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记福建省二叠纪一蛇尾纲化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福建省区测队一中队地层组在测制龙岩幅地质图时,于1976年8月在华安县福里村西南500米处的上二叠统中采获一枚保存完美的蛇尾纲化石。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报道的蛇尾纲化石均产于三叠纪和早侏罗世的地层,在古生代地层中发现,尚属初次。与蛇尾纲化石共生的化石经我们鉴定计有:Schuchertella frechi,Orthotetina ruber,Leptodus nobilis,Linoproductussp.,Aviculopecten cf.bella-tulus,这些共生的化石证实该地层的时代应属于晚二叠世。  相似文献   

2.
华南地区邵东组的珊瑚化石及其地质时代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近年来,我所石炭纪地层队在广东、湖南和广西等地(图1)陆续开展了石炭纪地层的系统研究,通过室内整理和化石的初步鉴定,对于上述地区石炭系的划分和对比有了新的认识。有关成果将陆续发表报道。本文着重描述邵东组的珊瑚化石,并论述其地质时代。化石大部分由石炭纪地层队采集,少量标本系湖南省地质局区测队和湖南冶金二四六勘探队提供。经过  相似文献   

3.
浙、皖中生代轮藻化石及其地层意义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王振 《古生物学报》1981,(4):311-323
一前言1972至1973年,安徽省311队和浙江石油队,分别在枞阳和杭州下白垩统采集到一些轮藻化石。1973至1974年,在安徽和浙江省区测队的帮助下,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华南红层队,先后对浙、皖中生代陆相地层进行野外调查时,在安徽怀宁、歙县、宣城和浙江兰溪、梅城等地,又发现一批轮藻化石。产化石的地层包括:中三叠统铜头尖组;中侏罗统洪琴组、渔山尖组;下白垩统岩塘组、姑山组、杨湾组、徽州组、“朝川组”和上白垩统宣南组。经笔者鉴定,计7属16种1变种(包括6新种、1新变种和1未定种)及少量营养体碎片。除宣南组外,本文记述的各化石组合,对含化石地层的时代划分及其对比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南京江宁坟头组几丁虫化石及其时代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一、前言坟头群自1956年由潘江从高家边组分出以后,时代问题争议颇多。依据多种无脊椎动物化石确定的时代意见,目前已趋于一致;而依据脊椎动物化石确定的时代意见,近来仍有不少分歧。几丁虫类一部分是浮游的,一部分是底栖的。在缺乏笔石的非碳酸岩地层中,浮游几丁虫在地层划分、对比,尤其在解决壳相和笔石相地层对比方面所起的作用已日趋重要。笔者  相似文献   

5.
江苏南京浦镇及泗洪下草湾中新世脊椎动物化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包括两部分,分别记述了近年来在江苏南京市浦镇和泗洪下草湾两个地点发现的一些脊椎动物化石,讨论了产化石地层的时代和有关的地层问题。浦镇的化石是镇江地质部第六普查综合研究队,南京师范学院地理系和南京大学地理系的几位同志,在该地的猪头山的一个矽砂矿的砂砾层中采集的。泗洪的化石是前“华东文物工作队”在1955年送交前“古脊椎动物研究室”鉴定的,由同一地点发现的其他化石,过去已经研究发表(见后)。除了南京方山发现的一个安琪马(Anchitherium aurelianense)的标本(周明镇、胡长  相似文献   

6.
叶肢介化石在河西走廊赤金堡组、新民堡群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河西走廊西部赤金堡组及新民堡群是生油岩系,富含叶肢介化石。研究这些化石对于确定地层时代,进行地层对比以及探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叶肢介动物群分布规律是有意义的。1974年5—7月,笔者与甘肃区测二队中生代专题研究队同志一起,在玉门、酒泉一带测制地层剖面,采获大量化石标本。关于叶肢介化石属、种的记述,大多已编入陕甘宁地区古生物化石图册(在印刷中)。本文着重分析叶肢介化石在赤金堡组及新民堡群的分布规律、动物群性质,同时讨论有关这两组地层的含义问题。  相似文献   

7.
贵州鈩山志留纪泥盆纪一些层孔虫和珊瑚化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56年夏,王日伦、张庚赓和其他同志于黔东鈩山至翁项一带检查西南地质局548石油普查队工作时,在具有含油标志的地层中采集了许多珊瑚和腕足类化石。同年,该队亦从该区的同一地层中采集了各类化石。作者受托研究从该区获得的珊瑚化石。由于该区的地质过去未曾有过群细的研究报导,加以这些地层具有含油特征,因此将其中的化石作群细的研究,是有巨大的实际意义的。黔东鈩山一带的地质构造早在1936年为熊永先、王日伦、吴希曾等作过初次调查。解放后于1954、1956年,西南地质局先后派遣两个石油普查队在那里工作。乐森璕详细研究了113队所给的地质资料(包括化石),对前人的地层划分做了修正。1957年在“黔  相似文献   

8.
南京方山中新世仓鼠化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南京方山洞玄观剖面的新生界地层,自1956年周明镇、胡长康记述过安琪马(Anchi-therium aurelianense)化石,被确定为中新世后,一直受到有关地质工作者的重视,并引以为地层对比的依据。但遗憾的是在这个剖面上除安琪马和一种不易鉴定的鹿外,别无其他化石发现,这又不利于对洞玄观层时代的进一步确定和对比。1974年初,江苏省区测队的同志们在洞玄观地点采集到一些骨化石,交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鉴定。我们在室  相似文献   

9.
闽西南早、中侏罗世叶肢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中生代含煤地层分布广泛。1930年,王恒升、李春昱在闽北建瓯上樟垅创立“梨山煤系”用以代表福建中生代含煤地层,定其时代为早侏罗世。1933年,斯行健研究了长汀珠山该地层内所产植物化石,定其时代为里阿斯世。这样,梨山煤系的地质时代就从古植物方面得到了肯定,并长期为省内外地质工作者所引用。303地质队于1963年在漳平大坑井田对这套含煤地层进行了详细划分,下部划分出大坑组和文宾山组,所含植物化石经徐仁研究定其时代为晚三叠世考依波—瑞替克期;上部改称为梨山组,属早侏罗世。稍后,省区测队在梨山组上部杂色碎屑岩中采获一些淡水瓣鳃类化石,定其时代为中侏罗世,故将其分出,称漳平群,后  相似文献   

10.
陕西西北部石千峰系植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所讨论的植物化石是西北石油管理局地质调查队田在艺、杨礼米二同志在陕西麟游(?)磨子沟所采集,其地层据二同志野外观察,属於石千峰系。石千峰系的地质时代,二、三十年来地质学家及古生物学家意见粉歧,莫衷一是。故此次发现,实有重大意义。化石保存,非常破碎,因此多数标本,不易鉴定。虽然如此,在材料中也有若干碎片,保存尚佳。因为这个缘故,我们鉴定时所感到的困难,不是标本的保存状况很坏,而是标本的体积太小,和太破碎。因此在目前状况之下,我们觉得应该将可以鉴定的标本,先加以描述和记载,其余的不易鉴定的标本,等待将来有机会时,再加报告。  相似文献   

11.
新疆库车-肉食龙牙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里记述的一个爬行类的牙齿,是迄今在南疆库车盆地所产脊椎动物化石中唯一可以肯定为恐龙的材料。化石是新疆石油局库车区域地质调查队雍天寿同志于1956年采自库车克孜努尔沟。化石保存在灰绿色细粒砂岩块上(图1),化石本身黑色,牙齿保存完整,全长45毫米,呈典型的巨齿龙科(Megalosauridae)的特征;侧扁,微向后弯,前后缘有栅状的小锯齿。该牙齿特征较接近于四川的剑阁龙(Chienkosaurus)。材料过少,无法进一步比较。库车标本的地层时代,根据雍天寿同志的意见为中或晚侏罗世。化石的特征也支持这一见解。标本保存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标本室:编号 V.3103,化石的野外编号993。  相似文献   

12.
冀北、内蒙古侏罗—白垩系新叶肢介化石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冀北和内蒙古地区侏罗系、白垩系叶肢介化石十分丰富,保存甚好;产出层位多,分布有一定的规律性。因此,对区内叶肢介化石的研究对地层的划分、对比和对叶肢介系统演化的探讨都是很有意义的。本文择其部分重要属种作了描述,并对有关地层的时代及划分、对比作了简要论述。在工作中曾得到河北省地质局第二区调队的大力支持,王振刚同志热情指导观察剖面和协助采集化石;河北地质局综合研究队杨仁泉、杨坚、刘乐年同志一同观察、测制剖面和进行化石采集,杨坚同志还提供化石装饰照片;地质部第三石油普查勘探大队、地质部河南石油队王裕民同志赠送标本;武汉地质学院北京研究生  相似文献   

13.
1982年笔者等在陕甘宁盆地西南部进行生物地层的研究,对盆地中的志丹群划分和时代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索,为进一步确定地层时代、划分和对比问题提供生物学资料。 关于这个问题,历年来,尤其解放以后,不少地质队、石油队、科研和教学单位在此进行区域地质调查,含油层的普查勘探等等,对志丹群的层序划分和对比,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重要的地质资料,为进一步进行上述工作奠定了基础。我们这次的野外地质工作,主要在泾川以南地区,除对已知的化石点进一步详细采集外,又发现了许多新的化石产地和层位,采集了介形虫、叶肢介、双壳、腹足、昆虫、鱼、植物、以及孢粉样品等  相似文献   

14.
安徽来安始新统一剖面及哺乳动物化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4年10月,安徽省地质局区域地质调查队二分队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一个野外队共同调查了安徽省来安县舜山集-张山集一带的新生代地层,并在王家港南面的一个小山丘上找到了哺乳动物化石。据此并参照当地的地层情况,安徽区域地质调查队二分队将来安北面的下第三系划分为下伏的古新统舜山集组和上覆的始新统张山集组。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四子王旗晚古新世地层及哺乳动物群的性质与对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几年来,我国好几个省区都发现了古新世哺乳类化石,其中除新疆吐鲁番盆地的几个地点外,都发现于南方各省(广东、湖南、江西、安徽),而广大的华北地区,则仍然是一个空白。 1973—1975年间,内蒙古博物馆两次在自治区四子王旗脑木根公社境内收集到古新世哺乳动物化石。1975年夏,内蒙地质局及本文作者(齐陶),对化石产地地层进行了调查;区测队的同志首次发现了古新世南方有蹄类化石。李荣又去作了补充采集。在此基础上,我们于同年十月间去作了一次较广泛的调查,以便了解产化石地层的层位和分布、追索有关的地层露头,并在当地各级党组织和工人、贫下中牧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下,采集了更多的化石。本文主要是关于脑木根公社产古新世哺乳类化石地层的介绍,以及动物群性质的初  相似文献   

16.
山东博山下、中寒武纪地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1952年的冬天淄博地质队工作结束后,笔者曾赴博山西部姚家峪一带短期观察寒武纪地层,同时并逐层采集了若干寒武纪三叶虫化石。这里寒武纪地层出露完整、化石极为丰富,可惜后来因为下雪的缘故,上寒武纪的凤山统全部及长山统的上部未能进行  相似文献   

17.
汗吉尕组是新疆中天山温泉小区中泥盆统的一个地层单元,为海相碎屑岩夹火山碎屑岩沉积。过去在灰岩团块和灰岩砾石中发现较为丰富的中泥盆世珊瑚和腕足类化石。这次,我们在该组上部地层硅质岩透镜体中首次发现晚泥盆世弗拉晚期的放射虫Helenifore robustum动物群。对于温泉地区该组地层的时代归属,我们认为:由于已发现的中泥盆世珊瑚、腕足类化石主要产于灰岩砾石或外来块体中,因此,这些化石的时代并不代表该组形成的时代;而产于硅质岩透镜体中的晚泥盆世弗拉晚期的放射虫化石很可能代表该组的年代。全文共描述放射虫5属11种,归属3目4科。  相似文献   

18.
正山西,三晋之地,素有"表里山河"之称,东西被太行山和吕梁山环抱,汾河裂谷贯穿南北。山西境内各地质时代的沉积地层分布齐全,仅缺失泥盆系与志留系。1929年,我国古脊椎动物学奠基者——杨钟健第一次到山西,在骡背上发现了大量新生代哺乳动物化石;1937年,杨钟健第一次记述了山西的基干下孔类化石——皮氏中国肯氏兽;1955年至1960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发掘队在山西发掘了大量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描述的六射珊瑚化石大部分是1967年至1968年期间青海省地质局区测队17分队在西藏北部安多县唐古拉山南坡侏罗系中采集的。此外,还有1966年10分队采集的一块,西藏121队采集的一块和16分队在安多县毗邻的聂荣县境内采集的一块。唐古拉山南坡侏罗纪海相地层相当发育,厚可达数千米。珊瑚化石产于黑灰色不纯灰岩及泥灰岩中,共生的还有海娥螺(尹集祥,1962年),瓣鳃类(范嘉松,1965年)、菊石、腕足类等化石。这些珊瑚化石是:Stylosmilia catenula  相似文献   

20.
临夏盆地的新生代地层及其哺乳动物化石证据   总被引:29,自引:9,他引:20  
临夏盆地的新生代地层相当发育 ,保存了从渐新世至全新世的连续沉积序列。更为重要的是 ,这些沉积物中含有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 ,为划分和对比临夏盆地的新生代地层提供了可靠的证据。然而 ,此前关于这个盆地地层层序和时代的认识有许多矛盾之处 ,地层命名繁复 ,化石证据混乱。近年来我们对临夏盆地的野外考察已理清了沉积序列 ,并在充分的哺乳动物化石证据的基础上重新厘定了各个岩石地层单位所对应的地质时代。临夏盆地的新生代哺乳动物化石以晚渐新世的巨犀动物群、中中新世的铲齿象动物群、晚中新世的三趾马动物群和早更新世的真马动物群最为丰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