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传染性海绵状脑病(TSE)是一种由朊毒体引起的可以传染人、野生动物及驯养动物的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受TSE致病因子(PrP^Sc)感染后,大量的PrP^Sc通常首先聚集在淋巴组织,然后通过外周神经侵袭中枢神经系统。早期PrP^Sc聚集在生发中心的滤泡树突细胞(FDC)。对羊痒疫动物模型的研究显  相似文献   

2.
疯牛病(mad cow disease),即牛传染性海绵状脑病(bovine transmissibl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BSE)的俗称,是一种慢性消耗性、致死性、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疯牛病被认为与朊毒体(Prion)有关,朊毒体是由正常朊蛋白(Prion protein,或者PrPC)发生构象改变后形成的异常蛋白(PrPSc)。疯牛病的发生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和科学界的高度重视,PrP的起源及其功能研究已成为研究热点。鱼类PrP相关蛋白的研究正在展开中,由于鱼类PrP相关蛋白与朊蛋白的结构相似,鱼类感染TSE类似病存在理论上的风险。本文全面地综述了疯牛病的概况、朊毒体的特性、朊毒体与哺乳动物朊蛋白、鱼类PrP相关蛋白(PrP1、PrP2和PrP3)及鱼类其他PrP相关蛋白的研究情况,为国内水生动物PrP相关蛋白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朊毒体是一种有别于传统病原微生物概念的特殊致病因子。目前公认其化学本质是一种具有蛋白酶抗性的蛋白质分子。朊毒体又称为传染性蛋白颗粒或朊病毒,是人和动物的传染性海绵状脑病的病原体。本文从朊毒体结构特点、感染机制、动物模型及应用、病理变化及疾病诊断、研究前景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朊病毒病,即传染性海绵状脑病(transmissibl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ies,TSEs),是一类致死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存在散发性、感染性和遗传性3种形式。在朊病毒病的病理过程中,细胞正常朊蛋白PrPc(cellular PrP)转化为异常构象的PrP^Sc(scrapie PrP)是至关重要的,但是朊病毒的增殖如何导致神经元凋亡仍不清楚。PrPc的胞内运输在朊病毒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朊病毒感染后PrP^C转化为PrP^Sc,及遗传性朊病毒病中PrP突变可能影响PrP的生物合成、亚细胞定位及转运过程,通过干扰PrP^C的正常功能或产生毒性中间体而导致神经系统病变。现对近年来关于PrP胞内运输在朊病毒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前发现有多种人类及动物疾病是由体内蛋白质的错误折叠引起的,其中朊毒粒病因具有传染性而备受关注.朊毒粒病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是正常细胞朊蛋白(PrPc)向异常致病朊毒粒(PrPsc)转变的机制.蛋白质错误折叠循环扩增技术(protein misfolding cyclic amplification,PMCA)就是最新发明的在体外诱导朊蛋白(PrPc)产生错误折叠生成朊毒粒(prpsc)的技术.该文将概要介绍此项技术的原理、技术要点及在诊断与基础研究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朊病毒是一种由体内正常朊蛋白转化形成的传染性蛋白质,朊病毒病是由朊病毒引发的致命性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临床虽然尚无治疗朊病毒病的方法,但是大量的研究者已从多个角度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进展。对近期有关传统化学药物、基因治疗方法、免疫学治疗方法和同源朊蛋白的朊病毒病治疗方法进行了综述,并重点分析了新型靶向细胞内信号通路药物以及有潜在利用价值的线粒体相关朊病毒胞内作用信号通路,旨在为朊病毒新的研究方向提供理论依据,从而促进朊病毒病治疗方法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7.
朊病毒病是一组蛋白质折叠异常的蛋白质构象病,由正常朊蛋白PrP^C转化为具蛋白酶抗性的异常朊蛋白PrP^Sc并在中枢神经系统聚集引起.其主要的病理变化为神经元的丢失,脑组织的海绵样变及神经胶质细胞增生.目前认为其神经元丢失的主要原因为凋亡及自噬等,而神经元的凋亡涉及多种因素及途径,机制较为复杂.对神经元凋亡的研究将有助于揭示朊病毒病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8.
神经细胞是传染性海绵状脑病(transmissibl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ies,TSEs)的重要靶细胞,PrP106-126是研究TSEs致病机理的理想工具,对PrP106-126作用的培养神经细胞模型进行研究,有利于了解朊蛋白的功能和探讨TSEs的分子致病机制。本研究利用PrP106-126构建了大脑皮质和小脑颗粒神经元作用模型,对神经细胞的存活和朊蛋白基因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rP106-126作用于培养神经细胞导致其存活率的显著下降;大脑皮质神经元经PrP106-126处理后,与SCR处理组和对照组相比,基因表达的量明显下降,处理后的小脑颗粒神经元也有类似的情况出现,两者之间下降的幅度和时间不同。我们的研究结果为研究朊蛋白在TSEs发生中的作用和深入了解TSE的分子致病机制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
多肽PrP106-126对培养神经细胞朊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经细胞是传染性海绵状脑病(transmissibl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ies, TSEs)的重要靶细胞,PrP106-126是研究TSEs致病机理的理想工具,对PrP106-126作用的培养神经细胞模型进行研究,有利于了解朊蛋白的功能和探讨TSEs的分子致病机制.本研究利用PrP106-126构建了大脑皮质和小脑颗粒神经元作用模型,对神经细胞的存活和朊蛋白基因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rP106-126作用于培养神经细胞导致其存活率的显著下降;大脑皮质神经元经PrP 106-126处理后,与SCR处理组和对照组相比,基因表达的量明显下降,处理后的小脑颗粒神经元也有类似的情况出现,两者之间下降的幅度和时间不同.我们的研究结果为研究朊蛋白在TSEs发生中的作用和深入了解TSE的分子致病机制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0.
陈彦  朱奇 《微生物学杂志》2000,20(3):45-46,59
朊粒的本质是蛋白质。但能自我复制 ,与环境进行能量交换 ,是一种耗散结构 ,从分子生物学、生物物理学以及热力学的观点来看 ,都表明朊粒具有生命现象。同时朊粒具有传染性、致病性 ,因此它能作为一种独立的病原体存在。  相似文献   

11.
医源性克-雅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克-雅病(Creatzfelds-JakobdiseaseCJD)是一种传染性海绵状脑病(Transmissiblespongiformencephalopathies,TSE)。TSE是一类人和动物的以慢性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变为特征的疾病,其病因一直不明。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医学院的Prusiner教授经过多年研究,指出CJD的病原因子是一种不同与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微生物的新的致病蛋白质因子(proteinaceousinfectiousparticle),并构建了Prion一词。目前认为,Prion是所有TSE的病原因子。由于在CJD研究中所作出的杰出贡献,Prusiner教授于1997年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本文…  相似文献   

12.
蛋白质错误折叠循环扩增(protein misfolding cyclic amplification,PMCA)技术,是一种具有感染性的朊蛋白(PrPsc)体外扩增的技术,可用于抑制细胞型朊蛋白(PrPc)向PrPsc转化药物的筛选.本研究在Saborio等提供的方法基础上,成功优化了最佳扩增时间,利用优化的PMCA技术实验了不同剂量氮芥(mechlorethamine,MCT)联合二硫苏糖醇(dithiothreitol,DTT)对PrPsc转化的抑制效应.结果发现,MCT联合DTT能体外抑制PrPc向PrPsc的转化,抑制作用具有明显的量效关系.利用针对人PrPc不同结构域的抗体发现,MCT联用DTT可使抗体6H4的抗原表位隐蔽,该表位位于PrPc第1个α螺旋区内,是构象转化的主要部位.对其机制的深入探讨,将有助于新一类可传播性海绵状脑病(transmissibl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TSE)治疗药物的研发.  相似文献   

13.
朊蛋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朊蛋白(prion protein,OPrp^c)是一个非传统的感染原,尚未发现含核酸,可引起人和动物的传染性脑退化病。PrP^c是一个正常的蛋白,主要分布于神经元表面,属于肌醇磷脂锚蛋白类。由PrPc向PrP^sc转变即产生疾病。本综述简单介绍了朊蛋白结构、功能及发病机理,并提出了目前尚待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朊病毒病是一种由朊病毒侵染动物神经系统并引发神经退行性症状的传染性疾病。朊病毒是由正常朊蛋白PrP^C通过构象转化形成具蛋白酶抗性的异常朊蛋白PrP^Se的病原微生物。最新研究表明,朊蛋白通过构象转变形成新的功能分子的现象在生物界中普遍存在,并与正常生物功能密切相关。通过研究类朊蛋白现象可以有助于揭示朊病毒感染机制以及深化对生物遗传多样性的了解。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了棉铃虫单粒包埋型核型多角体病毒在棉铃虫及棉铃虫蛹卵巢细胞系SFE-HA-8212中的复制。HaSNPV的复制和其他的核型多角体病毒大体相符,复制过程也可分为形成出芽型病毒与形成包埋型病毒这两个时相。研究了影响病毒在细胞中复制的诸因素,包括毒感染复数、细胞生长阶段等。在适宜的条件下平均每细胞可生产出芽型病毒14PFU,多角体24个,生成的病毒具有感染力。这些表明SFE-HA-8212细胞可  相似文献   

16.
克-雅病2例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克-雅病(creutzfeldt-Jakob disease)是由朊毒体感染的一类临床罕见疾病.其临床表现为进行性痴呆伴共济失调、肌痉挛、视力障碍等.近期我院收治2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悔毒是由悔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传染性很强,目前已成为世界性的公共安全问题。、早发现早诊断对于悔毒的治疗极为重要..梅毒的诊断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测。我们从病原体、抗体、基因等3个方面对近几年悔毒检测技术和方法进行了综述,论述了其基本原理、研究进展及各自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8.
疯牛病(TSE)检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对TSE检测的研究发展非常迅速,尽管朊病毒的分类本质尚不明确,但一些生物学特性已有研究,如传染性,抵抗力等,其检测技术包括;早期利用宿主动物牛或转基因小鼠的生物学方法;有多种免疫诊断方法可区分正常和异常的朊病毒蛋白,欧盟验证了三种免疫诊断方法,瑞士Prionics公司的免疫印迹法,爱尔兰Enfer Scientific公司的ELISA法和法国CEA和英国Bio-Rad公司开发的夹心免疫法,三种检测方法准确性为100%,因此,欧盟授权这三种检测方法用于欧洲检测疯牛病,此外,基于免疫荧光方法和毛细行之有效免疫电泳的方法也有应用;研究人员还尝试通过对TSE感染过程中出现的相关蛋白,朊病毒的形态变化的检测来诊断TSE,也有针对TSE发病过程中,异常朊病毒蛋白在脑部出现聚集,采用不同手段用以诊断;在体外模拟感染性PrP(Sc)引起正常细胞表面蛋白PrP构象改变的过程也应用于TSE的检测,对潜伏期的诊断试剂研究正在进行中,但目前并未取得满意的发出高敏感性,高特异性和使用方便的TSE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9.
从感染驴白细胞的马传染性贫血弱毒疫苗株前病毒DNA中克隆了编码核衣壳蛋白 (pll)的基因 ,在大肠杆菌中得到了表达 ,而表达的蛋白是一种可溶性的融合蛋白 ,其氨基端带有 6个组氨酸的标签 ,因此可以用固定化金属离子亲和层析法在非变性条件下进行纯化。经间接ELISA和免疫印迹试验检测 ,这种表达的融合蛋白可与马传贫阳性血清样品发生反应 ,而与健康马血清无任何反应 ,显示其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和特异性 ,可用于马传贫弱毒疫苗株在体内外复制及在接种马体内免疫应答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朊病毒病,即传染性海绵状脑病(transmissibl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ies, TSEs),是一类传染性、致死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在朊病毒病的病理过程中,细胞正常朊蛋白PrP。转化为异常构象的PrP是至关重要的,但是PrP‘的正常生理功能仍不清楚。国外学者利用比较基因组学发现了-个新的朊蛋白相关蛋白-shadoo(Sho)。Sho与PrP。在氨基酸序列和细胞定位的相似性及主要在脑组织表达,使它成为-个非常值得研究的PrP相关蛋白。对Sho可能存在的与PrP。重叠的功能甚至直接相互作用的研究工作,将对今后揭示PrPc正常生理功能以及揭示Pfion病发病机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