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石龙子的主要脂肪贮存部位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本文研究中国石龙子(Eumeceschinensis)腹脂肪体、肝脏、去尾躯干和尾等主要脂肪贮存部位。育肥、禁食以及越冬后至繁殖期的3月、4月和5月份组个体的脂肪体系数和肝脏系数组间差异显著;去尾躯干、尾和肝脏、脂肪含量组间差异显著。禁食濒死个体的脱脂去尾躯干和尾灰分含量明显大于育肥个体,未经灰分校正能值明显小于育肥个体,经灰分校正能值与育肥个体相近。濒死和育肥个体的脱脂肝脏灰分含量和能值差异相对较小。腹脂肪体和尾部脂肪贮量大,且其中的贮存和动用活跃,为该种动物最主要的脂肪贮存部位。体内贮能的极度消耗是禁食中国石龙子死亡的重要原因。育肥可使动物各脂肪贮存部位迅速积累脂肪。  相似文献   

2.
北草蜥主要贮能部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北草蜥越冬时期腹脂肪体、去尾躯干、尾、肝脏等主要能量贮存部位。结果表明 ,尾、肝脏和腹脂肪体能值的组间差异显著 ,入眠组的去尾躯干能值显著高于出眠组和禁食组。尾、腹脂肪体、肝脏能量贮存和动用活跃 ,为该种动物最主要能量的贮存部位。  相似文献   

3.
山地麻蜥主要贮能部位水分含量和能值的年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雪峰  吴义莲 《动物学报》2003,49(2):191-197
研究了安徽宿州山地麻蜥主要贮能部位水分含量和能值的年变化。蜥蜴分别于2001年9-11月和2002年3—8月逐月捕回,经测量、称重后解剖分离为躯干(包括尾)、肝脏和腹脂肪体三组分。所有样品65℃恒温干燥至恒重,用索氏脂肪提取器测定脂肪含量,微电脑热量计测定能值。本研究结果显示:雄体躯干、肝脏水分含量显著高于雌体,躯干、肝脏水分含量的月间差异显著;雄体躯干、脱脂躯干能值显著高于雌体,躯干、脱脂躯干能值的月间差异显著;雄体肝脏能值、脱脂肝脏能值以及腹脂肪体能值显著低于雌体,肝脏能值、脱脂肝脏能值以及腹脂肪体能值的月间差异显著。上述结果表明,山地麻蜥躯干、肝脏以及腹脂肪体能值的年变化与繁殖和冬眠关系密切,繁殖期雄体适度贮能有利于提高运动的敏捷性;雌体适度贮能有利于增加繁殖输出,提高野外生存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4.
非草蜥主要贮能部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研究了北草蜥越冬时期腹脂肪体、去属躯干、尾、肝脏等主要能量贮存部位。结果表明,尾、肝脏和腹脂仿体能值的组间差异显著,人眠组的去尾躯干能值显著高于出眠组和禁食组。尾、腹脂肪体、肝脏能量贮存和动用活跃,为该种动物最主要能量的贮存部位。  相似文献   

5.
山地麻蜥主要贮能部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成体山地麻蜥越冬时期腹脂肪体、躯干和肝脏等主要贮能部位。结果表明,腹脂肪体、躯干、肝脏能值的组间差异显著,人眠组的腹脂肪体、躯干脂肪能值显著高于出眠组和禁食组。腹脂肪体、躯干、肝脏能量贮存动用活跃,为该种动物最主要的能量贮存部位。  相似文献   

6.
北草蜥主要贮能部位水分含量和能值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研究了安徽滁州北草蜥(Takydromus septentrionalis)成体在2000年3~9月份主要贮能部位水分含量和能值的变化:①躯干,肝脏水分含量两种差异显著,尾部水分含量两性差异不显著;躯干、尾、肝脏水分含量月间差异显著。②雄性成体的躯干、脱指躯干、尾和脱脂尾能值显著高于雌性成体,肝脏能值显著低于雌性成体;躯干、尾、肝脏、腹脂肪体能值月间差异显著。结果分析表明,北草蜥躯干、尾、肝脏及腹脂肪体能值的季节变化与繁殖和冬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杭州北草蜥繁殖期脂肪的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在杭州小和山北草蜥繁殖季节的3个时段分别捕得两性成年个体,解剖后鉴定性别,分离躯干、尾、肝脏和腹脂肪体,并测定其重量。按雌体卵的状态(休止卵、卵黄沉积卵和输卵管卵),卵黄沉积始于3月下旬(T1),首窝卵产于5月上旬(T2),部分(37%)终止繁殖于6月中旬(T3)。从T1到T2,雌性腹脂肪体从平均17.3mg至消失,而雄性从6.3mg减至0.8mg,雌性减量是雄性的3倍。两性6月中旬腹脂肪体消失,而躯干、尾和肝脏的脂肪含量在3个时段无显著变化。很可能雌性腹脂肪体的消耗使首窝卵产出时间提前,从而增加单个繁殖季节的窝数和总的繁殖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花背蟾蜍冬眠期几项生理常数间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周化民 《四川动物》1996,15(4):162-164
本文揭示了花背蟾蜍BuforaddeiStrauch冬眠前、后雌性和雄性之体长、胴体重、肝重、脂肪体重以及生殖腺重与体重之间,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回归系数t检验表明,雌雄间差异显著,且冬眠期间雌性主要消耗物来自躯体和脂肪体,雄性来自躯体、肝脏和脂肪体。  相似文献   

9.
华南十种桉树的热值与灰分含量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桉树是林业生物质能源的原料之一,了解桉树的热值和灰分含量能为合理利用桉树能源林提供理论参考。该研究采用热量计和马福炉对华南尾巨桉等10种桉树的不同器官进行热值和灰分含量测定。结果表明:10种桉树树叶、树枝、树根、树干和树皮的干质量热值、去灰分热值分别为15.10~21.06 kJ.g-1和16.50~22.11 kJ.g-1,器官的平均干质量热值、去灰分热值以树叶最高(19.50和20.56 kJ.g-1)、树皮的最低(17.32和18.09 kJ.g-1),说明树叶所含的高能有机物质比其它器官多;不同器官的干质量热值与去灰分热值在不同品种中的大小排序不完全一致。灰分含量在0.14%~8.5%之间,器官平均的灰分含量以树叶最高(5.13%)、树干最低(0.30%),说明树叶所含的矿质元素较多。不同器官的热值与灰分含量均差异显著(P<0.05)。植株个体的干质量热值与去灰分热值均以尾叶桉最高(18.99和19.18 kJ.g-1),以托里桉最低(17.53和17.86 kJ.g-1);灰分含量则以托里桉最高(1.90%)、巨桉最低(0.61%)。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灰分含量与干质量热值、去灰分热值存在一定的负相关,但未达显著水平;干质量热值与去灰分热值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由于理想的植物燃料应具备热值高与灰分含量低的特点,结合该研究的结果分析,托里桉作为燃料资源利用不理想,以尾叶桉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0.
体重和摄食水平对鳜和乌鳢身体的生化组成和能值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本实验结果表明,野生鳜和乌鳢的干物质含量、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和能值均随体重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野生鳜灰分含量变随体重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但野生乌鳢灰分含量与体重关系的回归方程则不显著(P<0.05);实验鳜和乌鳢干物质含量、脂肪含量和能值均随摄食水平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实验鳜蛋白含量和灰分含量与摄食水平关系的回归方程不显著(P<0.05),实验乌鳢蛋白质  相似文献   

11.
无蹼壁虎冬眠期的生态及形态生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观察研究了无蹼壁虎冬眠期的生态和形态生理状况。冬眠期无蹼壁虎喜在墙缝及岩缝中过冬。冬眠对体长和尾长无影响,而其体重显著减少。冬眠期温度的变化与冬眠活动关系密切。经过冬眠,其肥满度、脂肪体系数、肝系数平均明显减少,变化非常显著,而生殖腺系数的变化不显著。冬眠前雌性组肝脏和脂肪体的均重都大于雄性组。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育肥饲料中混合植物油替代鱼油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成体雄蟹常规成分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采用豆油和菜籽油混合物替代鱼油制成5种不同鱼油替代水平(0%、25%、50%、75%和100%)的等氮等脂育肥饲料(分别记为1#~5#饲料组)饲喂雄蟹,测定5组雄蟹肝胰腺、肌肉和性腺中的常规成分和脂肪酸组成,并对实验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1)饲料1#组性腺灰分含量显著高于饲料4#和5#组(P0.05),但各组性腺中的水分、总脂和蛋白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饲料1#组肝胰腺中的水分和灰分最高,但其总脂含量低于其他组,各组肝胰腺的蛋白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除1#饲料组外,肌肉中的总脂和灰分含量随鱼油替代水平的升高而显著上升(P0.05),而水分和蛋白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2)各饲料组精巢中总饱和脂肪酸(∑SFA)、总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和总高度不饱和脂肪酸(∑HUFA)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其总n-6多不饱和脂肪酸(∑n-6PUFA)含量随鱼油替代水平升高而升高,而总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PUFA)含量和∑n-3PUFA/∑n-6PUFA比值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3)肝胰腺中∑n-3PUFA和∑HUFA含量具有显著的组间差异,且均以饲料3#组最高。但各组的∑PUFA和∑n-6PUFA含量差异并不显著(P0.05)。(4)肌肉中大部分脂肪酸组成无显著差异,仅∑n-6PUFA含量随鱼油替代水平升高而升高。综上,中华绒螯蟹育肥饲料中植物油(豆油与菜籽油含量为1︰1)替代鱼油对成体雄蟹可食组织中水分和蛋白含量并无显著影响,但会对其脂肪酸组成造成显著的影响,50%的鱼油替代水平有利于雄蟹肝胰腺和肌肉中的脂肪沉积。  相似文献   

13.
草地植物作为生物燃料供给料已经被人们所提及,而植物的热值和灰分含量作为评价生物燃料质量的重要指标,却很少被人们研究。本文通过对内蒙古锡林河流域羊草草原5种多年生禾本科植物(羊草、冰草、大针茅、羽茅和隐子草)的热值和灰分进行测定,探讨了植物热值和灰分的月变化及二者之间相关性。结果表明:5种植物干重热值及去灰分热值月变化均为单峰形变化曲线,干重热值的最大值出现在8月(19.2MJ·kg-1),去灰分热值最大值出现的月份因植物种类不同而表现一定的差异;灰分含量的月变化趋势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冰草、大针茅和隐子草干重热值与灰分含量之间表现为极显著线性负相关(P<0.01),羽茅干重热值与灰分之间表现为显著线性负相关(P<0.05),而羊草干重热值与灰分含量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实验动物准备条件对18 F-FDG microPET 裸鼠移植瘤模型显像的影响,以选择最佳的实验动物准备条件.方法 36 只人表皮样癌细胞A431 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6 组(6 只/组);A 组:无禁食、室温(20 ~22)℃、无麻醉(注射18 F-FDG 后60 min 清醒状态)、尾静脉注射18 F-FDG;B 组:禁食(6 ~8)h、加温(30 ~32)℃、麻醉(吸入2%异氟烷麻醉)、尾静脉注射18 F-FDG;C 组:无禁食、加温、麻醉、尾静脉注射18 F-FDG;D组:禁食、室温、麻醉、尾静脉注射18 F-FDG;E 组:禁食、加温、无麻醉、尾静脉注射18 F-FDG;F 组:禁食、加温、麻醉、腹腔注射18 F-FDG.注射18 F-FDG 约1 h 后,行microPET 显像,测量皮下移植瘤、颈部肌肉、棕色脂肪、脑、肝脏、肾脏、心脏、哈氏腺最大每克组织摄取率(%ID/gmax ).扫描前裸鼠均测血糖.结果 (1)B 组、C 组、F 组裸鼠的血糖水平与肿瘤摄取之间均呈直线负相关.(2)棕色脂肪:A 组摄取最高(8.03 ±1.29),B 组摄取降低71.98%(P =0.000).颈部肌肉:A 组摄取最高(16.07 ±5.20),B 组摄取降低最多达81.84%(P =0.000).各组脑、心脏、肝脏、肾脏、哈氏腺摄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A 组皮下移植瘤/组织或器官的摄取率最低.B 组移植瘤/颈部肌肉,移植瘤/肝脏,移植瘤/棕色脂肪的摄取率较A 组分别升高6.50 倍、1.29 倍、4.76 倍(P 均<0.05),肿瘤与组织或器官的图像对比度明显改善.(4)第1 次microPET 显像,尾静脉注射与腹腔注射皮下移植瘤摄取值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 =0.364).第2 次microPET 显像,腹腔注射腹腔可见不同程度显像剂浓聚,其他正常组织、器官及皮下移植瘤的摄取均减低.腹腔注射方式,两次皮下移植瘤的摄取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25).结论实验动物准备明显影响18 F-FDG 在裸鼠正常组织的分布及皮下移植瘤的摄取.禁食、加温、麻醉及尾静脉注射方式,可以改善肿瘤对18 F-FDG 的摄取,保证图像有较好的稳定性及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15.
研究旨在探讨洱海土著鱼类春鲤(Cyprinus longipectoralis)(初始体重0.55 g)对蛋白质和脂肪的需求量。实验采用3×3双因子设计,蛋白水平为33%、39%和45%,脂肪水平为5%、8%和11%,共9组等能饲料。实验在水温为(28±2)℃的室内微流水系统中进行,为期56d。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蛋白水平的提高,摄食率显著降低(P<0.05),饲料效率、能量沉积率、鱼体水分和脂肪含量显著升高(P<0.05),但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蛋白沉积率、鱼体灰分含量和能值均无显著变化(P>0.05)。随着脂肪水平的提高,特定生长率、蛋白沉积率和鱼体蛋白含量显著下降,鱼体脂肪含量显著上升(P<0.05),而摄食率、饲料效率、能量沉积率、鱼体水分和灰分含量以及能值则无明显变化(P>0.05)。通过折线回归分析得出,当饲料中蛋脂比为7.30时,春鲤有最大的特定生长率。研究结果表明,春鲤饲料中适宜的蛋白和脂肪水平分别为33%—34%和4%—5%。  相似文献   

16.
计翔  许雪峰  杜卫国 《动物学报》2001,47(2):231-234
研究浙江舟山产赤链华游蛇窝仔数,幼体大小和雌 大小之间的关系以及初生幼体特征,产仔雌体的最小体长(SVL)为486mm,大于最小SVL的雌体均年产单窝仔,产仔期为8月30日09月30日,窝仔数与雌体SVL呈正相关,平均值为11.7,初生幼仔重与雌体SVL和窝仔数无关,窝仔数与产后雌体的状态无关,赤链华游蛇主要通过增加窝仔仔数来增加繁殖输出,初生幼仔湿重,干重,SVL和尾长平均值分别为4.37g,1.18g,171.0mm和44.mm,幼体躯干,剩余卵黄和脂肪体的干重有显著的窝间差异,偏相关分析显示,幼体躯干干重与剩余卵黄及脂肪体干重呈负相关,剩余卵黄干重与脂肪体干重无关。  相似文献   

17.
韩成香  方琦  李凯  胡萃  叶恭银 《昆虫学报》2008,51(10):1003-1010
为了探讨蛹期寄生蜂对寄主蛋白代谢的寄生生理效应,利用Bradford蛋白含量测定法、Western免疫印迹法及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研究了棕尾别麻蝇Boettcherisca peregrina蛹被丽蝇蛹集金小蜂Nasonia vitripennis寄生后其脂肪体和血淋巴中可溶性蛋白及芳基蛋白组成与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寄生蛹脂肪体和血淋巴中可溶性蛋白的组成与未寄生相比基本无明显差异; 不论寄生与否寄主蛹脂肪体和血淋巴中芳基蛋白亚基分子量均为80 kDa,该亚基在脂肪体中未出现降解现象,而在血淋巴中仅于寄生后12 h的寄主蛹中呈现2条分子量相近的Western免疫印迹带,说明其降解可能先于未寄生对照。就含量而言,寄生蛹脂肪体中可溶性蛋白含量除寄生后24 h外均显著低于未寄生对照,芳基蛋白含量除寄生后48 h外也均显著低于未寄生对照,其中寄生后12 h的含量仅为未寄生的32.0%。寄生蛹血淋巴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多低于未寄生蛹,且寄生后2,12,24 h的差异达显著水平;芳基蛋白的含量均有低于未寄生的趋势,其中寄生后12 h的含量为未寄生的17.0%。综合认为,丽蝇蛹集金小蜂的寄生可导致寄主脂肪体和血淋巴中可溶性蛋白及芳基蛋白含量下降。  相似文献   

18.
北草蜥卵孵化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北草蜥卵在温、湿度分别为 3 0℃、 -12kPa的条件下 ,孵化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动用以及胚胎生长。孵化过程中 ,每隔 5天称量卵重。孵化第 10天起 ,每隔 5天解剖来自不同窝的卵 15枚 ,并分离成胚胎、卵壳和卵黄三组分。孵出幼体称重后冰冻处死 ,之后解剖分离成躯干、剩余卵黄和脂肪体。所有材料 65℃烘至恒重 ,用索氏脂肪提取器测定脂肪含量 ,氧弹热量计测定能值 ,马福炉测定灰分含量。本研究北草蜥卵的孵化期为 2 8 1天。卵孵化时从基质中吸水导致重量增加。卵孵化 0 -10天、 11-2 0天、 2 1-2 5天、 2 6-2 8天 ,胚胎分别利用新生卵能量的 12 %、 3 5%、 3 7%和 15%。 0 -10天 ,胚胎生长较缓慢 ;10天后生长迅速。卵孵化过程中 ,干物质、非极性脂肪和能量的转化率分别为 69 7%、 3 7 0 %和 53 1%。初生幼体的能量组分为 :躯干95 2 % ,脂肪 2 4% ,剩余卵黄 2 4%。本研究结果显示 :北草蜥从新生卵到孵出幼体的物质和能量转化率较低 ;胚胎发育所需要的无机物来自卵黄和卵壳  相似文献   

19.
在测定组织结构和脂肪含量的基础上,利用现代制革鞣制工艺对大型布氏鲸的皮作了脱脂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真皮厚15-35mm,厚度差2.3倍。除尾部含少量弹性纤维外,其他部位的真皮层仅有胶原纤维,其直径为1.08?0.25μm(n=180),排列疏松呈网状。脂肪充斥于胶原纤维之间,喉、胸、腹和尾部的含脂量分别为19.42%,29.36%,36.89%和13.06%,部位间差异极显著(P<0.01)。在不影响整体质量的情况下,将脱脂操作贯穿到整个皮张的鞣制工艺过程中。经切片和氯仿甲醇法验证,胸部和腹部真皮的含脂量下降至4.04%和5.57%,总的脱脂率达到了86.24%和84.90%,基本达到了标本制作的脱脂要求。  相似文献   

20.
以磷酸二氢钠为磷源,制成含磷水平为0.53%—1.61%的7种半精制试验饲料,饲养7组三重复的翘嘴隔冬鱼种。试验鱼每尾平均体重3.79±0.20g。饲养期为8周。试验结果表明,饲料磷含量不足会导致鱼体生长不良,饲料效率低下。饲料磷为0.88%或以上时,鱼体增重和饲料效率显著提高。全鱼脂肪含量随饲料磷水平上升而呈下降趋势,但各试验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全鱼的粗灰分含量与饲料磷水平呈正相关。饲料磷水平为0.88%或更高时,全鱼磷含量和脊椎骨的灰分含量稳定在同一水平上。饲料磷水平对全鱼水分、全鱼粗蛋白、鳞片灰分、鳞片磷和脊椎骨磷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因此,满足翘嘴鱼种生长所需的饲料磷为0.8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