进行离体茎段嫁接时,用试管苗茎段可简化嫁接过程,减少污染。嫁接茎段的颜色变化、不定根发生和愈伤组织形成与激素浓度有关。植物激素通过影响砧木和接穗间维管束桥形成的时间和数目调控嫁接组合的发育。在作者的实验中,最佳的激素条件是:在接穗培养基中加IBA 1.2 m g/L,在接穗和砧木培养基中加6-BA 0.3 m g/L。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