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动物类中药资源丰富,其在肿瘤治疗中取得的疗效引起医药领域广泛关注,已成为抗肿瘤药物的一个新的研究热点。然而,抗肿瘤动物类中药成分复杂,其有效成分和作用机制尚有待进一步明确。综述常用抗肿瘤动物类中药及其活性成分、抗肿瘤动物类中药作用机制与临床应用,以期为抗肿瘤动物类中药的深入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中药抗肿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最严重的一类常见病、多发病,目前虽有多种治疗方法,但毫无疑问,综合治疗是肿瘤治疗的根本原则。临床治疗肿瘤西医一般采用手术、放疗、化疗三大疗法,疗效快捷,确有根治效果,但往往有明显的损伤和毒副作用。而中医一般采用扶正祛邪、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三大治则,讲究辩证论治,虽然对局灶的缩小或消除效果缓慢,但能改善机体的整体条件,另外对西医三大疗法有减毒、 相似文献
3.
中药有效成分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有几千年的临床应用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近年来,国内外针对中药复方和单味药的抗RA作用开展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工作,很多中药的活性成分(组分)和作用机制得到初步阐明,开发出青藤碱注射液、雷公藤多苷片和白芍总苷片等新型RA治疗药物.本文对中药有效成分在治疗RA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近十年抗肿瘤中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本文重点就近十年来动物体内实验筛选中 ,抗肿瘤效果显著的中药研究进展作一阐述 ,从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三方面分别论述 ,为新药的研制与开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抗肿瘤中药动物模型及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动物实验研究中药抗肿瘤作用及机制是新药开发的必要途径.本文对近年来抗肿瘤中药有效成分进行动物实验的实验模型、实验方法、疗效评价、机制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炎症小体是细胞内组装形成的大分子蛋白复合体,可将白介素-1β(IL-1β) 和IL-18 加工成熟,并诱导细胞焦亡性死亡,在协调对抗病原体感染和生理紊乱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Nod 样受体蛋白3(Nod-like receptor protein 3, NLRP3) 炎症小体是迄今为止结构和功能研究得最为明确的炎症小体,其活化后参与免疫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多种疾病发生及发展过程。研究显示,许多中药有效成分可以调节相关疾病靶细胞中NLRP3 炎症小体的活化。从中药有效成分调节相关疾病靶细胞(如神经细胞、肝肾细胞、内皮细胞、肿瘤细胞等)中NLRP3 炎症小体活化的机制出发,综述近4 年国内外对中药有效成分调节NLRP3 炎症小体活化的研究进展,以期阐释相关中药有效成分的作用特点,并为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7.
应用中草药抗肿瘤的研究很早就已是医学科技工作者的重要研究领域;但是,近年来中草药抗肿瘤的研究变的越来越火热,越来越深入,许多研究工作已经不单纯局限于抗肿瘤的基本活性,更多的研究已经深入到抗肿瘤作用机理的层面;本文从中药有效成分对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血管的生长、诱导肿瘤细胞分化、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性、提高机体免疫力等方面对中药抗肿瘤研究的当前状况进行了综述,具体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癌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抗癌肽(Anticancer peptides,ACPs)即具有抗肿瘤活性的生物活性肽,其广泛存在于多种生物体内,包括哺乳动物、两栖类动物、昆虫、植物和微生物等。抗癌肽在治疗肿瘤方面具有众多优势,如分子量低、结构简单、高抗癌活性、高选择性、较少的副作用、多种给药方式、不易引起多重耐药性等。文中结合本课题组相关工作,归纳了目前所发现的抗癌肽的作用机制,以期为新型肽类抗肿瘤药物的研发提供一定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灵芝多糖的抗癌构效关系及其抗癌作用机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灵芝多糖是灵芝的主要抗癌活性成分,但灵芝多糖的抗癌构效关系和抗癌机制仍不明了。现有的研究表明,具有抗癌活性的灵芝多糖大多是β-(1→3)-D-葡聚糖。β-葡聚糖中分支度高的有较高的活性,分子量高的也较分子量小的活性大。但新近的一些研究发现,含有其它结构的灵芝多糖和某些小分子量的灵芝多糖也具有免疫调节和抗癌活性。因此,这些灵芝多糖在灵芝抗癌中的作用不可忽视。灵芝多糖的抗癌作用机制目前尚不明了。现已知通过免疫介导作用发挥抗癌作用是灵芝多糖抗癌的主要机制之一。新近的研究发现,膜Ig和TLR-4为灵芝多糖激活机体B细胞的免疫受体,TLR-4也与灵芝多糖激活机体巨噬细胞有关。此外,灵芝多糖抗癌的可能机制还包括活化促分裂原活化蛋白(MAP)激酶,以及抑制肿瘤血管新生等。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PrloQuest Medical Library和中国学术期刊教据库,对降血糖中药有效成分等设置关键词检索,综述了1994年以来国内外降血糖中药有效成分及研究现状.具有降血糖作用的中药化学成分主要包括多糖、生物碱、黄酮、皂苷、萜及含硫化合物等六大类,虽然各类中药成分的有效性及其作用机理迥异,但其研究进展,为降血糖的分子中药研究开发奠定了良好基础.降血糖中药有效成分是重要的降血糖中药分子,进一步研究和探讨这些中药分子的中药药性和组方配伍规律,对于创制高效低毒的降血糖分子中药,推进中药现代化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药及中药制剂中微量元素铜、铬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火焰原子吸收光度法(FAAS)对苦参、黄柏及黄柏胶囊中微量元素铜、铬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对FAAS若干条件进行了优化选择。结果表明,该法的平均回收率在95.2%~104.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1.76%以下,结果可靠,方法简便,可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 相似文献
12.
三种中药制剂Ams-11、Fw-13、Tul-17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寻找能有效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性的药物,通过体外细胞实验对Ams-11、Fw-13、Tul-17三种中药制剂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性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并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了Tul-17处理细胞后药物累积程度的变化及细胞P糖蛋白表达情况。为进一步研究体外细胞实验筛选出的多药耐药逆转剂在体内的药效学,将其中Fw13用于人白血病K562/ADR裸鼠移植瘤逆转试验。结果:在无细胞毒性的剂量范围内,该三种中药制剂均能明显增强多药耐药细胞对抗癌药物的敏感性,而且其逆转作用呈剂量依赖关系。Tu-17处理后,K562耐药细胞表达的P糖蛋白较对照降低1.5倍,对罗丹明123的累积量是对照的2.5倍。用Fw13治疗人白血病K562/ADR裸鼠移植瘤,可将硫酸长春新碱(VCR)对K562/ADR的抑瘤率从19.79%提高到86.59%,与单独VCR治疗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这三种中药制剂可望成为肿瘤多药耐药逆转剂,在肿瘤化疗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从中药筛选金黄色葡萄球菌耐抗菌素抑制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耐甲氧西林的金葡菌(MRSA)及金葡菌标准株为试验菌,测定了14种中药的乙醇提取物与4种抗菌药物的联合抗菌作用。狭叶十大功劳、马齿苋、厚朴、桔梗、益母草、夏枯草与4种抗菌药物对两株金葡菌存在联合作用;泽漆、马鞭草、乌头、车前草、白曼陀罗、杜仲与4种抗菌药物无联合作用;芍药与青霉素、头孢曲松产生很好的联合效应;鸡骨常山能提高环丙沙星的抗菌作用。筛选与抗菌素有联合作用的中草药对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从单味中药及有效成分、有效部位,中药复方,作用机制等方面对近年来中药治疗糖尿病的研究概况进行综述,为进一步从中药中研制治疗糖尿病的创新药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真菌在中药成分转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真菌在中药成分生物转化中的应用取得的进展进行了综述,介绍了真菌的生物转化方法和研究现状。利用真菌对中药成分进行转化是中药高效利用的一条新思路,可显著推动我国的中药资源的高效开发与利用,有利于在短时间内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 相似文献
17.
毒蛇咬伤的中西医结合用药分析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目的探讨毒蛇咬伤的临床中西医结合用药状况。方法随机抽取本院近年毒蛇咬伤病例120份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在毒蛇咬伤的临床用药中,以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益气养血的中药与抗蛇毒、抗炎、抗过敏、抗休克、利尿排毒和保护脏器功能的西药结合用率达100%。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蛇伤,有利于内外同治,标本兼治,提高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18.
19.
血脂异常及动脉粥样硬化中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脂异常”及“动脉粥样硬化”是现代医学病名,古代医书中虽无此病名记载,但却不乏与之相关的论述.现代中医根据其临床表现将其归属于“眩晕”、“胸痹”、“中风”、“痰浊”、“血瘀”、“脉痹”、“血痹”、“脱疽”等病症范畴.现代中医学者对血脂异常、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病名认识、病因病机探讨及二者之间的联系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对血脂异常和动脉粥样硬化有了新的认识.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首要原因,也是其发病的病理基础,而血脂异常又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主要因素之一.故对血脂异常和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及防治策略的研究,不仅是西医研究的热点,同时也是中医中药研究重点,值得我们一生探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