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六盘山鸡爪大黄茎和叶多糖贮藏分布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英才  李俐 《植物研究》2009,29(6):753-756
采用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六盘山鸡爪大黄茎和叶中大黄多糖贮藏和分布的特征。结果表明:大黄多糖在茎和叶内的贮藏部位各有特点,在茎中主要分布于皮层、维管束中韧皮部和木质部的薄壁细胞、髓射线和髓,随着茎的成熟大黄多糖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叶表皮、叶肉和叶脉中不同程度地分布着较少量的多糖;叶柄维管束外围的基本组织细胞中不同程度地分布着一定数量的大黄多糖,而维管束中分布较少。茎和叶中大黄多糖的贮藏和分布总体较少。  相似文献   

2.
六盘山鸡爪大黄蒽醌类化合物积累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多种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六盘山鸡爪大黄营养器官中蒽醌类化合物的积累特征.结果显示:蒽醌类化合物在根中分布于周皮的木栓层和栓内层、次生维管组织的维管射线和根中央的部分木薄壁细胞内,且维管射线是根中贮藏和积累蒽醌类化合物的主要组织;在根茎中分布于周皮的木栓层和栓内层、次生维管组织的形成层和维管射线,以及髓的异常维管束射线中,且维管射线是根茎中贮藏和积累蒽醌类化合物的主要组织;在茎中主要分布于表皮、近表皮皮层和维管束的维管束鞘及其薄壁细胞,大型和小型维管束之间和周围的部分薄壁细胞,以及髓射线中有不同程度的分布;在叶中主要积累在叶柄的表皮、叶柄和大叶脉的部分基本组织、维管束的部分薄壁细胞等部位.结果表明,六盘山鸡爪大黄的根和根茎是蒽醌类化合物贮藏和积累的主要器官,维管射线是其贮藏和积累的主要组织,而且各营养器官中蒽醌类化合物积累的数量与植物各相关器官组织的发育程度、细胞中含淀粉粒的多少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章英才  黄新玲 《西北植物学报》2007,27(10):2016-2023
采用多种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六盘山鸡爪大黄营养器官中蒽醌类化合物的积累特征。结果显示:蒽醌类化合物在根中分布于周皮的木栓层和栓内层、次生维管组织的维管射线和根中央的部分木薄壁细胞内,且维管射线是根中贮藏和积累蒽醌类化合物的主要组织;在根茎中分布于周皮的木栓层和栓内层、次生维管组织的形成层和维管射线,以及髓的异常维管束射线中,且维管射线是根茎中贮藏和积累蒽醌类化合物的主要组织;在茎中主要分布于表皮、近表皮皮层和维管束的维管束鞘及其薄壁细胞,大型和小型维管束之间和周围的部分薄壁细胞,以及髓射线中有不同程度的分布;在叶中主要积累在叶柄的表皮、叶柄和大叶脉的部分基本组织、维管束的部分薄壁细胞等部位。结果表明,六盘山鸡爪大黄的根和根茎是蒽醌类化合物贮藏和积累的主要器官,维管射线是其贮藏和积累的主要组织,而且各营养器官中蒽醌类化合物积累的数量与植物各相关器官组织的发育程度、细胞中含淀粉粒的多少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章英才  李瑞 《植物学通报》2010,45(3):372-378
采用组织化学方法和苯酚硫酸比色法研究了大黄多糖在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根茎中的贮藏分布特征及其含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大黄多糖在根茎中呈多位点贮藏,在根茎的周皮、皮层、次生维管组织的薄壁细胞以及髓内不同程度地贮藏和积累了一定数量的大黄多糖,次生木质部的木薄壁细胞以及次生韧皮部的韧皮薄壁细胞是大黄多糖的主要贮藏和积累部位;不同发育时期根茎中大黄多糖含量的变化规律为:随着植物的生长,根茎及其各组织中大黄多糖的总含量表现为逐渐增高的趋势,但在发育的后期略有下降;与木薄壁细胞相比,韧皮薄壁细胞贮藏大黄多糖量相对较多,大黄多糖的贮藏和积累方式为逐渐累积。次生维管组织为大黄多糖贮藏和积累的主要组织。  相似文献   

5.
掌叶大黄根茎大黄多糖的贮藏和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章英才  李瑞 《植物学报》2010,45(3):372-378
采用组织化学方法和苯酚硫酸比色法研究了大黄多糖在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根茎中的贮藏分布特征及其含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大黄多糖在根茎中呈多位点贮藏, 在根茎的周皮、皮层、次生维管组织的薄壁细胞以及髓内不同程度地贮藏和积累了一定数量的大黄多糖, 次生木质部的木薄壁细胞以及次生韧皮部的韧皮薄壁细胞是大黄多糖的主要贮藏和积累部位; 不同发育时期根茎中大黄多糖含量的变化规律为: 随着植物的生长, 根茎及其各组织中大黄多糖的总含量表现为逐渐增高的趋势, 但在发育的后期略有下降; 与木薄壁细胞相比, 韧皮薄壁细胞贮藏大黄多糖量相对较多, 大黄多糖的贮藏和积累方式为逐渐累积。次生维管组织为大黄多糖贮藏和积累的主要组织。  相似文献   

6.
应用植物解剖学、组织化学定位和植物化学方法,研究了北柴胡各营养器官中柴胡皂苷和黄酮类化合物的积累分布状态及其含量变化。结果表明,柴胡皂苷在根中分布在中柱鞘和次生韧皮部中;在茎中主要分布在表皮、棱角处的厚角组织以及位于皮层和髓中的分泌道的上皮细胞中;在叶中,则分布在表皮细胞和整个叶肉组织中。而黄酮类化合物在茎中分布在表皮、棱角处的厚角组织、皮层、髓射线和髓鞘细胞中;在叶中,则主要分布在表皮和位于上下表皮内的厚角组织中。同时,北柴胡中柴胡总皂苷在根、茎、叶中的含量的变化规律为根>叶>茎;而总黄酮在根、茎、叶中的含量的变化规律为叶>茎>根;且在叶中含量相当高,从而为北柴胡的综合利用提供依据,对合理利用药材和保护北柴胡资源也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掌叶大黄根多糖的积累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组织化学方法和苯酚硫酸比色法研究了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根中大黄多糖的贮藏分布特征和含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大黄多糖在根内的贮藏是多位点的,在根周皮的栓内层、次生维管组织的薄壁细胞内不同程度地贮藏和积累了一定数量的大黄多糖,次生木质部的木薄壁细胞和次生韧皮部的韧皮薄壁细胞是主要贮藏和积累的部位;不同发育时期根中大黄多糖含量的变化规律为,随着植物的不断成熟,根及其各组织中大黄多糖的总含量表现为逐渐增高的趋势,但在发育的后期略有下降;韧皮薄壁细胞与木薄壁细胞相比,贮藏大黄多糖的含量相对较多,大黄多糖的贮藏积累方式为逐渐累积的方式。  相似文献   

8.
德保苏铁茎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祥凤  和太平  徐峰 《广西植物》2005,25(4):335-337,i0001
对德保苏铁茎、叶柄的解剖构造进行观察,结果表明:(1)德保苏铁的茎由周皮、皮层、维管束、髓四部分构成。木栓层的细胞壁完全栓化;皮层大而显著,皮层细胞一般较小,富含淀粉,分布有粘液道;维管束通常较小,主要集中在皮层和髓之间的狭窄区,排列呈环形,具2生长环;少部分稀疏地散生在皮层薄壁细胞之间。(2)叶柄由表皮、绿皮层、下皮层、基本组织、维管束、髓组成。表皮细胞1层,细胞外壁角质化;绿皮细胞2层,有叶绿体;下皮层的厚壁细胞,大小不一,细胞壁强烈增厚;维管束散生,属外韧维管束,排列呈环形,内有零星分布的维管束。  相似文献   

9.
采用苯酚硫酸比色法对六盘山鸡爪大黄不同生长发育时期营养器官大黄多糖的含量变化规律进行分析,以明确大黄多糖在营养器官中的动态积累特征.结果显示:(1)随着植物的不断成熟,不同发育时期根和根茎中大黄多糖的总含量及其各组织中大黄多糖的含量表现为逐渐增高的趋势,次生维管组织是根和根茎大黄多糖贮藏的主要组织;(2)随着茎和叶的发育,大黄多糖的含量初期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在发育的后期略有下降;(3)与根和根茎相比,茎和叶中大黄多糖含量较少.研究结果表明,六盘山鸡爪大黄根和根茎是大黄多糖贮藏的主要器官,其中次生维管组织是大黄多糖贮藏的主要组织,次生维管组织中大黄多糖的贮藏积累方式为逐渐累积的方式,而且大黄多糖含量与各营养器官的发育程度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蒙古黄芪营养器官结构与有效成分积累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植物解剖学、组织化学定位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对蒙古黄芪各营养器官的结构特点及其皂苷、黄酮、多糖3种有效成分的积累特征和含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蒙古黄芪的根由周皮和次生维管组织构成,其中次生韧皮部为根的主要部分,约占根横切面积70%,韧皮薄壁细胞为其主要组成部分;茎包括表皮、皮层和维管柱三部分,外韧维管束排列紧密,髓射线窄;叶为异面叶,包括表皮、叶肉和叶脉;营养器官具有抗旱特征。(2)组织化学显示,皂苷、黄酮、多糖3种有效成分主要贮藏在根的栓内层、次生韧皮部、维管射线、形成层细胞和茎的皮层、髓射线、韧皮薄壁细胞、形成层细胞以及叶的叶肉组织中。(3)紫外分光光度计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根、茎、叶中的皂苷含量分别为6.081、5.362、6.590mg/g,黄酮含量分别为1.981、2.662、1.359mg/g,多糖的含量分别为56.69、7.36、12.23mg/g。该研究植物化学分析结果与组织化学观察结果一致且相互印证,说明蒙古黄芪根、茎、叶中的有效成分含量均较高,其茎、叶也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建议进行合理采收及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1.
落葵粘液细胞分布及发育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石蜡切片法对落葵粘液细胞的分布及发育构造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1)除花药、子房及种子外,粘液细胞普遍存在于落葵植株的地上部分内.茎中的粘液细胞多单个散生分布于皮层、髓及髓射线;叶内的粘液细胞主要分布于海绵组织,栅栏组织中则很少见;叶柄中的粘液细胞主要沿叶柄"U"型皮层的两边分布;发育后期作为果实的花萼片中粘液细胞则散生分布很多.(2)根据发育过程的不同形态,可将粘液细胞的发育分为4个阶段:原始细胞阶段、液泡化阶段、成熟阶段和细胞质解体阶段;粘液细胞最早可见于第三叶原基,并且粘液细胞的发育与植株器官的发育不同步.  相似文献   

12.
泽漆营养器官发育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石蜡切片法、半薄切片法对泽漆营养器官的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同时对3种器官中乳汁管的分布和大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泽漆根的发育类似于草本双子叶植物根的一般发育规律。初生木质部为三原型。茎的初生结构由表皮、皮层、维管束环和髓构成,其髓中有空腔,而茎的次生生长过程中维管形成层的活动短暂,仅产生少量次生维管组织,不形成周皮。叶的发育包括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和成熟结构3个阶段,属于异面叶结构。泽漆乳汁管主要分布在维管束韧皮部的外侧。在3种器官中,乳汁管直径差异较大,依次为根>茎>叶。  相似文献   

13.
利用冰冻切片法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暹罗苏铁茎的解剖特征。结果表明,暹罗苏铁茎由周皮、皮层、皮层维管束、中柱和髓组成,皮层和髓发达。皮层维管束可分为周韧型和外韧型两种,以周韧型为主。中柱的次生结构为同心环的次生维管组织构成,随着茎的不断成熟,环数逐渐增加;每个同心环均含有次生木质部、维管形成层、次生韧皮部的结构;环与环之间有次生的薄壁组织相间隔。皮层、中柱维管束均由木质部、形成层和韧皮部组成,木质部面积均大于韧皮部。苏铁植物茎在次生结构方面的主要特点是有皮层维管束和同心环结构的中柱维管束。  相似文献   

14.
对叉孢苏铁茎的解剖结构进行了仔细的研究,结果表明:叉孢苏铁茎具有发达的皮层,皮层及髓中具有黏液道,有外韧型和周韧型的维管束分布在皮层中,但主要以外韧型为主,在同一切面上能看到横、纵、斜3种不同走向的维管束,所有皮层维官束韧皮部组成成份比较单一。维管组织区由多个生长环组成,每个生长环都具有木质部、维管形成层和韧皮部组成,各生长环韧皮部所占比例均大于木质部,在具4生长环的下部茎的维管组织中,环与环之间间隔2~10层不等的薄壁细胞。从纵向变化上看,从上至下,维管组织区的厚度及生长环数逐渐递增,在同一组织中,含晶及含单宁物质的异细胞呈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分布趋势。  相似文献   

15.
Daugherty , Lyman H. (San Jose State College, San Jose, Calif.) Itopsidema, a new genus of the Osmundaceae from the Triassic of Arizona. Amer. Jour. Bot 47(9): 771–777. Illus. 1960.—Itopsidema vancleavei, a new genus and species of the family Osmundaceae, is described. The specimen consists of several segments of an arborescent stem obtained from the Upper Triassic of the Petrified Forest National Monument near Holbrook, Arizona. The surfaces on 2 of the segments are covered by adventitious roots and the remaining segments are covered by leaf bases. The fronds are spirally arranged and have an 8/21 phyllotaxy. The cortex of the stem, which contains numerous leaf traces and adventitious roots, consists of parenchyma with cell walls of medium thickness. The leaf traces are oblong to crescent-shaped in the inner cortex and horseshoe-shaped in the outer cortex. The base of the petiole contains a single, large vascular bundle and is covered by multicelled, glandular spines. The adventitious roots originate on the abaxial side of the leaf traces in the region of the inner cortex. The center of the stem is occupied by an ectophloic, mesarch siphonostele without leaf gaps. The pith is composed of firm-walled parenchyma cells which have isolated tracheids with reticulate pitting scattered among them. These tracheids are so rare the pith cannot be considered a “mixed pith.” The relationship and morph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Itopsidema with respect to other members of the Osmundaceae are briefly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6.
应用植物解剖学、组织化学和植物化学方法,对光果甘草各营养器官的结构、总黄酮的组织化学定位和含量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光果甘草叶为异面叶,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叶表皮具腺毛,叶肉中具胶囊细胞,主脉发达;茎由表皮(周皮)、皮层、维管柱组成,其髓中具有粘液细胞;根由周皮、次生维管组织组成,周皮具厚木栓层,次生维管组织中次生木质部和纤维发达.(2)黄酮类物质在叶中分布在表皮、腺毛、胶囊细胞、厚角组织和韧皮部和木质部中的薄壁细胞中;茎中分布在周皮、韧皮部和粘液细胞中;在根中则分布在周皮中.(3)不同营养器官中黄酮类物质含量存在差异:叶>根茎>主根>茎.(4)温度的下降促使黄酮类物质从地上合成器官向地下储藏器官的转运.建议每年可在果熟期和枯萎期之间采挖药材,地上部分收割也作药用,综合利用光果甘草资源.  相似文献   

17.
Summary Autoradiographic and microautoradiographic studies of 2-year-old Picea abies plants show that in summer leaf assimilates from the second-year shoot are translocated basipetally. Leaf assimilates are first transported to the stem via leaf trace phloem, then to the base of the stem in the sieve cells of the latest increment of secondary phloem. On the way down leaf assimilates move radially from sieve cells into cells of the phloem parenchyma, the vascular cambium, the rays, the inner periderm and certain cells of pith and cortex, including the epithelial cells surrounding the resin ducts. Other cells of pith and cortex remain nearly free of label, despite the long translocation time (20 h). With the exception of the vascular cambial cells, the stem cells that gain leaf assimilates by radial distribution coincide with those that contain chlorophyll and starc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