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在无二硫苏糖醇(DTT)存在下得到部份纯化的氧化型PFP酶,在广泛的pH范围内(pH6.0~9.0)失去其大部分对果糖2,6-二磷酸的敏感性。活化效应可藉与DTT保温得到恢复而不改变其最适pH值。在与DTT保温过程中,酶对果糖2,6-二磷酸的亲和力逐步增加。氧化型酶的K_a值(对果糖2,6-二磷酸)在酶与DTT保温(pH8)1h之后从1400nmol/L下降到约50nmol/L。 在DTT存在下纯化的酶(还原型)经低浓度5,5′-二硫代双(2-硝基苯甲酸)(DTNB)处理,在使酶活性迅速失活的同时引起酶对果糖2,6-二磷酸脱敏。这一过程可为DTT处理所回复。从小麦胚中纯化的硫氧还蛋白h在恢复酶活性和酶的果糖2,6-二磷酸敏感性的效应中表明,细胞内的氧化还原状态可能藉以改变酶对果糖2,6-二磷酸的亲和力而调节PFP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2.
从成熟香蕉果实中部分纯化了焦磷酸:果糖—6—磷酸磷酸转移酶(PFP)。研究了酶的果糖—2,6—二磷酸的活化动力学特性.果糖—2,6—二磷酸通过降低酶的K_m(F6P)值和增进最大反应速度(V_(max))促进酶的果糖—6—磷酸磷酸化活性。底物(F6P)浓度和温度影响果糖—2,6—二磷酸对酶的活化作用。 本工作中还观察了香蕉成熟过程中PFP和依赖ATP的磷酸果糖激酶(PFK)活性的变化,并对PFP在果实成熟中的生理意义和调节特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光合碳在叶片淀粉和蔗糖间分配的调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叶片光合作用中产生的三碳糖在淀粉和蔗糖之间的分配受许多因素控制,蔗糖形成速率是决定性因素。蔗糖形成的调节酶是果糖1,6—二磷酸酯酶(F1,6P_2ase)和磷酸蔗糖合成酶(SPS),调节作用是通过无机磷(Pi)、磷酸二羟丙酮(DHAP)、磷酸己糖(己糖—P)、果糖1,6—二磷酸(F1,6P_2)和果糖2,6—二磷酸(F2,6P_2)之间的复杂的调节关系进行的。其中F2,6P_2起着关键作用,它以极低的浓度调节生糖和酵解作用,既参与蔗糖合成又参与反馈抑制。  相似文献   

4.
<正>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疾病中,CD4+T细胞是慢性炎症反应中至关重要的驱动者。最近研究表明,T细胞在接触抗原诱导后会迅速进行克隆增殖,通过上调有氧糖酵解和自噬来满足其能量代谢的需求。在糖酵解中,通过磷酸果糖激酶1(PFK1)将磷酸果糖磷酸化为二磷酸果糖是一个不可逆的关键步骤。PFK1受到下游产物中的2,6-二磷酸果糖(F2,6BP)调控。F2,6BP能增加糖酵解,并且不受ATP的抑制作用,从而能有效地将糖酵解与细胞生物能解偶联。F2,6BP本身是受到一种双功能酶,磷  相似文献   

5.
通过RT-PCR,结果RACE技术,得到了玉米(Zea maysL.)果糖-6-磷酸,2-激酶/果糖-2,6-二磷酸酶的全长cDNA克隆。命名为mF2KP,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较发现,mF2KP蛋白可以分为两个部分;C端包含高度保守的催化功能区。N端为植物中特有的多肽,将mF2KP基因中一段包含完整催化功能区的片段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中表达,融合蛋白具有果糖-6-磷酸,2-激酶/果糖-2,6-二磷酸酶活性,Northern杂交证明在种子活力不同的幼苗中,mF2KP的转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种子活力越高,幼苗中mF2KP的转录水平越低。  相似文献   

6.
通过RT-PCR,结合RACE技术,得到了玉米(Zea mays L.)果糖-6-磷酸,2-激酶/果糖-2,6-二磷酸酶的全长cDNA克隆,命名为mF2KP.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较发现,mF2KP蛋白可以分为两个部分:C端包含高度保守的催化功能区,N端为植物中特有的多肽.将mF2KP基因中一段包含完整催化功能区的片段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中表达,融合蛋白具有果糖-6-磷酸,2-激酶/果糖-2,6-二磷酸酶活性.Northern杂交证明在种子活力不同的幼苗中,mF2KP的转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种子活力越高,幼苗中mF2KP的转录水平越低.  相似文献   

7.
果糖2,6二磷酸是一个新近发现的调节小分子。它以相当低的浓度水平(n mol)调节糖代谢中的一些限速反应,进而影响代谢的流向和碳水化合物的分配。这一化合物最初(1981年)是从哺乳类动物的肝脏提取液中分离得到的。它分别活化和抑制肝脏果糖磷酸激酶(ATP-PFK;EC.2.7.1.11)和果糖1,6二磷酸酯酶(FBP酯酶;EC.3.1.3.11)的活性。在调节糖酵解和生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种看法是它作为  相似文献   

8.
从鸡肝6-磷酸果糖-2-激酶/果糖-2,6-二磷酸酯酶分离的果糖-2,6-二磷酸酯酶结构域(残基245~468)已在E.coli中获得高效表达,并经分离得到纯化,使用悬滴气相扩散法成功地培养出该果糖-2,6-二磷酸酯酶结构域单晶.该酶晶体属于四方晶系,空间群为P41212或P43212,晶胞参数为:a=b=10.02nm,c=13.98nm,α=β=γ=90°.晶胞内每个结晶学不对称单位含有2个果糖-2,6-二磷酸酯酶分子.利用日本 Photon Factory同步辐射光源收集了分辨率为 0.32 nm的母体衍射据.  相似文献   

9.
比较了照光和黑暗条件下玉米叶片果糖—6—磷酸激酶—2(PFK-2)和果糖—2,6—二磷酸酯酶(FBPase-2)的活力变化。当玉米植株从暗中转入光下后,其叶片PFK—2的活力随光照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而FBPase-2活力变化不明显;从光下转入暗后叶片PFK-2活力明显上升,FBPase-2活力仍无明显变化;其PFK-2/FBPase-2比值在光处理时下降,暗处理时上升。同时叶片中果糖—2,6—二磷酸的含量与PFK-2/FBPase-2活力比值的变化趋势一致。连续光照 20 h,PFK-2活力持续下降,表明PFK-2的光钝化现象与玉米植株的昼夜节律变化无关。  相似文献   

10.
在果糖1,6—二磷酸酯酶中果糖2,6—二磷酸可能与底物抑制的作用方式不同,因为蛇肌果糖1,6-二磷酸酯酶pH9.2的活性受到果糖2,6-二磷酸的抑制,而不受高浓度底物的影响。K+能增强果糖2,6—二磷酸对酶活性抑制,并能较大程度地解除过量底物的抑制。快反应流基修饰酶不再受较低浓度果糖2,6—二磷酸的抑制,但高浓度果糖2,6—二磷酸仍能抑制酶活性,其IC50增大40倍。修饰酶受底物抑制的阈值不变。为胰蛋白酶或枯草杆菌蛋白酶限制性酶解的果糖1,6—二磷酸酯酶受过量底物和果糖2,6—二磷酸抑制的行为也不相同。以上结果可能提示在蛇肌果糖1,6—二磷酸酯酸中存在既有别于AMP,又有别于过量底物的结合部位。  相似文献   

11.
利用鸡肝-6-磷酸果糖-2-激酶/果糖-2,6-二磷酸酯酶(6PF-2-K/Fru-2,6-P2ase)的单克隆抗体对其结构和功能进行了初步研究.用鸡肝6PF-2-K/Fru-2,6-P2ase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最后获得7株单克隆抗体.其中6株抗体的抗原决定簇位于6PF-2-K/Fru-2,6-P2ase的酯酶结构域部分,而另一株H2的抗原决定簇则位于其激酶结构域部分.7株单克隆抗体都能引起鸡肝6PF-2-K/Fru-2,6-P2ase的激酶活力提高2倍左右,而对酯酶活力的影响大致相同.它们激活该酶的酯酶活力至4倍左右,但却不影响分离的鸡肝果糖-2,6-二磷酸酯酶结构域的酯酶活力.以上结果再次提示6PF-2-K/Fru-2,6-P2ase双功能酶和分离的Fru-2,6-P2ase结构域的酯酶处于2种不同的构象和活性状态.  相似文献   

12.
腺苷-磷酸(AMP)对4个快反应巯基被修饰的蛇肌果糖1,6-二磷酸酯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增强,而该修饰的酶受果糖2,6-二磷酸的抑制脱敏。AMP对酶抑制为半部位反应,酶受果糖2,6-二磷酸抑制的脱敏则表现为全部位反应。经枯草杆菌蛋白酶限制性酶解的果糖1,6-二磷酸酯酶的Ki(AMP)增大10倍,但受果糖2,6-二磷酸抑制的性质不变。经胰蛋白酶限制性酶解的果糖1,6-二磷酸酯酶的活性不再为AMP抑制,但果糖2,6-二磷酸对该形式酶的抑制作用则明显增强,由于该酶失去受AMP的抑制作用,因此AMP促进果糖2,6-二磷酸抑制的性质亦随之丧失。据此提出在蛇肌果糖1,6-二磷酸酯酶中果糖2,6-二磷酸不是结合在AMP结合部位上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从玉米叶片中部分纯化了依赖焦磷酸的磷酸果糖激酶(PPi-PFK),对果糖2,6-二磷酸具有很高的敏感性(K_a≈15nmol/L)。纯化过程中酶的生糖方向活性对酵解方向活性的比值逐渐增加。F2,6-P_2的参与使这一比值下降,并且解除高浓度PPi对酶FBP形成活性的抑制。 用胰蛋白酶限制酶解,90min使80%酶的酵解方向活性丧失而仍然保持几乎全部的酶的生糖方向活性。胰蛋白酶修饰的酶的动力学结果表明F6P饱和曲线呈明显S型而且V_(max)大大下降。在F2,6-P_2存在下修饰酶的K_m(F6P)值比天然酶约大4倍。 酶的生糖方向活性动力学特性的比较说明天然酶和胰蛋白酶修饰酶几乎具有相同的催化能力和底物(F6P)亲合力。 实验支持植物PPi-PFK存在两种可以相互转化的酶分子型的调节酶的活性和作用方向的模型。  相似文献   

14.
科技信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生物生产二磷酸果糖1,6-二磷酸果糖(fructose-1,6-diphosphate)简称FDP,又叫“福达平”,系糖代谢的中间产物,溶于水,是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在细胞代谢过程中起调节剂、生物催化剂和细胞强壮剂的重要作用。已将这种果糖研制成产品用医疗保健,治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重要疾病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植物叶肉细胞内果糖,6-二磷酸酶(FDPase,EC 3.1.3.11)的亚细胞定位和pH对FDPase活性的影响。本实验揭示:FDPase是一种膜束缚酶,它特异性地定位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膜;FDPase是一种碱性酶,pH 8.6是FDPase较适的反应条件,降低pH值至  相似文献   

16.
小麦、大麦、黑麦等作物以及某些单子叶和菊科植物的营养器官或貯藏器官中的可溶性糖类,除一般单糖(葡萄糖、果糖)双糖(蔗糖)外,还有大量果聚糖类存在,而且有时作为貯藏形式。它们的分子结构一端是蔗糖,蔗糖的果糖基通过2,1或2,6糖甙链连接着若干果糖基,形成一系列结构相似的寡糖或多糖,不具还原性。一般的分析方法不能分类测定。我们  相似文献   

17.
F。。PZ(果糖一2,6一二磷酸)是真核生物中广泛存在的小分子代谢调节物,而PFP则是它的一个广泛存在于植物组织中的重要靶酶(Stilt1990)。该酶在80年代初被发现并为植物生化界所重视。它催化下列可逆反应:F。P+PPi-Fl,。PZ+Pi。此酶既可在酵解或生糖作用中催化形成净碳流(Hatzfeld等1989),也可以与PFK或F;,6Pase形成循环催化PPi的产生和消除(Sung等1988)。许多植物的urn由a和P两种亚基组成(Botha等1988,Yan和Tao1984)。其中a亚基为调节亚基,与F。,。PZ对催化活性的调节有关;卢亚基为催化亚基,具有活性位…  相似文献   

18.
番木瓜是岭南四大名果之一,在我国东南部地区广泛种植,因其具有食用和药用双重价值,因此深受人们的青睐。果糖-6-磷酸,2-激酶/果糖-2,6-二磷酸酯酶(fructose-6-phosphate,2-kinase/fructose-2,6-bisphosphatase,F2KP)是一个独特的双功能酶,具有激酶功能域和酯酶功能域,能催化生物体内糖代谢的重要调节物果糖-2,6-二磷酸(Fru-2,6-P_(2))的合成和降解。为了研究番木瓜中编码该酶的基因CpF2KP的功能,得到目的蛋白尤为重要。本研究从番木瓜基因组中提取到CpF2KP基因的编码序列(coding sequence,CDS)序列,该基因CDS全长2274 bp。将该基因CDS全长扩增之后选用pGEX-4T-1载体进行原核表达。对载体pGEX-4T-1用EcoRⅠ和BamHⅠ进行双酶切,利用基因重组的方式将扩增序列构建到原核表达载体上。经过诱导条件探索,SDS-PAGE结果显示GST-CpF2KP重组蛋白的大小约为110 kDa,诱导CpF2KP蛋白表达的最适条件为: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sopropyl beta-D-thiogalactopyranoside,IPTG)浓度为0.5 mmol/L,温度28℃。对诱导后的CpF2KP蛋白进行纯化,得到了纯化的单一目的蛋白。此外,检测了该基因的组织表达特性发现该基因在种子中表达量最高,在果肉中表达量最低。该研究为进一步深入揭示番木瓜CpF2KP蛋白的功能及研究该基因参与的生物学过程提供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9.
醛縮酶經羧肽酶消化催化底物果糖-1,6-二磷酸分解的活力下降至7%以后,竞爭性抑制物果糖-6-磷酸对酶不再有抑制作用,說明被羧肽酶消化切除的C末端酪氨酸和酶与竞爭性抑制物的結合有关。此外还发现底物果糖-1,6-二磷酸能保护醛縮酶不受羧肽酶消化。因此我們认为C末端酪氨酸是醛縮酶的活性中心。酶分子通过它和竞爭性抑制物果糖-6-磷酸及底物果糖-1,6-二磷酸的-6-磷酸部分結合。利用邹承魯新近提出的方法推算,醛縮酶的三个酪氨酸末端中有二酪氨酸是酶的活性中心。  相似文献   

20.
I型H+-PPase参与糖异生和蔗糖分解代谢, 利用不同的糖(蔗糖、葡萄糖和果糖)饲喂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 I型H+-PPase基因不同类型的突变体, 产生的表型不一致, 因此, 推测I型H+-PPase可能存在其它影响糖代谢的机制。为进一步明确该酶对糖代谢的影响, 以过表达MtVP1的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渭薯4号为研究对象, 观察不同培养条件下的表型, 监测糖含量变化, 并利用转录组测序分析转录谱。结果表明, 过表达MtVP1马铃薯表现出红色茎、紫色花和表皮毛更发达, 单株块茎数减少, 块茎变大, 块茎皱缩速度加快; 转基因马铃薯块茎中淀粉、葡萄糖和果糖含量显著下降, 芽中葡萄糖和果糖含量也显著下降。果糖饲喂导致转基因马铃薯花青素含量显著降低; 转基因马铃薯体内果糖-1,6-二磷酸酶和果糖- 2,6-二磷酸酶基因表达上调3-7倍。研究结果为进一步从糖代谢角度探究I型H+-PPase的生理功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