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沙质草地生境中大型土壤动物对土地沙漠化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任涛  赵哈林 《生态学报》2012,32(2):557-566
沙质草地沙漠化过程中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变化是沙漠化生物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掌握沙漠化过程中生物退化规律和提出合理沙漠化防治对策具有重要指导作用。选取处于不同沙漠化阶段的流动沙地、半流动沙地、半固定沙地、固定沙地和丘间低地5种生境类型,采用手拣法对其大型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共获得36个动物类群,属于8目32科,优势类群为蚁科,常见类群有22个类群,两个类群的个体数共占群落个体总数的93.33%;稀有类群有13个类群,其个体数占群落个体总数的6.67%。结果显示,丘间低地、固定沙地、半固定沙地和半流动沙地大型土壤动物群落个体数量、类群数和多样性显著高于流动沙地(P<0.05);固定沙地大型土壤动物生物量显著高于其它生境类型(P<0.05);沙质草地严重沙漠化显著地影响大型土壤动物多样性及其生物量。并且,不同土壤动物类群个体对不同沙漠化阶段生境的适应性存在一定差异,产生了不同的响应模式。土壤有机碳和酸碱度以及土壤含水量差异是影响大型土壤动物类群分布与生长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固定沙地是大型土壤动物的适宜沙地生境,具有较多的个体数量和较高的生物量;丘间低地、半固定沙地、半固定沙地和流动沙地影响大型土壤动物存活,其个体数量和生物量较低。  相似文献   

2.
毛乌素沙地油蒿群落的循环演替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柯 《植物生态学报》2000,24(2):243-247
流动沙地→半流动沙地白沙蒿群落→半固定沙地油蒿+白沙蒿群落→固定沙地油蒿群落→固定沙地油蒿+本氏针茅+苔藓群落→地带性的本氏针茅草原及其迅速沙化的植被发展过程是毛乌素沙地植被自发演替的基本过程。油蒿具有耐沙埋、抗风蚀、耐土壤贫瘠等特性,是该地区最主要的优良固沙植物和重要牧草。半固定、固定沙地池蒿群落在毛乌素沙地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农牧业生产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维持其稳定十分重要。然而,其沙化的现  相似文献   

3.
青海云杉优良单株半同胞种子及其子代苗表型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东  张宏斌  李秉新  赵祜 《植物研究》2018,38(3):377-383
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乡土树种,适应性强,在水土保持、城乡绿化和荒山造林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解青海云杉半同胞种子及其子代苗表型性状变异特点,以青海云杉优良单株半同胞种子及其8年生半同胞子代苗为材料,分析比较不同优良家系半同胞种子及其子代苗表型性状。结果表明:青海云杉半同胞种子的种鳞、种翅、种子表型性状在家系间都存在极显著差异,且家系间和家系内存在广泛变异;青海云杉半同胞种子的种鳞长、种子长、千粒重的三者之间有着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8年生青海云杉半同胞子代苗的苗高家系遗传力和遗传变异系数最大(0.951%、19.14%),地径其次(0.737%、10.87%),侧枝最小(0.642%、2.66%);青海云杉半同胞种子及其子代苗表型性状的变异主要是由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控制。  相似文献   

4.
木质纤维素的定量测定及降解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为了准确地测定稻草及其发酵物中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的含量,通过差重法进行定量测定,并以此评价白腐菌株Pleurotus sapidus对稻草秸秆的降解状况,结果表明:利用差重法测定稻草发酵物中纤维素、半纤维索、木质素的百分含量是可行的,并能很好地评价白腐菌对稻草的降解规律,即降解过程中纤维素、半纤维素、本质素在前20d降解的很快,之后降解减缓,在50d内,纤维素被降解34.02%,半纤维素被降解56.29%,木质素被降解61.65%。  相似文献   

5.
区域生态系统景观结构演化定量评价方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为了在更宏观层次上评价人类活动对区域生态系统景观格局的影响 ,设计了一种三角图方法。根据自然景观指数、半自然半人工景观指数和人工景观指数的相对比例及其变化 ,该方法把区域生态系统分为 4种景观结构类型以及 6种变化趋势 ,即自然型景观、半自然半人工型景观、人工型景观和混合型景观 ,自然化 -人工化趋势、自然化趋势、自然化 -半自然半人工化趋势、半自然半人工化趋势、半自然半人工化 -人工化趋势和人工化趋势 ,这些景观结构类型和变化趋势分别对应于三角图中的不同区域和演化方向。青岛城阳区、深圳龙华区及海口市的应用实例表明 ,该方法原理简单 ,计算简便 ,结果直观 ,可以很好地用于在较宏观层次上分析人类活动对区域景观格局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对6个白桦半同胞家系苗期生长、光合和叶绿素荧光参数进行测定,分析各指标的变异状况,并探讨白桦苗期选育评价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1)白桦半同胞家系间生长性状(苗高、地径、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叶片数量、叶片长宽比)和光合指标(Pn、Gs、Ci、Tr、WUE)差异极显著,除Ci外各光合指标的变异系数和遗传变异系数均超过了10%。(2)白桦半同胞家系间叶绿素荧光参数F0、F0′、Fs、Fv′/Fm′、NPQ和Yield差异显著,除NPQ外所有叶绿素荧光参数变异系数和遗传变异系数均不超过10%,表明白桦半同胞家系叶片光合潜在能力差异不大。(3)白桦半同胞家系叶绿素荧光参数各指标遗传力H2均大于0.4,属中度遗传力,而生长指标和光合指标遗传力均大于0.7,属于较高遗传力,表明白桦半同胞家系生长和光合变异主要由遗传因素控制,有利于苗期选择评价。(4)白桦半同胞家系苗高、地径与WUE显著正相关,而与Yield显著负相关;叶片数量和叶片宽度对白桦苗期苗高和地径影响较大,可以作为苗期选择评价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7.
浑善达克沙地中部典型固定沙丘植物群落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运用常规取样方法,2003年夏季对位于浑善达克沙地中部典型固定沙丘的植物群落进行了实地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固定沙丘植物群落由阳坡、阴坡、沙脊、腰地、落沙坡、丘顶和风蚀坑植物群落组成,阴坡植物种类复杂,主要为耐阴乔木半乔木 灌木 柳灌丛类,群落较为稳定;阳坡主要以褐沙蒿、雾冰藜和虫实为主,种类组成较为简单,退化严重;沙脊为沙蒿 半旱生杂草类;腰地形成木岩黄芪 半灌木半旱生杂草类;落沙地形成虫实 狗尾草优势群落;风蚀坑形成狗尾草 虫实 褐沙蒿优势群落;顶部则形成虫实(63%)单优势群落。固定沙丘植物群落退化严重,需要加强保护,控制放牧强度,防止沙丘活化。  相似文献   

8.
张新军  高玉葆 《植物研究》2011,31(2):180-187
选取半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和丘间低地3种生境条件下的中间锦鸡儿为对象,研究了灌丛群落学特征、叶片化学计量学特征及其与土壤基质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1)中间锦鸡儿灌丛在3种生境下的基质特征差异明显,半流动沙丘土壤相对贫瘠、土质疏松,半固定沙丘和丘间低地土壤紧实度较大;(2)灌丛当年枝长度、枝干重、叶干重以及叶干物质含量均与土壤紧实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而叶片N∶P及C∶P与土壤紧实度均呈显著正相关,但叶片C∶N与土壤紧实度的相关性并不显著;(3)中间锦鸡儿灌丛的灌幅、密度和盖度在不同沙丘生境间差异显著,这可能是由于土壤紧实度的差异引起的。土壤紧实度对中间锦鸡儿生长状况的影响不仅表现在地上生物量和当年枝生长量上,而且也表现在叶片C:N:P化学计量学特征以及叶片对营养物质的保持效率上。  相似文献   

9.
2022年11月在浙江省庆元县贤良镇采集到10只半叶趾虎属(Hemiphyllodactylus)蜥蜴,经形态比对和分子系统分析鉴定为香港半叶趾虎(H. hongkongensis),为浙江省爬行动物分布新记录种。标本体型较小,头体长大于尾长,颏鳞5或6枚,背鳞13 ~ 15行,腹鳞9或10行,第II-V指、趾扩展部攀瓣式分别为3(4)-4-4-4、3(4)-4(5)-4(5)-4(5),雄性具连续的肛前孔和股孔24或25个。浙江庆元的标本在形态特征上与香港半叶趾虎地模标本基本一致。基于线粒体ND2基因进行贝叶斯系统发育分析,浙江庆元的标本与香港半叶趾虎地模标本的序列聚成单系支,支持率达0.99,并且两者间的未校正遗传距离仅为1.6% ~ 1.7%,确定浙江庆元的标本为香港半叶趾虎。这是半叶趾虎属在浙江省的首次记录,说明该属物种可能有更大的分布范围。  相似文献   

10.
鄱阳湖沙地蔓荆灌丛沙堆形态特征及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灌丛沙堆研究主要集中在干旱半干旱区的沙质草原和沙漠边缘,对亚热带湿润区灌丛沙堆的形成、演变过程并不清楚。以鄱阳湖沙地为研究区,通过样方调查和地统计学的方法,研究不同沙化程度下蔓荆灌丛沙堆的形态特征及分布格局。结果表明:鄱阳湖沙地蔓荆沙堆的形态以盾形为主,其冠幅变化幅度为1.2—18.2 m~2,固定和半固定沙地显著高于流动沙地;对灌丛沙堆的形态参数来说,其长轴与短轴在固定和半固定沙地上呈极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流动沙地上呈二次函数关系;半固定和流动沙地上沙堆底面积与沙堆高度呈二次函数关系(r0.6);3种类型沙地上灌丛底面积与沙堆体积之间极显著线性相关,其中半固定沙地线性函数的斜率最大;除固定沙地的沙堆高度和半固定沙地的灌丛高度外,3种沙地上蔓荆灌丛与沙堆的其他形态参数间均极显著相关,说明随着沙地的固定,蔓荆灌丛有利于沙堆水平尺度的增长;3种沙地上蔓荆沙堆均呈随机分布。  相似文献   

11.
不同类型沙地狗尾草的生长特征及生物量分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科尔沁沙地封育5年的围栏内选取典型流动、半流动、半固定、固定和丘间低地5种不同样地,并以未封育的流动沙地作为对照,测定了狗尾草生长特征指标及地上、地下生物量.结果表明:随着环境条件的改善,狗尾草的分蘖株数逐渐减少,而围栏内狗尾草叶长、叶片长宽比和最大穗长增大;植株高度排列次序为丘间低地>固定沙地>半固定沙地>半流动沙地>流动沙地>对照,而围栏内植株根长及其与株高比值的大小次序与株高正好相反;不同类型沙地狗尾草地上、地下生物量有所不同,但不同类型沙地狗尾草地上、地下生物量的分配比例在一定范围内变动,生物量主要分配在地上部分,地上生物量与总生物量的比值不小于80%,而地下生物量与总生物量的比值不超过20%.  相似文献   

12.
陕西黄龙山林区褐马鸡繁殖季节中午卧息地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5—6月,在陕西黄龙山腹地北寺山林区采取样线法对褐马鸡(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中午卧息地的选择进行了研究,共观察到28个褐马鸡的卧息地。褐马鸡对林型、坡向和地理特征有明显的选择性,多偏向针叶林、山脊和半阴半阳坡,回避阔叶林、山坡、阴坡和阳坡。对中午卧息地坡位没有明显的选择性。褐马鸡中午卧息地具有坡度小、与林间道路与居民点的距离远、灌丛平均高度较低、灌木密度较小、草本均高较小、乔木层植物盖度以及草本层植物盖度较大等特征。对各种生境因子的主成分分析表明,前6个特征值的累积贡献率达到74.05%,可较好地反映褐马鸡中午卧息地生境特征。根据载荷系数绝对值大小将褐马鸡中午休息地生境选择影响因子分别命名为地理因子、隐蔽度因子、人类活动干扰因子和灌丛密度因子。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制备高效价、高特异性的新型α-半乳糖苷酶的兔多抗,并鉴定该抗体的特异性。方法:用脆弱类杆菌来源的基因重组α-半乳糖苷酶(纯度大于90%)免疫新西兰大白兔,获得α-半乳糖苷酶的兔抗血清,并经HiTrap rProteinA柱纯化获得高纯度的抗体;用间接ELISA法检测抗体效价,Western印迹评价抗体的特异性。结果:通过免疫法得到了α-半乳糖苷酶的兔多克隆抗体血清,抗体效价达1:1×10^6,经rProteinA柱纯化后获得了高效价、高纯度的抗体,Western印迹显示该抗体特异性地与新型α-半乳糖苷酶结合。结论:获得了新型α-半乳糖苷酶的高效价、高特异性的兔多克隆抗体,可用于血型转变过程中残留α-半乳糖苷酶含量的特异性检测。  相似文献   

14.
编后记     
《昆虫分类学报》创刊半年,已发行到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半年来我们收到了国内外大量的来信,所有来信百分之百地祝贺本刊的问世,认为这是客观现实的需要,也是昆虫学者共同愿望的实现,并愿为此贡献各自的力量。编委们都热忱地出了很大的气力。投稿者很踊跃,稿源允沛,这使我们很有信心。 现在把读者、作者、编者的主要意见综合起来,在这里向大家通通气。要办好一个刊物,必须发挥这三个方面的积极性,我们愿“为他人作嫁衣裳”,井为此而高兴。  相似文献   

15.
D-半胱氨酸盐是手性药物,主要是第三代头孢抗生素药物—头孢米诺钠的重要中间体。本文介绍了D-半胱氨酸盐酸盐的研制。采用L-半胱氨酸盐酸盐为出发原料,经消旋、沉淀异构体、结晶分离、提纯的方法,制成达到日本味之素公司1997年公布的产品质量指标的D-半胱氨酸盐酸盐。  相似文献   

16.
曼地亚红豆杉对自然降温的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3年生的曼地亚红豆杉(Taxus media cv. Hicksii)为材料,对其在自然降温过程中的适应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气温的降低,曼地亚红豆杉低温半致死温度不断降低,由秋季的-8.13 ℃降低到冬季最冷的1月中旬的-13.01 ℃;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总糖、可溶性蛋白质、游离脯氨酸含量均不同程度增加,而淀粉总含量降低;内源激素ABA含量不断升高,与低温半致死温度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971 06),而ZRs、GA1/3、IAA含量降低,与低温半致死温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49 72、0.813 6、 0.697 5)。综上所述,在自然降温过程中,这些物质的适应性变化导致了曼地亚红豆杉低温半致死温度的降低,从而使曼地亚红豆杉能很好地适应重庆栽培地的低温条件而安全过冬。  相似文献   

17.
半薄切片技术是近几十年来才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它的优点是:能够更好地保存细胞成分和精细结构;切片厚度为0.3—2微米,染色程序简便,切片的清晰度高,可观察到细胞内较细微的结构。这种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细胞学、胚胎学和解剖学等研究领域。目前,有关半薄切片的染色方法已有详细报道,但对半薄切片的捞取、色度调整和刀痕的遮掩等国内还介绍不多。  相似文献   

18.
大沙鼠对栖息地的选择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根据地形特点和植被状况在调查地共划分出5类生境,大沙鼠最适生境为白刺+盐爪爪+红柳半固定沙丘。另外,大沙鼠对栖息地的选择有明显的季节差异,在春季大沙鼠多栖息于白刺+盐爪爪半固定沙丘;秋季,又向盐爪爪+裸露土岗生境迁移。食物条件、地形特点和植被覆盖度是影响大沙鼠栖息地选择的三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电解还原法制备L-半胱氨酸盐酸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L-半胱氨酸盐酸盐被广泛地用于生物化学和营养学的研究以及组织培养基的制备。因为它的—SH基易被氧化因而被用作还原剂。在医药上可用作肝炎,肝中毒,锑剂中毒,放射性药物中毒等的解毒剂。五十年代末已有人用L-胱氨酸电解还原法制得L-半胱氨酸盐酸盐。我们根据本厂设备条件,建立了L-半胱氨酸盐酸盐的电解还原法制备工艺,并生产了纯度较高的L-半胱氨酸盐酸盐,现介绍如下: 一、原理  相似文献   

20.
栀子对自然降温的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寒静  谈锋 《植物研究》2006,26(2):238-241
以多年生栀子为材料,对其在自然降温过程中的适应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温度的降低,低温半致死温度不断降低;渗透调节物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淀粉含量下降;内源激素ABA含量上升,与低温半致死温度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 -0.967 3),GA含量下降与低温半致死温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12 5)。综上所述在自然降温过程中,这些物质的适应性变化导致低温半致死温度的下降,从而使栀子的抗寒性增强,能很好的适应栽培地的低温条件而安全越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