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藏高原兽类分布格局及动物地理区划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文献资料检索,依据Wilson和Reeder(2005)主编的兽类分类系统,共收集青藏高原兽类250种,分别隶属10目30科.将青藏高原各自然地理单元作为基本单元,根据兽类分布特点,采用Ward's方法对各基本单元进行聚类,结合自然地理条件,对青藏高原兽类动物地理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为:(1)青藏高原的兽类中,古北界物种主要分布在羌塘及高原北部地区,该地区的古北界物种占高原全部古北界物种的88.6%;东洋界物种主要分布在藏南及横断山地区,该地区东洋界物种占高原全部东洋界物种的97.7%.(2)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当连接距离为0.6219-1.0738时,将青藏高原划分为2个动物地理I级区,当连接距离为0.5034-0.6219时,划分为4个动物地理Ⅱ级区,当连接距离为0.2236~0.2684时,划分为7个动物地理Ⅲ级区,当连接距离为0.0930~0.1245时,划分为16个动物地理Ⅳ级区.(3)依据青藏高原兽类地理分布格局特点,结合青藏高原隆升对物种分布和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探讨了高原兽类分布格局成因.研究表明,青藏高原兽类分布格局的形成与高原的自身演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从世界范围看,陆栖动物的现代分布,根据它们亲缘关系的近疏通常划分为六个大区。各区的动物成份各有明显的特征,分别称为古北界、新北界、旧热带界、东洋界、新热带和澳洲界(图1)。有人将古北界与新北界合并为全北界。近年来,对南极洲了解增多,认为可将其划为南极界,现将各界特征简述如下: 1.全北界包括欧亚大陆与北姜大陆北部。第四纪最大冰期时,两大陆间的白令海峡有“陆桥”相连,两大洲动物往返迁移,第三纪时两洲动物界的差别因而消失。同时发展了一批  相似文献   

3.
山西省爬行动物区系及地理区划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郭萃文  王琰  连丽萍 《四川动物》2002,21(3):115-118
山西省属古北界华北区黄土高原亚区 ,根据动物区系组成、地理分布和自然条件 ,可把山西划分为 3个动物地理省。全山西共有爬行动物 2 9种 ,隶属 7科 15属 ,其中古北界 11种、东洋界 12种 ,广布两界种 6种。  相似文献   

4.
中国第四纪哺乳动物地理区划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第四纪哺乳动物地理区可划分为古北界的北方区及其东北亚区,属东洋界的南方区及其东部位于二者之间的过渡区。南北两个区系的雏型早已出现,但非常明确而具体,且涉及到几乎各主要哺乳动物目主要始于更新世的早期,北方区与南方区的分异在中更新世已基本稳定,其界线大约位于秦岭山嵴。晚更新世时,南北之间的界线从秦岭的某个地段转向南,沿阿坝若尔盖等地青藏高原的东缘而下,从而为现代动物地理区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东部过  相似文献   

5.
山西省两栖动物区系及地理区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西省属古北界华北区黄土高原亚区,根据动物区系组成、地理分布和自然条件,可把山西划为3个动物地理省:1.晋北─晋西北温带半干草原动物地理省,2.晋中─晋东南温带林灌草原动物地理省,3.中条山暖温带县绿阔叶动物地理省。全省共有两栖动物13种,隶属2目5科9属。其中,古北界种3种,东洋界种7种,广布种3种  相似文献   

6.
在广泛搜集、系统整理资料基础上,建立数据库,运用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技术分析了中国画眉科鸟类的地理分布格局,并进行鸟类分布相似率比较及以画眉科鸟类为对象进一步探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单元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中国画眉科鸟类130种,分属26属,水平分布上具不均性,在动物地理区上表现为西南山地亚区分布最多(114种),其次是滇南山地亚区(94种);有2个物种多样性分布中心,即横断山中心和滇南山地中心。对于鸟类分布相似率,古北界各区、亚区之间的相似率波动较大;而东洋界各区、亚区之间相似率波动较小。中国各动物地理亚区相互关系聚类结果基本为古北界、东洋界各处一个大枝。  相似文献   

7.
中国斑蚜科物种多样性及地理分布格局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从分类群的多样性、寄主植物多样性和地理分布多样性3个方面系统研究了中国斑蚜科蚜虫的物种多样性。分类群的多样性从亚科、属和种3个不同阶元进行了描述。寄主植物的多样性体现在:不同蚜虫类群寄主植物的丰富度,其中角斑蚜亚科的寄主最为丰富,包括14个科的植物;同类寄主植物上取食蚜虫的多样性,其中桦木科植物上有15个属的蚜虫取食。在地理分布上,斑蚜科在中国主要分布在古北界的4个区和东洋界的3个区,以古北界的成分占优势;而且华北区种类最为丰富,其次为东北区、华中区、华南区和蒙新区。属的分布类型可分为12种,分别为中国特有分布型、东亚特有分布型、古北界特有分布型、东洋界特有分布型、全北界分布型、全北界和澳洲界共有分布型、古北界和东洋界共有分布型、全北界和东洋界共有分布型、全北界和非洲界共有分布型、古北界、东洋界和非洲界共有分布型、东洋界和澳洲界共有分布型及东洋界、非洲界和澳洲界共有分布型,其中以东亚特有分布型为最丰富,有10个属;其次为全北界分布型,有7个属,同时中国的特有成分也相当高,涉及6个属。纵观整个中国斑蚜科属级阶元的分布类型,中国的斑蚜科以全北界成分为主,其次为东洋界成分。斑蚜科在中国的地理分布,由东向西,种类越来越贫乏,特别是青藏高原,种类很少;从南北向来看,以华北区为中心,向两边扩散,东北区、华南区和华中区种类都有所减少。  相似文献   

8.
我们祖国有着广大的疆域并具有复杂的动物区系。从动物地理方面来看,我国的动物区系具有古北界和东洋界的特征,古北界的范围在北方,而东洋界范围则在南方——几乎各占一半。这个现象在世界上其牠所有的国家内均未见有,而这从动物地理上来说,也是中国动物所以丰富多采的原因之一。现以鸟和兽为例,把我国至今已有记载的大约种数与全世界估计所有的种数,作为比较如下:  相似文献   

9.
记述了在现代东洋界发现的鼩鼱类一新种:江南贝列门德鼩Beremendia jiangnanensis sp.nov.。化石产自长江以南安徽繁昌早更新世早期人字洞古人类遗址。新种的体型比该属已知种大;形态特征比我国渤海种B.pohaiensis原始,但比欧洲早上新世的B.fissidens进步。贝列门德鼩是喜湿耐冷的北方型动物,最早发现于欧洲北部上新统,曾广泛分布于欧洲和中亚高纬度地区,种群密度大,中更新世完全绝灭;它在东亚出现较晚,零星发现于华北早更新世地层中,其起源尚不清楚。新种乃是人字洞动物群的主要成员之一,该动物群由70多种哺乳动物组成。动物群的生态类型分析和分类统计表明,它与以往发现的早更新世南、北动物群及当地现代动物群截然不同,具有东洋界和古北界交错带动物群的特色,但动物组合特征为北方动物稍占优势,北方色彩较浓。贝列门德鼩和三门马(Equus sanmeniensis)、次兔(Hypolagus)、科氏仓鼠(Kowalskia)、模鼠(Mimomys)等大量北方型动物在我国东洋界的出现,足以说明第四纪早期有一次明显的降温事件。寒冷气候促使北方动物大规模南迁,古北区动物地理区系的界线在早更新世时要比目前更靠南;而且在古北界与东洋界之间确实存在南、北动物过渡带,其界线大致南移至现在的长江以南。贝列门德鼩在我国现代东洋界地区的首次发现,为研究该属的系统演化,探讨上新世一更新世气候转型时期鼩鼱类扩散事件及我国第四纪动物地理区系的演变将提供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秦岭、大巴山地区的鸟类区系调查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一、前 言 从动物地理方面来看,我国的动物区系具备了古北界与东洋界的特征。两界间的分水岭当推喜马拉雅山系,自此向东,已往学者间意见分歧,或主张把这界线划定于南岭山脉,或倡议以长江为界,或将它改划在黄河与长江之间,或移置于黄河以北。郑作新(1950)曾经根据前人所作鸟类采集的报告资料,加以综合分析,认为古北界向南的界限,自喜马拉雅山脉起,很可能经横断山脉的北端,而东抵陕西的秦岭山系。这两大界在我国境内的主要界线究竟何在,显然是世界性学术问题之一,也就是本研究的主要动机之一。  相似文献   

11.
在不同季节通过定点和随机采集相结合,对梵净山土壤甲螨进行了调查,共得到甲螨标本11 487号,分属于45科81属.在世界动物地理区划中,以世界广布类群、东洋-古北界区系型类群和东洋界特有类群为主体;跨古北界的区系型中所包含类群所占比例最高.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以华中区独有类群、华中-华南区系型类群和华中-东北区系型类群为主体.含东北区跨区区系型类群最多.  相似文献   

12.
北洛河流域食蚜蝇科区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世界动物地理区划及中国动物地理区划,对北洛河流域的食蚜蝇科昆虫进行区系分析。北洛河流域在动物地理区划上隶属于古北界的华北亚区,该区分布有食蚜蝇科昆虫52种,隶属于2亚科11族29属,其中包括2个中国新纪录种和7个陕西新纪录种。其区系组成特点是:古北界有17种,占总数的32.70%,古北界和东洋界共有种有35种,占总数的67.31%。  相似文献   

13.
新疆北部地区动物地理区划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北部地区的动物地理区划,至今没人专门做过。在郑作新、张荣祖(1959)提出的我国最早的全国动物地理区划中,正确地把准噶尔盆地动物区系划归古北界中亚亚界蒙新区的西部荒漠亚区,并指出它同东部草原区系有明显区别,也与天山区系很不相同,把后者单独划为天山山地亚区。同时,根据阿尔泰区系与东北大兴安岭动物区系相似,而把它附在东北亚界东北区的大兴安岭亚区。张荣祖、赵肯堂(1978)对全国区划做了修改,但有关新疆北部的区划部分全无更动。  相似文献   

14.
贵州省啮齿动物地理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道洪  罗蓉  宋锡章 《动物学报》1999,45(3):268-278
贵州位于我国西南部,动物地理区划属东洋界,境内啮齿类为丰富,迄今已记录有45种,隶属7科22属。本文依其区系的区域分异,钭贵州省分为5个啮齿动物省和8个啮齿动物上,并对区级分界线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根据业已系统研究过的园蛛科、狼蛛科和跳蛛科 5 5 0种中国蜘蛛的地理分布 ,讨论了在我国境内古北界和东洋界东段分界线的划分问题并提出了作者的主张 ;阐明了中国东洋界蜘蛛区系的特点 ,认为该界的西南区 (包括云、贵、川、湘西和鄂西 )是中国蜘蛛起源演化的中心  相似文献   

16.
湖南蜥蜴亚目动物调查及区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报道了湖南省分布的蜥蜴亚目动物,它们隶10属6科,其中省内新记录科1个,新记录属4个,新记录种8个,湖南的蜥蜴亚目动物中,古北界成份占5.88%,东洋界成分占76.47%,中国广布种占17.65%。  相似文献   

17.
白尾鼹属为东洋界单型属,主要分布于中国西南山地、印度阿萨姆地区、孟加拉国、缅甸北部和老挝等地。由于白尾鼹分布区范围内地形、气候和生境十分复杂,很可能导致物种的地理分化。为此我们查看了分布区之内18 个地区的49 号标本的下颌骨,并基于几何形态测量的方法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显示所有的标本按照地理分布可分为3 组(滇东北、横断山南段以及印度)。3 组标本间的形态差异主要表现在水平枝上,其中下臼齿齿列的长度、下颌骨水平枝下缘的弯曲度以及水平枝中部高度差异最为明显,而上升枝对3 个地理居群的区分能力较弱。其中滇东北标本的下颌骨最为平直,下臼齿列长度最短;而横断山居群的下颌骨弯曲度最大,下臼齿列最长。根据以上结果,我们推测3 个下颌骨形态有明显差异的地理居群可能代表了3 个不同的地理亚种或是不同的种。但这仍需要结合上颌骨的形态差异和遗传结构分析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18.
《环境昆虫学报》2014,(5):687-696
为了筛选对茶叶害虫有控制作用的蚂蚁种类,采用样地调查法研究了重庆地区茶园蚁科昆虫进行区系。发现蚁科昆虫4亚科,19属,39种,其中记录中国特有种7个,重庆新记录种37个。区系分析表明:重庆地区茶园蚂蚁区系在属级水平上以东洋界和古北界成分为主体,与马来西亚界和非洲界关系最紧密,与马拉加西界关系最远;在种级水平上以东洋界成分为主体,与古北界关系最紧密,与非洲界和马拉加西界关系最远;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以华中区成分为主体,与其它地理区之间随着距离增加,关系逐步疏远。  相似文献   

19.
中国苔藓植物的地理分区及分布类型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在对中国苔藓植物相关研究资料进行总结归纳的基础上,对中国苔藓植物的分区进行了重新划分,将最初的7个分区划分为10个分区,从华中区中分出华东区,由华北区中分出华西区,并将青藏区及云贵区内的云南西北部、四川西南部和西藏东南部组成单独的横断山区。就中国苔藓植物的分布类型及可能的分布路线也作了讨论,指出中国苔藓植物的分布路线有3条,一条是从喜马拉雅地区经滇西北、川西沿长江流域到中国的东南部;一条位于喜马拉雅、横断山区和台湾之间;第三条则从喜马拉雅地区通过秦岭直至长白山区。  相似文献   

20.
四川九寨沟自然保护区的鸟类资源及区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2年4月-2003年6月对四川九寨沟自然保护区的鸟类进行调查,并结合历史文献,确认保护区有鸟类222种,以留鸟和夏候鸟为主,占保护区鸟类总数的86.48%。对保护区繁殖鸟类的区系分析表明:古北界种类占繁殖鸟总数的33.85%,东洋界种类占55.21%,广布种占10.94%,可见东洋界种类占优势。保护区内有国家Ⅰ、Ⅱ级保护动物27种,我国特有种17种,占我国特有种的24.6%。列入CITES名录的有20种。对保护区鸟类的垂直区系分析发现,随海拔高度的增加,东洋界成分所占比例增加,主要是喜马拉雅-横断山区型的比例增加,在海拔3000m以上,喜马拉雅.横断山区型占绝对优势,所占比例超过50%;其它东洋界成分,随海拔高度的增加所占比例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