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宏两奇树     
神密的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令人想往。到了德宏,那神奇的土地、迷人的风光,令人陶醉!叫人耳目一新的是那长在坝子、山上的多姿多彩的奇花异木。下面介绍两种奇树。  相似文献   

2.
一、两个禄丰兽的新标本自1959年周明镇和胡承志描述了禄丰的一个新的卞氏兽类,名曰禄丰兽后,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又找到两个可以归于这一属的标本(禄丰兽正型标本存地质博物馆)。现将此两标本描述于次,并讨论一下这一属在三列兽类中的位置。  相似文献   

3.
记述了新疆锅底坑组的两件水龙兽标本 ,其中产自吉木萨尔县的一件层位最低 ,被鉴定为杨氏水龙兽相似种 (Lystrosauruscf.L .youngi)。在支序分析的基础上对比了中国与南非的水龙兽 ,认为两地的水龙兽大多数分别构成单系类群。总结了中国新疆水龙兽在锅底坑组和韭菜园组下部出现的层位 ,并讨论了以水龙兽来确定陆相二叠 -三叠系界线。  相似文献   

4.
本文记述了伪脊齿兽科的两个新属,伟锥脊兽和健壮粤脊兽。文中除对以上两属进行了较详细的描述和对比外,还建立了一新科——伪脊齿兽科,并进一步讨论了伪脊齿兽科的分类位置,以及与冠齿兽科的关系问题。到目前为止,伪脊齿兽科共包括五属,分布仅限于亚洲晚古新世,与冠齿兽的关系较为密切,但还不能肯定究竟哪个属可能是冠齿兽的直接祖先。  相似文献   

5.
钝脚目全棱齿兽科的分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在重新观察某些亚洲土著钝脚类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将原全棱齿兽科、古脊齿兽科和牧兽科合并成一个科──全棱齿兽科,分全棱齿兽和牧兽两个亚科,并对其组成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河南卢氏盆地的中兽化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记述了河南卢氏盆地的中兽科化石材料,命名了强中兽属一新种———李氏强中兽(Harpagolestesleeisp.nov.)。该种P4后附尖非常发育、向颊侧突出;M2的原尖长,前端偏于舌侧、后端偏于颊侧,冠面轮廓近于长方形。报道了东方强中兽(Harpagolestesorientalis)的第一件下颌标本,并对该种的特征进行了补充和修订。描述的一个厚中兽未定种(Pachyaenasp.)可能是该属已知最晚的代表。还鉴定出两件Mongolestes属的标本及一件属种未定的中兽科化石。  相似文献   

7.
本文记述了产自广西南宁盆地中部长岭坡(村)竹排冲岸边的石炭兽一新种:长岭石炭兽(Anthracotherium changlingensis sp. nov.)这是我国目前发现的体型最大的石炭兽。通过对化石的记述和对比,证明我国有Anthracotherium这一属的存在,并确定了南宁盆地邕宁组上段(即上含煤段)的地质时代为晚渐新世。文中还记述了百色盆地发现的两件石炭兽牙齿化石。  相似文献   

8.
对锥齿兽是一类已绝灭了的食虫性或肉食性的早第三纪哺乳动物。化石最早发现在蒙古三达河中渐新世地层中,1943年建立了这一科。长期以来,这个科中仅有两个属——对锥齿兽(Didymoconus)和阿尔丁兽(Ardv(?)ictis)。从目前看,它们是该科最年轻和最特化的。近年来,在我国华南古新世和始新世地层中,先后发现了古对锥齿兽和湖南兽等化石,为研究这个科的起源和系统关系提供了重要证据。  相似文献   

9.
1970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韩康信和王令红两同志在上海收集到一批哺乳动物化石,其中有三颗就是这里记述的一种第三纪晚期的爪兽牙齿。化石产地和层位不清,据了解,化石来自甘肃平凉。我国过去发现的第三纪晚期的爪兽不多,仅在内蒙古通古尔及河北磁县找到过的短吻巨爪兽(Macrotherium brevirostris),在山西霍县找到过安乐黄河兽(Huanghotherium anlungense)。平凉的新发现不仅代表一个新的种类,而且对了解我国爪兽化石的地理分布也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
1990年到动物园后,我就开始琢磨动物兽舍的建筑。经过十多年的实践,我认为动物园的兽舍建设要遵循两个“为本”的原则,也就是“以动物为本”和“以人(游客)为本”的结合。兽舍建筑难也就是难在这两个“为本”的结合上。北京动物园在兽舍建设方面经过了大致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11.
记述了发现在广东南雄晚古新世地层中的北柱兽目和钝脚目各一新种———中间沟柱兽 (Bothriostylopsmediussp .nov .)和大塘南岭兽 (Nanlingilambdadatangensissp .nov.)。中间沟柱兽的个体大小介于南方种 (B .notios)和进步种 (B .progressus)之间 ,但M3尤其是m3相对上述两种更大。大塘南岭兽比池江南岭兽 (N .chijiangensis)个体小、下颊齿跟座窄小、下后尖比下前尖高大。  相似文献   

12.
《化石》2014,(4)
正2014年9月10日,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毕顺东、王元青和孟津等研究人员在英国《自然》杂志报道了在中国发现的、年代为1亿6千万年前的6件相当完整的哺乳动物化石,并命名了神兽、仙兽两个新属的三个新种:陆氏神兽(Shenshou lui)、玲珑仙兽(Xianshou linglong)和宋氏仙兽(Xianshou songae)。这些属种,都属于已经绝灭的"贼兽目",一个特别的、迄今为止所知甚少的中生代哺乳动物类群。哺乳动物起源是进化生物学中的重要科学问题,也是学术界长期  相似文献   

13.
湖北宜昌冠齿兽化石的新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记述了产于湖北宜昌梅子溪的冠齿兽类化石的一新种:杨氏方齿兽 Manteodon you-ngi sp.nov.1936年德日进和杨钟健曾记述了一种产自同一地区的冠齿兽类化石(Eudinoce-ras cf.kholobochiensis)。它的大小和性状与杨氏方齿冠齿兽十分相近,因此被归列到杨氏方齿冠齿兽这个种。宜昌地区含冠齿兽化石的两个地点(梅子溪和洋溪)的地层,其时代与湖北玉皇顶组的时代应相当或稍晚,但不会晚于中始新世。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在山西省境内沿黄河一带采集到一些新的四足动物化石。在临县白道峪铜川组一段产出的化石中,至少有一种副肯氏兽和一种新的中国肯氏兽——白道峪中国肯氏兽(Sinokannemeyeria baidaoyuensis sp.nov.)。新种以其前额骨向前延伸到达鼻孔后凹一线的特征区别于其他中国肯氏兽。这一材料的长牙未被前颌骨完全包裹,可能是不正常发育所致。在柳林的二马营组地层中识别出不同于中国肯氏兽和副肯氏兽的第三个肯氏兽属。这些新发现增加了中国肯氏兽-山西鳄组合带的组分以及时代延限。  相似文献   

15.
臭鼩(Suncus murinus Linnaeus)因其外形略似鼠类,所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不少人把臭鼩误认为“鼠类”,称之谓“骚鼠”。有人认为臭鼩咬食水稻禾苗、甚至认为臭鼩发出的奇臭气味也能使禾苗枯萎,比鼠类还有害;但是,也有部分群众认为臭鼩是益兽,不仅不会危害农作物,而且捕食农业害虫。 我们于1963—1966年在广东省斗门县平沙农场收集了有关臭鼩的资料,根据资料证明,臭鼩是农业上的益兽,应予保护。  相似文献   

16.
辽宁早白垩世义县组一新的三尖齿兽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描述了戈壁锥齿兽科 (Gobiconodontidae)一个新的属种———陆家屯弥曼齿兽 (Meeman nodonlujiatunensisgen .etsp .nov.)。标本产于辽宁西部朝阳市上园镇陆家屯下白垩统义县组一段的凝灰质砂岩层中 ,为一具完整齿列的左下颌骨。新属与戈壁锥齿兽 (Gobiconodon)共有以下区别于其他三尖齿兽类的特征 :2颗下门齿 ,i1增大 ,后部门齿、犬齿和前部前臼齿尖锥形 ,前臼齿具有高的中央尖和小的附尖 ,i~p1向前平伏。因此 ,新属被归入戈壁锥齿兽科。弥曼齿兽与戈壁锥齿兽及其相近属的区别在于 :下门齿和下犬齿更加平伏 ,i1在比例上更大 ,而i2则更小 ;最后一枚下前臼齿与第一枚下臼齿之间没有齿隙 ;前臼齿退化 ;下臼齿长度大于高度 ,主尖向后倾斜 ,与b尖和c尖相比 ,a尖较低 ,m1显著小于m2~ 4。新属下臼齿没有齿带 ,与爬兽 (Repenomamus)相似 ,而与戈壁锥齿兽不同。基于与爬兽齿列的对比 ,讨论了戈壁锥齿兽类的齿式 ,认为其应具有两颗门齿 ,而不是以前认为的 1颗门齿 ,从而将戈壁锥齿兽类下齿列齿式修订为 :2·1·2~ 3·5。  相似文献   

17.
一位名叫路易丝·邓恩的年轻的澳大利亚农民的夫人,于1979年9月6日在一条流经她家农场的科克思河边,发现了一种已知的大型绝灭了的有袋类原齿兽化石。她家的农场位于新南威尔士北部的汤巴泉附近。化石包括一个头骨和几乎完整的骨架,是已知保存最好的原齿兽标本中的一个。起先邓恩夫人发现有一块化石骨胳突出于科克思河岸边,就怀着极大的好奇心用螺丝刀和尖的探子仔细地将化石周围的土移去,再用画笔掸去浮土,将化石暴露一定面积后,她确信这不是一般的动物化石。于是她查阅了附近博物馆的百科全书,确认这是原齿兽化石。她立即与一些科学机构进行了联系。悉尼澳大  相似文献   

18.
1963年在新疆阜康曾经发现过肯氏兽的材料,这批化石中有被称为“九龙壁”的一群个体。这些化石曾被归入副肯氏兽属,命名为短吻副肯氏兽(Parakannemeyeria brevirostris)(孙艾玲,1978)。最近依据这个种建立了一个新属:西域肯氏兽(Xiyukannemeyeria),于是新疆的肯氏兽与华北的肯氏兽就没有相同属了(刘俊、李锦玲,2003)。  相似文献   

19.
垣曲盆地新发现的始爪兽类化石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记述了在垣曲盆地始新世地层两个层位中发现的始爪兽科化石 3个种 ,其中包括 1个新种———周氏路南兽 (Lunaniazhouisp .nov .)。新种与属型种杨氏路南兽不同在于个体小、齿冠低、下前尖和下前脊及下斜脊更退化。  相似文献   

20.
记述了新疆吐鲁番中三叠统克拉玛依组肯氏兽类一新材料 ,它与短吻副肯氏兽(Parakannemeyeriabrevirostris)正模特征相似 ,确定二者为同种。将中国已知的中国肯氏兽及副肯氏兽属的所有种进行支序分析 ,发现短吻副肯氏兽与中国肯氏兽及副肯氏兽属的其他种构成姊妹群。在与肯氏兽类其他相关属比较的基础上 ,建议以短吻种为基础建立一新属 :西域肯氏兽 (Xiyukannemeyeri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