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绿素含量测定中Arnon公式的推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植物叶绿素的定量测定,是植物生理学的必做实验之一。在测定叶绿素含量时,一般都采用分光光度法,即根据叶绿素对可见光的吸收光谱,在某一特定波长下,测定其吸光度(A),然后利用Arnon公式计算叶绿素含量。关于同一叶绿素溶液,在相同波长下,用不同型号分光光度计测得的吸光度值的误差及用Arnon公式计算所得叶绿素a/b比值的高低,杨善元同志曾在《植物生理学通讯》1983年第4期上作过解释。关于Arnon公式的求解精度及其对实际应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鄂西自治州黄芪等药用植物中硒等微量元素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了鄂西自治州近20种药用植物的含硒量,并同时测定了其中锌、铁、锰、铜等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含量,结果显示,半数植物含硒量较高,所有植物中锌、铁、锰、铜含量丰富。  相似文献   

3.
关于测定叶绿素含量及a:b值等若干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常有读者来信询问:为什么同一叶绿素溶液,在相同波长下,用72型或721型分光光度计测得的光密度值要比用751型分光光度计测得的值低?代入Arnon公式计算所得的a:b值也比文献报道的数值范围(2.5—3:1)不同,有的竟低到2:1左右。关于这个问题以及叶绿素测定的有关事项,现请植物生理研究所光合室杨善元同志简复如下:  相似文献   

4.
不同pH值下丛枝菌根真菌对枳生长及铁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明元  夏仁学 《微生物学报》2009,49(10):1374-1379
摘要:【目的】本文对营养液不同pH值下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真菌地表球囊霉(Glomus versiforme)对枳[Poncirus trifoliata]实生苗生长及植株铁营养状况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方法】采用盆栽砂培试验,分别施浇pH 5.0、6.0、7.0和8.0的霍格兰营养液(含50 μM Fe-EDTA);常规方法测定植株生长指标;曲利苯蓝染色法测定菌根侵染率;分光光度法测定叶绿素含量和根系三价铁螯合物还原酶活性;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叶片钾和活性铁含量;钒  相似文献   

5.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苦参中微量元素铜的含量,探讨了测定条件,并与火焰原子吸收光度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吻合,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5.2%和101.6%,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82%和1.10%,结果可靠,特别是分光光度法仪器价格低,操作简便,适用范围广,可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  相似文献   

6.
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几味治疗糖尿病的常用中药进行锌、镁、铁、铜、铬、硒元素的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实验选取的中药中与糖尿病关系密切的生命元素含量较丰富,且所测元素含量与糖尿病患者体内其含量呈负相关性。为探讨中药的作用机理、中药配制工艺提供一定的信息和理论依据,对于糖尿病患者治疗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金属叶绿素a配位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丙酮溶液中合成得到镧-叶绿素a、钐-叶绿素a和铜-叶绿素a复合物,并研究了它们的紫外可见光谱(UV-Vis)、Fourier红外光谱(FT-IR)和EXAFS结构.镧-叶绿素a、钐-叶绿素a和铜-叶绿素a的UV-Vis谱、FT-IR谱与叶绿素a(含镁)的光谱性质相似,但与脱镁叶绿素a的光谱性质差异很大.证明了La3+、Sm3+、Cu2+已配位到脱镁叶绿素的卟啉环上,形成了镧-叶绿素a、钐-叶绿素a和铜-叶绿素a复合物.通过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EXAFS)研究表明:合成镧-叶绿素a、钐-叶绿素a具有双层夹心结构.La(Ⅲ)、Sm(Ⅲ)夹于两个卟啉环之间, 与上下卟啉环上共八个N原子配位, La-N平均键长0.261 nm,Sm-N平均键长0.243 nm, 而铜-叶绿素a的EXAFS表明为一单层结构,Cu(Ⅱ)与卟啉环中的四个N原子配位,Cu-N平均键长0.197 nm.元素分析也证明镧-叶绿素a、钐-叶绿素a为双层结构,铜-叶绿素a为单层结构.  相似文献   

8.
武汉东湖光合色素与叶绿素a代谢产物的HPLC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研究了武汉东湖周年及围隔实验水柱颗粒物色素的组成及变化。共检测到约20种色素,类胡萝卜素含量较高的有硅藻的标志色素岩藻黄素,隐藻的异黄素,蓝绿藻的黄体素,玉米黄素及胡萝卜素。东湖叶绿素a的代谢产物主要为脱植基叶绿素a(全湖年均约占叶绿素a的5%),而非脱镁叶绿素a或脱镁叶绿酸a。围隔实验结果表明:叶绿素a与总浮游植物(r=0.84)。叶绿素b与绿藻(r=0.77)。岩藻黄素与硅藻(r=0.68),异黄素与隐藻生物量(r=0.83)之间具显著的相关性。表明用HPLC分析色素快速,简捷,是研究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及动态变化的有力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9.
叶绿素计SPAD-502在林业上应用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叶绿素是植物光合作用的色素,传统方法测定叶绿素一般采用分光光度法.本研究采用便携式叶绿素计SPAD-502测定落叶松人工林下4个主要阔叶树种绿色度(SPAD值)的季节变化,并与分光光度法测定的叶绿素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SPAD值与叶绿素含量具有显著的相关性,SPAD值能较好地反映树木叶绿素含量的变化.因此,使用叶绿素计测定树木的叶绿素含量是完全可行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代替叶绿素含量的直接测定.由于叶绿素计SPAD-502携带方便、测定简便、迅速,且不损坏叶片,应在林业研究中积极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分光光度法测定叶绿素含量及其比值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水稻、棉花、玉米以及喜荫植物吉祥草为材料,采用分光光度法比较了不同性能的分光光度计对叶绿素含量及其比值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狭缝宽度过小或过大均导致叶绿素定量结果的相对误差增大,但仪器的波长偏移是引起测定结果误差的主要原因。波长偏差超过1nm时会影响混合溶液中叶绿素b的定量结果以及叶绿素的相对比值(Chla/Chlb),波长“蓝移”引起Chla/Chlb偏高,波长“红移”则导致Chla/Chlb偏低。波长偏移及波长重现性差是造成Chla/Chlb比值偏离其“理论比值”、导致测定数据之间缺少可比性的原因。选择具有波长自动校准功能、波长精度高、狭缝宽度在1-2nm的分光光度计用于叶绿素含量及其比值的测定则可获得可比性强、重现性好、准确度高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采用SPAD-502叶绿素计、LI-6400型便携式光合分析仪与分光光度法分别对种子源于江西遂川(MPS)和福建建瓯(MPJ)的3年生刨花楠与江西上犹(MLG)的3年生华东润楠苗木叶片的SPAD值、净光合速率(Pn)和叶绿素a+b含量(Ct) 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3种苗木叶片叶绿素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其SPAD值、叶绿素a+b、叶绿素a与叶绿素b含量均为MPS-1.受叶肉组织发育成熟程度影响,当年生新叶的叶绿素含量低于2年生叶片.MPS与MPJ刨花楠同一叶龄叶片不同冠层间的Ct次序为上冠层<中冠层<下冠层,华东润楠则为上冠层<下冠层<中冠层.同一叶片不同观测部位间的SPAD值次序为尖端<中部<基部.叶片的SPAD值与叶绿素a+b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Pn虽存在正相关,但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建立测定发酵液中L-天冬氨酸的一种紫外分光光度测定方法,研究金属离子、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对测定的影响,确定测定的最适条件,L-天冬氨酸溶液与茚三酮显色剂反应显蓝紫色,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对L-天冬氨酸反应溶液进行测定,得到最大吸收峰,根据最大吸收峰所对应的波长确定L-天冬氨酸吸光度与浓度间关系曲线。研究表明,L-天冬氨酸最佳吸收波长为510 nm,吸光度与浓度间工作曲线为:Y=0.067 8 X+0.013 5,r~2=0.999 5,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检测无影响,其他金属离子均不干扰L-天冬氨酸的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发酵液中L-天冬氨酸的操作简便、快捷、准确。  相似文献   

13.
宽叶吊兰叶绿素生物合成的昼夜节律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被子植物中,从谷氨酰-tRNA到叶绿素的生物合成是由许多酶催化的级联反应,其中间代谢产物具有较强的光反应活性和细胞毒性,因此这一过程在细胞内受到严格的调控。本研究通过检测宽叶吊兰叶片叶绿素生物合成途径的14种中间产物含量随昼夜节律的变化,探讨昼夜节律对宽叶吊兰叶绿素生物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中间产物ALA(δ-氨基乙酰丙酸)、PBG(胆色素原)、ProtoⅨ(原卟啉Ⅸ)、Heme(血红素)、Mg-ProtoⅨ(镁原卟啉Ⅸ)、Chlide a(叶绿素酸酯a)、Chlide b(叶绿素酸酯b)、Chl a(叶绿素a)、Chl b(叶绿素b)受光诱导,而UrogenⅢ(尿卟啉Ⅲ)、CoprogenⅢ(粪卟啉Ⅲ)和Pchlide(原叶绿素酸脂)受黑暗诱导,尤其是Pchlide在黑暗中的积累量显著增加;Mpe(镁原卟啉Ⅸ单甲酯)和Mpde(镁原卟啉Ⅸ二酯)具有2个积累峰值,分别出现在中午12∶00和夜间24∶00。说明叶绿素生物合成受昼夜节律的调控,但其中间代谢产物含量的变化规律与昼夜节律并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4.
荒漠地衣石果衣 Endocarpon pusillum中未能检测出任何次级代谢产物,然而,其共生菌基因组中却含有14个PKS基因和2个NRPS基因。通过激活培养后从中分离出3个次级代谢产物,4,6,9-三羟基-7-甲基-1H,3H-萘并[1,8-cd]吡喃-1,3-二酮(lamellicolic anhydride)、石果衣菌素A(endocarpin A)及石果衣菌素B(endocarpin B),后二者为新结构化合物。从其共生藻柯氏复球藻 Diplosphaera chodatii中分离出3个脱镁叶绿素类化合物,即脱镁叶绿素甲酯酸b(phaeophorbide b)、13-表-脱镁叶绿素甲酯酸a(13- epi-phaeophorbide a)及脱镁叶绿素甲酯酸a(phaeophorbide a)。其中脱镁叶绿素甲酯酸b具有中等的清除DPPH活性。  相似文献   

15.
对红、黄、绿、蓝、银色及无色塑料薄膜下培育的大豆幼苗的叶绿素含量、叶绿素溶液的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及单叶光合作用强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黄膜下的大豆幼苗叶绿素含量最低,叶绿素 a 与叶绿素 b 的比值最大,而单叶光合作用强度最高;蓝膜下的大豆幼苗叶绿素含量最高,叶绿素 a 与叶绿素 b 的比值最小,单叶光合作用最低。不同色膜下的大豆幼苗叶片的叶绿素溶液的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相比较,其峰的位置无显著差异,但峰的高度有差异。各色膜间大豆幼苗叶绿素溶液吸收光谱峰的高低与叶绿素含量多少基本一致而荧光光谱峰值高低与单叶光合强度的大小有相一致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辽西北主要绿化树种叶绿素含量分异特征及与SPAD值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分光光度计和便携式叶绿素计测定辽西北主要绿化树种叶绿素含量与SPAD值,并对二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辽西北主要绿化树种叶片叶绿素a/b为2.35~3.83,当欧氏距离为10时,可将树种划分为3类,即低叶绿素a/b(平均值为2.50)树种6个,中等叶绿素a/b(平均值为2.97)树种29个,和高叶绿素a/b(平均值为3.52)树种20个,3者差异显著(P0.05)。低叶绿素a/b往往反映出植物更能利用弱光,上述结果能够一定程度上反映辽西北各树种耐阴程度的高低。各树种单位鲜重和单位面积叶绿素含量及SPAD值变化范围分别为0.73~4.61 mg·g-1、0.21~0.99 g·m-2和29.42~75.51;变异系数分别为43.6%、35.2%和23.0%。SPAD值与单位鲜重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均无显著相关关系(P0.05),而与单位面积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01),并且与叶绿素a的相关性(R=0.67)高于总叶绿素(R=0.61),高于叶绿素b(R=0.56)。辽西北主要绿化树种叶绿素含量较低,SPAD值可以反映种间单位面积叶绿素含量差异,而不能反映单位鲜重叶绿素含量,根据各树种的耐阴性可以进行合理的树种选择与配置。  相似文献   

17.
叶绿素b由单体聚合成多聚体后吸收光谱明显红移。叶绿素b聚集体膜在光下产生150 mV的光电位,停止照光后此电位消失速度比叶绿素a聚集体膜的慢。叶绿素b聚集体吸收光能后形成相当稳定的能化态,半生命期约几分钟。当聚集体解聚时所吸收的光能又以光的形式辐射出来。叶绿素b聚集体能化态的能量可快速而有效地传给叶绿素a聚集体,以叶绿素a的延迟发光形式释放出来。  相似文献   

18.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牛黄中胆酸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牛黄中胆酸的实验条件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福建梅花山57种常绿树叶片叶绿素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福建梅花山海拔1200m和455m地区57种常绿植物为研究对象,测定两海拔的植物叶片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并计算叶绿素a/b、总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1)植物叶绿素a、b,叶绿素a+b及叶绿素a/b值大多分布在一个相对集中的区域。(2)多数植物新叶叶绿素含量高于老叶,叶绿素a/b值低于老叶,但是新、老叶无显著差异。(3)不同海拔的植物叶片总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a/b值有明显差异,低海拔地区明显高于高海拔地区。植物通过总叶绿素含量和a/b值的变化以适应不同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20.
通过原子吸收火焰光度法对玫瑰茄中的营养元素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玫瑰茄中富含钙、镁营养元素,富含铁、锰、锌微量元素,从而为玫瑰茄的食用、医用价值及保健功能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