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建铭  汪兴鉴 《生态学报》1985,5(4):357-363
本文报道1983—1984年我国利用自然寄主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幼虫人工大星繁殖玉米螟厉寄蝇(Lydella grisescens)的技术和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在正常的玉米螟人工饲料配方中添加0.05克维生素E后,饲养和累代繁殖的供试玉米螟幼虫对提高寄蝇的生活和生殖力效果显著;温湿度、光照和风是影响寄蝇交尾的三因素,温度28~30℃,相对湿度70—80%,日光光照和微风吹拂为寄蝇交尾的适宜条件;掌握羽化1天以上的雄蝇与当天羽化的雌蝇这一有利时机,交尾率可达80—90%;受精雌蝇以5%稀蜂蜜液和牛奶喂饲后,寿命延长,胚胎发育良好;在温度25—30℃及相对湿度80—90%的条件下,子宫内的卵经9—11天全部成熟,采用人工剖腹取蛆,以蛆与寄主幼虫的密度比为3:1或4:1,使其充分接触的接蝇蛆方法,寄生率一般为80—90%,最高可达98%;根据同一寄主幼虫体内寄生1—4个蝇蛆的不同营养和发育情况,测定其蛹重,观察和比较成虫抱卵量、寿命和生殖力的强弱,证明1头玉米螟幼虫体内寄生1—2厉蝇蛆较为有利。 玉米螟厉寄蝇人工大量繁殖研究的成功,不仅有利于我国玉米螟防治工作,而且将为我国生防领域开辟出一条利用寄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饰额短须寄蝇是内蒙古西部地区小地老虎幼虫期的重要天敌。它对第一代和第二代小地老虎的寄生效率,分别为10.2%和34.7%。 该蝇在呼和浩特地区一年发生三代。第—代寄生期在5月下旬和6月间,第二代寄生期在7-8月,以第三代(越冬代)幼虫在警纹地老虎或黄地老虎末龄幼虫体内越冬。各世代历期,第一代大致为45天,第二代平均为51天,越冬代约长达8个半月余。 各世代的羽化率,常因蛹的坏死和重寄生等原因而有所减低,第一代羽化率为70.5%,第二代为81.2%:羽化时刻,雌雄两性均以上午6—8时最盛,而羽化期两性亦基本上一致。成虫羽化后,当天就能交配;一头雄蝇一般能交配10余次,一头雌蝇亦可受交2-3次。雌性比率,第一代为58.2%,第二代为56.6%。成虫大多活动在开花的作物上,取食紫花野豌豆、胡萝卜和荞麦等的花蜜。补充营养与成虫的寿命关系很大,用蜂蜜稀释液饲喂,第—代雌蝇平均寿命13.6天比不喂蜜的7.0天增加0.94倍,雄蝇平均寿命12.0天比不喂蜜的5.7天增加1.11倍:第二代在喂蜜的情况下,寿命的延长更为显著。补充营养的重要作用还明显表现在雌蝇的繁殖力上,没有饲喂蜂蜜只给清水的雌蝇概不产卵。本种寄蝇为卵胎生,卵的胚胎在母体内即已发育成熟,这种胚胎卵无卵壳似幼虫。胚胎卵陆续被产出,分散产于寄主活动的土表和寄主的食料植物上。产卵量很大,如能基本上产完,一雌可产1,000多粒。胚胎卵从母体产出后不久即脱下胎皮而成为真正的幼虫,自此开始至侵入寄主体腔这一自由生活阶段,称“闯蚴”。闯蚴寿命的长短与所在的处所有关,在植株上的比在土表上的要长,前者平均寿命为7.5天,后者为4.2天。闯蚴以蠕动方式爬行,活动范围一般在1—3厘米,最远可至8厘来。闯蚴从寄主体皮侵入,在寄主三龄以后侵入的才能寄生发育。侵入时寄主龄期愈大对寄蝇幼虫的发育愈有利,不仅发育期缩短,而且体长也随之增大。在—个寄主体内,只能完成一头寄蝇幼虫的发育。发育成熟后,即钻出寄主体皮,大多附于寄主残体上在土中化蛹。 本种寄蝇遭受一种锤角细蜂Trichopria sp.重寄生,第一代寄蝇的重寄生率为1.97%。该寄生蜂以蛹在第二代本种寄蝇蛹壳内越冬。  相似文献   

3.
伞裙追寄蝇和双斑截尾寄蝇对草地螟的寄生特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红  罗礼智  胡毅  康爱国 《昆虫学报》2008,51(10):1089-1093
为认识寄生蝇对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 L.的寄生特性,调查了河北康保田间两种寄生蝇——伞裙追寄蝇Exorista civilis Rondani和双斑截尾寄蝇Nemorilla maculosa Meigen对草地螟各龄幼虫的寄生率、寄生部位及着卵量,并通过室内饲养对寄生蝇的存活率与寄主龄期、着卵部位及着卵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两种寄生蝇在田间主要寄生草地螟5龄幼虫;寄生蝇可在每头寄主幼虫上着1~8粒卵不等,其中以1粒的居多(45.3%),2粒的次之(33.6%),但1头寄主幼虫中仅能羽化出1头寄生蝇;寄生蝇以寄生寄主幼虫头部和胸部较多,腹部较少,并且以寄生侧面居多,背面次之,腹面最少。寄生蝇的存活与寄主幼虫着卵量之间呈相关关系,在着卵量为1粒的寄主幼虫中,寄生蝇的存活率仅为66.7%,在着卵量为2粒及以上的寄主幼虫中,单头幼虫羽化出寄生蝇的比例为100%。  相似文献   

4.
通过实验室观察及Y型管选择性试验,对草地螟上的优势种寄蝇-伞裙追寄蝇Exorista civilis Rond.的寄主选择性进行了研究。从这6种供试寄主中筛选出优良繁蝇的替代寄主,为该蝇的大规模繁殖及应用奠定理论基础。试验结果表明:伞裙追寄蝇对6种鳞翅目幼虫和幼虫粪便的趋性顺序相同,依次为草地螟>粘虫>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玉米螟>苜蓿夜蛾;不同寄主的羽化率结果表明,粘虫的羽化率最高,为70.2%。伞裙追寄蝇对寄主的选择性行为可能与寄主昆虫的活跃程度和其释放的化学信息物质有关。  相似文献   

5.
1992-1994年在平潭县对甘薯蠹野螟的生物学进行观察。该虫在平潭县一年发生5代,以幼虫在越冬薯茎内越冬。旬平均温度28-30℃,卵期6.20天,幼虫期24.6天,蛹期12.3天,雌成虫寿命4.4天,雄成虫寿命6.7天。并对各虫期的生活习性和田间清长规律进行观察。  相似文献   

6.
稻虱跗蝙Elenchinus japonicus Esaki et Hashimoto属(捻翅目)跗蝙科,在稻田寄生于白背稻虱、褐稻虱和灰稻虱。稻虱跗蝙在母体血腔中发育、孵化产生三爪蚴,三爪蚴通过生殖沟、生殖孔、育道和育道开口离开母体。三爪蚴离开母体在稻株上活动。一旦靠近寄主,用足抓住寄主,爬在它们身上。它通过节间膜进入寄主,变成蛆状蚴,开始取食。幼虫在寄主体内继续发育,达到足够大小,它们羽化成虫。雌成虫留在寄主体内,仅露出“帽子”(即头胸部),雄虫离开寄主,自由飞翔、雄成虫寿命很短(<12小时),它们积极寻找雌虫,进行交配,发现交配位置在育道口,支配时间约1—2秒钟。雄成虫体长1.33mm;展翅约2.25mm;雌成虫体长1.6—2.6mm,宽0.88—1.35mm;头胸部长0.2mm;育道口宽0.15mm,卵在雌成虫体内形成,而卵母细胞在雌幼虫体内发育。卵长75μm×宽40μm。第1期幼虫(三爪蚴):体长0.2mm;尾须为体长1/3。第Ⅱ期幼虫(蛆伏蚴)足和附肢都退化;第Ⅱ期幼虫分成4个龄期,具口和消化道,蛹属围蛹。卵历期7—8天,而三爪蚴历期仅1天。蛆状蚴(2—5龄)历期10—11天,蛹历期约3—4天,雌成虫历期7—8天。在实验室,每世代历期约20—23天。稻虱跗蝙的寄生作用较低,由于三爪蚴找不到稻虱很快死亡。在浙江1983—1986年调查,稻虱跗蝙对白背稻虱成、若虫寄生  相似文献   

7.
不同食料植物对美国白蛾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6月至7月,在室内研究了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Drury)第1代幼虫对洋白蜡、欧美107号杨、法桐和白榆的取食量及不同的食料种类对美国白蛾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美国白蛾对受试的各树种的取食量以洋白蜡为最多,完成一代平均每头可以取食2.21 g,其次为欧美107号杨1.95 g,再次为法桐和白榆,分别为1.85 g/头和1.68 g/头。3龄后幼虫对不同的寄主呈现出一定的偏好性,特别是5龄和6龄幼虫对不同的寄主的取食量表现出显著差异。不同的食料植物对美国白蛾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存活率、蛹重、成虫寿命、产卵量等有显著影响。取食法桐对其生长发育和繁殖表现出明显的不利性,主要表现为幼虫期延长、蛹重减轻、单雌产卵量降低。  相似文献   

8.
2010年6月至7月,在室内研究了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Drury)第1代幼虫对洋白蜡、欧美107号杨、法桐和白榆的取食量及不同的食料种类对美国白蛾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美国白蛾对受试的各树种的取食量以洋白蜡为最多,完成一代平均每头可以取食2.21g,其次为欧美107号杨1.95g,再次为法桐和白榆,分别为1.85g/头和1.68g/头.3龄后幼虫对不同的寄主呈现出一定的偏好性,特别是5龄和6龄幼虫对不同的寄主的取食量表现出显著差异.不同的食料植物对美国白蛾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存活率、蛹重、成虫寿命、产卵量等有显著影响.取食法桐对其生长发育和繁殖表现出明显的不利性,主要表现为幼虫期延长、蛹重减轻、单雌产卵量降低.  相似文献   

9.
稻虱跗(虫扇)的个体发生研究:生活史和寄生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顾秀慧  贝亚维 《昆虫学报》1990,33(2):174-181
稻虱跗蝙Elenchinus japonicus Esaki et Hashimoto属(捻翅目)跗蝙科,在稻田寄生于白背稻虱、褐稻虱和灰稻虱.稻虱跗蝙在母体血腔中发育、孵化产生三爪蚴,三爪蚴通过生殖沟、生殖孔、育道和育道开口离开母体.三爪蚴离开母体在稻株上活动.一旦靠近寄主,用足抓住寄主,爬在它们身上.它通过节间膜进入寄主,变成蛆状蚴,开始取食.幼虫在寄主体内继续发育,达到足够大小,它们羽化成虫.雌成虫留在寄主体内,仅露出“帽子”(即头胸部),雄虫离开寄主,自由飞翔、雄成虫寿命很短(<12小时),它们积极寻找雌虫,进行交配,发现交配位置在育道口,支配时间约1—2秒钟.雄成虫体长1.33mm;展翅约2.25mm;雌成虫体长1.6—2.6mm,宽0.88—1.35mm;头胸部长0.2mm;育道口宽0.15mm,卵在雌成虫体内形成,而卵母细胞在雌幼虫体内发育.卵长75μm×宽40μm.第1期幼虫(三爪蚴):体长0.2mm;尾须为体长1/3.第Ⅱ期幼虫(蛆伏蚴)足和附肢都退化;第Ⅱ期幼虫分成4个龄期,具口和消化道,蛹属围蛹.卵历期7—8天,而三爪蚴历期仅1天.蛆状蚴(2—5龄)历期10—11天,蛹历期约3—4天,雌成虫历期7—8天.在实验室,每世代历期约20—23天.稻虱跗蝙的寄生作用较低,由于三爪蚴找不到稻虱很快死亡.在浙江1983—1986年调查,稻虱跗蝙对白背稻虱成、若虫寄生率5—7%,灰稻虱的寄生率为2%,褐稻虱为1%.有时白背稻虱的寄生率可达20—40%.  相似文献   

10.
白虫小茧蜂的离体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中能  李理 《昆虫学报》1989,32(4):433-437
白虫小茧蜂Bracon greeni Ashmead是紫胶白虫的重要天敌.本文首次报道用人工培养基成功地使白虫小茧蜂从卵离体培养至成虫.所用培养基的成分为昆虫血淋巴、鸡蛋黄和牛奶液.每100ml培养基含庆大霉素4—6万单位.培养基用帕拉玢膜(parafilm)加工成“模拟寄主”.幼虫存活率、化蛹率和成虫羽化率分别为85—91%、70—71%和67—69%.卵期20—22小时,幼虫期历时3—4天,预蛹和蛹期历时7—8天,一个发育周期需11—13天.成虫体长雌3.2—4.5mm,雄2.5—4.0mm,雌雄比约1:3.和用天然寄主白虫来繁殖的白虫小茧蜂相比,发育速度大体上相当,体型稍大,雌性比低.成虫能交配产卵,并在大蜡螟幼虫和模拟寄主上繁育出雌雄后代.但成本有待降低,所用离体培养技术也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11.
日本细毛环腹瘿蜂为斑翅果蝇幼虫优势寄生性天敌之一,对斑翅果蝇具有较大的控制潜能.本研究以斑翅果蝇为寄主,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饲养与观察,研究了日本细毛环腹瘿蜂的寿命、行为节律、寄主选择、生长发育及繁殖.结果显示:不同营养条件下,寄生蜂寿命长短依次为20%蜂蜜水>10%蜂蜜水>清水>对照.寄生蜂羽化期为8d,第4天为羽化...  相似文献   

12.
张志林  郑发科 《四川动物》2006,25(4):798-799
通过红毛羽毛蚜蝇Pararctophila oberthueri Herve室内饲养,对红毛羽毛蚜蝇幼期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进行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在自然条件下,幼期每世代历期为25~30天,卵的孵化时间为2.52天,幼虫期为18.25天,蛹的羽化时间8.45天,幼期历期的长短受食物及温度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寄主转换对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幼虫生长发育以及体内消化酶活性的影响,探究美国白蛾幼虫在不同寄主植物之间转换后的适应性与生理响应机制.[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人工饲料饲养美国白蛾一代后,第2代初孵幼虫分别持续饲喂落羽杉Taxodium distichum与日本晚樱Cerasus serru...  相似文献   

14.
长角沼蝇属幼虫可捕食鸭血吸虫(毛毕吸虫属)的中间宿主椎实螺。鸭血吸虫的尾蚴也可导致人的稻田皮炎;另一方面.长角沼蝇属的卵又是稻螟赤眼蜂(稻田螟虫卵的天敌)天然的交替寄主:因此长角沼蝇对卫生和农业都是有益的.本初步观察了华东地区一种常见的长角沼蝇——铜色长角沼蝇的成蝇形态特征、活动场所.出现季节,螺类宿主、幼虫食性和生活史.成虫寿命在春季为2个月。夏季为40-50天,一卵块通常含20-30个卵;幼虫以活椎实螺饲养.幼虫是否能攻击活的椎实螺,视幼虫期和宿主螺大小有关;自卵产下发育到羽化为成虫,平均温度在26℃时约需20天,在32℃时约为13天。  相似文献   

15.
金泽革蜱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姜在阶 《昆虫学报》1987,(3):285-290
金泽革蜱是分布于东洋区的三寄主蜱, 成虫活跃于夏季到晚秋, 其发育历期随季节而不同.雌虫在兔休上吸血时间, 七、八月为16—20天, 十一月只需9天.产卵前期在夏季饱食的雌虫为13—27天;十一月饱食者产生滞育, 至少需244天.产卵期持续31—43天(七、八月), 总产卵量为1749—8995粒.雌虫产卵显与饱血雌虫体重之间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r=0.989, p<0.001).金泽革蜱的产卵力(饱食后每毫克体重产卵数)为7.631.卵期为55—79天(九、十月), 幼虫在兔体上吸血4—6天, 饱食后经18—29天脱皮为若虫, 若虫寿命可达124天.  相似文献   

16.
稻瘿蚊的天敌黄柄黑蜂个体发育及其生物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柄黑蜂是稻瘿蚊的群居内寄生天敌,常产卵二、三堆在寄主卵或初孵幼虫体内,每堆卵10多粒,每粒卵发育为一个体,是属单胚繁殖。卵梭状,长15微米,宽6微米。卵母细胞两次成熟。在日平均温度29.5℃下,卵核第一次分裂形成纺锤体大约在产卵后10—12小时,第二次分裂形成纺锤体约在产卵后24小时。在产卵后48小时,两个极体在卵的前端合并为极核,雌性原核和雄性原核在卵的后端合并为分裂核。产卵后2.5天,卵粒长大,此时称为寄生体,胚区及包围它的滋养羊膜形成。当寄生体发育至第4天,副核团分裂一大一小两块占据卵的前端。寄生体发育至5—6天,就变为圆形,胚核由一个分裂为2个、4个。卵产后8天,囊胚层形成。产后10—13天,寄生体长达300微米,宽192微米。卵期13—14天。幼虫期仅3天。蛹期8—10天。在一寄主内能发育9—61头黄柄黑蜂。雌蜂具有避免在同一寄主上重复产卵的本能。雌雄性比为8:1。每年发生8代,以早期胚在稻瘿蚊1龄幼虫体内越冬。  相似文献   

17.
[目的]针对斑翅果蝇(Spotted wing Drosophila,SWD,Drosophila suzukii Matsumura)常见寄主果实期较短,评估4种非寄主果实(香蕉、紫心火龙果、芒果、红提)对斑翅果蝇种群的适合度,筛选最佳饲养水果。[方法]测定了人工饲料饲养的斑翅果蝇对4种水果气味的选择反应及其产卵选择性,比较了分别用4种水果饲养的斑翅果蝇的生物学特性(产卵量、卵历期、孵化率、幼虫历期、化蛹率、蛹历期、羽化率、成活率、雌雄比)。[结果]斑翅果蝇对4种非寄主果实气味喜好为:香蕉芒果红提紫心火龙果,产卵选择喜好表现为:香蕉紫心火龙果芒果红提,且香蕉饲养的斑翅果蝇后代成活率最高,各虫态历期最低。[结论]在4种非寄主果实中,香蕉既能引诱斑翅果蝇,也能刺激其产卵,且后代成活率显著最高,宜作为长期饲料进行实验室种群扩增。  相似文献   

18.
在重庆地区所作有关李拭库蠓生活史的研究,观察在实验条件结合自然情况下进行。设计了虫尸培养法,在虫尸培养内幼期处于严格控制的条件下,可以确切地观察卵的孵化、幼虫蜕皮、化蛹和羽化等现象,解决了库蠓变态发育的规律。 李拭库蠓的主要动物宿主是牛和家猪,雌虫吸取血液后糖类对卵巢的发育并不是必需的。9—11.5℃时胃血消化和卵巢发育仍能缓慢地进行。雌虫在20—28℃时一般在吸血后第3—4日间产卵,产卵数为40—213。 幼期发育的时间随温度和食物而改变。虫尸培养,在27±1℃时自卵至成虫为28—44天(卵期3天:第一龄幼虫6—8天:第二龄幼虫5—10天;第三龄幼虫6—9天:第四龄幼虫5一11天;蛹期3天)。当6.8—22℃时,共需101—212天(卵期3—8天;第一龄幼虫9—31天;第二龄幼虫27—35天;第三龄幼虫34—48天:第四龄幼虫25—80天:蛹期3—10天)。夏季室温条件下泥土培养基内自卵至成虫为22—32天。  相似文献   

19.
<正> 柳枝潜蝇金小蜂Sphegaster sp.属金小蜂科,柄腹金小蜂亚科,是柳枝潜蝇(学名待定)卵—幼虫期的跨期内寄生的优势种天敌,据1983年6月和1984年6月考查,寄生率分别为34.2%和67.4%,对其为害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作者于1983—1986年对其进行饲养观察和野外调查,结果如下。 在驻马店地区柳枝潜蝇金小蜂一年发生一代,各虫态发育历期和寄主发育历期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 毛虫追寄蝇 Exorista amoena Mesnil(中国新记录)本为法国寄蝇专家米尼里于1960年根据采自苏联塔吉克斯坦的标本订名发表,至今有关它的生物学特性和寄主种类都尚无记载。1962年我们在北京地区进行寄蝇的调查采集工作中,发现此种寄蝇大量寄生于林荫树木害虫——白杨天社蛾Melalopha anachoreta Fabr.和柳毒蛾Stilpnotia salicis L.,根据对白杨天社蛾第4代幼虫的调查,被寄生率达36%。此外,根据外地寄来的标本,得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