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霜白  卢兰芳  覃彦婷 《蛇志》2011,23(2):212-213
膝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术是利用膝关节镜直视下行半腱肌和半膜肌肌腱自体移植重建交叉韧带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由于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后易引起关节不稳定等症状,若时间长,易导致关节内软骨损伤,半月板损伤及其他严重后果,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生活、工作障碍[1].  相似文献   

2.
人工韧带     
人工韧带是利用生物或非生物材料经加工制作而成的韧带替代物,可用于修复人或动物机体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韧带损伤或缺损;也可用于替代某些损伤的肌腱。从人工韧带出现以来,人们曾试用过多种材料,目前较常用于制作人工韧带的材料有:碳素纤维、绦纶、聚四氟乙烯及小牛肌腱制品等。根据不同需要,可做成具有不同形状、强度和柔韧性的人工韧带。与传统的用自体组织替代物修复损伤韧带的方法相比,人工韧带具有高强度、高弹性模量、手术损伤小、操作  相似文献   

3.
随着运动爱好者逐渐增多,运动带来的膝关节损伤也与日俱增。前交叉韧带断裂是常见的膝关节运动损伤,目前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方法,术中取自体肌腱编制成韧带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因此,肌腱与骨的愈合直接影响着手术效果。那么,如何加速肌腱与骨的愈合是关节外科医生最关心的问题。近年来研究发现,多种因素可通过改变腱骨结合面的局部微环境对腱-骨愈合起到抑制或促进作用。其中,增强相关生长因子活性、加入自体骨膜、运用中药治疗等措施可加快腱-骨愈合;关节液等不利因素可减慢腱-骨愈合。因此,合理增加有利因素,减少不利因素可缩短愈合周期,加速术后康复,进而提高手术效果。本文就目前影响腱骨愈合因素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使用双侧自体腘绳肌腱一期修复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损伤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内窥镜微创双侧自体腘绳肌腱修复膝关节内韧带,术后用IKDC分级、影像学IKDC分级、Lysholm功能评分和KT2000TM测量进行关节机能打分。结果:11例患者获得3-5年随访,平均随访3.8年。术前Lysholm功能评分平均(46.8±5.7)分,终末随访时平均(81.3±10.5)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关节稳定性测量,在20磅时、30磅和最大拉力时健膝和患膝分别是:6.1±0.3和6.8±0.8;6.3±0.5和7.7±1.3;7.5±0.6和9.6±2.4,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主观IKDC分级:A级4例,B级6例,C级1例;影像学IKDC分级:A级8例,B级2例,C级1例。结论:关节镜辅助下使用双侧自体腘绳肌腱一期修复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损伤是重建膝关节稳定性的良好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使用双侧自体腘绳肌腱一期修复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损伤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内窥镜微创双侧自体腘绳肌腱修复膝关节内韧带,术后用IKDC分级、影像学IKDC分级、Lysholm功能评分和KT2000TM测量进行关节机能打分。结果:11例患者获得3—5年随访,平均随访3.8年。术前Lysholm功能评分平均(46.8±5.7)分,终末随访时平均(81.3±10.5)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关节稳定性测量,在20磅时、30磅和最大拉力时健膝和患膝分别是:6.1±0.3和6.8±0.8;6.3±0.5和7.7±1。3;7.5±0.6和9.6±2.4,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主观IKDC分级:A级4例,B级6例,C级1例;影像学IKDC分级:A级8例,B级2例,C级1例。结论:关节镜辅助下使用双侧自体腘绳肌腱一期修复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损伤是重建膝关节稳定性的良好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自体和同种异体半肌腱重建兔前叉韧带对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选择48 只骨骼发育成熟的新西兰种属兔作为 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自体组(A 组)和异体组(B 组),每组24 只,分别接受半肌腱重建前叉韧带手术。从手术日期开始,分别记 录手术后第3 周、第6 周、第12 周和第24 周重建韧带的血管生成情况同时对血管生成数量进行定量。结果:手术后两组实验兔 关节均无肿胀,关节囊无炎性反应发生。在手术后第3 周,两组血管生成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第6 周和第12周,自体移植组 新生血管数量明显高于异体移植组(P<0.05);术后第24 周,异体组新生血管数量明显高于自体组(P<0.05)。结论:在兔前叉韧带的 重建过程中,异体移植物重建的血管生成速度和数量明显慢于自体移植物,提示在临床上选择自体移植物对术后恢复更理想.  相似文献   

7.
赵杨  赵健  鲁世荣  王雷  秦晓霖  魏巍  王春光 《生物磁学》2011,(16):3126-3130,3110
目的:观察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不同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以确定最佳的手术方法。方法:将60例肩锁关节脱位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缝合锚结合联合腱外侧半肌腱反转移位重建喙锁韧带辅助颈腕吊带制动的治疗方法及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方法,术后3个月及6个月对患者进行JOA总体情况评定、JOA评分比较、肩锁关节疼痛VAS评定情况比较及安全性评价。结果:应用缝合锚结合联合腱外侧半肌腱反转移位重建喙锁韧带辅助颈腕吊带制动治疗肩锁关节脱位3个月及6个月后JOA总体评定情况结果及JOA评分结果优于克氏针张力带治疗方法;应用缝合锚结合联合腱外侧半肌腱反转移位重建喙锁韧带辅助颈腕吊带制动治疗肩锁关节脱位3个月及6个月后肩锁关节疼痛程度均轻于同时期克氏针张力带治疗方法。结论:缝合锚结合联合腱外侧半肌腱反转移位重建喙锁韧带辅助颈腕吊带制动治疗肩锁关节脱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不同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以确定最佳的手术方法。方法:将60例肩锁关节脱位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缝合锚结合联合腱外侧半肌腱反转移位重建喙锁韧带辅助颈腕吊带制动的治疗方法及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方法,术后3个月及6个月对患者进行JOA总体情况评定、JOA评分比较、肩锁关节疼痛VAS评定情况比较及安全性评价。结果:应用缝合锚结合联合腱外侧半肌腱反转移位重建喙锁韧带辅助颈腕吊带制动治疗肩锁关节脱位3个月及6个月后JOA总体评定情况结果及.JOA评分结果优于克氏针张力带治疗方法;应用缝合锚结合联合腱外侧半肌腱反转移位重建喙锁韧带辅助颈腕吊带制动治疗肩锁关节脱位3个月及6个月后肩锁关节疼痛程度均轻于同时期克氏针张力带治疗方法。结论:缝合锚结合联合腱外侧半肌腱反转移位重建喙锁韧带辅助颈腕吊带制动治疗肩锁关节脱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腰腿痛的病因腰腿痛有各种原因。中医中的痹症,指闭阻不通“不通则痛”的一种病理现象。外邪侵袭经络,气血闭阻,不能畅行,引起肢体、关节等酸痛、麻木及屈伸不利等症状,名为痹症。本病包括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韧带损伤、纤维组织炎及神经痛等。现代生物医学认为,引起腰腿痛的原因有:椎管内与脊柱疾患所致腰腿痛,腰间盘突出症;脊管外疾患所致腰腿痛,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结构缺陷所致腰腿痛,脊柱侧弯;椎间关节、骶关节、髋关节疾患所致腰腿痛,如风湿性关节炎:内脏疾病与腰腿痛,肾结核、肾结石、前…  相似文献   

10.
易洁梅 《蛇志》2007,19(4):293-295
风湿性疾病(风湿病)是以骨、关节、肌肉及关节周围软组织(肌腱、韧带、筋膜)为主要病变,具有疼痛和晨僵、慢性进展、畸形及破坏为特征的骨骼肌肉疾病。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是遗传、性激素、环境因素、社会、生理、心理等因素相互作用下机体免疫功能紊乱而引起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约有百余种,常见的有:(1)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干燥综合征,类风湿关节炎(RA),硬皮病,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系统性坏死性血管炎等弥漫性结缔组织病;(2)脊柱炎;(3)骨性关节炎及软组织疾病。治疗方法包括疾病教育、物理治疗、矫形、锻炼、药物和手术,其中以药物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11.
肌腱韧带的损伤修复是临床医学实践中的热点和难点,其近几年的进展很大一部分应归功于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实践结合。本文主要介绍了当前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对于韧带肌腱损伤研究的几大热点问题,并介绍了作者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生物工程修复研究方面所取得的初步成果,后者对于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肩关节周围炎(以下简称肩周炎)指肩部关节囊及其周围的韧带、肌腱、肌肉和滑囊的退行性变和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本病好发于中、老年人,女性略多于男性。目前,国内外尚未见有关本病的声象报道,本文旨在探索本病的声象特点,以作为临床诊治的依据。一、资料、方法和结果临床诊断为肩周炎的74例,临床诊断的指标为:(l)肩部有较广泛的疼痛,活动受限,病期在2月以上,损伤史多不明确;(2)肩部有压痛点,主动和被动活动均受  相似文献   

13.
该文报道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感染黄曲霉1例。患者男,26岁。因陈旧性交叉韧带断裂在某医院行自体肌腱右膝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术后1周发生感染症状,常规抗细菌药物无效。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真菌培养诊断为黄曲霉关节感染。经过关节腔内5%碳酸氢钠溶液冲洗并关节腔内两性霉素B灌注给药(1%两性霉素B 20 m L,qd),联合伏立康唑(200 mg,q12 h)口服抗真菌治疗,28 d后病情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丝素蛋白布洛芬复合凝胶对肌腱粘连的预防作用及愈合后肌腱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体重2.5 Kg-3.5 Kg成年雄性来亨(Leghorn)鸡90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30只。将左足第三趾趾深屈肌腱横断后,采用改良Kessler缝合法缝合肌腱,A组动物直接缝合,B组动物在肌腱横断处周围注入丝素蛋白凝胶,然后逐层缝合,C组动物在肌腱横断处周围注入丝素蛋白布洛芬复合凝胶。在术后1、3、6周处死并取材分别进行大体实验观察、组织学观察和生物力学测定,在术后6周进行关节活动度评定。结果:术后1、3、6周,创口无感染流脓,创口愈合较好,C组肌腱粘连程度评分和肌腱功能评价显著优于B组和A组。C组细胞炎性反应较少,与周围组织粘连程度较轻,纤维组织排列较规则;B组有细胞炎性浸润反应,且与周围组织程中度粘连,纤维组织排列不规则;A组细胞炎性反应明显,与周围组织粘连较重,分界不清,纤维组织排列杂乱无序。术后3、6周,各时间点肌腱滑动距离C组最远,B组好于A组,两两比较,C组与A、B两组之间有明显差异(P0.05)。术后3周、6周C组肌腱主动屈曲功优于B组,A组最差,两两比较,肌腱主动屈曲功比值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腱术后功能测定比较,C组趾关节活动度明显优于B组,A组最差,术后各组肌腱趾关节活动度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丝素蛋白布洛芬复合凝胶可以有效防止肌腱粘连,且不影响术后肌腱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冯会成  黄迅悟  孙继桐  常青 《生物磁学》2011,(14):2727-2729
目的:探讨应用无内固定装置技术双束双隧道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治疗效果。方法: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我科应用无内固定装置技术双束重建ACL损伤患者33例,男31例,女2例。患者排除手术禁忌后,分别在关节镜下采用双股半腱肌腱重建前内侧束,双股股薄肌腱重建后外侧束。韧带采用无内固定装置固定,股骨端行悬吊固定,胫骨端行拴桩固定。术后1~3周内指导患者在支具保护下进行康复训练,并逐渐提高训练强度。结果: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并发症。病例随访时间24~48个月,平均36个月。术后12月时:Lysholm评分由术前的52.2±2.5,升至96.4±7.2分,IKDC评分55.3±3.7分,升至94.1±5.3分,其中A级19例,B级:11例。术前与术后Lysholm评分及IKDC评分有显著差别(P〉0.05)。结论:采用无内固定装置双束ACL重建方法能够较好的平衡患者前内侧束和后外侧束张力,并有利于保留ACL韧带残余结构、节约经费,具有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带线锚钉修复三角韧带损伤在踝关节骨折内固定治疗中的作用及对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6年8月本院收治的72例裸关节骨折并三角韧带损伤患者并且行切开复位钢板置入内固定,及采取带线锚钉内固定方式修复三角韧带损伤视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踝关节骨折内固定治疗但不修复三角韧带的72例患者视为对照组。分析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观察患侧内踝间隙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AOFA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6个月后的患侧内踝间隙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带线锚钉修复三角韧带损伤在踝关节骨折内固定治疗中,可明显降低患侧内踝间隙距离,可促进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进一步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无内固定装置技术双束双隧道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治疗效果.方法: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我科应用无内固定装置技术双束重建ACL损伤患者33例,男31例,女2例.患者排除手术禁忌后,分别在关节镜下采用双股半腱肌腱重建前内侧束,双股股薄肌腱重建后外侧束.韧带采用无内固定装置固定,股骨端行悬吊固定,胫骨端行拴桩固定.术后1~3周内指导患者在支具保护下进行康复训练,并逐渐提高训练强度.结果: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并发症.病例随访时间24~48个月,平均36个月.术后12月时:Lysholm评分由术前的52.2±2.5,升至96.4±7.2分,IKDC评分55.3±3.7分,升至94.1±5.3分,其中A级19例,B级:11例.术前与术后Lysholm评分及IKDC评分有显著差别(P>0.05).结论:采用无内固定装置双束ACL重建方法能够较好的平衡患者前内侧束和后外侧束张力,并有利于保留ACL韧带残余结构、节约经费,具有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8.
问:膝跳反射的感受器在那里?答:膝跳反射是初中《生理卫生》证明脊髓有反射功能的一个重要实验。教材中写到用带有橡皮头的小木槌(或者用竖着的手掌边缘)“扣打上面那条腿的膝盖下面韧带,这种叩打的刺激使股四头肌的肌腱和肌肉内的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我以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拇长屈肌腱(FHL)病变的超声特点及二者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1年6月因足部疼痛于我院就诊的60例(120足)RA患者资料。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查拇长屈肌腱,根据超声探查拇长屈肌腱病变情况的结果将患者分为3组:肌腱完整组(A组,45足),肌腱周围炎症组(B组,49足),肌腱断裂组(C组,26足)。对拇长屈肌腱病变的特点及部位进行描述,并将拇长屈肌腱病变严重程度与患者年龄及病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45足肌腱完整,49足出现不同部位的肌腱周围炎症(内踝转折处17足,henrry’s结节处11足,第一跖趾关节跖侧21足),26足发生肌腱断裂(9足发生于内踝转折处,17足发生于跖趾关节跖侧)。肌腱病变的发生率71%。A组平均年龄49.9±9.2岁,病程4.7±2.6年;B组平均年龄56.2±9.2岁,病程16.2±7.4年;C组平均年龄54.7±8.0岁,病程20.9±4.4年。三组间上述参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拇长屈肌腱是类风湿关节炎足部结构的常见受累部位,其病变多发生于内踝转折处,henrry's结节处及第一跖趾关节跖侧,但henrry’s结节处的断裂少见。在对类风湿关节炎平足患者进行肌腱转位手术时,应充分考量拇长屈肌腱的病变。  相似文献   

20.
骨骼特征在动物的分类和系统进化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利用透明骨骼双色法对采自河南省洛阳市的无蹼壁虎Gekko swinhonis制作骨骼标本,对骨骼系统各部分骨骼的位置、形状和构成进行了详细描述,并与大壁虎G.gecko、多疣壁虎G.japonicus和原尾蜥虎Hemidactylus bowringii等进行了比较。无蹼壁虎的骨骼系统分为中轴骨骼(头骨、脊柱、胸骨、肋骨)和附肢骨骼(肩带、腰带、前肢骨和后肢骨)。与壁虎科其他物种相比,无蹼壁虎没有泪骨;前颌骨鼻突短小;鼻骨略呈长方形;后额骨呈"人"字形;前肢肱骨和尺骨关节的韧带内具有1枚肘骨;后肢股骨与胫骨关节的韧带内具有1枚髌骨;股骨与胫骨、腓骨关节的关节内具有2枚腓肠关节籽骨;雄性个体肛门后具有1对肛后骨;趾式为2、3、4、5、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