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光动力疗法已被用于临床治疗除实体肿瘤以外的一些微血管类疾病,包括鲜红斑痣(portwine stains,PWS)和老年视网膜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等。竹红菌素是一种苝醌类光敏剂,因为在光疗窗口(600~900 nm)的吸收较少,它不适用于实体肿瘤的光动力治疗,但对于治疗微血管类疾病却有其独特的优势。本文根据竹红菌素光物理特性提出其主要适应症范围,并根据其临床实用化问题提出应对策略。通过构造竹红菌素水溶性纳米制剂或具有优化脂水双亲性的衍生物,实现脂溶性光敏剂既可以安全给药又最大程度保持生物利用度和光动力活性。生物学实验证明竹红菌素类光敏剂对生物靶体具有超强的光动力活性。由此推测:竹红菌素类光敏剂在光动力治疗微血管疾病(如鲜红斑痣和老年黄斑变性)及其它浅表型疾病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竹红菌素B的脂肪乳剂型和脂质体剂型对鲜红斑痣动物模型的光动力作用是否有差异,并观察其光动力效应及副作用。方法:莱亨鸡32只,分为对照组;HMME组;脂质体0.5 mg/kg组和1.0 mg/kg组;脂肪乳0.5 mg/kg组和1.0 mg/kg组。莱亨鸡静脉注入光敏剂后,立即用532 nm的激光照射鸡冠直径1 cm的圆形区域,激光剂量为功率密度100 mW/cm2,能量密度120 J/cm2。PDT后每天进行观察照像,14 d后取材进行病理观察。结果:HMME组6例皆为中度改变,真皮浅层血管网明显减少,结痂轻。脂肪乳0.5 mg/kg组6例中5例为重度改变、1例为中度改变,脂质体0.5 mg/kg组6例皆为重度改变,病理见表皮增生,真皮浅层血管少,结中等厚度的黒痂。脂肪乳1.0 mg/kg组6例皆为极重度,脂质体1.0 mg/kg组5例为极重度改变、1例为重度改变,病理为痂下坏死灶,部分修复的表皮增生,真皮浅层几乎无血管,结黑色厚痂。结论:HB的脂肪乳剂型和脂质体剂型对鸡冠的光动力效应基本一致,都具有较好的血管破坏作用,但对正常表皮和真皮的损伤较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竹红菌乙素.光动力治疗(HB-PDT)对青紫蓝兔脉络膜毛细血管的生物学效应的特点,探讨HB-PUF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以及绿光作为PUF治疗的光源的研究前景。方法:使用光纤连接532nm激光器和裂隙灯显微镜,选用青紫兰兔2.5k~3.5kg,全麻生效后,耳缘静脉内注射HB1.0mg/kg,532nm光线作为光源激发光敏剂,眼底光斑功率密度300mW/cm^2,能量密度30J/cm^2,注射药物后立刻照光,光斑直径2000μm,6例,于PDT后1d.7d、28d观察视网膜,荧光眼底造影、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照光部位视网膜和脉络膜的生物学效应。结果:PDT后1d,照光区域脉络膜毛细血管管腔内形成光动力血栓,视网膜的损伤以外层为主,内层没有明显改变。第7d脉络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加重,脉络膜大血管无明显改变,第28d后在原来毛细血管的部位出现纤维组织,玻璃膜增厚;照光区域的RPE细胞出现修复、增殖。结论:PDT后第1d至第7d靶组织的生物学效应和非靶组织的非选择性开始出现并不断增强,第28d后逐渐以纤维组织恢复。HB-PDT治疗AMD或其它以脉络膜新生血管为特点的眼底疾病,有进一步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4.
张俭  伍贤进  罗应  王期 《四川动物》2006,25(4):884-886,F0003
从生物学角度研究了痂囊腔菌素A(EA)对黑色素瘤B-16实体肿瘤的光敏生物活性,实验结果显示,EA对黑色素瘤B-16实体肿瘤生长具有良好的抑制、杀伤效果,表明EA具有光敏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5.
内生真菌天然活性产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药用植物内生真菌能够产生许多结构新颖的活性次级代谢产物,已成为发现新天然活性物质的重要源泉。结合作者的工作,文中通过对内生真菌天然产物的分类,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由天然植物提取的松三糖为原料,在三苯基膦-四氯化碳体系进行氯代反应.结果发现氯代只发生在伯羟基上,且有较高选择性.经元素分析、IR、H-NMR、~(13)C-NMR、FAB-MS谱测定了产物结构;并通过分子模型计算作了解释.  相似文献   

7.
除莠活性链霉菌的系统发育研究及其活性产物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云南地区土壤中分离到一株具有除莠活性的放线菌(Actinomycetes),对其产生的活性物质进行了分离、纯化及分析。从该菌株的发酵液中获得了有除莠活性的黄色结晶,薄板层析的结果表明,该结晶为多组分混和物,且每一组分均具有除莠活性。通过红外分析对其组分作了初步鉴定。同时对该菌株进行了形态、化学及系统发育学研究,根据16S rDNA全序列构建了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此菌株应属于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同时具有耐低温和耐盐的特性。  相似文献   

8.
胆管癌(Cholangiocarcinoma CC)是一种罕见的胆道原发性恶性肿瘤,预后较差。根治性手术只适用于一小部分早期诊断的患者。姑息性的经皮或内镜下支架置入胆管引流术能通过减轻瘙痒,疼痛,和胆管炎的程度从而提高生活质量,但对于延长生存时间作用甚微。光动力疗法(PDT)是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CC的一种较新颖的局部微创性的姑息疗法。其原理是PDT中使用的光敏性分子能特异性的聚集在增生组织如肿瘤,在特定波长的光照下光敏剂激活生成活性氧类物质,从而选择性的导致肿瘤细胞的死亡。经过初步的可行性性研究和充满前景的前瞻性II期临床研究后,关于研究比较胆管支架置入联合光动力治疗与单纯胆管内支架置入的两组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已经发表。其中一组试验结果显示PDT组(493天)与非PDT组(98天)相比在中位生存期方面的显著优势(P0.0001),且PDT组患者的体力状态也明显改善。另一组试验也进一步明确了PDT治疗对于提高生存率方面的优势(PDT组630天而单纯支架置入组210天,P0.01)。整个治疗过程耐受性良好。有报道称PDT作为CC的辅助或新辅助疗法已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因此PDT可以被看作是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胆管癌的一种标准性姑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光敏剂特性影响光动力治疗鲜红斑痣的数学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建立光动力治疗鲜红斑痣中激光、光敏剂、氧的分布及其相互作用关系的数学模型,对表皮、真皮、血管中单线态氧的产生过程进行仿真,了解光敏剂的药代动力学和扩散特性对单线态氧产生的影响,进而了解光敏剂特性在光动力治疗鲜红斑痣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用’Monte Carlo方法描述光在组织中的分布;用药代动力学描述光敏剂在血管中的变化规律;用Fick定律描述光敏剂和氧在组织中的扩散和分布;用与氧含量有关的二级动力学描述光敏剂的漂白;用Lambert—Beer定律和单线态氧的量子产率来计算各层组织中单线态氧的产生。结果:光敏剂药代动力学的变化,使注射光敏剂后开始照光的时间对各层组织中单线态氧产量有明显的影响。光敏剂扩散特性的改变,对真皮和表皮中单线态氧的产生有较大影响,对血管中单线态氧的产生没有影响。结论:光敏剂的特性对光动力治疗鲜红斑痣有明显的影响,数学仿真能较全面地反应这种作用的特点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两种状态细菌视紫红质光循环中间产物与pH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本文主要用微机控制的毫秒级闪光动力学光谱仪研究含三体细菌视紫红质(Bacteriorhodopsin,简称BR)的紫膜碎片和含单体BR的DMPC(dimyristoyl-Phosphatidyl-choline)脂质囊泡在不同pH条件下光循环中间产物M_(412)和O_(640)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BR单体与其三体状态相比,BR单体的光循环中间产物M_(412)的产量受介质pH变化的影响较大,其慢衰减成份的衰减比三体BR慢3—10倍.说明单体BR的结构状态较易受PH影响,单体BR光循环中间产物O_(640)随pH变化的趋势与三体BR的有很大区别,可能是由于不同状态的BR受pH的影响,但其具有不同的构型,导致光循环途径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光生物和光化学的定义,反应机制的类型和光敏化作用等做了阐述。下面例举几个光疗的成果 1.光疗牛皮癣 经常使用的8-甲氧基补骨脂素在UVA的照射下,从基态被激发到三重态。它主要和DNA中的胸腺嘧啶,其次和色氨酸进行光环合加成,形成交联,阻止DNA和RNA的合成,抑制具过度增生 2.血卟啉衍生物(HPD)治癌 HPD有定位于癌组织的能力和光动力作用,可推断病人体内癌部位。 讨论了HPD的光疗机制,和酞菁相比,有各自的优缺点。 3.竹红菌素 主要治疗妇女外阴白色病变和疤痕疙瘩,抑制癌细胞生长。 讨论了竹红菌甲素和乙素及它们的氧化物的结构和活性。 在大于510nm的光照射下,也可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列举了竹红菌素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荧光探针为手段,通过测量膜偏振度的变化,探讨了竹红菌甲素光敏作用对红细胞膜和几种磷脂脂质体膜的流动性的损伤。结果表明,甲素光敏作用使不同种类的磷脂(DPPC,DPPC/DPPE,红细胞膜磷脂)脂质体的流动性增加,其对光敏作用的敏感程度为红细胞膜磷脂脂质体显著小于DPPC/DPPE脂质体及DPPC脂质体。对红细胞膜来说,甲素光敏作用使其流动性呈现先降低而后增加的现象。去除膜上的spectrin以及用胰蛋白酶处理可使这种流动性变化的幅度受到抑制。据此,我们认为,膜磷脂,膜蛋白对甲素光敏作用中膜流动性的变化有着不同的影响,膜蛋白,特别是spectrin,是其中极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236例(472侧)中国成人颅骨的脑膜中动脉眶支沟、脑膜中动脉眶支孔和眶外侧沟进行了观察。主要结果如下:脑膜中动脉眶支孔的出现率为55.9%;眶外侧沟的出现率为17.6%,其中双侧出现的有24例,占10.2%。  相似文献   

14.
纤维素衍生物在固定酶和药物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纤维素衍生物在固定酶和药物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晋西北主要植被类型及其合理利用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对晋西北植被的生态环境、主要植被类型和分布作了初步论述。记述了7个植被型,26个群系,并附有植被类型分布图。最后,对植被的合理利用问题提出了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可能用作研究原始性细胞核的模型的涡鞭毛虫与双滴虫核,发现实际上只有后者是适用的。以蓝氏贾第虫(Giaridialamblia)作为双滴虫类的代表,对其核作了多方面的考察,发现其核中确实还没有核仁;核被膜上有天然的缺口;但核内已经有了核骨架及5种组蛋白。比较的免疫印迹检查表明,在检查到的各种原生生物中,蓝氏贾第虫的着丝粒/动粒蛋白最接近于原细菌的相应蛋白。有人怀疑蓝氏贾第虫缺少线粒体及典型高尔基氏器等原始性特征实际上不过是由于过寄生生活所致。本文针对这种怀疑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其实所有过自由生活的双滴虫类都没有线粒体及典型高尔基氏器,看来也全都没有核仁,核被膜全都有缺口。依据上述的发现,对真核细胞发生之初原始性细胞核的特性进行了推断,进而对细胞核的整个起源过程进行了分析:认为在真核细胞的原细菌祖先体内就已经有了核骨架;多个类核体的DNA结合在其上而构成了核区。我们关于组蛋白的分子进化研究表明,核小体组蛋白的共同祖先在极早的时候就已经分化成了4种。因此可以相信,真核细胞的原细菌祖先很早就有了4种核小体组蛋白和核小体。本文着重分析了染色体的起源过程并进一步发展了过去已经提出的核被膜起源于原始性内质网的学说(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4种小檗胺类化合物对正常牛胚肾细胞(MDBK)生长增殖和细胞内钙调蛋白(CaM)水平的影响。结果发现,小檗胺及其衍生物对MDBK细胞的增殖都有抑制作用,但小檗胺的影响大于衍生物,而衍生物中,结构略复杂的EBB对MDBK细胞影响最小。实验结果还发现四种化合物均能不同程度地降低MDBK细胞内CaM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在假设光子的波长是最小波长的整数倍的基础上,给出一个光子能量的非连续分布方程。从方程得到以下结果,光子的最大能量为1/4(J),光的最高频率为1/πh(Hz),光的最小波长为πhc(m)。我们认为光的最小波长就是Planck长度,也是超弦的长度。  相似文献   

19.
两种黄芪主根内部构造和有效成分含量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尔彤  刘玫 《植物研究》1995,15(1):92-96
对膜荚黄芪和蒙古黄芪主根内部结构和有效成分含量变化规律的研究发现,由于两种黄芪个体发育节律的不同,其主根内部结构和养分累亦遵循各不同的变化规律,有效成分黄芪甙和总多糖含量亦随这种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交替规律的不同而变化,并且与养分的积累与消耗呈正相关,两种有成分的含量在萌动期前和枯萎期后达到高峰。  相似文献   

20.
宁夏枸杞的胚胎发生属茄型,由顶细胞参与胚体的形成,基细胞仅形成六细胞胚柄。胚乳发育为细胞型,但也观察到少数核型胚乳的现象。初步探讨了核型胚乳与细胞型胚乳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