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术和光学显微镜术研究了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的珠孔塞和珠孔的形态发育和花粉管在雌蕊中的路径.黄檗胚珠的珠孔塞起源于珠柄.随着胚珠生长,珠孔塞逐渐增大,胚珠成熟时珠孔塞变得相当大并紧密地覆盖在珠孔上.当雌花进入可传粉期时,珠孔塞的形态发生很大变化,其表面细胞径向延伸,形成柱形、半乳突或乳突细胞.受精后,珠孔塞体积变小并逐步退化.花粉管在子房室中并非一定经过珠孔塞结构.花粉管是否经过珠孔塞取决于它们进入子房室的位置.我们不支持先前研究者关于珠孔塞主要充当对花粉管生长的机械作用的观点.我们对黄檗胚珠的珠孔的形态发育研究显示,在不同的生殖时期,珠孔的结构会发生变化,在传粉时期它的结构显示不对称性.黄檗珠孔塞和珠孔的发育与雌配子体发育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术和光学显微镜术研究了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的珠孔塞和珠孔的形态发育和花粉管在雌蕊中的路径。黄檗胚珠的珠孔塞起源于珠柄。随着胚珠生长,珠孔塞逐渐增大,胚珠成熟时珠孔塞变得相当大并紧密地覆盖在珠孔上。当雌花进入可传粉期时,珠孔塞的形态发生很大变化,其表面细胞径向延伸,形成柱形、半乳突或乳突细胞。受精后,珠孔塞体积变小并逐步退化。花粉管在子房室中并非一定经过珠孔塞结构。花粉管是否经过珠孔塞取决于它们进入子房室的位置。我们不支持先前研究者关于珠孔塞主要充当对花粉管生长的机械作用的观点。我们对黄檗胚珠的珠孔的形态发育研究显示,在不同的生殖时期,珠孔的结构会发生变化,在传粉时期它的结构显示不对称性。黄檗珠孔塞和珠孔的发育与雌配子体发育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非洲狼尾草胚珠(着重胚珠附器)发育的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光学显微镜对非洲狼尾草胚珠发育做了进一步观察。结果表明有如下几个特点:(1)珠孔区域的珠心细胞发生特化,膨大1伸长并进入珠孔,形成胚珠附器。(2)珠心表皮平周分裂产生周缘珠心组织。(3)珠孔由内珠被和腹侧外珠被构成。  相似文献   

4.
洋葱珠孔塞的超微结构丁惠宾,纪俊元,王耀芝(兰州大学生物系,兰州730000)本文以洋葱(Alliumcepa)胚珠为材料,戊二醛、锇酸双固定后,用醋酸铀和柠檬酸铅双染,PhilipsEM400T透射电镜观察其珠孔塞细胞、珠孔塞细胞间和珠孔塞与珠柄细...  相似文献   

5.
采用石蜡切片法对一叶萩(Flueggea suffruticosa(Pall.)Baill.)雌花大孢子发生及雌配子体的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一叶萩子房上位,中轴胎座,三室,每室2枚倒生胚珠,双珠被,厚珠心,具大戟科常见的珠心喙和珠孔塞。胚囊发育为蓼型,成熟胚囊结构为:卵器位于珠孔端,包括2个助细胞和1个卵细胞;中央是1个二核的中央细胞;合点端为3个反足细胞。本研究为大戟科植物生殖生物学和传粉生物学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同时对大戟科植物系统分类研究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红花胚珠和雌配子体发育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用石蜡切片法研究了红花的大孢子发生和雌配子体发育过程,得到以下结果:(1)胚珠发育为薄珠心类型,倒生胚珠,具单珠被。(2)胚囊发育蓼型。(3)有珠被绒毛层,珠被绒毡层起始于大孢子母细胞时期,单核胚囊阶段高度发育,受精后从合点端逐渐退化。珠孔塞细胞呈毛状。  相似文献   

7.
对嵩草属( Kobresia) 植物进行了初步的胚胎学研究。该属植物具假四合花粉(pseudomonad) ; 药室内壁在二核花粉时期开始螺旋状加厚, 花药表皮在花粉成熟时形成乳突; 成熟花粉具三细胞。胚珠为倒生型, 具厚珠心和双层珠被, 珠孔由内珠被构成, 珠柄的近基部向珠孔增生形成珠孔塞。胚囊的发育为蓼型, 四分体线形排列, 合点端大孢子发育成八核胚囊。受精后, 胚乳核先于受精卵进行分裂, 胚乳的发育为核型。胚的发育为柳叶菜型灯芯草变型。通过比较, 嵩草属植物大小孢子的发育、胚珠的结构、胚囊的发育、胚乳的发育和胚的发育与莎草科中其它类群一致。所以, 根据胚胎学资料, 嵩草属及其近缘属应保留在莎草科中,不该另立为嵩草科。  相似文献   

8.
胚珠的类型     
胚珠(ouvle)是种子植物的大孢子囊,种子的前身。裸予植物的胚珠裸露,被子植物的胚殊被包在子房内,子房内胚珠的数目随植物种类而不同。被子植物的胚珠由珠被(一般分内珠被和外珠被两层)和珠心两部分组成,珠心的中央是胚囊,珠被包在珠心的外面。珠被在珠心顶端的小孔叫珠孔,珠心的基部与珠被相连的部位叫合点。胚珠通过珠柄着生在胎坐上。由于胚珠各部分生长速度不同,可把胚珠区分为四大类。如果胚珠各部分的生长速度均匀一致,所生成的胚珠,珠孔、合点和珠柄三者在一条直线上,珠孔在珠柄的相对一端,这类  相似文献   

9.
水稻胚囊壁的形成与发育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透射电镜对水稻(Oryza sativa L.)功能大孢子形成开始至胚囊成熟期间胚囊壁的形成与发育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水稻胚囊壁是在原有功能大孢子壁的基础上,通过与其周围退化珠心细胞留下的壁相叠合,使壁加厚。功能大孢子近合点端壁存在胞间连丝,其中个别胞间连丝可保留到八核胚囊。胚囊壁上内突最早于四核胚囊近珠孔端发生。八核胚囊形成后,内突的发育在胚囊不同的细胞中表现不同,其中以中央细胞最具特点,表现为先在中央细胞与珠心相接的近珠孔端和近合点端两个区域的胚囊壁上形成,以后近珠孔端胚囊壁上的内突大量增加,而近合点端的却增加不明显,中部胚囊壁上的内突出现的时间相对较晚。到胚囊成熟时,近珠孔端胚囊壁上内突的分布密度最大,中部次之,近合点端的最小,三个区域上内突的形态各异。反足细胞与珠心相接的胚囊壁上内突的形成时间较早,但以后的发育却相对缓慢,数量增加不明显。2个助细胞交界处胚囊壁上的丝状器在胚囊未明显膨大时已形成。卵细胞除在与助细胞交界处的壁外,其它部位不形成明显的内突结构。  相似文献   

10.
独叶草属的胚胎学及其系统学意义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独叶草属的胚乳发育为五福花型,其早期分化属细胞型;胚胎发育为石竹型下的独叶草亚型;珠 被内层的部分细胞形成栅栏组织状,最后消失或近于消失;反足细胞宿存,部分不育大孢子宿存并和部 分珠心组织一起形成珠孔塞状结构。这些性状表明它与星叶草属间的相似性要大于与毛茛目其它成员 间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1.
大叶杨配囊及胚珠的形成和发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应用细胞化学方法研究了大叶杨胚珠、胚囊的形成和发育过程中核酸、蛋白质及不溶性多糖的分布和消长。大孢子母细胞、大孢子四分体及功能大孢子中含较少不溶性多糖,但却含丰富的RNA和蛋白质。功能大孢子经分裂发育成八核的蓼型胚囊。四核胚囊开始积累细胞质多糖,成熟胚囊中除反足细胞外充满淀粉粒。反足细胞形成后不久即退化。助细胞具多糖性质的丝状器,受精前两个助细胞退化。卵细胞核对Feulgen反应呈负反应。二极核受精前由胚囊中部移向卵器,与卵器接触后融合形成次生核。发育早期的胚珠为厚珠心,双珠被。晚期,内珠被退化,故成熟胚珠为单珠被。四核胚囊时期,珠孔端珠心组织退化,胚囊伸向珠孔形成胚囊喙。合点端珠心组织含丰富的蛋白质和核酸,这一性质与绒毡层性质相似,可能涉及胚囊的营养运输。胚囊的营养来源于子房和胎座细胞内贮存的淀粉粒。  相似文献   

12.
白刺珠心组织及其营养功能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刺具厚珠心,珠心组织发达。原胚期,根据超微结构特征,珠心组织大体可区分为三层:外围不活跃细胞层、特化细胞层和胚囊外围解体细胞层。珠心细胞解体时,细胞壁首先以微纤丝状态分散,原生质不同程度破坏,并累积脂滴。近胚囊壁降解后,珠心细胞即成为开放细胞,原生质团游离到胚囊周围。胚囊壁在珠孔区和合点区间断,因之,珠心细胞的游离原生质团可直接迁入胚囊内。在胚囊壁和中央细胞质膜之间存在明显间隙区域,其中有大量壁旁体存在,是珠心细胞降解物质进入胚囊的另一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被子植物的胚珠包藏在子房内,它是由子房内表皮的局部细胞平周分裂发展起来的。最初仅仅是一个小突起,称为胚珠原基。胚珠原基的前端将发育成珠心,基部将发育成珠柄。以后在珠心基部的细胞加速分裂,在珠心周围形成一环状突起并逐渐向上延伸把珠心围在中央,这就是珠被。珠被在珠心顶端留下一个小孔叫珠孔。受精前的胚珠由珠心、珠被、珠柄和珠孔组成。  相似文献   

14.
银杏胚珠贮粉室的早期发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银杏 (GinkgobilobaL .)胚珠贮粉室的早期发育过程以及珠心细胞死亡的细胞学机制进行了研究。DNA电泳出现DNAladder和TUNEL标记说明参与形成贮粉室的珠心细胞死亡是程序性死亡 (PCD)过程 ,并且显示出在贮粉室形成中 ,PCD的发生有一定的空间分布式样。结合扫描电镜观察 ,贮粉室的早期发育可分为 4个阶段 :起始事件是位于珠孔端的 3至 4层珠心细胞纵向伸长 ;接着 ,位于珠心组织最上部 (珠孔端 )的珠心细胞启始死亡 ;然后 ,这些已经纵向伸长的珠心细胞向基地和侧向地逐渐死亡 ,形成一个空腔 ;最后 ,珠孔端珠心表皮细胞以开裂的方式与其余表皮细胞脱离而形成贮粉室的开口。大孢子母细胞时期 ,贮粉室尚未发生 ;四分体阶段 ,贮粉室已经开始形成 ;到雌配子体发育时期 ,贮粉室已经完全产生。反映大孢子发育和贮粉室发生的同步性。  相似文献   

15.
银杏贮粉室发生部位的珠心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银杏(Ginkgo bilobaL)贮粉室的发生涉及位于珠孔端的珠心细胞的程序性死亡(PCD),本研究观察了贮粉室发生过程中发生PCD的珠心细胞的形态学变化。这些珠心细胞在PCD过程中形态变化显著,细胞组分有序地降解,液泡在此起关键作用。在液泡化过程中,细胞质基质和一些细胞器被液泡所吞噬,此时的细胞器结构完整。当液泡膜破裂,细胞质基质消失之后。细胞器才逐步解体。最终,这些珠心细胞仅具有残留的细胞壁,随着胚珠的生长,细胞壁也被破坏,在整个PCD过程中,内膜系统发生明显改变;细胞质膜出泡,产生多泡体;形成多环膜结构;出现由膜包围的小体,其中含有细胞质基质和一些细胞器;液泡膜破裂;细胞器解体;细胞中出现大量的小膜泡。珠孔端的珠心表皮开裂形成贮粉室的开口有两种方式:一种为专一细胞的自溶,而另一种是在两个邻接细胞的中胶层处分离,没有发生细胞的自溶破裂。贮粉室开口位置的特定表皮细胞在开裂发生前就死亡,从而提前标示出表皮开裂的发生位置。这些细胞形态的变化反映出银杏珠心细胞的死亡是受发育调控的PCD过程。  相似文献   

16.
小草蔻胚珠及雌配子体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草蔻(Alpinia henryi K.Schum)胚胎倒生,厚珠心,双珠被。内珠被独自成珠孔。造孢细胞,大孢子母细胞和四体时期,周缘细胞仅1层。四分体线形,少数三分体。合点在孢子具功能。成熟胚珠具有珠心冠原和承珠盘结构。胚囊发育属蓼型。成熟胚整,合点端狭长,形成盲囊。反足核不能构成细胞,是短命的。膜质假种皮的原基从外珠被和珠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对银杏(Ginkgo biloba L.)胚珠贮粉室的早期发育过程以及珠心细胞死亡的细胞学机制进行了研究.DNA电泳出现DNA ladder和TUNEL标记说明参与形成贮粉室的珠心细胞死亡是程序性死亡(PCD)过程,并且显示出在贮粉室形成中,PCD的发生有一定的空间分布式样.结合扫描电镜观察,贮粉室的早期发育可分为4个阶段:起始事件是位于珠孔端的3至4层珠心细胞纵向伸长;接着,位于珠心组织最上部(珠孔端)的珠心细胞启始死亡;然后,这些已经纵向伸长的珠心细胞向基地和侧向地逐渐死亡,形成一个空腔;最后,珠孔端珠心表皮细胞以开裂的方式与其余表皮细胞脱离而形成贮粉室的开口.大孢子母细胞时期,贮粉室尚未发生;四分体阶段,贮粉室已经开始形成;到雌配子体发育时期,贮粉室已经完全产生.反映大孢子发育和贮粉室发生的同步性.  相似文献   

18.
对嵩草属(Kobresia)植物进行了初步的胚胎学研究。该属植物具假四合花粉(pseudomonad);药室内壁在二核花粉时期开始螺旋状加厚,花药表皮在花粉成熟时形成乳突;成熟花粉具三细胞。胚珠为倒生型,具厚珠心和双层珠被,珠孔由内珠被构成,珠柄的近基部向珠孔增生形成珠孔塞。胚囊的发育为蓼型,四分体线形排列,合点端大孢子发育成八核胚囊。受精后,胚乳核先于受精卵进行分裂,胚乳的发育为核型。胚的发育为柳叶菜型灯芯草变型。通过比较,嵩草属植物大小孢子的发育、胚珠的结构、胚囊的发育、胚乳的发育和胚的发育与莎草科中其它类群一致。所以,根据胚胎学资料,嵩草属及其近缘属应保留在莎草科中,不该另立为嵩草科。  相似文献   

19.
高山红景天胚胎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张萍  申家恒 《植物研究》1998,18(1):38-45
高山红景天(Rhodiola sachalinensis A.Bor.)具8个雄蕊,每个雄蕊有4个花粉囊。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时,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形成的四分体为四面体形。花药壁由表皮、药室内壁、二层中层和绒毡层五层细胞组成,其发育方式为基本型。腺质型绒毡层,有些绒毡层细胞分裂形成不规则双层,少数细胞双核。二细胞型花粉。雌蕊由4心皮组成。边缘胎座,倒生胚珠,双珠被,厚珠心,胚珠发育中形成珠心喙。大孢子四分体线形或T -形,合点大孢子具功能。胚囊发育为蓼型。成熟胚囊中,卵细胞核、助细胞核均位于细胞的合点端,珠孔端具液泡;极核融合为次生核,并位于卵细胞合点端附近; 3个反足细胞退化。双受精属于有丝分裂前配子融合类型。胚的发育为石竹型;基细胞侵入珠孔端,形成囊状吸器。细胞型胚乳;初生胚乳核分裂形成两个细胞,其珠孔端的细胞发育成胚乳本体,合点端的细胞直接发育成具一单核的合点吸器。  相似文献   

20.
以福州生长的成年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 Hook.)为实验材料,采用数码相机实地拍照、体视镜、半薄切片以及扫描电镜等方法,从形态学、解剖学系统观察了杉木大孢子叶球的发育过程。结果显示,2011年10月底至11月初,杉木大孢子叶球形成,此时大孢子叶球呈绿色,体积较小;翌年3月中下旬,大孢子叶球成熟,进入传粉期,期间大孢子叶球经历了由绿变黄的颜色转变、体积增大以及苞片开张的过程。胚珠发育过程中,胚珠原基于1月上旬发生,1月中下旬珠被和珠心组织已分化形成;2月下旬,珠心组织继续发育,形态呈椭圆型,并在其上方形成贮粉室,周围的珠被组织继续生长包围珠心组织,形成珠孔道;3月初珠孔形成,开口达到最大,胚珠的体积继续增大;3月中下旬,胚珠珠孔处开始分泌传粉滴。授粉后,传粉滴消失,珠孔上方的组织停止生长,珠孔开口亦不再增大。研究结果表明杉木大孢子叶球从分化形成到发育成熟需要约5个月的时间,胚珠的形态结构经过长期演化形成了许多适应风媒传粉的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